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6621U - 电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6621U
CN209526621U CN201920388281.0U CN201920388281U CN209526621U CN 209526621 U CN209526621 U CN 209526621U CN 201920388281 U CN201920388281 U CN 201920388281U CN 209526621 U CN209526621 U CN 209526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riven shaft
linking part
output
magnet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82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松豊
及川龙之介
赤坂裕三
加藤瞬
真贝一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Powakers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Powake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Powakers filed Critical Nippon Powaker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6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6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电动致动器,其具有马达部、减速机构以及输出部。输出部具有输出轴、磁铁保持架以及操作部。被驱动轴具有操作体连结部和驱动连结部,操作体连结部与驱动连结部在被驱动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磁铁保持架具有筒状部和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被驱动轴的轴向上位于操作体连结部与驱动连结部之间。

Description

电动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有马达和减速器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像日本特开2015-2376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这种电动致动器中,在与减速器连结的输出部件上设置有对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位置检测单元。
该电动致动器有时使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被驱动侧的轴连结而使用。在该情况下,当在被驱动侧的轴与电动致动器的输出轴的连结部中具有游隙时,在内置于电动致动器的传感器中,不能对被驱动侧的轴的旋转角正确地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对与输出轴连结的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电动致动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部,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减速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以及输出部,其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该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具有:输出轴,其具有供被驱动轴插入的轴插入孔;磁铁保持架,其位于所述输出轴的轴插入方向的里侧,供所述被驱动轴插入;以及操作部,其供从所述磁铁保持架突出的所述被驱动轴的前端部配置,所述被驱动轴具有:操作体连结部,其配置于所述操作部;以及驱动连结部,其与所述输出轴连结,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在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筒状部,其供所述被驱动轴插入;以及弹性部件,其使径向的弹力作用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被驱动轴的外周面之间,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之间。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板簧部,其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对置而配置;以及第1突起部,其从所述板簧部向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内侧突出,所述第1突起部插入到位于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之间的凹部。
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凹部是从所述操作体连结部的所述驱动连结部侧的端部沿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磁铁保持架的筒状部具有:第1部分,其配置有所述弹性部件;以及第2部分,其配置有所述被驱动轴的操作体连结部,所述第2部分的内径比所述第1部分的内径大。
所述输出部具有包围所述磁铁保持架的所述筒状部的保持架收纳部,所述保持架收纳部具有在内表面上沿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插入于所述凹槽的移动抑制部。
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输出轴侧的端部沿轴向突出,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磁铁保持架侧的端部上具有供所述第2突起部插入的凹部。
所述马达部与所述输出部在所述马达部的径向上并列配置,在所述输出部中,所述磁铁保持架与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并列配置,所述磁铁保持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具有能够对与输出轴连结的轴的旋转角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电动致动器。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输出部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包含磁铁保持架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输出部上安装有被驱动轴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将正侧作为上侧并且将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作为假想轴线的中心轴线J1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两者垂直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Z”,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X”,将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Y”。另外,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则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另外,上侧和下侧只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例如搭载在根据车辆的驾驶员的换挡操作而被驱动的线控换挡方式的电动致动器装置上。
电动致动器10具有壳体11、马达部40、减速机构50、输出部60以及电路板70。
壳体11收纳马达部40、减速机构50、输出部60以及电路板70。壳体11具有马达壳体30和电路板壳体20。
马达壳体30向上侧开口。如图1所示,马达壳体30具有马达壳体主体31和固定在马达壳体主体31内的定子固定部件37。
马达壳体主体31具有马达收纳部32和输出部保持部33。马达收纳部32呈具有底部并向上侧开口的筒状。马达收纳部32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马达收纳部32收纳马达部40。
马达收纳部32具有金属制的定子固定部件37。定子固定部件37呈具有底部并向上侧开口的筒状。定子固定部件37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定子固定部件37的上侧的端部比马达收纳部32向上侧突出。在定子固定部件37的底部保持有马达部40的第2轴承44b。定子固定部件37的内周面与构成马达部40的定子43的外周面固定。马达壳体30例如通过在定子固定部件37插入于模具的状态下使树脂流入的嵌件成型而被制成。
在定子固定部件37的上侧的开口处配置有汇流条保持架90。汇流条保持架90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呈板面与轴向Z垂直的板状。汇流条保持架90对未图示的汇流条进行保持。汇流条保持架90覆盖定子43的上侧。
输出部保持部33位于马达收纳部32的径向外侧。输出部保持部33具有基部33a和输出轴保持部33b。基部33a从马达收纳部32向径向外侧突出。输出轴保持部33b呈从基部33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轴向两侧延伸的圆筒状。输出轴保持部33b呈以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圆筒状。输出轴保持部33b向轴向两侧开口。
输出轴保持部33b的内侧与圆筒状的衬套65嵌合。在衬套65的上侧的端部设置有以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65a。衬套65的凸缘部被输出轴保持部33b的上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衬套65将输出轴61支承为能够绕输出中心轴线J3进行旋转。
电路板壳体20呈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在电路板壳体20中收纳有电路板70。电路板壳体20安装于马达壳体30的上侧并封闭马达壳体30的开口。电路板壳体20收纳电路板70。电路板壳体20具有电路板壳体主体21、金属部件22以及电路板壳体罩26。
电路板壳体主体21和马达壳体主体31是树脂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路板壳体主体21和马达壳体主体31构成壳体主体11a。
电路板壳体主体21呈向上侧开口的箱状。电路板壳体主体21具有底壁21a和侧壁21b。即,电路板壳体20具有底壁21a和侧壁21b。底壁21a沿与轴向Z垂直的平面扩展。在沿轴向Z观察时,底壁21a比马达壳体主体31向径向外侧扩展。底壁21a封闭马达壳体30的上侧的开口。
底壁21a具有从底壁21a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的凹部21c。底壁21a具有沿轴向Z贯通底壁21a的中央贯通孔21d。中央贯通孔21d从凹部21c的底面至底壁21a的上侧的面贯通底壁21a。在沿轴向Z观察时,中央贯通孔21d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中央贯通孔21d供马达部40的马达轴41通过。
侧壁21b呈从底壁21a的外缘部向上侧延伸的筒状。在侧壁21b的内侧收纳有电路板70。侧壁21b向上侧开口。侧壁21b的上侧的开口(即电路板壳体20的上侧的开口)被电路板壳体罩26封闭。电路板壳体罩26例如是金属制的。
金属部件22被壳体主体11a的电路板壳体主体21保持。金属部件22收纳在凹部21c内。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金属部件22通过嵌件成型而埋入于电路板壳体主体21。金属部件22具有轴承保持部23、臂部25以及输出轴支承部24。轴承保持部23具有圆环板部23a、外侧筒部23b、内侧筒部23c以及顶板部23d。圆环板部23a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23a的板面与轴方向Z垂直。
外侧筒部23b呈从圆环板部23a的外周缘部向下侧延伸的圆筒状。在外侧筒部23b的径向内侧保持有减速机构50的内齿齿轮52。内侧筒部23c呈从圆环板部23a的内周缘部向上侧延伸的圆筒状。在内侧筒部23c的径向内侧保持有马达部40的第1轴承44a。
顶板部23d呈从内侧筒部23c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且呈板面与轴向Z垂直的板状。顶板部23d的内侧供马达轴41的上侧的端部通过。在顶板部23d与第1轴承44a的轴向Z之间配置有预压部件47。预压部件47例如是波形垫圈。
臂部25从轴承保持部23向马达轴41的径向外侧延伸。臂部25呈板面与轴向Z垂直的板状。臂部25使轴承保持部23与输出轴支承部24相连。输出轴支承部24与臂部2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相连。输出轴支承部24呈以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圆环状,且呈板面与轴向Z垂直的板状。输出轴支承部24具有沿轴向Z贯通输出轴支承部24的贯通孔24a。贯通孔24a供输出部60的输出轴61插入。
马达部40具有马达轴41、第1轴承44a、第2轴承44b、第3轴承44c、第4轴承44d、转子主体42、定子43、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以及磁铁保持架46。马达轴41在轴向Z上延伸。
第1轴承44a、第2轴承44b、第3轴承44c和第4轴承44d将马达轴4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1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44a、第2轴承44b、第3轴承44c和第4轴承44d例如是球轴承。
马达轴41中的作为被第3轴承44c支承的部分的偏心轴部41a呈以与中心轴线J1平行且相对于中心轴线J1偏心的偏心轴线J2为中心延伸的圆柱状。马达轴41中的偏心轴部41a以外的部分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延伸的圆柱状。
转子主体42固定在马达轴41上。更详细而言,转子主体42固定于马达轴41的下侧的部分。转子主体42具有转子铁芯42a和转子磁铁42b。转子铁芯42a固定于比马达轴41中的偏心轴部41a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周面。转子磁铁42b固定于转子铁芯42a的外周面。
定子43隔着间隙配置于转子主体42的径向外侧。定子43呈包围转子主体42的径向外侧的环状。定子43具有定子铁芯43a、绝缘件43b以及多个线圈43c。线圈43c隔着绝缘件43b安装在定子铁芯43a上。定子铁芯43a的外周面与定子固定部件37的内周面接触而固定。
磁铁保持架46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磁铁保持架46固定于马达轴41的上侧的端部的外周面。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板状。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板面与轴向Z垂直。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固定于磁铁保持架46的下表面中的径向外周缘部。由此,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经由磁铁保持架46而安装在马达轴4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安装于比马达轴41中的电路板70向上侧突出的部分,并且隔着间隙与电路板70的上侧的面对置。
减速机构50与马达轴41的上侧连结。减速机构50配置于转子主体42和定子43的上侧。减速机构50具有外齿齿轮51、内齿齿轮52以及输出齿轮53。
外齿齿轮51呈以偏心轴部41a的偏心轴线J2为中心在偏心轴线J2的径向上扩展的圆环板状。在外齿齿轮51的径向外侧面上设置有齿轮部。外齿齿轮51经由第3轴承44c与马达轴41连接。由此,减速机构50与马达轴41连结。外齿齿轮51从径向外侧与第3轴承44c的外圈嵌合。由此,第3轴承44c将马达轴41与外齿齿轮51连结为能够绕偏心轴线J2进行相对旋转。
外齿齿轮51具有在轴向Z上贯通外齿齿轮51的多个孔51a。多个孔51a沿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孔51a的沿轴向Z观察的形状呈圆形状。
内齿齿轮52包围外齿齿轮51的径向外侧并固定于电路板壳体20,与外齿齿轮51啮合。内齿齿轮52被壳体11的后述的金属部件22保持。内齿齿轮52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在内齿齿轮5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齿轮部。内齿齿轮52的齿轮部与外齿齿轮51的齿轮部啮合。
输出齿轮53具有输出齿轮主体53a和多个销53b。输出齿轮主体53a配置于外齿齿轮51和内齿齿轮52的下侧。输出齿轮主体53a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在径向上扩展的圆环板状。在输出齿轮主体53a的径向外侧面上设置有齿轮部。输出齿轮主体53a的齿轮部比内齿齿轮52向径向外侧突出。输出齿轮主体53a经由第4轴承44d与马达轴41连接。
多个销53b呈从输出齿轮主体53a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圆筒状。多个销53b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配置。销53b的外径比外齿齿轮51的孔51a的内径小。多个销53b分别从多个孔51a的下侧通过。销53b的外周面与孔51a的内周面内切。孔51a的内周面经由销53b而将外齿齿轮51支承为能够绕中心轴线J1摆动。
输出部60是输出电动致动器10的驱动力的部分。输出部60位于马达部40的径向外侧。输出部60具有输出轴61、驱动齿轮62、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磁铁保持架64、密封部件66以及操作部68。
如图1和图2所示,输出轴61呈在马达轴41的轴向Z上延伸的筒状。利用输出轴61在与马达轴4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能够使向输出轴61传递马达轴41的旋转的减速机构50的构造简化。输出轴61呈圆筒状,以作为假想轴线的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输出中心轴线J3与中心轴线J1平行,与中心轴线J1在径向上远离而配置。即,马达轴41与输出轴61在马达轴41的径向上远离而配置。
输出轴61具有沿轴向贯通输出轴61的轴插入孔61d。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61向轴向两侧开口。输出轴61在轴插入孔61d的下部具有花键槽。输出轴61具有圆筒状的输出轴主体61a以及从输出轴主体61a的外周面向输出中心轴线J3的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1b。
输出轴主体61a中的比凸缘部61b靠下侧的部分与衬套65的内侧嵌合。凸缘部61b隔着衬套65的凸缘部65a而被输出轴保持部33b的上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输出轴61的下侧的端部配置在比衬套65靠下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比马达轴41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输出轴61在马达轴41的径向上配置于与转子主体42重叠的位置。输出轴61在作为输出轴主体61a的上侧的端部的嵌合部61c处插入于输出轴支承部24的贯通孔24a。由此,输出轴支承部24对输出轴61进行支承。
在输出轴61的上侧的开口部配置有密封部件66。密封部件66是例如具有由橡胶或树脂构成的弹性体的油封。
驱动齿轮62固定于输出轴61,与输出齿轮53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62固定于输出轴主体61a的外周面中的比凸缘部61b靠上侧的部分。驱动齿轮62与凸缘部61b的上表面接触。驱动齿轮62是从输出轴61朝向输出齿轮53延伸的扇形齿轮。在驱动齿轮62的输出齿轮53侧的端部设置有齿轮部。驱动齿轮62的齿轮部与输出齿轮53的齿轮部啮合。
磁铁保持架64是以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在轴向Z上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磁铁保持架64向轴向两侧开口。磁铁保持架64的内部与输出轴61的内部相连。磁铁保持架64配置于输出轴61的上侧,并且配置于减速机构50的径向外侧。根据该结构,在使马达部40与输出部60在径向上并列的结构中,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11内的空间而配置磁铁保持架64。由此,能够使电动致动器10的轴向的长度变小。
磁铁保持架64具有:筒状部64a,其在轴向上延伸;以及圆环状的凸缘部64b,其从筒状部64a的上部沿径向扩展。圆环状的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固定于凸缘部64b的上表面。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隔着间隙与电路板70的上侧的面对置。
磁铁保持架64的筒状部64a插入于设置在底壁21a上的筒状的保持架收纳部121。保持架收纳部121位于输出轴保持部33b的上侧,并具有沿轴向Z贯通底壁21a的贯通孔121a。输出轴61从保持架收纳部121的下侧插入。
磁铁保持架64在筒状部64a的下端部具有由从筒状部64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构成的移动抑制部64c。移动抑制部64c插入于设置在保持架收纳部121的内周面上并沿周向延伸的凹槽122。移动抑制部64c抑制磁铁保持架64的轴向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磁铁保持架64脱落,从而提高组装的作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筒状部64a的插入于保持架收纳部121的下侧的部分被分割为在周向上并列的2个分割片64d。移动抑制部64c在分割片64d各自的下端沿周向呈圆弧状延伸。分割片64d能够将凸缘部64b侧作为固定端而使移动抑制部64c侧的端部在径向上挠曲。由此,在将磁铁保持架64压入至保持架收纳部121的规定的位置时,移动抑制部64c通过卡扣配合而嵌入于凹槽122。在图4所示的被驱动轴100插入于筒状部64a的状态下,由于分割片64d被夹在被驱动轴100与保持架收纳部121的内表面之间,因此限制了向径向的变形。由此,移动抑制部64c的卡扣配合不容易脱落。
磁铁保持架64在内周面的轴向的中央部具有比其他部位孔径小的小径部64e。在小径部64e的内周面的2个部位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64f。
在磁铁保持架64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67,该弹性部件67是金属制的弹簧体。如图3所示,弹性部件67具有:2个板簧部67a,它们在径向上对置;以及圆弧状的支承部67c,其沿周向延伸。各个板簧部67a具有:板状的下板部67e,其从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板状的上板部67d,其从上端向径向外侧延伸。板簧部67a经由上板部67d而与支承部67c连接。各个板簧部67a在径向内侧的面上具有从板簧部67a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67b。
弹性部件67的2个板簧部67a分别配置在小径部64e的内周的凹部64f中。上板部67d沿小径部64e的上侧的台阶面配置。支承部67c沿比小径部64e靠上侧的筒状部64a的内周面的周向配置。下板部67e沿小径部64e的下侧的台阶面配置。板簧部67a通过上板部67d和下板部67e限制轴向的移动。弹性部件67的突起部67b比小径部64e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
被驱动轴100从输出轴61的下侧插入于输出部60而连结。如图3和图4所示,被驱动轴100具有:驱动连结部101,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花键部;中间轴部102,其从驱动连结部101的前端沿轴向延伸;以及操作体连结部103,其位于中间轴部102的前端,能够连结工具等操作体。
在中间轴部102的外周面的2个部位设置有从中间轴部102的前端向基端侧沿轴向延伸的凹槽104。即,驱动连结部101和操作体连结部103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被驱动轴100具有位于操作体连结部103与驱动连结部101之间的凹部。凹槽104从操作体连结部103的驱动连结部101侧的端部沿被驱动轴100的轴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凹槽104配置于相对于被驱动轴100的中心轴线对称的位置。但是,2个凹槽104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在中间轴部102的周向上,能够任意地配置2个凹槽104。
通过使驱动连结部101的花键部与输出轴61的内周面的花键槽嵌合,而使被驱动轴100与输出轴61连结。被驱动轴100的上端部压入到位于输出轴61的里侧的磁铁保持架64。由此,使磁铁保持架64和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相对于被驱动轴100固定。如图4所示,被驱动轴100的上端的操作体连结部103从小径部64e向上侧突出而配置于筒状部64a的内部的操作部68。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被驱动轴100的中间轴部102通过磁铁保持架64的小径部64e。此时,位于小径部64e的弹性部件67的2个突起部67b与被驱动轴100的凹槽104嵌合。突起部67b利用弹力向径向内侧按压凹槽104。即,磁铁保持架64具有弹性部件67,该弹性部件67使径向的弹力作用于供被驱动轴100插入的筒状部64a的内周面与被驱动轴100的外周面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磁铁保持架64直接固定在被驱动轴100上,因此能够不受输出轴61和被驱动轴100的摇晃的影响而正确地检测被驱动轴100的旋转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保持架64固定在位于比操作体连结部103靠驱动连结部101侧的位置的中间轴部102的外周面上。即,弹性部件67不与被工具操作的操作体连结部103接触。操作体连结部103有时在手动操作被驱动轴100时会损坏或变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即使操作体连结部103损伤或变形,也能够将磁铁保持架64相对于被驱动轴100安装在正确的位置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7具有:板簧部67a,其与筒状部64a的内周面对置配置;以及突起部67b,其从板簧部67a向筒状部64a的径向内侧突出,突起部67b插入到位于被驱动轴100的操作体连结部103与驱动连结部101之间的作为凹部的凹槽104。根据该结构,利用突起部67b和凹槽104,使磁铁保持架64以在被驱动轴100的周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而固定。另外,通过采用使突起部67b滑入到凹槽104中的结构,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应力作用于突起部67b,而使突起部67b不容易破损。由于弹性部件67的变形量变小,因此能够减小用于变形的空间,从而防止输出部60变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7具有2个突起部67b,被驱动轴100具有2个凹槽104。即,弹性部件67的第1突起部和第2突起部分别插入于被驱动轴100的外周面的凹部。根据该结构,磁铁保持架64被更加稳定地固定。由于使磁铁保持架64的摇晃减小,因此输出部传感器72更稳定地对旋转角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保持架64的筒状部64a具有:作为第1部分的小径部64e,其配置有弹性部件67的板簧部67a;以及作为第2部分的操作部68,其配置有被驱动轴100的操作体连结部103。作为第2部分的操作部68的内径比作为第1部分的小径部64e的内径大。根据该结构,在磁铁保持架64的内部配置有操作体连结部103,因此与操作体连结部103向磁铁保持架64的上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电动致动器10的轴向长度。
电路板70配置于比转子主体42靠上侧的位置。电路板70配置于减速机构50的上侧。电路板70呈板面与轴向Z垂直的板状。电路板70具有沿轴向Z贯通电路板70的贯通孔70a。贯通孔70a供马达轴41通过。由此,马达轴41沿轴向Z贯通电路板70。电路板70经由未图示的汇流条而与定子43电连接。即,电路板70与马达部40电连接。
马达部传感器71固定于电路板70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马达部传感器71固定于电路板70的上侧的面中的与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在轴向Z上隔着间隙对置的部分。马达部传感器71是对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磁场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马达部传感器71例如是霍尔元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马达部传感器71例如沿周向设置3个。马达部传感器71通过对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磁场进行检测,而对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对马达轴41的旋转进行检测。
输出部传感器72固定于电路板70的上表面。更详细而言,输出部传感器72固定于电路板70的上侧的面中的与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在轴向Z上隔着间隙对置的部分。输出部传感器72是对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磁场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输出部传感器72例如是霍尔元件。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输出部传感器72例如沿以输出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周向设置3个。输出部传感器72通过对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磁场进行检测,而对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对被驱动轴100的旋转进行检测。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中,当马达轴41绕中心轴线J1进行旋转时,偏心轴部41a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沿周向进行公转。偏心轴部41a的公转经由第3轴承44c传递至外齿齿轮51,在外齿齿轮51中,孔51a的内周面与销53b的外周面的内切的位置一边变化,一边摆动。由此,外齿齿轮51的齿轮部与内齿齿轮52的齿轮部之间的啮合的位置在周向上变化。因此,马达轴41的旋转力经由外齿齿轮51而传递至内齿齿轮52。
内齿齿轮52被固定因此不进行旋转。因此,利用传递至内齿齿轮52的旋转力的反作用力,外齿齿轮51绕偏心轴线J2进行旋转。此时,外齿齿轮51的旋转的朝向是与马达轴41的旋转的朝向相反的方向。外齿齿轮51的绕偏心轴线J2的旋转经由孔51a和销53b而传递至输出齿轮53。由此,输出齿轮53绕中心轴线J1进行旋转。马达轴41的旋转被减速传递至输出齿轮53。
当输出齿轮53进行旋转时,与输出齿轮53啮合的驱动齿轮62绕输出中心轴线J3进行旋转。由此,固定在驱动齿轮62上的输出轴61绕输出中心轴线J3进行旋转。这样,马达轴41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50而被传递至输出轴61。

Claims (7)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有:
马达部,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马达轴;
减速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以及
输出部,其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具有:
输出轴,其具有供被驱动轴插入的轴插入孔;
磁铁保持架,其位于所述输出轴的轴插入方向的里侧,供所述被驱动轴插入;以及
操作部,其供从所述磁铁保持架突出的所述被驱动轴的前端部配置,
所述被驱动轴具有:
操作体连结部,其配置于所述操作部;以及
驱动连结部,其与所述输出轴连结,
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在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
筒状部,其供所述被驱动轴插入;以及
弹性部件,其使径向的弹力作用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被驱动轴的外周面之间,
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
板簧部,其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对置配置;以及
第1突起部,其从所述板簧部向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内侧突出,
所述第1突起部插入到位于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操作体连结部与所述驱动连结部之间的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轴的所述凹部是从所述操作体连结部的所述驱动连结部侧的端部沿所述被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架的筒状部具有:
第1部分,其配置有所述弹性部件;以及
第2部分,其配置有所述被驱动轴的操作体连结部,
所述第2部分的内径比所述第1部分的内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具有包围所述磁铁保持架的所述筒状部的保持架收纳部,
所述保持架收纳部在内表面上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插入于所述凹槽的移动抑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保持架具有第2突起部,该第2突起部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输出轴侧的端部沿轴向突出,
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磁铁保持架侧的端部上具有供所述第2突起部插入的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部与所述输出部在所述马达部的径向上并列配置,
在所述输出部中,所述磁铁保持架与所述输出轴在轴向上并列配置,
所述磁铁保持架位于所述马达部的径向外侧。
CN201920388281.0U 2018-03-27 2019-03-25 电动致动器 Active CN2095266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0218A JP7098998B2 (ja) 2018-03-27 2018-03-27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8-060218 2018-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6621U true CN209526621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16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8281.0U Active CN209526621U (zh) 2018-03-27 2019-03-25 电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8998B2 (zh)
CN (1) CN20952662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4887B2 (ja) 2019-12-26 2024-02-21 ニデックパワートレイ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1203A (ja) * 2003-02-20 2004-09-09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可変ノズル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ノズルベーン駆動制御装置
JP4394529B2 (ja) * 2004-07-15 2010-01-0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装置
JP2016119806A (ja) * 2014-12-22 2016-06-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センサマグネット固定構造及びその固定構造を備えたモータ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CN106514698A (zh) * 2016-12-15 2017-03-2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
JPWO2018180776A1 (ja) * 2017-03-31 2020-02-06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6568A (ja) 2019-10-10
JP7098998B2 (ja)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17873U (zh) 电动致动器
CN209462182U (zh) 电动致动器
US10309406B2 (en) Centrifugal blowing fan
US8552675B2 (en) Motor
CN209472494U (zh) 电动致动器
EP2141785A2 (en) Sensor magnet holder, motor having the holder incorporated there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otor
CN209462196U (zh) 电动致动器
US20040189284A1 (en) Actuator element with position detection
US20200036266A1 (en) Electric actuator
CN209730979U (zh) 电动致动器
CN209593197U (zh) 电动致动器
CN209526621U (zh) 电动致动器
JP6822282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9313569U (zh) 电动致动器
CN101755139A (zh) 轮毂单元轴承
US10326333B2 (en) Geared motor and damper device
CN109690271A (zh) 扭矩传感器
CN105570126A (zh) 涡旋式压缩机
US7898132B2 (en) Motor assembly
JP4417181B2 (ja) モータの軸受保持構造
JP4626318B2 (ja) 回転検出センサ
CN113124180B (zh) 电动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18181119A1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008271B2 (ja) 自動変速機用コントロールスイッチ
CN113811708B (zh) 流路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