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0451U -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0451U
CN209510451U CN201921220606.0U CN201921220606U CN209510451U CN 209510451 U CN209510451 U CN 209510451U CN 201921220606 U CN201921220606 U CN 201921220606U CN 209510451 U CN209510451 U CN 209510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lower frame
frame
upper fram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06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立波
王瑞祺
冯思航
周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yuan Aerodynam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yuan Aerodynam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yuan Aerodynam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yuan Aerodynam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206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0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0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0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下框架与上框架可拆式连接,所述下框架上设有横管和若干连接管,所述横管预埋在下框架内,并且横管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竖直插入至下框架内,并且与横管连通;所述上框架上设有集水板,集水板内部设有空腔,出水管与空腔连通;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等距设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上设有竖管,所述竖管贯穿上框架与集水板的空腔连接。本实用新型各个冷却管独立设置,当某个冷却管发生泄漏时,便于快速将其拆卸,提高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一般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是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作功。但是,有效动力仅仅是燃料所具有的全能量的30%~40%,剩下的能量作为排气热损失、机械摩擦热损失而耗损。尤其是为了保持气缸、气缸盖、进排气门的适当温度,需对内燃机各部位进行冷却,从而作为冷却液损失也损失了热能。散热器是利用冷却液损失热能进行工作的,为了保证内燃机的适当温度,冷却水损失热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靠发动机所带动的水泵来使冷却水在发动机各部位强制循环,冷却液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空气中的装置。目前,现有的散热器大多数为整体式结构,当其中某个冷却管出现泄漏时,不便于快速将其从散热器上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各个冷却管独立设置,当某个冷却管发生泄漏时,便于快速将其拆卸,提高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下框架与上框架可拆式连接,所述下框架上设有横管和若干连接管,所述横管预埋在下框架内,并且横管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竖直插入至下框架内,并且与横管连通;所述上框架上设有集水板,集水板内部设有空腔,出水管与空腔连通;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等距设有若干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一端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上设有竖管,所述竖管贯穿上框架与集水板的空腔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下框架上的连接管插入至冷却管内,一方面利用设置的连接管使得冷却液依次通过进水管、横管、连接管进入至冷却管内,使得冷却液与冷却管发生热交换,另一方面,由于连接管为金属硬管,使得连接管能够对冷却管的底部起一定的定位作用,保证冷却管能够稳定固定在下框架上;而由于冷却管上设置有竖管,一方面利用设置的竖管与集水板内的空腔连通,使得各个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竖管进入至集水板内,集中将各个冷却管内的冷却液汇集在一起,最终通过出水管流出,另一方面设置的竖管也采用金属硬管,使得上框架能够对竖管起一定的限位作用,对冷却管的上端进行固定,从而利用上框架和下框架稳定对冷却管进行固定,各个冷却管均独立固定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当某个冷却管泄漏时,只需要单独将该冷却管从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拆下,从而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还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依次贯穿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固定环,固定环通过螺纹与连接杆连接。
由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采用连接杆串联在一起,使得上框架与下框架能够在连接杆上沿着连接杆外壁方向移动,来调节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间距,实现将各个冷却管固定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同时也便于快速将冷却管从上框架与下框架上拆下,而设置的两个固定环目的是将上框架和下框架固定在连接杆上,保证下框架与下框架能够稳定对冷却管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内设有冷却腔,竖管与冷却腔连通,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隔板,隔板依次交错设置在冷却腔内,所述冷却管的底部还设有与连接管匹配的连接孔,连接管能够插入至连接孔内。
冷却液通过进水管进入至横管内,横管内的冷却液再通过各个连接管进入至冷却管的冷却腔内,冷却腔内交错设置的隔板能够增大与冷却液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液与冷却管之间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而设置的连接孔用于将连接管插入至冷却腔内,实现连接管对冷却管的固定,为了保证连接孔处的气密性,可以在连接孔内设置密封圈,使得连接管既能够顺利插入至冷却腔内,同时又能够避免冷却液的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板上还设有两根固定杆,固定杆分别位于空腔的两侧,固定杆通过螺纹依次与集水板和上框架连接。
设置的集水板的作用是用于将各个冷却管内流出的冷却液汇集在一起,便于集中通过出水管排出,而设置的固定杆便于将集水板固定在上框架上,使得集水板与竖管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同时也便于将集水板从上框架上拆下,提高维修效率;而由于竖管是插入至集水板的空腔内的,为了保证集水板与竖管之间密封性,可以在竖管与集水板连接处也设置密封圈,避免冷却液的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还设有固定板,并且固定板位于冷却管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风机。
设置的固定板是侧放置在冷却管一侧的,使得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气流能够作用于冷却管,并且气流通过各个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带走冷却管上的热量,提高冷却管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下框架的顶部和上框架底部均设有安装槽,固定板的上下两端能够分别插入至两个安装槽内。
上框架和下框架上设置的安装槽用于安放固定板,使用时,将固定板的底端放入至下框架上的安装槽内,然后拧紧固定环,使得上框架朝着下框架方向移动,最终使得固定板的顶端插入至上框架的安装槽内,从而将固定板温度固定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保证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流通过冷却管之间的间隙,提高冷却管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设置冷却管能够独立从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拆下,便于对冷却管进行跟换,提高了对散热器的维修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设置的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气流能够通过各个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带走散热器的热量,提高冷却管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冷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框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框架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下框架,2-冷却管,3-连接管,4-进水管,5-集水板,6-竖管,7-出水管,8-上框架,9-固定杆,10-连接杆,11-横管,12-安装槽,13-固定板,14-风机,15-固定环,16-隔板,17-冷却腔,18-连接孔,19-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包括进水管4和出水管7,还包括下框架1和上框架8,所述下框架1与上框架8可拆式连接,所述下框架1上设有横管11和若干连接管3,所述横管11预埋在下框架1内,并且横管11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与进水管4连接,所述连接管3竖直插入至下框架1内,并且与横管11连通;所述上框架8上设有集水板5,集水板5内部设有空腔19,出水管7与空腔19连通;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等距设有若干冷却管2,所述冷却管2一端连接管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竖管6,所述竖管6贯穿上框架1与集水板5的空腔19连接。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还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依次贯穿下框架1和上框架8,所述连接杆10的两端均设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通过螺纹与连接杆10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管2内设有冷却腔17,竖管6与冷却腔17连通,所述冷却腔17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隔板16,隔板16依次交错设置在冷却腔17内,所述冷却管2的底部还设有与连接管3匹配的连接孔18,连接管3能够插入至连接孔18内。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所述集水板5上还设有两根固定杆9,固定杆9分别位于空腔19的两侧,固定杆9通过螺纹依次与集水板5和上框架8连接。
实施例4
如图2、图5、图6,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还设有固定板13,并且固定板13位于冷却管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3上还设有风机14。所述下框架1的顶部和上框架8底部均设有安装槽12,固定板12的上下两端能够分别插入至两个安装槽12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包括进水管(4)和出水管(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框架(1)和上框架(8),所述下框架(1)与上框架(8)可拆式连接,所述下框架(1)上设有横管(11)和若干连接管(3),所述横管(11)预埋在下框架(1)内,并且横管(11)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与进水管(4)连接,所述连接管(3)竖直插入至下框架(1)内,并且与横管(11)连通;
所述上框架(8)上设有集水板(5),集水板(5)内部设有空腔(19),出水管(7)与空腔(19)连通;
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等距设有若干冷却管(2),所述冷却管(2)一端连接管(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竖管(6),所述竖管(6)贯穿上框架(8)与集水板(5)的空腔(1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还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依次贯穿下框架(1)和上框架(8),所述连接杆(10)的两端均设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通过螺纹与连接杆(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2)内设有冷却腔(17),竖管(6)与冷却腔(17)连通,所述冷却腔(17)的内壁上还设有若干隔板(16),隔板(16)依次交错设置在冷却腔(17)内,所述冷却管(2)的底部还设有与连接管(3)匹配的连接孔(18),连接管(3)能够插入至连接孔(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板(5)上还设有两根固定杆(9),固定杆(9)分别位于空腔(19)的两侧,固定杆(9)通过螺纹依次与集水板(5)和上框架(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1)和上框架(8)之间还设有固定板(13),并且固定板(13)位于冷却管(2)的一侧,所述固定板(13)上还设有风机(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1)的顶部和上框架(8)底部均设有安装槽(12),固定板(13)的上下两端能够分别插入至两个安装槽(12)内。
CN201921220606.0U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Active CN209510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0606.0U CN209510451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0606.0U CN209510451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0451U true CN209510451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9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0606.0U Active CN209510451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04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382A (zh) * 2020-05-14 2020-08-21 安徽法雷特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382A (zh) * 2020-05-14 2020-08-21 安徽法雷特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减震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76198U (zh) 双冷却式纤维丝冷却装置
CN209510451U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应用的新型散热装置
US11215108B2 (en) High-low temperature radia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ngineering machinery
CN210861798U (zh) 热管式吸收式换热机组
CN203214189U (zh) 一种塞式轴对称喷管中心锥循环可调冷却结构
CN215982881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CN115143514A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工业余热回收供暖装置
CN211859768U (zh) 一种设有散热结构的压缩机电机
CN210980977U (zh) 一种无电机式水矢量推进冷却塔用节能喷雾装置
CN204853396U (zh) 一种led冷却装置
CN21032133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CN208380719U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11876767U (zh) 一种密闭式快速冷却塔
CN202885587U (zh) 风冷式气体冷却器
CN110230933A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
CN220993182U (zh) 一种激光焊接机的降温结构
CN213238514U (zh) 一种高效组合式化工冷却器
CN110986638A (zh) 一种热超导散热结构循环水冷却节能装置
CN206409984U (zh) 一种高功率辅助散热型灯具
JP2022540247A (ja) 内燃機関用の新規な冷却システム
CN111336718A (zh) 一种热管式吸收式换热机组
CN221074453U (zh) 一种分流结构的egr冷却器
CN212721008U (zh) 一种宽流道全焊接多工况冷却器
CN217083406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219034944U (zh) 一种压缩机水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