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1760U -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1760U
CN209481760U CN201822056831.7U CN201822056831U CN209481760U CN 209481760 U CN209481760 U CN 209481760U CN 201822056831 U CN201822056831 U CN 201822056831U CN 209481760 U CN209481760 U CN 209481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tand
exhaust pipe
copper liquid
copper
oxygen incr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568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冶诚
翟建民
沃忠良
张天鹤
孙冀阳
李旭
韩静静
王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Pipe Casting (zhej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Pipe Casting (zhej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Pipe Casting (zhej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Pipe Casting (zhejiang) Copp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568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1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1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17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压缩空气对下流槽中的铜液造成冲击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该增氧下流槽包括下流槽本体、固定设于下流槽本体上的增氧管和燃气管,所述增氧管和燃气管分别与下流槽本体内部连通,所述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排气管的上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孔。本实用新型增氧管排出的空气不会对铜液造成冲击,提高成品铜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背景技术
铜杆氧含量一般在200-400ppm时,其综合性能优良。经实践发现,当氧含量小于200ppm时,铜杆电导率、耐疲劳性、可拉性明显变差;当氧含量大于400ppm,电导率缓慢降低;当氧含量大于1000ppm,其导电性、塑性和强度均明显下降,且生产的铜线无法在氢气氛围中进行退火处理。电解铜在竖炉中加热熔化,铜液流经的上流槽、保温炉、下流槽、中间包和铸机,会产生铜液的氧化和吸气问题。铜内含氧量一定时,一方面可降低铜杆的热脆性,另一方面可将铜液内杂质转化为氧化物,避免杂质 元素在铜杆内以单质形式存在而出现裂纹。现有技术中向下流槽的增氧方法通常为通过管道向下流槽中通入压缩空气,如图6所示,压缩空气从管道中导入下流槽中,从而使铜液中氧气含量达标,但是压缩空气从管口排出时,由于压缩空气压力较外界大,压缩空气对下流槽中的铜液造成冲击,从而溅起铜液,溅起的铜液滴立刻形成固化冷铜,回落混入铜液中,造成铜液中局部温度和固液状态发生改变,对铜杆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压缩空气对下流槽中的铜液造成冲击的问题,提供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本实用新型增氧下流槽中的增氧管排出的空气不会对铜液造成冲击,另外增氧管中排出的空气在下流槽中能够及时分散均匀,进而使下流槽中的氧气浓度保持稳定,有利于提高成品铜杆的品质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包括下流槽本体、固定设于下流槽本体上的增氧管和燃气管,所述增氧管和燃气管分别与下流槽本体内部连通,所述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排气管的上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孔。
现有技术中向下流槽的增氧方法通常为通过管道向下流槽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管道中导入下流槽中,从而使铜液中氧气含量达标,但是压缩空气从管口排出时,由于压缩空气压力较外界大,压缩空气对下流槽中的铜液造成冲击,从而溅起铜液,溅起的铜液滴立刻形成固化冷铜,回落混入铜液中,造成铜液中局部温度和固液状态发生改变,对铜杆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排气管,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在排气管上侧壁设置排气孔,增氧管中的氧气从排气管上侧壁的排气孔中导出,由于排气孔方向向上,排出的压缩空气不会对下流槽本体中的铜液造成冲击,从而避免铜液飞溅,大大提高成品铜杆的质量;另外,通过在排气管的上侧壁设置若干排气孔,从而使排气管中排出的压缩空气在下流槽中能够及时分散均匀,进而使下流槽中的氧气浓度保持稳定,有利于提高成品铜杆的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沿着排气管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上设有若干圆形腔体,所述圆形腔体的内部腔室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圆形腔体上设有若干与圆形腔体内部腔室连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气管上设置圆形腔体,圆形腔体的内部腔室与排气孔连通,圆形腔体上设置与圆形腔体内部腔室连通的通孔,进而促使压缩空气从排气管中排出后及时在下流槽中分散均匀,从而保持下流槽内部空间氧气浓度相同,保证铜液接触到的氧气量相同,提高成品铜杆的整体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下流槽本体外部套设有保温层。
保温层能够起到对下流槽本体保温的作用,避免下流槽在运输铜液的过程中由于铜液热量散失造成铜液温度下降,影响铜杆的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燃气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设有燃烧嘴。
当通过增氧管导入下流槽本体内部的压缩空气过量时,会导致铜液中氧气含量过高,进而导致成品铜的导电性、塑性和强度均明显下降,影响铜杆的性能;燃烧嘴能够燃烧从燃气管导出的燃气,在燃气口发生燃烧,从而消耗部分氧气,降低下流槽本体内部的氧气浓度,进而降低铜液中氧气含量,使铜液中氧气含量满足标准浓度。
作为优选,所述增氧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第一阀门能够调节增氧管导入下流槽本体内部的氧气流量,易于控制通入下流槽本体内部的氧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燃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的左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下流槽本体固定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增氧管排出的空气不会对铜液造成冲击,提高成品铜的质量 ;(2)通过在排气管的上侧壁设置若干排气孔,从而使排气管中排出的压缩空气在下流槽中能够及时分散均匀,进而使下流槽中的氧气浓度相同,进一步提高成品铜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下流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流槽本体1、增氧管2、燃气管3、排气管4、排气孔5、圆形腔体51、通孔52、保温层11、第一阀门21、燃烧嘴31、第二阀门32、连接部41、铜液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液增氧下流槽结构示意图,包括下流槽本体1、固定设于下流槽本体上的增氧管2和燃气管3,所述增氧管和燃气管分别与下流槽本体内部连通;图2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排气管的上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孔5,排气孔沿着排气管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排气管的左端设有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与下流槽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增氧管上设有第一阀门21,燃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32;图4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排气管上设有若干圆形腔体51,所述圆形腔体的内部腔室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圆形腔体上设有若干与圆形腔体内部腔室连通的通孔52;图3是本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下流槽本体外部套设有保温层11,图5是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燃气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设有燃烧嘴31。
现有技术中向下流槽的增氧方法通常为通过管道向下流槽中通入压缩空气,如图6所示,压缩空气从管道中导入下流槽中,从而使铜液中氧气含量达标,但是压缩空气从管口排出时,由于压缩空气压力较外界大,压缩空气对下流槽中的铜液造成冲击,从而溅起铜液6,溅起的铜液滴立刻形成固化冷铜,回落混入铜液中,造成铜液中局部温度和固液状态发生改变,对铜杆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排气管,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在排气管上侧壁设置排气孔,增氧管中的氧气从排气管上侧壁的排气孔中导出,由于排气孔方向向上,排出的压缩空气不会对下流槽本体中的铜液造成冲击,从而避免铜液飞溅,大大提高成品铜杆的质量;另外,通过在排气管的上侧壁设置若干排气孔,从而使排气管中排出的压缩空气在下流槽中能够及时分散均匀,进而使下流槽中的氧气浓度保持稳定,有利于提高成品铜杆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流槽本体(1)、固定设于下流槽本体上的增氧管(2)和燃气管(3),所述增氧管和燃气管分别与下流槽本体内部连通,所述下流槽本体内沿着下流槽本体长度方向设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的右端与增氧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左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排气管的上侧壁设有若干排气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沿着排气管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上设有若干圆形腔体(51),所述圆形腔体的内部腔室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圆形腔体上设有若干与圆形腔体内部腔室连通的通孔(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流槽本体外部套设有保温层(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通向下流槽本体内部的一端设有燃烧嘴(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上设有第一阀门(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管上设有第二阀门(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左端设有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与下流槽本体固定连接。
CN201822056831.7U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81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6831.7U CN209481760U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6831.7U CN209481760U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1760U true CN209481760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5683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81760U (zh) 2018-12-07 2018-12-07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17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8230A (zh) * 2020-12-03 2021-04-16 安徽楚江高新电材有限公司 船用电力电缆用高性能铜杆
CN113814366A (zh) * 2021-09-01 2021-12-21 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液增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8230A (zh) * 2020-12-03 2021-04-16 安徽楚江高新电材有限公司 船用电力电缆用高性能铜杆
CN113814366A (zh) * 2021-09-01 2021-12-21 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液增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81760U (zh) 一种铜液增氧下流槽
CN203037051U (zh) 一种熔炉
CN102252516A (zh) 新型电熔氧化镁冶炼电弧炉
CN208991713U (zh) 一种铸钢钢锭模
CN211954947U (zh) 一种高温高压消解仪的冷却块结构
CN203700471U (zh) 高真空炉
CN203649358U (zh) 镁、铝合金压铸机真空抽吸定量装置
CN209101778U (zh) 一种高机械强度永磁体烧结设备
CN207585363U (zh) 一种用于气氛保护水平连铸炉合金料加料装置
CN201421110Y (zh) 回风炉炉芯
CN209058914U (zh) 一种驱散烟气的烧烤炉
CN203203409U (zh) 一种银浇铸溜槽
CN213237515U (zh) 一种冶金炉窑燃烧结构
CN205784243U (zh) 一种新型石英砂干燥装置
CN205035431U (zh) 变压器铁芯高效退火装置
CN206729032U (zh) 一种饼干烘烤炉
CN204574794U (zh) 一种陶瓷叶片焙烧炉
CN205463522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排风装置和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CN204185548U (zh) 一种镁锂合金添加装置
CN212223078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铁芯加工的氧化炉
CN204438776U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预烧炉
CN106838860A (zh) 一种立式烟管锅炉
CN103509930A (zh) 一种球化退火炉
CN208667798U (zh) 一种特种钢加热罩
CN205463534U (zh) 一种导风装置和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