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4806U -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4806U
CN209534806U CN201920230222.0U CN201920230222U CN209534806U CN 209534806 U CN209534806 U CN 209534806U CN 201920230222 U CN201920230222 U CN 201920230222U CN 209534806 U CN209534806 U CN 209534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ushion
bracket
regulating part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02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
叶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02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4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4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4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该装置包括:座椅承载座、后排座椅垫、调节组件,座椅承载座包括靠背支架和坐垫支架,调节组件包括靠背调节件和坐垫调节件,靠背调节件包括调节板、调节轴、第一装配板及支撑板,第一装配板与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设有靠背固定轴,坐垫调节件设于坐垫支架与汽车车身钣金之间,坐垫调节件包括驱动板、限位板、固定板和限位座,限位座和固定板上均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坐垫固定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座椅条件件的设计,使得用户能通过主动转动坐垫支架以实现坐垫支架与靠背支架之间的主动叠合,使得方便了用户能对坐垫支架的下部空间进行利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现在一些汽车使用过程中,为了乘坐的需要以及空间的需要,对后排座椅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需要将座椅翻折起来,提供空间;有时在进行长途旅行时,根据乘坐者的需要对座椅进行多个角度的调节,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顾客对汽车内部空间是否能最大化的利用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汽车座椅分为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前排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一般可以调整,而后排座椅靠背倾斜角度不能调整,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使用过程中,仅能实现将靠背座椅与坐垫之间的主动叠合,即通过控制靠背座椅向下折叠与坐垫叠合在一起,不能实现坐垫与靠背座椅之间的主动叠合,进而使得后排坐垫下部的空间利用不够,用户体验低下,且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靠背座椅与坐垫之间的叠合繁琐,操作不方便,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坐垫与靠背座椅之间主动叠合的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座椅承载座、设于所述座椅承载座上的后排座椅垫和与所述后排座椅垫相连接调节组件,所述座椅承载座包括靠背支架和与所述靠背支架轴接的坐垫支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靠背调节件和坐垫调节件,所述靠背调节件设于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靠背调节件包括调节板、贯穿所述调节板的调节轴、套设在所述调节轴上的第一装配板及多个支撑板,所述第一装配板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装配板设于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有靠背固定轴,所述靠背固定轴设于所述靠背支架的背面;
所述坐垫调节件设于所述坐垫支架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坐垫调节件包括驱动板、与所述驱动板连接的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板连接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坐垫支架底部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坐垫固定轴,所述坐垫固定轴设于所述坐垫支架的底部。
上述汽车后排座椅,当所述驱动板在用户驱动下向后移动时,以驱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固定板向后移动,此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坐垫固定轴之间分离,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限位座对所述坐垫固定轴限位作用失效,由于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坐垫支架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主动转动所述坐垫支架以实现所述坐垫支架与所述靠背支架之间的主动叠合,使得方便了用户能有效的对所述坐垫支架的下部空间进行利用,提高了用户体验。当所述调节板在用户驱动下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轴进行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板进行转动,进而有效的控制了所述靠背调节件与所述靠背固定轴之间的分离,以达到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分离效果,由于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坐垫支架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转动所述靠背支架以实现,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坐垫支架之间的主动叠合。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后排座椅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靠背支架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设于所述连接板末端的装配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靠背支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与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装配板之间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抵触接触所述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二装配板和与所述第二装配板垂直连接的弧形板,所述第二装配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相轴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板朝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末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限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坐垫固定轴的底部,所述限位柱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柱的半径从与所述坐垫固定轴连接端背向所述坐垫固定轴依序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调节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固定轴的两端设有第三装配板,所述第三装配板套设在所述靠背固定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支架上设有补强板,所述坐垫支架上设有补强柱。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动力总成和上述汽车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后排座椅与所述车身上的钣金相装配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座椅承载座与调节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靠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坐垫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坐垫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汽车后排座椅 100 后排座椅垫 10
固定组件 11 靠背支架 12
坐垫支架 13 靠背调节件 14
调节板 141 调节轴 142
支撑板 143 第一装配板 144
限位弹簧 145 靠背固定轴 15
第三装配板 16 坐垫调节件 17
驱动板 171 限位板 172
固定板 173 限位座 174
限位槽 175 延伸板 176
连接柱 177 固定环 178
坐垫固定轴 18 限位柱 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100,包括座椅承载座、设于所述座椅承载座上的后排座椅垫10和与所述后排座椅垫10相连接调节组件,其中,通过所述座椅承载座的设计,有效的对所述后排座椅垫10起到了承载固定的效果,防止了用户乘坐过程中的大幅度晃动,提高了用户体验,所述后排座椅垫10用于对用户进行承载固定,而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控制调节所述座椅承载座与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装配关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承载座包括靠背支架12和与所述靠背支架12轴接的坐垫支架13,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靠背调节件14和坐垫调节件17,所述靠背调节件14设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靠背调节件14用于通过调节对所述靠背支架12的固定限位状态,以对应达到控制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固定装配或装配分离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调节件14包括调节板141、贯穿所述调节板141的调节轴142、套设在所述调节轴142上的第一装配板144及多个支撑板143,所述第一装配板144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装配板144设于相邻所述支撑板143之间,所述支撑板143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有靠背固定轴15,所述靠背固定轴15设于所述靠背支架12的背面,当所述调节板141在用户驱动下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轴142进行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板143进行转动,进而有效的控制了所述靠背调节件14与所述靠背固定轴15之间的分离,以达到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分离效果,由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转动所述靠背支架12以实现,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的主动叠合。
具体的,所述坐垫调节件17设于所述坐垫支架13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坐垫调节件17用于调节控制所述坐垫支架13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装配关系,以方便针对所述坐垫支架13的折叠,所述坐垫调节件17包括驱动板171、与所述驱动板171连接的限位板172、与所述限位板172连接的固定板173和设于所述坐垫支架13底部的限位座174,所述限位座174和所述固定板173上均设有限位槽175,所述限位槽175内设有坐垫固定轴18,所述坐垫固定轴18设于所述坐垫支架13的底部,当所述驱动板171在用户驱动下向后移动时,以驱动所述限位板172和所述固定板173向后移动,此时,所述固定板173与所述坐垫固定轴18之间分离,所述固定板173和所述限位座174对所述坐垫固定轴18限位作用失效,由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主动转动所述坐垫支架13以实现所述坐垫支架13与所述靠背支架12之间的主动叠合,使得方便了用户能有效的对所述坐垫支架13的下部空间进行利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排座椅100还包括固定组件11,所述固定组件11与所述靠背支架12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11用于所述汽车后排座椅100与汽车车身之间的连接固定,所述固定组件11包括连接板和设于所述连接板末端的装配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靠背支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与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143与所述第一装配板144之间设有限位弹簧145,所述限位弹簧145的一端抵触接触所述支撑板143,另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板144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弹簧145用于对所述第一装配板144的限位固定,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支撑板143与所述第一装配板144之间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173包括第二装配板和与所述第二装配板垂直连接的弧形板,通过所述第二装配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弧形板与所述限位板172之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装配板与所述限位板172之间相轴接,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柱19,所述限位柱19设于所述坐垫固定轴18的底部,所述限位柱19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柱19的半径从与所述坐垫固定轴18连接端背向所述坐垫固定轴18依序减小。
所述坐垫调节件17还包括连接柱177,所述连接柱177的一端连接设于所述固定板173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171连接固定,通过所述连接柱177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固定板173与所述驱动板171之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靠背固定轴15的两端设有第三装配板16,所述第三装配板16套设在所述靠背固定轴15上,所述靠背支架12上设有补强板,所述坐垫支架13上设有补强柱。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驱动板171在用户驱动下向后移动时,以驱动所述限位板172和所述固定板173向后移动,此时,所述固定板173与所述坐垫固定轴18之间分离,所述固定板173和所述限位座174对所述坐垫固定轴18限位作用失效,由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主动转动所述坐垫支架13以实现所述坐垫支架13与所述靠背支架12之间的主动叠合,使得方便了用户能有效的对所述坐垫支架13的下部空间进行利用,提高了用户体验。当所述调节板141在用户驱动下进行转动时,带动所述调节轴142进行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板143进行转动,进而有效的控制了所述靠背调节件14与所述靠背固定轴15之间的分离,以达到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的分离效果,由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相轴接,使得用户能有效的通过转动所述靠背支架12以实现,所述靠背支架12与所述坐垫支架13之间的主动叠合。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坐垫调节件17a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171朝向所述限位板172的一端设有延伸板176,所述延伸板176的末端设有固定环178,所述固定环178套设在所述限位板172上,具体的,所述延伸板176采用弧形的板状结构制成,所述延伸板176的末端设有一延伸柱,所述延伸柱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延伸板176上设有中空的固定孔,所述固定环178采用三角形的环状结构,所述固定环178的一侧边串设在所述固定孔内,通过所述固定孔、所述延伸柱和所述延伸板176的设计,有效的方便了所述驱动板171对所述限位板172的拉动驱动,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动力总成和上述汽车后排座椅100,所述汽车后排座椅100与所述车身上的钣金相装配连接。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承载座、设于所述座椅承载座上的后排座椅垫和与所述后排座椅垫相连接调节组件,所述座椅承载座包括靠背支架和与所述靠背支架轴接的坐垫支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靠背调节件和坐垫调节件,所述靠背调节件设于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靠背调节件包括调节板、贯穿所述调节板的调节轴、套设在所述调节轴上的第一装配板及多个支撑板,所述第一装配板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装配板设于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有靠背固定轴,所述靠背固定轴设于所述靠背支架的背面;
所述坐垫调节件设于所述坐垫支架与所述汽车车身钣金之间,所述坐垫调节件包括驱动板、与所述驱动板连接的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板连接的固定板和设于所述坐垫支架底部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和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坐垫固定轴,所述坐垫固定轴设于所述坐垫支架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排座椅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靠背支架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设于所述连接板末端的装配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靠背支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板与汽车车身钣金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装配板之间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抵触接触所述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二装配板和与所述第二装配板垂直连接的弧形板,所述第二装配板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相轴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朝向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末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限位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坐垫固定轴的底部,所述限位柱采用圆柱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柱的半径从与所述坐垫固定轴连接端背向所述坐垫固定轴依序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调节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设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固定轴的两端设有第三装配板,所述第三装配板套设在所述靠背固定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架上设有补强板,所述坐垫支架上设有补强柱。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动力总成和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汽车后排座椅,所述汽车后排座椅与所述车身上的钣金相装配连接。
CN201920230222.0U 2019-02-21 2019-02-21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209534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222.0U CN209534806U (zh) 2019-02-21 2019-02-21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222.0U CN209534806U (zh) 2019-02-21 2019-02-21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4806U true CN209534806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0222.0U Active CN209534806U (zh) 2019-02-21 2019-02-21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48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384A (zh) * 2019-02-21 2019-05-2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384A (zh) * 2019-02-21 2019-05-2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N109795384B (zh) * 2019-02-21 2024-03-26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35600A1 (en) Foldable Chair Frame
CN101456367A (zh) 用于车辆的电动头靠折叠装置
CN209534806U (zh)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US20150375639A1 (en) Rotatable vehicle seat frame and a rotatable vehicle seat frame assembly
CN104523059B (zh) 座椅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CN103770674A (zh) 座椅框架结构
CN210872565U (zh) 可折叠轮椅
CN105365610B (zh) 用于汽车中的后座的倾斜装置
CN109795384A (zh) 汽车后排座椅及汽车
CN109789826A (zh) 具有防扭曲功能的腿托
CN208452842U (zh) 汽车座椅
CN208376584U (zh) 具备前倾锁止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07433330U (zh) 一种汽车座垫翻转锁止结构
CN208325427U (zh) 一种站驾式牵引车
CN212579679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CN115303138A (zh) 汽车座椅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05469559U (zh) 一种车体的折叠机构
CN209159482U (zh) 一种手动升高副驾座骨架总成
CN108116587B (zh) 一种基于伸展机构夹角调整进行车身长度调节的滑行车
JP201214003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0525298A (zh) 座椅骨架结构
CN201432596Y (zh)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座椅
CN110386038A (zh) 一种两节式可前后折平的电动座椅
CN212022407U (zh) 一种汽车用豪华座椅
US20050104424A1 (en) Seat assembly for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