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9491U -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9491U
CN209479491U CN201822270587.4U CN201822270587U CN209479491U CN 209479491 U CN209479491 U CN 209479491U CN 201822270587 U CN201822270587 U CN 201822270587U CN 209479491 U CN209479491 U CN 209479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driving
lock
locking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05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卫
刘光辉
熊培建
李浩然
谷文华
李炳坤
韩兴华
张云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l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05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9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9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9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座垫锁结构设置于构成座垫与靠背的安装基础的基座上,且座垫经由座垫旋转轴转动设于基座上;而该座椅座垫锁结构包括基板、驱动件、锁止件以及传动件和弹性件;其中,基板固设于座垫旋转轴上,并可随座垫转动;而驱动件枢转设于基板上,且于驱动件上构造有以抵推传动件的驱动端;锁止件固设于基座上,且于锁止件上构造有套装于座垫旋转轴上的锁止端;传动件位于驱动件与锁止件之间、并可摆动地设于基板上,且于传动件上构造有可构成与锁止端锁止配合的传动端;而弹性件连接于基板与驱动件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座垫的解锁及锁定操作便利。

Description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座椅座垫锁结构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座垫锁结构,一般采用两把座垫锁,并通过一拖二拉线结构连接,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同时,通过拉线解锁,力值损失大,操作舒适性较差。此外,因结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座垫锁仅能在一个位置锁止,应用性较差,而即使有部分座垫锁能实现座垫两个位置锁止的,结构也比较繁琐,操作较复杂,且加工成本也较高,致使使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设置于基座上,所述基座构成座垫与靠背的安装基础,且所述座垫经由座垫旋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该座椅座垫锁结构包括:
基板,固设于所述座垫旋转轴上,并可随所述座垫转动;
驱动件,枢转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于所述驱动件上构造有沿枢转轴的径向外伸布置的驱动端;
锁止件,固设于所述基座上,且于所述锁止件上构造有套装于所述座垫旋转轴上的锁止端;
传动件,位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止件之间、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于所述传动件上构造有可构成与所述锁止端间锁止配合的传动端;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驱动件之间,并于所述驱动件因承接外部解锁力而由所述驱动端抵推所述传动件转动时,所述弹性件因所述传动端远离所述锁止端而蓄能;且于所述传动件随所述座垫转动而构成所述传动端与所述锁止端之间的位置对应时,所述弹性件可释能而驱使所述驱动端抵推所述传动件反向转动,以使所述传动端与所述锁止端间锁止,而构成对所述座垫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的,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传动齿组,对应于所述传动齿组,于所述锁止端上形成有可与所述传动齿组相啮合的锁止槽组。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槽组为沿所述座垫旋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锁止槽组之间的夹角为75°~85°。
进一步的,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供所述驱动端嵌入、以使所述驱动端对所述传动端施加抵推力的凹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驱动端上形成有卡槽,对应于所述卡槽,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随所述驱动端的抵推而可嵌入所述卡槽的卡块。
进一步的,于所述驱动件上固连有解锁手柄,于所述解锁手柄的一端设有外伸布置的拉带。
进一步的,于所述基板上固连有供所述拉带穿过、以对所述拉带的运动进行导向的拉带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基板与所述传动件之间的拉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通过外部解锁力驱使驱动件转动,从而可间接驱使传动端与锁止端解除配合而实现座垫的解锁操作;同时,通过弹性件释能而可驱使传动端与锁止端构成锁止配合,而实现座垫的锁定操作,不仅操作简单,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从而使得本座椅座垫锁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通过传动齿组与锁止槽组啮合而实现传动端与锁止端之间的锁止配合,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3)通过将锁止槽组设置为沿座垫旋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可实现座垫在两个不同位置的锁止,进一步提高了本座椅座垫锁结构的使用效果。
(4)通过设置凹槽,可便于传动端对驱动端施加抵推力,并提高抵推效果。
(5)设置卡槽以及卡块,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嵌入配合,能够提高传动端与锁止端之间的锁止效果,从而提高对座垫锁定的稳定性。
(6)通过设置拉带,可便于对驱动件施加外部解锁力,从而可提高解锁操作的便利性。
(7)设置拉带支架,能够提高解锁效果。
(8)弹性件采用拉簧,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固设于车身上的基座,以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座垫和连接于所述座垫上的靠背,于所述基座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通过采用上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可便于座垫的解锁及锁定操作,从而可提高本汽车座椅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的座椅去除外部包覆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传动齿组与第一锁止槽组啮合时的状态图;
图9为传动齿组与第一锁止槽组解除啮合时的状态图;
图10为传动齿组与第二锁止槽组啮合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垫,2-基座;
3-外基板,301-第一连接孔,302-传动件安装孔,303-第二连接孔,304-驱动件安装孔;
4-内基板;
5-驱动件,501-通孔,502-卡槽,503-挂槽;
6-传动件,601-透孔,602-凹槽,603-卡块,604-传动齿组;
7-锁止件,701-固定孔,702-套装孔,703-锁止槽组;
8-解锁手柄,9-拉带,10-拉簧,11-拉带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其设置于构成座垫与靠背的安装基础的基座上,且座垫经由座垫旋转轴转动设于基座上。而在整体结构上,该座椅座垫锁结构包括基板、驱动件、锁止件以及传动件和弹性件。其中,基板固设于座垫旋转轴上,并可随座垫转动,驱动件枢转设于基板上,且于驱动件上构造有沿枢转轴的径向外伸布置、以抵推传动件的驱动端。锁止件则固设于基座上,且于锁止件上构造有套装于座垫旋转轴上的锁止端。
此外,传动件位于驱动件与锁止件之间、并可摆动地设于基板上,且于传动件上构造有可构成与锁止端锁止配合的传动端。而弹性件连接于基板与驱动件之间,并于驱动件因承接外部解锁力而由驱动端抵推传动件转动时,该弹性件因传动端远离锁止端而蓄能,且于传动件随座垫转动而构成传动端与锁止端之间的位置对应时,弹性件可释能而驱使驱动端抵推传动件反向转动,以使传动端与锁止端锁止,而构成对座垫位置的锁定。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应用有本实施例的座椅座垫锁结构的汽车座椅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其中,基座2用于与汽车车身等外部载体固连,以实现座椅的固定,且为提高固定效果,本实施例的基座2具体为相对设于座垫1两侧的两个。基于此结构,座垫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两基座2上,且座垫1具体经由座垫1侧板实现与座垫旋转轴的固连,以使得座垫1可随座垫旋转轴转动。
另外,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基板具体固连于座垫1侧板上,以此间接实现随座垫1的转动。此外,为了防止锁止件7与传动件6发生侧向旷动,本实施例的基板具体包括夹置于锁止件7与传动件6两侧的内基板4与外基板3,且内基板4与外基板3均与座垫1侧板构成固连。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外基板3的结构由图4中所示,为了实现外基板3于座垫1侧板上的固定,于外基板3的一端上形成有向座垫1侧板一侧弯折的连接体,并于该连接体上构造有以与座垫1侧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01。另外,基于图4状态下所示,于外基板3上还分别形成有由左向右依次布置的驱动件安装孔304、传动件安装孔302以及用于与内基板4和锁止件7连接的第二连接孔303。且基于上述驱动件5、传动件6以及锁止件7之间的运动关系,本实施例的驱动件安装孔304、传动件安装孔302以及第二连接孔303大致呈三角形布置。
本实施例的内基板4的结构与外基板3结构类似,于内基板4上也形成有用于安装驱动件5和传动件6的安装孔,以及用于与外基板3和锁止件7连接的第三连接孔。另外,于内基板4上还形成有以固定下述拉簧10一端的固定孔701。此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孔303和第三连接孔与上述的座垫旋转轴同轴布置。
前述的驱动件5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于其上形成有通孔501,以供转轴通过、而与内基板4和外基板3构成枢转设置。基于图5状态下所示,前述的驱动端具体形成于驱动件5的左端。另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于驱动端上还形成有可供下述的卡块603嵌入的卡槽502。除此以外,相对于驱动端,于驱动件5的另一端形成有供下述拉簧10的另一端挂置的挂槽503。
传动件6的结构如图6中所示,对应于上述的传动件安装孔302,于传动件6的一端形成有透孔601,以供定位铆钉穿过而实现传动件6与内基板4和外基板3三者间的铆接,并构成传动件6于基板上的摆动设置。上述的传动端即相对于透孔601形成于传动件6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驱动端对传动件6的抵推效果,于传动端上形成有供驱动端嵌入、以便于驱动端对传动端施加抵推力的凹槽602。
此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于凹槽602槽口远离传动件6摆动中心的一侧形成有卡块603,该卡块603可随驱动端对传动端的抵推而嵌入上述的卡槽502中,如此设置,可提高传动端与锁止端之间的锁止稳定性,从而可提高对座垫1位置的锁定效果。另外,相对于凹槽602,于传动件6的另一端形成有靠近端部布置、并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齿牙的传动齿组604。其中,为了提高传动效果,本实施例的齿牙优选采用间隔设置的三个。
本实施例的锁止件7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相对于锁止端,于锁止件7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基座2上的固定孔701,并于锁止端上形成有以套装于座垫旋转轴上的套装孔702。对应于上述的传动齿组604,于锁止端上形成有可与传动齿组604构成锁止配合的锁止槽组703。且基于上述的传动齿组604的具体结构,本实施的锁止槽组703具体包括沿套装孔702的周向也即沿座垫旋转轴周向间隔设置的三个锁槽,该锁槽可与上述的齿牙相啮合而实现传动端与锁止端之间的锁止配合。
仍由图7中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座椅座垫锁结构的功能性,于锁止端上形成有沿套装孔702的周向间隔分布的两个结构相同的锁止槽组703,且为了便于下文描述,将两个锁止槽组703分别称为第一锁止槽组和第二锁止槽组。此外,为了能够在座垫1打开或折叠状态分别构成对座垫1位置的锁定,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本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槽组和第二锁止槽组之间的夹角为75°~85°。而为了获得最优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两个锁止槽组703之间的夹角优选设为80°。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具体采用拉簧10,且为了提高使用效果,于拉簧10上套装有消音套管,以在拉簧10蓄能时起到消音作用。而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加工成本,消音套管具体采用塑料管。
除此以外,为了便于解锁操作,于驱动件5上还固练有解锁手柄8,并于解锁手柄8的一端设有外伸布置的拉带9,以通过拉伸拉带9而对驱动件5施加外部解锁力。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操作舒适性,于外基板3上固设有供拉带9穿过、以对拉带9的运动进行导向的拉带支架11。
基于如上整体描述,并结合图8至图10中所示,以下详细描述座垫1由第一锁止位置(也即传动齿组604与第一锁止槽组啮合)到第二锁止位置(也即传动齿组604与第二锁止槽组啮合)的运动过程:
其中,图8示出了座垫1处于第一锁止位置时的状态图,图9示出了座垫1于第一锁止位置解锁时的状态图,而图10则示出了座垫1处于第二锁止位置时的状态图。
基于图8状态下所示,通过拉伸拉带9可带动驱动件5逆时针转动而抵推传动件6顺时针转动,从而可如图9中所示的使得传动件6远离锁止件7,而解除两者间的锁止配合,从而实现对座垫1位置的解锁,且因传动件6远离锁止件7而使得拉簧10蓄能;然后,可操作座垫1而使座垫1转动,且当座垫1转动80°至传动齿组604与第二锁止槽组位置对应时,拉簧10可释能而驱使传动齿组604与第二锁止槽组啮合,从而可如图10中所示的实现座垫1于另一位置的锁止;而当需要解锁时,只需按照上述步骤再次拉动拉带9即可。
本实施例的座椅座垫锁结构,通过外部解锁力驱使驱动件5转动,从而可间接驱使传动端与锁止端解除配合而实现座垫1的解锁操作;同时,因弹性件释能而可驱使传动端与锁止端构成锁止配合,而实现座垫1的锁定操作,不仅操作简单,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另外,通过设置两个锁止槽组703,能够实现对座垫1在两个位置处的锁止,从而提高了本座椅座垫锁结构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固设于车身上的基座2,以及设于基座2上的座垫1和连接于座垫1上的靠背,于该基座2上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
其中,具体设计制造本汽车座椅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描述。而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可便于座垫1的解锁及锁定操作,从而可提高本汽车座椅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座垫锁结构,设置于基座(2)上,所述基座(2)构成座垫(1)与靠背的安装基础,且所述座垫(1)经由座垫(1)旋转轴转动设于所述基座(2)上,其特征在于,该座椅座垫锁结构包括:
基板,固设于所述座垫(1)旋转轴上,并可随所述座垫(1)转动;
驱动件(5),枢转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于所述驱动件(5)上构造有沿枢转轴的径向外伸布置的驱动端;
锁止件(7),固设于所述基座(2)上,且于所述锁止件(7)上构造有套装于所述座垫(1)旋转轴上的锁止端;
传动件(6),位于所述驱动件(5)与所述锁止件(7)之间、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于所述传动件(6)上构造有可构成与所述锁止端间锁止配合的传动端;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基板与所述驱动件(5)之间,并于所述驱动件(5)因承接外部解锁力而由所述驱动端抵推所述传动件(6)转动时,所述弹性件因所述传动端远离所述锁止端而蓄能;且于所述传动件(6)随所述座垫(1)转动而构成所述传动端与所述锁止端之间的位置对应时,所述弹性件可释能而驱使所述驱动端抵推所述传动件(6)反向转动,以使所述传动端与所述锁止端间锁止,而构成对所述座垫(1)位置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传动齿组(604),对应于所述传动齿组(604),于所述锁止端上形成有可与所述传动齿组(604)相啮合的锁止槽组(7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组(703)为沿所述座垫(1)旋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锁止槽组(703)之间的夹角为75°~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供所述驱动端嵌入、以使所述驱动端对所述传动端施加抵推力的凹槽(6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驱动端上形成有卡槽(502),对应于所述卡槽(502),于所述传动端上形成有随所述驱动端的抵推而可嵌入所述卡槽(502)的卡块(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驱动件(5)上固连有解锁手柄(8),于所述解锁手柄(8)的一端设有外伸布置的拉带(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基板上固连有供所述拉带(9)穿过、以对所述拉带(9)的运动进行导向的拉带支架(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基板与所述传动件(6)之间的拉簧(10)。
10.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固设于车身上的基座(2),以及设于所述基座(2)上的座垫(1)和连接于所述座垫(1)上的靠背,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基座(2)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座垫锁结构。
CN201822270587.4U 2018-12-29 2018-12-29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Active CN209479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587.4U CN209479491U (zh) 2018-12-29 2018-12-29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587.4U CN209479491U (zh) 2018-12-29 2018-12-29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9491U true CN209479491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2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0587.4U Active CN209479491U (zh) 2018-12-29 2018-12-29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9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4803B1 (ko) 시트 래치 구조
JP5558110B2 (ja) 車両シート
CN103635352B (zh) 车辆座椅的装配系统
US8276968B2 (en) Locking device
US8840187B2 (en) Pivot retainer
CN207190846U (zh) 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和汽车
KR20130056092A (ko) 시트의 회전장치
CN106794784B (zh) 用于后排座椅的调节设备以及座椅装置
JP2014530140A (ja) 車両シート用調整システム
CN202457357U (zh) 头枕角度调节器
CN209479491U (zh) 座椅座垫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CN111114403B (zh) 汽车座椅
KR101162122B1 (ko) 차량용 회전시트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WO2009049532A1 (fr) Structure à verrouillage automatique pour rabattage de dossier de siège
CN106864314A (zh) 汽车座椅滑轨锁止机构
CN201721490U (zh) 刹车机构及采用该刹车机构的婴儿车
KR100355784B1 (ko) 스트레처 제진대의 고정 기구
KR102112109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폴딩 어셈블리
CN110077295A (zh) 一种角度调节机构及具有该角度调节机构的儿童用品
CN102366244B (zh) 一种滑轨的定位结构
CN206644681U (zh) 汽车座椅滑轨锁止机构
CN201916384U (zh) 榫卯式棘轮转轴
CN209479484U (zh) 座椅靠背锁结构及汽车座椅
CN209474126U (zh) 一种旋转座椅无间隙锁止机构
CN208264051U (zh) 翻转装置及汽车后座中央扶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