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2455U -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2455U
CN209532455U CN201920180663.4U CN201920180663U CN209532455U CN 209532455 U CN209532455 U CN 209532455U CN 201920180663 U CN201920180663 U CN 201920180663U CN 209532455 U CN209532455 U CN 209532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bracket institution
mobile bracket
guide ro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06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培为
蒙祥锦
王保羊
徐勇
李腾
魏先泽
高云松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06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2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2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2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该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包括支架、导杆和吊环机构,导杆固定安装于支架上,吊环机构滑动安装于导杆上,光纤以螺旋环绕的方式穿设于吊环机构上,形成可伸缩的多匝螺旋光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效解决光纤移动难、易干涉、易破坏的问题,不仅能适应光纤在焊接工作台中的大距离移动,还能有效保护光纤,避免发生弯曲过度而损坏,进而增加了工作台的稳定性,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焊接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被广泛地应用。电池模组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电池模组的生产过程中电池模组极片的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而光纤激光器是用于焊接的常见设备之一。
在光纤激光器的焊接工作台中,需要有一根光纤从激光发生器接到焊接头上。焊接台工作时,焊接头需要在工作台中来回移动,此时光纤也要跟随焊接头一起来回移动。由于光纤非常的昂贵,需要做好支撑和保护。在传统的激光焊接工作台中,会用一个钣金折成的支撑架对光纤支撑固定。这样不利于光纤在工作过程中随激光头自由的移动,也不能适应光纤大距离的运动,更不能防止光纤发生弯曲半径过小而损坏光纤。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用于光纤支撑的支撑架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光纤大距离的运动,且能有效保护光纤的一种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一种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包括支架、导杆和若干吊环机构,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吊环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光纤以螺旋环绕的方式穿设于所述吊环机构上,形成可伸缩的多匝螺旋光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机构包括带座直线轴承和吊环组件,所述带座直线轴承套接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吊环组件铰接于所述带座直线轴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组件包括连接块、铰链销和吊环,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铰链销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吊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吊环的一侧与所述带座直线轴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包括调节孔,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并通过贴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调节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围合形成所述调节孔,所述第一半环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半环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螺旋光纤轴线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小弯曲半径为180毫米-220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板和两安装座,两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导杆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一种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包括激光发生器、焊接头、光纤、焊接台和如上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所述光纤与所述焊接头连接,所述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安装在所述焊接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光纤移动机架机构上设置支架、导杆和吊环机构,对光纤采用螺旋的悬挂方式进行支撑和移动,这样有效解决光纤移动难、易干涉、易破坏的问题,不仅能适应光纤在焊接工作台中的大距离移动,还能有效保护光纤,避免发生弯曲过度而损坏,进而增加了工作台的稳定性,延长光纤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移动支架机构与光纤使用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光纤移动支架机构与光纤使用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吊环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光纤移动支架机构;20、光纤;21、螺旋光纤;R、截面半径;r、最小弯曲半径;100、支架;110、安装板;111、安装孔;120、安装座;200、导杆;300、吊环机构;310、带座直线轴承;320、吊环组件;321、连接块;3211、通孔;322、铰链销;323、吊环;3231、调节孔;3232、第一半环;3233、第二半环;3234、螺钉;30、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31、激光发生器;32、焊接头;33、焊接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根据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根据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包括支架100、导杆200和吊环机构300。导杆200固定安装于支架100上。吊环机构300滑动安装于导杆200上。光纤20以螺旋环绕的方式穿设于吊环机构300上,形成可伸缩的多匝螺旋光纤21。
具体地,吊环机构300可以将光纤20直接悬挂在空中,对光纤20起到支撑的作用。当吊环机构300在导杆200上移动的时候,可带动光纤20一起整体地移动。即使与光纤20连接的焊接头32在工作台上来回移动,吊环机构300可以让光纤20自身自由地伸缩移动,不受外界阻碍,使光纤20大距离移动更简单、晃动更小。
另外,最小弯曲半径r是材料工作时在不受损伤或不明显降低寿命的最小的弯转半径,是在材料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弯曲半径的最小值。光纤20自身也存在最小弯曲半径r。光纤20弯曲时,不能超出其最小弯曲半径r,否则,光纤20弯曲时因外包层受拉严重而出现裂纹,或内芯层因受压严重而受损,影响光纤20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光纤20通过以螺旋环绕的方式安装在吊环机构300上,使光纤20一开始以设定的弯曲半径进行螺旋环绕,形成多匝螺旋光纤21。因此,不管光纤20在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上如何移动,都保证了光纤20的弯曲半径始终大于本身的最小弯曲半径r,从而保证光纤20不被破坏。需要说明的是,吊环机构3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多个吊环机构300,这样可以对不同匝的螺旋光纤21进行分别固定,确保不同匝螺旋光纤21不会移动过大而相互发生干涉,避免光纤20超出自身的最小弯曲半径r承受范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和图3,垂直于螺旋光纤21轴线的截面半径R大于光纤20的最小弯曲半径r。在本实施例中,只要一开始设定好垂直于螺旋光纤21轴线的截面半径R的大小,即使两个相邻的吊环机构300带动光纤20到达极限距离,比如两个相邻的吊环机构300相互接触,也能保证此刻光纤20的弯曲半径大于光纤20的最小弯曲半径r,从而保证保证光纤20的使用安全。其中,进一步地,最小弯曲半径r为180-220毫米(mm),可优选为200毫米(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光纤20移动机架机构上设置支架100、导杆200和吊环机构300,对光纤20采用螺旋的悬挂方式进行支撑和移动,这样有效解决光纤20移动难、易干涉、易破坏的问题,不仅能适应光纤20在焊接工作台中的大距离移动,还能有效保护光纤20,避免发生弯曲过度而损坏,进而增加了工作台的稳定性,延长光纤2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吊环机构300包括带座直线轴承310和吊环组件320,带座直线轴承310套接于导杆200上,吊环组件320铰接于带座直线轴承310上。带座直线轴承310不仅便于吊环组件320安装,还与导杆200接触滑动的摩擦阻力极小,运行平稳且精度高,符合光纤20快速移动的要求。同时,吊环组件320在带座直线轴承310上转动,光纤20可以跟随激光头往不同的方向移动而转动,从而使光纤20不会受到吊环组件320本身作用力的影响,提高了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吊环组件320包括连接块321、铰链销322和吊环323,连接块321上开设有通孔3211,铰链销322穿设于通孔3211内,并与吊环323螺纹连接,连接块321远离吊环323的一侧与带座直线轴承310固定连接。通过铰链销322的设置,吊环323可以在连接块321上实现360°自如转动,保证吊环组件320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吊环323包括调节孔3231,光纤20穿设于调节孔3231内,并通过贴胶的方式固定于调节孔3231内。具体地,调节孔3231可以对光纤20进行悬挂,还可以便于不同的型号的光纤20弯曲半径大小的调节,以找到最合适的弯曲半径。当调节完毕后,可通过贴胶的方式简单地固定在调节孔3231内,防止还发生变化。如此设置,操作简单,调节方便,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吊环323包括第一半环3232和第二半环3233,第一半环3232和第二半环3233围合形成调节孔3231,第一半环3232通过螺钉3234与第二半环3233螺纹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光纤20的安装,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整个机构的成本降低。
请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00包括安装板110和两安装座120,两安装座120设置于安装板110的两侧,导杆200固定安装于安装座120上。安装座120有利于导杆200安装于支架100上。安装板110有利于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在工作台上的安装。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
请参考图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110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1,安装孔111的轴线与导杆200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设计使安装孔111与导杆200的位置相对错开,从而当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整体安装至工作台时,不会被下面的导杆200挡住安装板110的安装位置,进而方便了安装,优化了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的整体设计。
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30,该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30包括激光发生器31、焊接头32、光纤20、焊接台33和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3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激光发生器31通过光纤20与焊接头32连接,光纤移动支架机构10安装在焊接台33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个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为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导杆和吊环机构,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吊环机构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光纤以螺旋环绕的方式穿设于所述吊环机构上,形成可伸缩的多匝螺旋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机构包括带座直线轴承和吊环组件,所述带座直线轴承套接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吊环组件铰接于所述带座直线轴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组件包括连接块、铰链销和吊环,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铰链销穿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吊环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吊环的一侧与所述带座直线轴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包括调节孔,所述光纤穿设于所述调节孔内,并通过贴胶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调节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围合形成所述调节孔,所述第一半环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半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螺旋光纤轴线的截面半径大于所述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弯曲半径为180-22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板和两安装座,两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导杆的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10.一种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生器、焊接头、光纤、焊接台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移动支架机构,所述激光发生器通过所述光纤与所述焊接头连接,所述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安装在所述焊接台上。
CN201920180663.4U 2019-01-31 2019-01-31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Active CN209532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663.4U CN209532455U (zh) 2019-01-31 2019-01-31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663.4U CN209532455U (zh) 2019-01-31 2019-01-31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2455U true CN209532455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0663.4U Active CN209532455U (zh) 2019-01-31 2019-01-31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2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355A (zh) * 2021-03-23 2021-07-27 东南大学 一种模拟水下环境激光加工的压力舱试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355A (zh) * 2021-03-23 2021-07-27 东南大学 一种模拟水下环境激光加工的压力舱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1691A (zh) 一种多头全自动绕线机
CN209532455U (zh) 光纤移动支架机构及电池模组焊接工作台
CN102699900B (zh) 含双平台的过约束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CN107795327B (zh) 一种隧道施工支撑装置
CN103625917A (zh) 一种连杆式挡料机构
CN201907121U (zh) 一种具有三维平动一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N104907744A (zh)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同轴型光电子器件自动耦合焊接装置
CN102161201B (zh) 上下伸缩式三平一转并联机构
CN213011254U (zh) 一种皮线光缆生产用绕线装置
CN209929466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天线快速安装支架
CN214540180U (zh) 一种光学镜片的角度调整结构
CN104843320A (zh) 一种绳索自适应长度调节装置
CN213202010U (zh) 一种驱动架和吊笼的柔性联接
CN210703096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光纤焊接移动支架装置
CN112454378A (zh) 多关节超冗余蛇形机械臂结构形式的充电机器人
CN203302006U (zh) 棉花采摘设备
CN206960719U (zh) 一种用于光传输的光纤定位装置
CN114274120B (zh) 一种分支含闭环的冗余驱动六自由度调姿台
CN214828606U (zh) 用于一字型起升机构的安装装置
CN111256951B (zh) 用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测试平台
CN214879198U (zh) 一种主动和被动放绳线管速度控制机构
CN212941035U (zh) 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定位机构
CN219872928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护套支撑结构
CN207982862U (zh) 一种雕铣机智能夹具
CN213123620U (zh) 一种ops模块显示屏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2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