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0892U -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0892U
CN209470892U CN201920080443.4U CN201920080443U CN209470892U CN 209470892 U CN209470892 U CN 209470892U CN 201920080443 U CN201920080443 U CN 201920080443U CN 209470892 U CN209470892 U CN 209470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test tool
shock absorber
endurance test
cor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04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凯
沈晓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Wanxia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Qianch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04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0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0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0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性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包括整体结构框架和底部的底座,整体结构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左减振器支柱总成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左右两个转向节总成,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的底部均铰接有下摆臂,左右两下摆臂的底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根连接杆的两头,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轮心固定块,轮心固定块分别在垂向方向、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垂向加载块、纵向加载块和侧向加载块,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实现了三个方向力的加载、更加贴近实车悬架受力状态、能够应用于前麦弗逊式悬架结构类型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性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汽车悬架性能测试试验工装,都是只能适用于弹簧与减振器分离式的悬架结构形式,该悬架形式常用于后悬架,对于前麦弗逊悬架(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形式,不能够适用,并且只能实现常规两个方向,双轴(垂向+纵向或者垂向+侧向)加载的疲劳台架试验,对于三个方向加载的疲劳耐久试验不能适用,整体是不能完全模拟实车悬架的受力状态,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布号CN208140379U,授权公布日2018年11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用于汽车悬架性能测试的试验工装,包括安装台架,所述安装台架上设置有悬架固定座、弹簧固定组件和减振器固定组件;所述悬架固定座用于与悬架的车身安装点配合连接;所述悬架固定座与所述悬架的车身安装点一一对应,并且所有所述悬架固定座于所述安装台架至少配置成两种安装工位,以定位不同型号悬架;与现有技术中一种试验工装对应一种类型车型的悬架相比,该实用新型中安装台架上所有悬架固定座可以根据悬架类型配置成相应的安装工位,实现悬架的固定,以满足同一试验工装对不同悬架固定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试验工装的通用性,降低悬架耐久试验成本,无需重新搭建试验工装以提高测试效率。其不足之处在于,1、该试验工装适用于弹簧与减振器分离式的悬架结构形式,该悬架形式常用于后悬架,对于前麦弗逊悬架(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形式,不能够适用;2、该方案只能实现常规两个方向,双轴(垂向+纵向或者垂向+侧向)加载的疲劳台架试验,但对于三个方向加载的疲劳耐久试验不能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试验工装加载位置不符合实车悬架受力状态、不能应用于前麦弗逊式(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悬架结构类型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了三个方向力的加载、更加贴近实车悬架受力状态、能够应用于前麦弗逊式(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悬架结构类型的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包括整体结构框架和固定连接于整体结构框架底部的底座,所述整体结构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左减振器支柱总成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所述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左转向节总成,所述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右转向节总成,所述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的底部均铰接有下摆臂,左右两所述下摆臂的底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根连接杆的两头,所述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轮心固定块,所述轮心固定块分别在垂向方向、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垂向加载块、纵向加载块和侧向加载块。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整体结构框架装置、底座、以及位于整体结构框架装置两侧的左、右减振器支柱总成和左、右转向节总成,底座与整体结构框架装置的组合,悬架装配位置与实车安装一致,保证加载位置符合实车悬架受力状态,其中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连接固定着轮心固定块,轮心固定块上的垂向加载块、纵向加载块和侧向加载块分别从三个方向加载作动缸的力同时作用于轮心固定块,可以实现三个方向同时加载,更加贴近实际车况,提高试验精度,左、右减振器支柱总成通过左右下摆臂和连接杆相连,互相作用,结构更加稳定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轮心固定块与左转向节总成采用螺栓固定连接。轮心固定块将三个方向的加载力传递给左转向节总成,可以实现三个方向同时对试验工装进行加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所述整体结构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拆卸方便,容易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整体结构框架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加强杆。由于该试验垂向所受到的力较大,因此需要对本试验工装进行垂向方向的的加强,防止变形受损。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底部侧面均设有加强块。加强块对底座的底部进行加强,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轮心固定块的侧面设有轮心固定加强板。轮心固定加强板对轮心固定块进行垂向方向的加强。
作为优选,所述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均包括T形块和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上部,所述轮心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侧面,所述下摆臂铰接于于T形块的底部。T形块作为主件,用于连接固定连接轴套、下摆臂和轮心固定块,连接轴套用于连接固定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左右两侧的连接轴套内。便于试验和调整减振器支柱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实现了三个方向力的加载、更加贴近实车悬架受力状态、能够应用于前麦弗逊式(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悬架结构类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主视图中K部位的放大图。
其中:垂向加载块1、纵向加载块2、侧向加载块3、轮心固定块4、左转向节总成5、右转向节总成6、左减振器支柱总成7、右减振器支柱总成8、整体结构框架9、底座10、下摆臂11、连接杆12、加强杆13、加强块14、轮心固定加强板15、T形块16、连接轴套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中: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包括整体结构框架9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整体结构框架底部的底座10,整体结构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左减振器支柱总成7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8,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左转向节总成5,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右转向节总成6,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的底部均铰接有下摆臂11,左右两下摆臂的底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根连接杆12的两头,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有轮心固定块4,轮心固定块分别在垂向方向、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垂向加载块1、纵向加载块2和侧向加载块3。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整体结构框架装置、底座、以及位于整体结构框架装置两侧的左、右减振器支柱总成和左、右转向节总成,底座与整体结构框架装置的组合,悬架装配位置与实车安装一致,保证加载位置符合实车悬架受力状态,其中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连接固定着轮心固定块,轮心固定块上的垂向加载块、纵向加载块和侧向加载块分别从三个方向加载作动缸的力同时作用于轮心固定块,可以实现三个方向同时加载,更加贴近实际车况,提高试验精度,左、右减振器支柱总成通过左右下摆臂和连接杆相连,互相作用,结构更加稳定安全。整体结构框架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加强杆13。由于该试验垂向所受到的力较大,因此需要对本试验工装进行垂向方向的的加强,防止变形受损。底座的底部侧面均设有加强块14。加强块对底座的底部进行加强,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轮心固定块的侧面设有轮心固定加强板15。轮心固定加强板对轮心固定块进行垂向方向的加强。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均包括T形块16和连接轴套17,连接轴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上部,轮心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侧面,下摆臂铰接于于T形块的底部。T形块作为主件,用于连接固定连接轴套、下摆臂和轮心固定块,连接轴套用于连接固定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位于左右两侧的连接轴套内。便于试验和调整减振器支柱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具有能够实现了三个方向力的加载、更加贴近实车悬架受力状态、能够应用于前麦弗逊式(弹簧与减振器一体式)悬架结构类型的有益效果。

Claims (8)

1.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包括整体结构框架和固定连接于整体结构框架底部的底座,其特征是,所述整体结构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左减振器支柱总成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所述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左转向节总成,所述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右转向节总成,所述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的底部均铰接有下摆臂,左右两所述下摆臂的底端分别铰接于同一根连接杆的两头,所述左转向节总成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轮心固定块,所述轮心固定块分别在垂向方向、纵向方向、横向方向上可拆卸连接有垂向加载块、纵向加载块和侧向加载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轮心固定块与左转向节总成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与所述整体结构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整体结构框架的侧面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加强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底座的底部侧面均设有加强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轮心固定块的侧面设有轮心固定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左转向节总成和右转向节总成均包括T形块和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上部,所述轮心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T形块的侧面,所述下摆臂铰接于于T形块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左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和右减振器支柱总成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侧的连接轴套内。
CN201920080443.4U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Active CN209470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0443.4U CN209470892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0443.4U CN209470892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0892U true CN209470892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0443.4U Active CN209470892U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08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275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6275A (zh) * 2020-10-28 2021-02-05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2475B (zh) 用于汽车后轮的车轮悬架
CN203198673U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
CN103660829B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CN103121387A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CN209470892U (zh) 一种悬架三轴耐久试验工装
CN206106845U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组件
US8573618B2 (en) Wheel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CN21076013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09305003B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CN201176114Y (zh) 客车空气悬挂系统
CN109484125A (zh) 车辆悬架稳定器及车辆
CN21789242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结构
CN102358128A (zh) 一种前悬架总成
CN108638777A (zh) 横置板簧结构及双横臂结构前独立悬架
CN202213463U (zh) 一种前悬架总成
CN209240807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汽车
CN110104076B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结构
CN203818977U (zh) 一种前横向稳定杆下支架总成
JPH0379410A (ja) 車軸式懸架装置
CN206095648U (zh) 两轴加载试验装置
CN202541233U (zh) Z形单纵臂空气悬架
CN104118293A (zh) 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204020469U (zh) 一种托臂总成、车辆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206938368U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架总成
CN2516375Y (zh) 双联转向前桥平衡悬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215 Wanxiang Road,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anxiang Qianchao Co.,Ltd.

Patentee after: WANXIA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15 Wanxiang Road,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XIANG QIANCH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WANXIA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