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7586U - 一种电声换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声换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7586U
CN209497586U CN201822183410.0U CN201822183410U CN209497586U CN 209497586 U CN209497586 U CN 209497586U CN 201822183410 U CN201822183410 U CN 201822183410U CN 209497586 U CN209497586 U CN 209497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lunger seal
magnet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bottom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34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hree Color Pea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hree Color Pea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hree Color Pea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hree Color Pea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34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7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7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7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其包括:外壳,其为具有底部开口的空心筒;振膜组件,其设置于外壳的空心内腔中,将空心内腔分隔为靠近外壳的顶面的第一腔体和靠近外壳的底部开口的第二腔体;柱塞密封件,其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空心管,柱塞密封件套设于外壳的第二腔体内,且柱塞密封件的顶部开口抵住振膜组件的边缘,其底部开口靠近外壳的底部开口;盖板,其覆盖并压紧柱塞密封件的底部开口,使柱塞密封件产生形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增设有柱塞密封件,利用其弹性回复力进行过盈密封,以形成隔绝前向声学气室和后向声学气室的效果,从而简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自密封、无胶水的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电声换能器是指用于接收电(或声)的输入信号,并转换为声(或电)输出信号的器件,使输入信号的某些所需特征在输出信号中反映出来。通常,电声换能器是指工作在音频范围内的换能器,如扬声器、传声器和耳机等。
现有的电声换能器的壳体一般为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分体结构,为了避免声音前后腔体互相短路,会使用粘合剂密封上下盒体。该工艺为纯手工工艺,这样使其装配过程较为繁琐,无法适应自动化装配工艺,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其不使用粘合剂也可以实现隔绝前向声学气室和后向声学气室的效果,从而简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其包括:外壳,其为具有底部开口的空心筒,所述外壳包括顶面和侧壁,所述顶面和侧壁围成空心内腔;振膜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空心内腔中,将所述空心内腔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的顶面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的第二腔体;柱塞密封件,其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空心管,所述柱塞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腔体内,且所述柱塞密封件的顶部开口抵住所述振膜组件的边缘,其底部开口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盖板,其覆盖并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底部开口,使柱塞密封件产生形变,由柱塞密封件的弹性恢复力密封由盖板、所述振膜组件和柱塞密封件围成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腔体内,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和盖板之间的所述外壳的侧壁部分向内卷边,形成的卷边压紧所述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PCB板,所述柱塞密封件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柱塞密封件为圆柱形中空管;所述柱塞密封件的侧壁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侧壁114的内径一致或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电声换能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内腔中的连接杆和电磁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U型电枢、线圈、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用于产生固定磁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相对且间隔有预定间隙;所述U型电枢包括振动部、固定部和折弯部,其振动部依次穿过所述线圈的空心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预定间隙,其中,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靠近所述U型电枢的U型开口,所述线圈靠近所述U型电枢的折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声换能器还包括回型导磁体,所述回型导磁体包括平板导磁板和U型导磁板,所述平板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U型导磁板堆叠于平板导磁板上,使所述平板导磁板覆盖所述U型导磁板的U型开口,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的内顶面上,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平板导磁板朝向所述U型导磁板的表面上,所述U型电枢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位于回型导磁体和线圈之间的部分振动部相连,其另一端穿过所述U型电枢的固定部上的预设通孔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振膜组件包括固定环、振翼和薄膜,所述振翼的第一表面贴合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一侧,所述振翼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薄膜贴合连接;所述固定环夹持于所述外壳的顶面和柱塞密封件的顶部开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薄膜和所述振翼上预设的通孔,且连接于所述振翼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增设有柱塞密封件,利用其弹性回复力进行过盈密封,以形成隔绝前向声学气室和后向声学气室的效果,从而简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声换能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连接、相连、相接的表示电性连接的词均表示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声换能器的立体图;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4所示,其为图1所示的电声换能器的爆炸示意图。
以下基于图1-图4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声换能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声换能器包括外壳110、振膜组件120、柱塞密封件130、电磁驱动机构140和盖板150。
所述外壳110为具有底部开口112的空心筒,所述外壳110包括顶面114和侧壁116,所述顶面114和侧壁116围成空心内腔(未标识)。在图1-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0的顶面114上设置有圆形出声孔118;所述外壳110为圆柱形壳体。
所述振膜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的空心内腔中,将所述外壳110的空心内腔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110的顶面114的第一腔体(未标识)和靠近所述外壳110的底部开口112的第二腔体(未标识)。在图1-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120包括固定环122、振翼124和薄膜126,所述振翼124的第一表面贴合连接于所述固定环122的一侧,所述振翼124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薄膜126贴合连接;所述振翼124和薄膜126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环122夹持于所述外壳110的顶面114和柱塞密封件130的顶部开口132之间。
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为具有顶部开口132和底部开口134的空心管,所述柱塞密封件130套设于所述外壳110的第二腔体内,且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顶部开口132抵住所述振膜组件120的边缘,其底部开口134靠近所述外壳110的底部开口112。在图1-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为圆柱形中空管,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侧壁的外径与所述外壳110的侧壁114的内径一致或相等。
所述盖板150位于所述外壳110的第二腔体内,覆盖并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底部开口134,使柱塞密封件130产生微小形变,由柱塞密封件130的弹性恢复力密封由盖板150、所述振膜组件120和柱塞密封件130围成的空间(即过盈密封盖板150和所述振膜组件120之间的空间)。在图1-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50为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板;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为弹性材质;位于所述外壳110的底部开口112和PCB盖板150之间的所述外壳110的侧壁部分向内卷边,形成的卷边1162压紧所述PCB盖板150,从而使得PCB盖板150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底部开口134。
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位于所述外壳110的第二腔体内,且柱塞密封件130位于PCB盖板150和所述振膜组件120之间,而PCB盖板150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底部开口134,会使柱塞密封件130产生微小形变。利用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由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可以密封PCB盖板150和所述振膜组件120之间的空间,形成后向声学气室(未标识),并隔离由所述振膜组件120和外壳110形成的前向声学气室(未标识),从而不需要传统电声换能器使用的粘合剂也可以实现隔绝前向声学气室和后向声学气室的效果,进而简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采用卷边工艺,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使所述盖板150覆盖并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底部开口134。
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声换能器还包括连接杆160,所述连接杆160和电磁驱动机构140位于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内腔中(或后向声学气室),所述连接杆160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140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120相连。
在图1-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机构140包括U型电枢141、线圈142、第一磁铁143、第二磁铁144和回型导磁体145。所述回型导磁体145包括平板导磁板1452和U型导磁板1454。所述平板导磁板1452设置于所述盖板150上,U型导磁板1454堆叠于平板导磁板1452上,使所述平板导磁板146覆盖所述U型导磁板146的U型开口,从而形成工作磁回路;所述第一磁铁143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1454的内顶面上,所述第二磁铁144固定于所述平板导磁板1452朝向所述U型导磁板146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磁铁143和第二电磁铁144相对且间隔有预定间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导磁板1452和U型导磁板1454也可以替换为现有技术中其他类型的回型导磁体结构。
所述U型电枢141包括振动部1412、固定部1414和折弯部1416,所述折弯部1416连接所述振动部1412和固定部1414;所述U型电枢141的固定部1414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1454的外顶面上,其振动部1412依次穿过所述线圈142的空心内孔以及第一磁铁143和第二电磁铁144之间的预定间隙,其中,所述第一磁铁143和第二磁铁144靠近所述U型电枢141的U型开口,所述线圈142靠近所述U型电枢141的折弯部1416。
在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60的一端与位于回型导磁体145和线圈142之间的部分振动部1412相连,其另一端穿过设置于固定部1414上的通孔与所述振膜组件120相连。具体的,所述连接杆16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薄膜126和所述振翼124上预设的通孔,且连接于所述振翼124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振膜组件12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结构的振膜组件;所述连接杆160的一端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连接方式与所述振膜组件120相连;所述连接杆160的一端也可以与所述U型电枢141的振动部1412的外端相连,且不需要穿过所述U型电枢141的固定部1414,而是避开固定部1414直接与所述振膜组件120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声换能器包括外壳110、振膜组件120、柱塞密封件130、电磁驱动机构140和盖板150。所述外壳110为具有底部开口112的空心筒;所述振膜组件120设置于所述外壳110的空心内腔中,将所述外壳110的空心内腔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110的顶面114的第一腔体(未标识)和靠近所述外壳110的底部开口112的第二腔体(未标识);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为具有顶部开口132和底部开口134的空心管,所述柱塞密封件130位于所述外壳110的第二腔体内,且柱塞密封件130位于盖板150和所述振膜组件120之间,而盖板150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的底部开口134,会使柱塞密封件130产生微小形变,利用所述柱塞密封件130由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可以密封PCB盖板150和所述振膜组件120之间的空间,从而形成隔绝前向声学气室和后向声学气室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适应自动化装配工艺,使得电声换能器在制造过程中不用使用粘合剂(粘合剂是无法精确密封效果的),从而简化装配工艺,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相连”、“连”、“接”等表示电性连接的词语,如无特别说明,则表示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其为具有底部开口的空心筒,所述外壳包括顶面和侧壁,所述顶面和侧壁围成空心内腔;
振膜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空心内腔中,将所述空心内腔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的顶面的第一腔体和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的第二腔体;
柱塞密封件,其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的空心管,所述柱塞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腔体内,且所述柱塞密封件的顶部开口抵住所述振膜组件的边缘,其底部开口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
盖板,其覆盖并压紧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底部开口,使柱塞密封件产生形变,由柱塞密封件的弹性恢复力密封由盖板、所述振膜组件和柱塞密封件围成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外壳的第二腔体内,
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和盖板之间的所述外壳的侧壁部分向内卷边,形成的卷边压紧所述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为PCB板,
所述柱塞密封件为弹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为圆柱形壳体,所述柱塞密封件为圆柱形中空管;
所述柱塞密封件的侧壁的外径与所述外壳的侧壁114的内径一致或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位于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内腔中的连接杆和电磁驱动机构,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U型电枢、线圈、第一磁铁、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用于产生固定磁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柱塞密封件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相对且间隔有预定间隙;
所述U型电枢包括振动部、固定部和折弯部,其振动部依次穿过所述线圈的空心内孔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电磁铁之间的预定间隙,其中,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靠近所述U型电枢的U型开口,所述线圈靠近所述U型电枢的折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回型导磁体,
所述回型导磁体包括平板导磁板和U型导磁板,所述平板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U型导磁板堆叠于平板导磁板上,使所述平板导磁板覆盖所述U型导磁板的U型开口,
所述第一磁铁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的内顶面上,所述第二磁铁固定于所述平板导磁板朝向所述U型导磁板的表面上,所述U型电枢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U型导磁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位于回型导磁体和线圈之间的部分振动部相连,其另一端穿过所述U型电枢的固定部上的预设通孔与所述振膜组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组件包括固定环、振翼和薄膜,
所述振翼的第一表面贴合连接于所述固定环的一侧,所述振翼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薄膜贴合连接;
所述固定环夹持于所述外壳的顶面和柱塞密封件的顶部开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薄膜和所述振翼上预设的通孔,且连接于所述振翼上。
CN201822183410.0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电声换能器 Active CN209497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3410.0U CN209497586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电声换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3410.0U CN209497586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电声换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7586U true CN209497586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5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3410.0U Active CN209497586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电声换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7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2664B (zh) 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受话器
CN108882089A (zh) 一种受话器及移动终端
CN210351610U (zh) 扬声器
CN104168527B (zh) 微型扬声器
WO2019205708A1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6155324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07950035B (zh) 线性声学换能器
WO2022041434A1 (zh) 扬声器箱
CN114915882B (zh) 混合扬声器及音频再现装置
CN209497586U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
CN207783059U (zh) 麦克风装置及设有该麦克风装置的电子终端
CN117119360B (zh) 发声器件
CN213126464U (zh)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CN210868157U (zh) 一种受话器
WO2022041439A1 (zh) 扬声器箱
CN209345399U (zh) 一种受话器
CN204836567U (zh) 电声转换器及音频设备
WO2023159989A1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6611571U (zh) 扬声器
CN207124741U (zh) 一种发声装置
WO2020134192A1 (zh) 一种受话器
WO2022006791A1 (zh) 扬声器箱
CN112073853A (zh) 发声器件
CN2932894Y (zh) Smd电容式驻极体麦克风
CN212461132U (zh) 一种喇叭的发声机构及其喇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