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4943U -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4943U
CN209534943U CN201920279054.4U CN201920279054U CN209534943U CN 209534943 U CN209534943 U CN 209534943U CN 201920279054 U CN201920279054 U CN 201920279054U CN 209534943 U CN209534943 U CN 209534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ion
installing zone
location structure
ceil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90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杨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790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4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4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4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提高顶棚安装于顶盖横梁时配合连接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包括:顶棚,顶棚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扣接部,第一定位结构沿着第一扣接部的边沿设置,用于限制第一扣接部相对于顶棚的位置;顶盖横梁,顶盖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扣接部,第二定位结构凸出于顶盖横梁的表面,且第二定位结构与顶盖横梁一体成型,第二扣接部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上;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相互扣接。该车辆顶盖总成主要用于准确高效的装配于车辆内。

Description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中,顶棚与顶盖横梁固定连接,其中,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计对顶棚安装于顶盖横梁的稳定性和便捷性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公开号为CN206031242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顶盖横梁上固定卡接有支架,其中,在顶盖横梁上设置有通孔,支架上设置有凹槽,顶盖横梁的通孔孔壁卡接于支架的凹槽内,同时顶棚再与支架通过蘑菇搭扣组件固定连接。
然而,采用上述支架通过凹槽与顶盖横梁的通孔孔壁卡接固定的方式,在加工顶盖横梁上的通孔和支架的凹槽时会产生加工偏差,以及将通孔孔壁卡接于凹槽的过程中会产生装配偏差,从而造成将顶棚安装到顶盖横梁上时不易保证位置的对准,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提高顶棚安装于顶盖横梁时配合连接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包括:
顶棚,所述顶棚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沿着所述第一扣接部的边沿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扣接部相对于所述顶棚的位置;
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凸出于所述顶盖横梁的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顶盖横梁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扣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上;
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相互扣接。
具体地,所述顶棚包括朝向于车内的正面以及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位于所述顶棚的背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投影于所述顶棚的正面的区域平整。
具体地,所述顶棚包括四个安装区,分别为第一前安装区、第二前安装区、第一后安装区和第二后安装区,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对应于车辆驾驶位置,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对应于车辆内前侧驾驶位旁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后安装区位于车辆内后侧与所述第一前安装区相对,所述第二后安装区位于车辆内后侧与所述第二前安装区相对;
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对应于所述顶盖前横梁,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区对应于所述顶盖后横梁;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前安装区,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扣接部设置在所述顶盖前横梁中与所述第二前安装区相对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内设置有遮阳板固定件,所述第一前安装区通过所述遮阳板固定件连接于所述顶盖前横梁;
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或所述第二后安装区内穿接有卡扣,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或所述第二后安装区通过所述卡扣连接于所述顶盖后横梁。
具体地,所述第一扣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扣接部沿车宽方向均布在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内的前顶灯与A柱护板之间,对应的,所述第二扣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扣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扣接部扣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凹条结构,且与所述顶棚一体成型。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构成限位空间,所述第一扣接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对角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的轮廓相适配;
所述第一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部构成蘑菇搭扣;所述第一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部均包括多排蘑菇头,每排所述蘑菇头的数量为多个,呈矩形排布。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顶盖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顶棚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扣接部,顶盖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扣接部,第一定位结构保证第一扣接部相对于顶棚准确定位,第二定位结构保证第二扣接部相对于顶盖横梁准确定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沿着第一扣接部的边沿设置,可方便校验工作人员快捷无误地检验第一扣接部是否贴靠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以判断第一扣接部的位置是否准确;第二定位结构凸出于顶盖横梁的表面,可有效保证顶盖横梁与顶棚之间的距离要求;第二扣接部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上,当第一扣接部与第二扣接部相互扣接时,使得顶棚与顶盖横梁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定位结构与顶盖横梁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对顶盖横梁和卡接于顶盖横梁上的支架分别进行加工之后再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少了加工和装配步骤,从而减少了加工偏差和配合偏差,因此更好地保证顶棚与顶盖横梁安装位置的对准精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一体成型连接稳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顶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棚外表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顶盖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棚第一前安装区与顶盖前横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棚与顶盖后横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棚第二前安装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包括:顶棚1,顶棚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第一定位结构12沿着第一扣接部11的边沿设置,用于限制第一扣接部11相对于顶棚1的位置;顶盖横梁2,顶盖横梁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2和第二扣接部21,第二定位结构22凸出于顶盖横梁2的表面,且第二定位结构22与顶盖横梁2一体成型,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上;第一扣接部11与第二扣接部21相互扣接。
其中,第一扣接部11设置在顶棚1与顶盖横梁2相对的一侧,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顶盖横梁2上且与第一扣接部11相对,将顶棚1安装于顶盖横梁2时,使第一扣接部11与第二扣接部21相扣接,从而使顶棚1连接于顶盖横梁2。
第一定位结构12保证第一扣接部11相对于顶棚1准确定位,第一定位结构12沿着第一扣接部11的边沿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2的形状与第一扣接部11的边沿形状相适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12可以是凸筋或者凹条结构形式等,
第一定位结构12限定了第一扣接部11在顶棚1上的位置,当在顶棚1上设置第一扣接部11时,第一扣接部11可贴靠于第一定位结构12进行设置,采用贴边限位设置这种方式使得限位更加清晰明显,且对第一扣接部11的位置限定更加精准,利于第一扣接部11的位置准确设置;并且,当第一扣接部11按照第一定位结构12所限制位置设置好后,校验人员可清楚看到第一定位结构12,因此可清楚检验第一扣接部11是否贴靠于第一定位结构12,使得检验准确、快速,相比采用较大面积的凹坑作为第一定位结构12,第一扣接部11位于凹坑内的设计形式,第一扣接部11遮盖住凹坑,使得校验人员检验第一扣接部11设置的位置是否准确较不明显,影响检验效率。
另一方面,凸筋或凹条结构等作为第一定位结构12,可在顶棚1成型过程中一体成型,凸筋或凹条结构等可起到一定的增加强度作用,也就是说,增加了第一扣接部11所在位置的强度,使得顶棚1与顶盖横梁2连接更加稳定。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定位结构12为凹条结构,设计成凹条结构相比凸筋结构,则不会妨碍顶棚1与顶盖横梁2之间的连接,利于减轻设计,且不易破损等。
第二定位结构22保证第二扣接部21相对于顶盖横梁2准确定位,第二定位结构22凸出于顶盖横梁2的表面,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上,当第一扣接部11与第二扣接部21相互扣接时,使得顶棚1与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设置凸起结构形式的第二定位结构22可有效保证顶盖横梁2与顶棚1之间的距离要求,一般要求顶盖横梁2与顶棚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
第二定位结构22与顶盖横梁2一体成型,省去了后期加工和装配步骤,能够保证第二定位结构22在顶盖横梁2上的位置准确,且使第二定位结构22较坚固地在顶盖横梁2上不易脱落。
通过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二定位结构22,使得第一扣接部11和第二扣接部21分别在顶棚1和顶盖横梁2上的位置准确,能够有效保证第一扣接部11对准顶盖横梁2上的第二扣接部21,从而保证顶棚1顺利安装到顶盖横梁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顶盖总成,包括顶棚1和顶盖横梁2,顶棚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顶盖横梁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2和第二扣接部21,第一定位结构12保证第一扣接部11相对于顶棚1准确定位,第二定位结构22保证第二扣接部21相对于顶盖横梁2准确定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12沿着第一扣接部11的边沿设置,可方便校验工作人员快捷无误地检验第一扣接部11是否贴靠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以判断第一扣接部11的位置是否准确;第二定位结构22凸出于顶盖横梁2的表面,可有效保证顶盖横梁2与顶棚1之间的距离要求;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上,当第一扣接部11与第二扣接部21相互扣接时,使得顶棚1与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定位结构22与顶盖横梁2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对顶盖横梁和卡接于顶盖横梁上的支架分别进行加工之后再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少了加工和装配步骤,从而减少了加工偏差和配合偏差,因此更好地保证顶棚1与顶盖横梁2安装位置的对准精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一体成型连接稳固,可靠性高。
具体地,参见图4,顶棚1包括朝向于车内的正面以及与正面相背的背面,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位于顶棚1的背面,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投影于顶棚1的正面的区域平整。
其中,顶棚1设置有第一扣接部11的部位,背对于该部位的顶棚1另一侧没有设置任何结构,即在设置第一扣接部11的区域内,顶棚1背离顶盖横梁2的一侧平整、无外露结构。
具体地,结合图8,顶棚1包括四个安装区,分别为第一前安装区13、第二前安装区14、第一后安装区15和第二后安装区16,第一前安装区13对应于车辆驾驶位置,第二前安装区14对应于车辆内前侧驾驶位旁侧的位置,第一后安装区15位于车辆内后侧与第一前安装区13相对,第二后安装区16位于车辆内后侧与第二前安装区14相对。
结合图9和图10,顶盖横梁2包括顶盖前横梁23和顶盖后横梁24,第一前安装区13和第二前安装区14对应于顶盖前横梁23,第一后安装区15和第二后安装区16对应于顶盖后横梁24。
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设置在第二前安装区14,第二定位结构22和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顶盖前横梁23中与第二前安装区14相对的位置。其中,结合图11,第二前安装区14位于车内前顶灯3和A柱护板4之间,在现有技术中,该区域对应于副驾驶位置,原设有遮阳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针对将副驾驶改为行李区的车辆,取消遮阳板,在该区域的顶棚1背面设置第一扣接部11,与顶盖前横梁23相扣接,使得该区域的顶棚1上无外露结构,替换了原有的遮阳板安装座和遮阳板固定挂钩,且保留了将顶棚1与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行李区由于是用于放置行李等物品而并非乘坐人,因此该区域的遮阳板可取消,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该区域原有的遮阳板安装座和遮阳板固定挂钩替换,使得该区域的顶棚1无外露结构,当人在行李区搬运行李等物品时,可避免撞伤头部。
具体地,参见图8和图9,第一前安装区13内设置有遮阳板固定件,第一前安装区13通过遮阳板固定件131连接于顶盖前横梁23。其中,第一前安装区13位于驾驶位置所在区域,该区要保留遮阳板,因此在该区设置遮阳板固定件131以安装遮阳板;遮阳板固定件131包括遮阳板安装座和遮阳板固定挂钩,不仅起到安装遮阳板的作用,且使顶棚1与顶盖前横梁23固定连接,遮阳板固定件131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作赘述。
参见图8和图10,第一后安装区15和/或第二后安装区16内穿接有卡扣,第一后安装区15和/或第二后安装区16通过卡扣连接于顶盖后横梁24。其中,顶棚1对应于车辆内后侧的部分与顶盖后横梁24通过卡扣151连接,卡扣151可采用树形卡扣,第一后安装区15和/或第二后安装区16以及顶盖后横梁24上分别设置穿接孔,穿接卡扣151,安装方便,采用现有技术的卡扣连接方式即可,此处不作赘述。
具体地,参见图11,第一扣接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扣接部11沿车宽方向均布在第二前安装区14内的前顶灯3与A柱护板4之间,对应的,第二扣接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扣接部21分别与两个第一扣接部11扣接。
其中,在第二前安装区14所在位置设置两对第一扣接部11和第二扣接部21,可以更好地保证顶棚1与顶盖前横梁23固定连接,均布在第二前安装区14使得受力均匀,更好地满足顶棚1固定连接在顶盖前横梁23上的受力、承载要求等。
在顶盖横梁2上安装顶棚1时,可先将顶棚1的第一后安装区15和第二后安装区16分别与顶盖后横梁24连接,并且将顶棚1的第一前安装区13与顶盖前横梁23连接,然后按压顶棚1的第二前安装区14,将顶棚1与顶盖前横梁23相扣接,实现顶棚1第二前安装区14处的安装为盲装,提高安装效率。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定位结构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结构12构成限位空间,第一扣接部11位于限位空间内。其中,多个第一定位结构12构成的限位空间为非封闭式,可在关键限定位置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2,例如在第一扣接部11轮廓的拐角处,可对角设置,其包括设计一对第一定位结构12或者两对第一定位结构12等;相比设计成封闭的限位空间,上述的设计方式方便第一扣接部11较快地安装到顶棚1上。
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定位结构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结构12对角设置。其中,当第一扣接部11的轮廓为矩形形状时,两个第一定位结构12均为L形,分别位于第一扣接部11的一对边角处;当第一扣接部11的轮廓为圆形形状时,两个第一定位结构12均为弧形,分别位于第一扣接部11相对的两侧边沿处。在顶棚1上设置第一扣接部11时,将第一扣接部11的对角边与第一定位结构12贴靠,可快速完成第一扣接部11的固定。
具体地,参见图7,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与第二扣接部21的轮廓相适配。其中,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作为位置标记,凸起面与第二扣接部21的轮廓相适配,可较准确地限定第二扣接部21相对于顶盖横梁2的位置。
具体地,参见图7,第一扣接部11和第二扣接部21构成蘑菇搭扣;第一扣接部11和第二扣接部21均包括多排蘑菇头,每排蘑菇头的数量为多个,呈矩形排布。其中,采用蘑菇搭扣实现顶棚1与顶盖横梁2相扣接,在连接顶棚1与顶盖横梁2时,可将顶棚1直接向顶盖横梁2按压即可,便将顶棚1和顶盖横梁2上的蘑菇头相互啮合在一起,使顶棚1与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安装操作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顶盖总成。
其中,车辆顶盖总成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如图1至图11所示,顶棚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12和第一扣接部11,顶盖横梁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22和第二扣接部21,第一定位结构12保证第一扣接部11相对于顶棚1准确定位,第二定位结构22保证第二扣接部21相对于顶盖横梁2准确定位,其中,第一定位结构12沿着第一扣接部11的边沿设置,可方便校验工作人员快捷无误地检验第一扣接部11是否贴靠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以判断第一扣接部11的位置是否准确;第二定位结构22凸出于顶盖横梁2的表面,可有效保证顶盖横梁2与顶棚1之间的距离要求;第二扣接部21设置在第二定位结构22的凸起面上,当第一扣接部11与第二扣接部21相互扣接时,使得顶棚1与顶盖横梁2固定连接。由于第二定位结构22与顶盖横梁2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对顶盖横梁和卡接于顶盖横梁上的支架分别进行加工之后再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减少了加工和装配步骤,从而减少了加工偏差和配合偏差,因此更好地保证顶棚1与顶盖横梁2安装位置的对准精度,进而提高装配效率,并且一体成型连接稳固,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棚,所述顶棚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沿着所述第一扣接部的边沿设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扣接部相对于所述顶棚的位置;
顶盖横梁,所述顶盖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凸出于所述顶盖横梁的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顶盖横梁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扣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上;
所述第一扣接部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相互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包括朝向于车内的正面以及与所述正面相背的背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位于所述顶棚的背面,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投影于所述顶棚的正面的区域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包括四个安装区,分别为第一前安装区、第二前安装区、第一后安装区和第二后安装区,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对应于车辆驾驶位置,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对应于车辆内前侧驾驶位旁侧的位置,所述第一后安装区位于车辆内后侧与所述第一前安装区相对,所述第二后安装区位于车辆内后侧与所述第二前安装区相对;
所述顶盖横梁包括顶盖前横梁和顶盖后横梁,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对应于所述顶盖前横梁,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区对应于所述顶盖后横梁;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一扣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前安装区,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扣接部设置在所述顶盖前横梁中与所述第二前安装区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安装区内设置有遮阳板固定件,所述第一前安装区通过所述遮阳板固定件连接于所述顶盖前横梁;
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或所述第二后安装区内穿接有卡扣,所述第一后安装区和/或所述第二后安装区通过所述卡扣连接于所述顶盖后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扣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扣接部沿车宽方向均布在所述第二前安装区内的前顶灯与A柱护板之间,对应的,所述第二扣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扣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扣接部扣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凹条结构,且与所述顶棚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构成限位空间,所述第一扣接部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对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凸起面与所述第二扣接部的轮廓相适配;
所述第一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部构成蘑菇搭扣;所述第一扣接部和所述第二扣接部均包括多排蘑菇头,每排所述蘑菇头的数量为多个,呈矩形排布。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顶盖总成。
CN201920279054.4U 2019-03-05 2019-03-05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09534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9054.4U CN209534943U (zh) 2019-03-05 2019-03-05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9054.4U CN209534943U (zh) 2019-03-05 2019-03-05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4943U true CN209534943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9054.4U Active CN209534943U (zh) 2019-03-05 2019-03-05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49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700A (zh) * 2021-06-15 2021-08-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扣紧连接结构以及顶棚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700A (zh) * 2021-06-15 2021-08-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扣紧连接结构以及顶棚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34943U (zh) 车辆顶盖总成和车辆
CN103692980B (zh) 一种用于轮眉饰板紧固的卡扣
CN103832367A (zh) 前保险杠蒙皮与下格栅的连接结构
CN205577693U (zh) 缓冲块和缓冲块的安装结构
CN208952368U (zh) 一种空调装饰条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3533837U (zh) 空调器壳体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10288099B2 (en) Attachment feature for securing two parallel workpieces together
CN205299663U (zh) 一种灶具
CN109114792A (zh) 一种空调装饰条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3854560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与前大灯总成的安装配合结构
CN203381579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蒙皮的安装结构
CN201463453U (zh) 一种冰箱玻璃门体安装结构
CN203968519U (zh) 主控板安装盒组件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09366008U (zh) 一种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及汽车后尾灯结构
CN208396573U (zh) 一种玻璃视窗升降专用边框
KR101712696B1 (ko) 차량용 휠 디플렉터
CN206589831U (zh) 汽车保险杠安装支架
CN218140977U (zh) 车门三角板、车门和车辆
CN105113937A (zh) 一种固定一体化导槽的卡扣结构
CN202641330U (zh) 一种汽车门内挡水条安装结构
CN212176426U (zh) 一种铝合金安装于地面与墙面之间的踢脚组件
RU87198U1 (ru) Регулируемая дверная коробка
CN213849616U (zh) 一种柜门型材
CN203864602U (zh) 一种汽车侧边装饰条
CN203839588U (zh) 一种电源插座固定支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