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7931U -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 Google Patents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7931U
CN209477931U CN201920142763.8U CN201920142763U CN209477931U CN 209477931 U CN209477931 U CN 209477931U CN 201920142763 U CN201920142763 U CN 201920142763U CN 209477931 U CN209477931 U CN 209477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rotation
double
inn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27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宝珠
林凤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da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da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da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da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27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7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7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7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包括用于对待加工料件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用于控制抛光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其还包括用于使抛光机构转动的独立双轴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抛光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独立双轴机构包括第一双轴机构、第二双轴机构和第三双轴机构,所述第三双轴机构与第二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轴机构与第一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双轴机构与抛光机构传动连接。在抛光机的机头中运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便于控制抛光机机头的多角度转动,使抛光机与异形工件的曲面相适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抛光效率。

Description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抛光机机头。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
砂带抛光机是抛光机中的一种,是能够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的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其在五金、水暖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砂带打磨抛光机主要是通过将工件表面与砂带相接触,利用砂带上砂粒的磨削性能对工件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的,通过砂带打磨和抛光后的工件表面的质量和精度都较高。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快速去除金属表面特有的超硬质氧化层,目前市场上大多仍然采用原始的地抛机或手工抛光设备,机器操作繁琐,且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的加工速度及使用都不能达到客户要求。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平磨砂带抛光机(申请号:200610118511.9),该发明包括一个具有工作台的机架,机架上设有与动力机构相连的转轴,转轴上连接有主动轮,机架上还设有从动轮和张紧轮,主动轮、从动轮和张紧轮上套接有砂带,上述的工作台靠近于砂带且与砂带平行设置,所述的机架上设有立柱,上述的张紧轮设在立柱处,且在张紧轮与立柱之间设有能使张紧轮移动的张紧装置。本平磨砂带抛光机使用寿命较长、生产效率较高、操作简便,同时对张紧轮的调节其方式较多,并且调整简便。
利用该专利虽然能满足普通工件的抛光,但目前的工件上往往会有多个曲面需要进行抛光,对于这类异形工件,仅通过平面的砂带无法进行有效地抛光,传统的做法都是通过工作人员利用手工对工件表面的特殊曲面进行打磨和抛光,这不仅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而且打磨、抛光的效率十分低,且工件表面达到的打磨抛光精度也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利用该结构可以实现两个转轴互为一体却又独立运动,该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不必要的零件,有利于机器的小型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在抛光机的机头中运用该结构,便于控制抛光机机头的多角度转动,使抛光机与异形工件的曲面相适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抛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其包括内轴、至少一个内轮、至少一个外齿轮、至少一个外轴和复数个轴承,所述内轮设置在内轴的一端,所述内轮与内轴固定连接,所述外轴为空心结构,所述外轴与轴承相适配,所述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轴上,所述外轴与内轴活动连接,所述外齿轮设置在外轴上,所述外齿轮与外轴固定连接,所述内轮与内轴同步转动,所述外齿轮与外轴同步运动。所述内轮以内轴为轴进行转动,内轴的另一端可以与齿轮或者其他部件固定连接,进而内轴带动齿轮或者其他部件转动;所述外齿轮通过外轴和轴承与内轴活动连接,外齿轮以外轴为轴进行转动,外齿轮可以通过与其他外部齿轮相啮合,从而实现传动的作用,两者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且该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不必要的零件,有利于机器的小型化发展。所述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轴上,减小外轴与内轴之间的摩擦,使内轴与外轴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且在内轴上设置至少一个外轴,外轴上设置至少一个外齿轮,使外轴和外齿轮的结合至少有一个传动关系。
进一步,所述内轴和外轴的轴心相重叠,所述外轴的长度小于内轴的长度;所述内轮至少为齿轮或链轮或皮带轮中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内轴上可以设置多个内轮,且内轮可以是皮带轮、齿轮或链轮,适应于多种传动关系的情况。
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包括用于对待加工料件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用于控制抛光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其还包括用于使抛光机构转动的独立双轴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抛光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独立双轴机构包括第一双轴机构、第二双轴机构和第三双轴机构,所述第三双轴机构与第二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轴机构与第一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双轴机构与抛光机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支架、砂带、砂带主动轮和复数个砂带轮,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砂带轮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砂带轮围合形成多边形,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独立双轴机构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独立双轴机构的传动连接,所述砂带张紧于砂带主动轮和砂带轮上,所述砂带主动轮转动后带动砂带转动,从而带动砂带轮转动。优选的,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砂带轮围合形成多边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每个顶角的角度都不一定相同,且支架与第一双轴机构的连接位置在多边形中位于偏心位置,使支架在自转时为偏心自转,可以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抛光的适配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双轴机构带动砂带转动和支架的自转,所述第二双轴机构带动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为整体以第二双轴机构为旋转中心转动,即支架的公转。
进一步,所述第一双轴机构包括第一内轴、第一外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皮带轮,所述第一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内轴的前端,皮带轮固定在第一内轴的末端,皮带轮与砂带主动轮通过皮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的第一外轴前端,所述支架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第一外轴的末端;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内轴带动皮带轮同步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砂带主动轮转动,砂带主动轮转动后带动砂带、砂带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外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外轴的末端上的支架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优选的,支架上的安装孔不与砂带主动轮和砂带轮围合形成多边形的重心相重合,当支架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时,有利于扩大支架与砂带的活动范围;所述砂带在砂带主动轮和砂带轮上不停的转动,用于对加工料件的抛光,所述支架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即支架的自转,支架带动砂带、砂带主动轮和砂带轮在一平面内转动,可以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抛光的适配性。
进一步,所述第二双轴机构包括第二内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二内轴的前端,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分别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二内轴的末端,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均与第二内轴活动连接,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分别独立转动,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内轴的末端设置有曲柄,所述曲柄固定套接在第二内轴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上,所述第二内轴转动带动曲柄转动,进而曲柄带动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为整体以曲柄和第二内轴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第二内轴上套接有第二外轴,所述第二外轴设置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用于将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隔开,利于各部件之间的布局。具体的,所述曲柄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与第一内轴相适配,另一个通孔与第二内轴相适配,利用曲柄使得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以曲柄和第二内轴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使得抛光机构在某一高度范围内升降,即支架的公转,更进一步扩大砂带的活动范围,增加砂带抛光的适配性。
进一步,所述第三双轴机构包括第三内轴、第三外轴、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第三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三内轴上,所述第六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的前端,所述第九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的末端,所述第七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的前端,所述第八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的末端,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七齿轮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八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九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通过第三内轴带动第九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第二齿轮和支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通过第三外轴带动第八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第一齿轮、皮带轮转动和砂带转动。利用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三齿轮和第七齿轮,并将第三齿轮和第七齿轮的传动关系传至抛光机构,使得砂带转动与支架自转的转动速率不同步且互不影响;支架的公转是由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内轴带动曲柄的转动,支架的自转是由第三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再传动至支架,因齿轮之间存在传动比,两者之间的转速可以控制,控制该传动比可使支架的自转与支架的公转之间相适配,有利于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抛光的适配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蜗杆和涡轮,所述第一电机与蜗杆驱动连接,所述涡轮固定设置在第二内轴上,所述蜗杆与涡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电机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电机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有利于将不同的转速传至砂带和支架上,进而实现砂带和支架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利用该结构可以实现两个转轴互为一体却又独立运动,该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不必要的零件,有利于机器的小型化发展;
在抛光机的机头中运用该结构,便于控制抛光机机头的多角度转动,使抛光机与异形工件的曲面相适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抛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机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独立双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抛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砂带转动的有关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公转转动的有关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自转转动的有关部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参照图1。
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其包括内轴11、至少一个内轮12、至少一个外齿轮13、至少一个外轴14和复数个轴承,内轮12设置在内轴11的一端,内轮12与内轴11固定连接,外轴14为空心结构,外轴14与轴承相适配,外轴14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轴11上,外轴14与内轴11活动连接,外齿轮13设置在外轴14上,外齿轮13与外轴14固定连接,内轮12与内轴11同步转动,外齿轮13与外轴14同步运动。内轮12以内轴11为轴进行转动,内轴11的另一端可以与齿轮或者其他部件固定连接,进而内轴11带动齿轮或者其他部件转动;外齿轮13通过轴承与内轴11活动连接,外齿轮13以轴承为轴进行转动,外齿轮13可以通过与其他外部齿轮相啮合,从而实现传动的作用,两者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且该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不必要的零件,有利于机器的小型化发展。外轴14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轴11上,减小外轴14与内轴11之间的摩擦,使内轴11与外轴14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且在内轴11上设置至少一个外轴14,外轴14上设置至少一个外齿轮13,使外轴14和外齿轮13的结合至少有一个传动关系。
进一步,内轴11和外轴14的轴心相重叠,外轴14的长度小于内轴11的长度;内轮12至少为齿轮或链轮或皮带轮中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内轴11上可以设置多个内轮12,且内轮12可以是皮带轮、齿轮或链轮,适应于多种传动关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参照图2-8。
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包括用于对待加工料件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2、用于控制抛光机构2转动的驱动机构4,用于使抛光机构2转动的独立双轴机构3,驱动机构4与独立双轴机构3的一端驱动连接,抛光机构2与独立双轴机构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独立双轴机构3包括第一双轴机构31、第二双轴机构32和第三双轴机构33,第三双轴机构33与第二双轴机构32传动连接,第二双轴机构32与第一双轴机构31传动连接,第一双轴机构31与抛光机构2传动连接。
进一步,抛光机构2包括支架21、砂带22、砂带主动轮23和复数个砂带轮24,砂带主动轮23与砂带轮24均设置在支架21上,砂带主动轮23与砂带轮24围合形成多边形,支架21上设置有用于与独立双轴机构3固定连接的安装孔,砂带主动轮23与独立双轴机构3的传动连接,砂带22张紧于砂带主动轮23和砂带轮24上,砂带主动轮23转动后带动砂带22转动,从而带动砂带轮24转动。优选的,砂带主动轮23与砂带轮24围合形成多边形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每个顶角的角度都不一定相同,且支架与21第一双轴机构31的连接位置在多边形中位于偏心位置,使支架21在自转时为偏心自转,可以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22抛光的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双轴机构31带动砂带22转动和支架21的自转,所述第二双轴机构32带动第一双轴机构31和抛光机构2为整体以第二双轴机构32为旋转中心转动,即支架21的公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轴机构31包括第一内轴311、第一外轴312、第一齿轮313、第二齿轮314和皮带轮315,第一外轴312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311上,第一齿轮313固定在第一内轴311的前端,皮带轮315固定在第一内轴311的末端,皮带轮315与砂带主动轮23通过皮带驱动连接,第二齿轮313固定的第一外轴312前端,支架21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第一外轴312的末端;第一齿轮313通过第一内轴311带动皮带轮315同步转动,皮带轮315通过皮带带动砂带主动轮23转动,砂带主动轮23转动后带动砂带22、砂带轮24转动;第二齿轮314转动带动第一外轴31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外轴312的末端上的支架21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优选的,支架上的安装孔不与砂带主动轮23和砂带轮24围合形成多边形的重心相重合,当支架21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时,有利于扩大支架21与砂带22的活动范围;砂带22在砂带主动轮23和砂带轮24上不停的转动,用于对加工料件的抛光,支架21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即支架21的自转,支架21带动砂带22、砂带主动轮23和砂带轮24在一平面内转动,可以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22抛光的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双轴机构332包括第二内轴321、第三齿轮322、第四齿轮323和第五齿轮324,第三齿轮322固定在第二内轴321的前端,第四齿轮323和第五齿轮324分别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二内轴321的末端,第四齿轮323和第五齿轮324均与第二内轴321活动连接,且第四齿轮323与第五齿轮324分别独立转动,第四齿轮323与第一齿轮313啮合,第五齿轮324与第二齿轮314啮合,第三齿轮322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第二内轴321的末端设置有曲柄5,曲柄5固定套接在第二内轴321上,曲柄5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311上,第二内轴321转动带动曲柄5转动,进而曲柄5带动第一双轴机构31和抛光机构2为整体以曲柄5和第二内轴321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第二内轴321上套接有第二外轴(图未示),第二外轴设置在第三齿轮322和第四齿轮323之间,用于将第三齿轮322与第四齿轮323隔开,利于各部件之间的布局。具体的,曲柄5上设置有两个通孔51,其中一个通孔51与第一内轴311相适配,另一个通孔51与第二内轴321相适配,利用曲柄5使得第一双轴机构31和抛光机构2以曲柄5和第二内轴321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使得抛光机构2在某一高度范围内升降,即支架21的公转,更进一步扩大砂带22的活动范围,增加砂带22抛光的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双轴机构33包括第三内轴331、第三外轴332、第六齿轮333、第七齿轮334、第八齿轮335和第九齿轮336,第三外轴332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三内轴331上,第六齿轮333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331的前端,第九齿轮336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331的末端,第七齿轮334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332的前端,第八齿轮335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332的末端,第六齿轮333与第三齿轮322传动连接,第七齿轮334与驱动机构4驱动连接,第八齿轮335与第四齿轮323相啮合,第九齿轮336与第五齿轮335相啮合;驱动机构4驱动第三齿轮322转动,第三齿轮322带动第六齿轮333转动,第六齿轮333通过第三内轴331带动第九齿轮336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324、第二齿轮314和支架21转动,驱动机构4驱动第七齿轮334转动,第七齿轮334通过第三外轴332带动第八齿轮335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323、第一齿轮313、皮带轮315转动和砂带22转动。利用驱动机构4分别驱动第三齿轮322和第七齿轮334,并将第三齿轮322和第七齿轮334的传动关系传至抛光机构2,使得砂带22转动与支架21自转的转动速率不同步且互不影响;支架21的公转是由第三齿轮322通过第二内轴321带动曲柄5的转动,支架21的自转是由第三齿轮322带动第六齿轮333转动再传动至支架21,因齿轮之间存在传动比,两者之间的转速可以控制,控制该传动比可使支架21的自转与支架21的公转之间相适配,有利于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22抛光的适配性。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1和第二驱动组件42,第一驱动组件41包括第一电机411、蜗杆412和涡轮413,第一电机411与蜗杆412驱动连接,涡轮413固定设置在第二内轴321上,蜗杆412与涡轮413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42包括第二电机421和电机齿轮422,第二电机421与电机齿轮422驱动连接,电机齿轮422与第七齿轮334啮合。设置第一驱动组件41和第二驱动组件42,有利于将不同的转速传至砂带22和支架21上,进而实现砂带22和支架21之间的转动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本抛光机机头的工作方法为:
砂带的转动:第二电机驱动电机齿轮转动,电机齿轮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通过第三外轴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内轴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砂带主动轮转动,砂带主动轮转动后带动砂带转动,从而带动砂带轮转动;
支架的公转:第一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后带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第二内轴转动,第二内轴带动曲柄转动,进而曲柄带动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为整体以曲柄和第二内轴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使得抛光机构在某一高度范围内升降;
支架的自转:第二内轴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通过第三内轴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一外轴带动支架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
通过上述砂带本身的转动与支架的自转、公转相结合,扩大了砂带的活动范围,可以适配不同的加工料件的曲面,增加砂带抛光的适配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利用该结构可以实现两个转轴互为一体却又独立运动,该结构简单、紧凑,减少了不必要的零件,有利于机器的小型化发展;
在抛光机的机头中运用该结构,便于控制抛光机机头的多角度转动,使抛光机与异形工件的曲面相适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抛光效率。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轴、至少一个内轮、至少一个外齿轮、至少一个外轴和复数个轴承,所述内轮设置在内轴的一端,所述内轮与内轴固定连接,所述外轴为空心结构,所述外轴与轴承相适配,所述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内轴上,所述外轴与内轴活动连接,所述外齿轮设置在外轴上,所述外齿轮与外轴固定连接,所述内轮与内轴同步转动,所述外齿轮与外轴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和外轴的轴心相重叠,所述外轴的长度小于内轴的长度;所述内轮至少为齿轮或链轮或皮带轮中的一种。
3.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包括用于对待加工料件进行抛光的抛光机构、用于控制抛光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使抛光机构转动的独立双轴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抛光机构与独立双轴机构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独立双轴机构包括第一双轴机构、第二双轴机构和第三双轴机构,所述第三双轴机构与第二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轴机构与第一双轴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双轴机构与抛光机构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构包括支架、砂带、砂带主动轮和复数个砂带轮,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砂带轮均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砂带轮围合形成多边形,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独立双轴机构固定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砂带主动轮与独立双轴机构的传动连接,所述砂带张紧于砂带主动轮和砂带轮上,所述砂带主动轮转动后带动砂带转动,从而带动砂带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机构带动砂带转动和支架的自转,所述第二双轴机构带动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为整体以第二双轴机构为旋转中心转动,即支架的公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机构包括第一内轴、第一外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皮带轮,所述第一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第一内轴的前端,皮带轮固定在第一内轴的末端,皮带轮与砂带主动轮通过皮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固定的第一外轴前端,所述支架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第一外轴的末端;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一内轴带动皮带轮同步转动,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砂带主动轮转动,砂带主动轮转动后带动砂带、砂带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外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外轴的末端上的支架以安装孔为旋转中心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轴机构包括第二内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第二内轴的前端,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分别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二内轴的末端,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均与第二内轴活动连接,且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分别独立转动,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内轴的末端设置有曲柄,所述曲柄固定套接在第二内轴上,所述曲柄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一内轴上,所述第二内轴转动带动曲柄转动,进而曲柄带动第一双轴机构和抛光机构为整体以曲柄和第二内轴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双轴机构包括第三内轴、第三外轴、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和第九齿轮,所述第三外轴通过轴承套接在第三内轴上,所述第六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的前端,所述第九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内轴的末端,所述第七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的前端,所述第八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三外轴的末端,所述第六齿轮与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七齿轮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八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九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通过第三内轴带动第九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第二齿轮和支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通过第三外轴带动第八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第一齿轮、皮带轮转动和砂带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的抛光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蜗杆和涡轮,所述第一电机与蜗杆驱动连接,所述涡轮固定设置在第二内轴上,所述蜗杆与涡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电机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与电机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电机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
CN201920142763.8U 2019-01-28 2019-01-28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Active CN209477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763.8U CN209477931U (zh) 2019-01-28 2019-01-28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763.8U CN209477931U (zh) 2019-01-28 2019-01-28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7931U true CN209477931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3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2763.8U Active CN209477931U (zh) 2019-01-28 2019-01-28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7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488A (zh) * 2019-01-28 2019-04-26 深圳市钜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6488A (zh) * 2019-01-28 2019-04-26 深圳市钜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3084B (zh) 弯管自动抛光机
CN110000682B (zh) 一种单传动行星抛光装置
CN109623592A (zh) 一种全自动抛光机机头
CN103121188B (zh) 轮毂抛光机
CN109676488A (zh)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CN10829696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便捷的抛光机
CN209477931U (zh) 小体积独立双轴运动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抛光机机头
CN106826479A (zh) 弯管抛光机
CN208231595U (zh) 一种机械式铝型材喷砂机观察窗用清理装置
CN216633678U (zh) 一种用于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打磨的夹持装置
CN212600874U (zh) 一种球头零件加工装置
CN212145682U (zh) 一种自行车轮毂抛光装置
CN209477935U (zh) 一种全自动抛光机机头
CN210704293U (zh) 流体抛光机传动机构
CN106737124A (zh) 曲柄压力机球头螺杆与球碗联合研磨机
CN108858551A (zh) 一种大数据控制的竹材胶合板制造工艺方法
CN110774140B (zh) 一种适用于平面五金件的打磨抛光设备
CN110091247A (zh) 一种研磨抛光装置
CN202388369U (zh) 球阀阀芯抛光装置
CN209095285U (zh) 一种用于表把的抛光设备
CN208759255U (zh) 一种磨光装置
CN215968151U (zh) 一种车辆工程用汽车主轴自动化抛光装置
CN206567963U (zh) 弯曲圆管自动抛光机
CN211805589U (zh) 一种铸件打磨粉体回收装置
CN205057767U (zh) 一种抛光机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