CN209539478U -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9478U
CN209539478U CN201821825117.3U CN201821825117U CN209539478U CN 209539478 U CN209539478 U CN 209539478U CN 201821825117 U CN201821825117 U CN 201821825117U CN 209539478 U CN209539478 U CN 209539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manifold
main body
air
intake duct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51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银超
雎成
王曲
唐洪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Mustang Power Assemb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Mustang Power Assemb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Mustang Power Assemb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Mustang Power Assemb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51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9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9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94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主体,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内部设置为小谐振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条,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下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分流进气道,所述分流进气道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安装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前端截面积稍大,且后端逐渐变小,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节气门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歧管各缸进气道截面尺寸设计及位置布置合理,各缸进气均匀性达到99%以上,能有效提升各缸燃烧均匀性,降低发动机振动及噪声,提升燃油消耗率,降低排放;歧管周边加强筋设计合理,能提升歧管强度,降低气流噪声;本歧管内的小谐振腔,有利于降低整车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进气歧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进气歧管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为凸出,好的进气歧管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油耗及排放,提升发动机性能。一般设计中,自然吸气发动机一般采用长歧管通道来提升低速扭矩,增压发动机一般要求短歧管降低气压损失。为了防止气流因气门开启关闭引起的冲撞,需要设计相应的谐振腔来降低气流紊乱,降低发动机振动和噪声。
现有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在使用的时候,各缸进气不均匀,和发动机振动及噪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在使用的时候,各缸进气不均匀,和发动机振动及噪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主体,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内部设置为小谐振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条,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下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分流进气道,所述分流进气道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安装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前端截面积稍大,且后端逐渐变小,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节气门通道,所述节气门通道的外侧设置有节气门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节气门通道的一侧设置有节气门密封圈,所述分流进气道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道密封圈,所述节气门密封圈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压杆、连杆、顶环、紧压弹簧、导向伸缩套和复位弹簧,所述压杆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的上下内壁上,所述顶环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内部的侧壁上,所述紧压弹簧固定安装在顶环的一端,且导向伸缩套套设在紧压弹簧上,所述导向伸缩套的一端与顶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压杆和紧压弹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上下内壁的压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节气门密封圈与进气道密封圈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机构,且分流进气道与节气门通道的外侧对应节气门密封圈与进气道密封圈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节气门密封圈与进气道密封圈放置在密封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分流进气道的一侧设置有衬套,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挂安装块,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与进气歧管主体内的小谐振腔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一端外侧设置有PVC管道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分割为上下两片,且上下两片通过摩擦焊接组成进气歧管主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歧管各缸进气道截面尺寸设计及位置布置合理,各缸进气均匀性达到99%以上,能有效提升各缸燃烧均匀性,降低发动机振动及噪声,提升燃油消耗率,降低排放;歧管周边加强筋设计合理,能提升歧管强度,降低气流噪声;本歧管内的小谐振腔,有利于降低整车布置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节气门通道和分流进气道均通过密封机构进行密封,防止密封圈长期使用密封效果变差而出现漏气的现象,能有效的加强密封效果,使密封圈使用寿命加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歧管连接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节气门安装板;2、进气歧管主体;3、节气门密封圈;4、进气道密封圈;5、衬套;6、PVC管道通道;7、喷气安装孔;8、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9、外挂安装块;10、加强筋条;11、分流进气道;12、节气门通道;13、压杆;14、连杆;15、顶环;16、紧压弹簧;17、导向伸缩套;1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主体2,进气歧管主体2的内部设置为小谐振腔,进气歧管主体2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条10,能提升歧管强度,降低气流噪声,进气歧管主体2的下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分流进气道11,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安装孔7,进气歧管主体2的前端截面积稍大,且后端逐渐变小,以确保气流由前端进入后分流进各个气缸内的气流及其压力基本相当,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节气门通道12,节气门通道12的外侧设置有节气门安装板1。
为了使密封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节气门通道12的一侧设置有节气门密封圈3,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道密封圈4,节气门密封圈3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压杆13、连杆14、顶环15、紧压弹簧16、导向伸缩套17和复位弹簧18,压杆13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的上下内壁上,顶环15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内部的侧壁上,紧压弹簧16固定安装在顶环15的一端,且导向伸缩套17套设在紧压弹簧16上,导向伸缩套17的一端与顶环15进行滑动连接,连杆14的两端分别与压杆13和紧压弹簧1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复位弹簧18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上下内壁的压杆13之间。
为了使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使用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机构,且分流进气道11与节气门通道12的外侧对应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卡槽,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放置在密封卡槽内。
为了使进气歧管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衬套5,进气歧管主体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挂安装块9,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8,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8与进气歧管主体2内的小谐振腔位置相对应,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端外侧设置有PVC管道通道6。
为了使进气歧管主体2方便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气歧管主体2分割为上下两片,且上下两片通过摩擦焊接组成进气歧管主体2。
本实用新型中的本歧管采用工程塑料制作,材料强度高,设计壁厚及焊接位置合理,能满足8MPa的爆破压力,工程塑料密度相对小,发动机重量降低,有利于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检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以及安全防护,然后就可以使用了,本实用新型进气歧管安装在发动机上后,本实用新型进气歧管小谐振腔,有利于降低整车布置空间,增压后的气流通过节气门通道12,进入进气歧管主体2内的谐振腔,再通过分流进气道11分流进入各个气缸,且通过进气歧管主体2设计的前端截面积稍大,后端逐渐变小,以确保气流由前端进入后分流进各个气缸内的气流及其压力基本相当,能有效提升各缸燃烧均匀性,降低发动机振动及噪声,提升燃油消耗率,降低排放,且进气歧管主体2的表面设置的加强筋条10,能提升进气歧管主体2的强度,降低气流噪声,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谐振腔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8上,此位置可以实时反馈进气歧管主体2内的压力和温度,便于ECU通过此参数来控制发动机其他参数,且在把进气歧管安装在发动机上时,分流进气道11和节气门通道12外侧的节气门密封圈3和进气道密封圈4均受到挤压,从而挤压到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内的压杆13,使压杆13移动,从而通过连杆14挤压紧压弹簧16和顶环15,并通过导向伸缩套17进行导向,顶环15挤压节气门密封圈3和进气道密封圈4与分流进气道11和节气门通道12外侧的密封槽进行紧密贴合,从而进行密封,防止在长期使用后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发生形变等情况而出现密封效果差的现象,这样就完成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歧管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内部设置为小谐振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条(10),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下端一侧等距设置有分流进气道(11),所述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喷气安装孔(7),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前端截面积稍大,且后端逐渐变小,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节气门通道(12),所述节气门通道(12)的外侧设置有节气门安装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通道(12)的一侧设置有节气门密封圈(3),所述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道密封圈(4),所述节气门密封圈(3)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压杆(13)、连杆(14)、顶环(15)、紧压弹簧(16)、导向伸缩套(17)和复位弹簧(18),所述压杆(13)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的上下内壁上,所述顶环(15)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内部的侧壁上,所述紧压弹簧(16)固定安装在顶环(15)的一端,且导向伸缩套(17)套设在紧压弹簧(16)上,所述导向伸缩套(17)的一端与顶环(1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连杆(14)的两端分别与压杆(13)和紧压弹簧(1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8)固定安装在节气门密封圈(3)上下内壁的压杆(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机构,且分流进气道(11)与节气门通道(12)的外侧对应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的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卡槽,所述节气门密封圈(3)与进气道密封圈(4)放置在密封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进气道(11)的一侧设置有衬套(5),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挂安装块(9),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8),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孔(8)与进气歧管主体(2)内的小谐振腔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的一端外侧设置有PVC管道通道(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2)分割为上下两片,且上下两片通过摩擦焊接组成进气歧管主体(2)。
CN201821825117.3U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39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5117.3U CN209539478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5117.3U CN209539478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9478U true CN209539478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51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39478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9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21830U (zh) 转子活塞压缩机
CN209539478U (zh) 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CN201041139Y (zh) 气动泵
CN206889373U (zh) 注塑机用的增压油箱
CN201258840Y (zh) 直排气节能空气压缩机
WO2009065319A1 (fr) Machine d'injection à deux étages
CN209414200U (zh) 一种纺织行业加弹机专用的低压式高速离心风机
CN205638858U (zh) 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活塞式负压泵
CN207554877U (zh) 一种装有补气阀的鼓风机用选择阀
CN209247245U (zh) 新型中冷器总成快速检漏装置
CN208221101U (zh) 基于无油双螺杆空气压缩的永磁一体式螺杆鼓风机
CN205918697U (zh) 一种直驱式电动对称液压缸
CN210623616U (zh) 一种密封阀
CN201021234Y (zh) 发动机用空压机装置
CN2856684Y (zh) 气动式压油缸
CN206092138U (zh) 一种新型单进双出阀门控制消音鼓
CN203867665U (zh) 转化式消声器
CN205271927U (zh) 电镐
CN219809113U (zh) 一种节能空压机
CN103899515B (zh) 一种提高空压机效率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2192844A (zh) 一种3d打印高压快速加压装置和节能方法
CN203717112U (zh) 一种内燃机风扇增压器
CN211573724U (zh) 用于压缩机的填料漏气回收装置
CN203962073U (zh) 具有隔热片的发动机排气阀
CN212959871U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真空气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