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0135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0135U
CN209470135U CN201821661727.4U CN201821661727U CN209470135U CN 209470135 U CN209470135 U CN 209470135U CN 201821661727 U CN201821661727 U CN 201821661727U CN 209470135 U CN209470135 U CN 209470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gion
luminous intensity
irradiated
irradi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17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丸山雄太
村上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0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0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在各种各样状况下能够形成合适的配光的车辆用灯具。车辆用灯具具备:灯具单元,其在车辆前方形成配光图案;控制部,其控制灯具单元以使配光图案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发光强度在规定值以下的非照射区域。控制部控制灯具单元,以使配光图案的照射区域具有在与非照射区域的边界附近越靠近非照射区域侧发光强度变得越低、在非照射区域侧的端部的发光强度变为规定值的迁移区域,且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该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变得越缓。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车辆用灯具通常能够在近光和远光之间切换。近光以规定的发光强度照亮近处,被配光规定决定以使不对对向车辆及先行车辆造成眩光,主要用于行驶在城市街道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远光以较高的发光强度照亮前方的较宽范围及远方,主要用于高速行驶在对向车辆及先行车辆少的道路的情况下。因此,虽然在驾驶者的可视性上远光优于近光,但导致产生对在车辆前方存在的车辆驾驶者及步行者造成眩光的问题。
近年,提案一种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远光系统)技术,即,基于车辆周围的状态,动态地、适应性地控制远光的配光图案。ADB技术检测车辆的前方的先行车辆、对向车辆及步行者的有无,使与车辆或步行者对应的区域减光等,而降低对车辆或步行者造成的眩光。
作为实现ADB功能的方式,提案有控制促动器的遮光(shutter)式、转盘式、LED阵列式等。虽然遮光式及转盘式能够使熄灭区域(遮光区域)的宽度连续性地变化,但熄灭区域的数量被限制为一个。虽然LED阵列式能够将熄灭区域设定为多个,但由于熄灭区域的宽度被限制为LED芯片的照射宽度,因此是离散性的。
本申请人提案一种扫描式(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点的ADB方式。扫描式是光入射到旋转的反射件(叶片),以与反射件的旋转位置相应的角度反射入射光并在车辆前方扫描反射光,并且通过根据反射件的旋转位置使光源点亮熄灭或光量变化,在车辆前方形成期望的配光图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882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相关情况而作出的,其一实施方式示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各种各样状况下能够形成合适的配光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如下:
车辆用灯具具备:灯具单元,其在车辆前方形成配光图案;控制部,其控制灯具单元以使配光图案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发光强度在规定值以下的非照射区域。控制部控制灯具单元,以使配光图案的照射区域具有迁移区域,迁移区域该在与非照射区域靠近的边界附近越靠近非照射区域侧发光强度变得越低,并且在非照射区域侧的端部的发光强度成为规定值,且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该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变得越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要件及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相互置换后所得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在各种各样情况下能够形成合适的配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相关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灯具系统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2是图1的第一灯具单元的立体图。
图3的(a)~(c)是说明图1的发光单元的机能及结构的图。
图4的(a)、(b)是说明由第一灯具单元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
图5的(a)、(b)是说明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非照射区域的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分布的图。
图6的(a)、(b)是说明发光强度变化的调整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的(a)、(b)是说明发光强度变化的调整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8车辆用灯具、20灯具控制部、24第一灯具单元、28第一光源、30扫描光学系、34发光单元、100车辆灯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合适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的或等同的构成要件、部件、处理标注上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而是示例,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所有的特征及其组合未必一定是实用新型本质的内容。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相关的车辆用灯具18的车辆灯具系统100的结构的模式图。车辆用灯具系统100具备:相机10、车速传感器12、车辆控制部16、车辆用灯具18。
相机10拍摄车辆前方的图像。车速传感器12通过检测车轮的旋转速度检测车速。
车辆控制部16统一控制车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控制部16构成为能够执行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远光系统)控制。ADB控制例如在从未图示的照明开关做出执行ADB控制的指示的情况下被执行。车辆控制部16基于相机10和/或车速传感器12检测的信息(行驶信息),生成指示在车辆前方应形成的配光图案的配光指令。例如,车辆控制部16基于行驶信息,检测先行车辆或对向车辆、步行者等,生成将检测到它们的区域设定为非照射区域的配光指令。将发光强度为不造成眩光的临界的发光强度(以下,称为“容许临界发光强度”)以下的区域称作非照射区域。
车辆用灯具18具备:灯具控制部20、点亮电路22、照射远光区域的第一灯具单元24、照射近光区域的第二灯具单元26。
第一灯具单元24是扫描式的灯具单元,包括第一光源28、扫描光学系30、第一投影光学系32。第一光源28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34。以下,第一光源28为包括多个发光单元34的光源。发光单元34包括LED(发光二极管)或LD(半导体激光)等半导体光源。
扫描光学系30包括驱动部36、反射体38。驱动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电机,例如为无刷DC电机。反射体38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射件,特别是旋转反射件。反射件38安装在驱动部36的转子上,进行旋转运动。反射体38通过重复旋转运动,在横向上扫描第一光源28的射出光束BM1。将扫描光学系30的射出光束称为扫描光束BMSCAN。为了防止闪变,设定扫描光学系30的扫描周波数为60HZ以上,例如200HZ左右。
第一投影光学系32将被扫描光学系30扫描的扫描光束BMSCAN投影在灯具前方的假想竖直屏1而形成第一配光图案PTN1。将在某一时刻扫描光束BMSCAN照射的区域称为照射区域2。通过照射区域2在假想竖直屏1上横向移动,形成第一配光图案PTN1
第一投影光学系32可由反射光学系、透过光学系、或它们的组合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适当地设计第一光源28的射出光束BM1的扩散角、射出角等,也能够省略第一投影光学系32。
第二灯具单元26包括第二光源40、第二投影光学系42。第二光源40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44。发光单元44包括LED(发光二极管)或LD(半导体激光)等半导体光源。
第二投影光学系42将第二光源40的射出光束BM2投影在假想竖直屏1并在大致第一配光图案PTN1的竖直下方形成第二配光图案PTN2。第二投影光学系42可由反射光学系、透过光学系、或它们的组合构成。
点亮电路22向第1光源28和/或第二光源40供给与来自灯具控制部20的指示相应的驱动电流。
灯具控制部20基于来自车辆控制部16的配光指令控制点亮电路22,使第一灯具单元24的第一光源28点亮熄灭。例如,灯具控制部20与扫描光学系30的扫描运动同步而能够使照射区域2的发光强度根据时间变化。例如,若使第一光源28的亮度在一个扫描期间中的某一时间区间为容许临界发光强度(例如为零),则能够使与该时间区间对应的区域为非照射区域(熄灭区域)。反之,通过提高在一个扫描期间中的某一时间区间第一光源28的亮度,能够聚光地照射与该时间区间对应的区域。
另外,灯具控制部20控制驱动部36的转速进而控制反射体38的转速。灯具控制部20为了抑制由第一灯具单元24照射的光束的闪变,在驱动部36的转速稳定化在规定值的状态下,使第一光源28点亮。具体来说,灯具控制部20如果在接收到由第一灯具单元24照射光束这样的照射指示时,驱动部36的转速稳定化在规定值,即如果转速达到规定值,则立即使第一光源28点亮,如果接收到照射指示时驱动部36的转速未稳定化在规定值,即如果转速未达到规定值(例如如果转速为零),则指示驱动部36驱动而使驱动部36的转速上升,等到驱动部36的转速稳定化在规定值之后使第一光源28点亮。
另外,灯具控制部20基于来自车辆控制部16的配光指令而控制点亮电路22,并且与扫描光学系30的扫描运动无关地向第二光源40供给恒定的驱动电流,保持其亮度恒定。
进一步具体地对第一灯具单元24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灯具单元24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第一光源28包括多个发光单元34。多个发光单元34经由连接器114连接于点亮电路22(在图2中未图示)。一个发光单元34构成亮度及点亮熄灭控制的最小单元。一个发光单元34可以是一个LED芯片(LD芯片),也可以包括被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多个LED芯片(LD芯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体38具有2枚叶片38a,驱动部36旋转一次,扫描光束BMSCAN扫描二次。因此,扫描周波数是驱动部36的转速的两倍。需要说明的是,叶片38a的枚数不作特别限定。
在某一时刻t1第一光源28的射出光束BM1在与反射体38的位置(转子的旋转角)相应的角度下被反射,此时的反射光即扫描光束BMSCAN在车辆前方的假想竖直屏1上形成一个照射区域2。在图2中为了使说明简单化,用矩形表示照射区域2,但照射区域2不限定于矩形。
若在其他时刻t1反射体38的位置发生变化,则反射角发生变化,此时的反射光即扫描光束BMSCAN’形成照射区域2’。若在另外其他时刻t1反射体38的位置发生变化,则反射角发生变化,此时的反射光即扫描光束BMSCAN”形成照射区域2”。
通过使扫描光学系30高速旋转,照射区域2在假想竖直屏1上扫描,因此在车辆前方形成第一配光图案PTN1
图3的(a)~(c)是说明发光单元34的功能及结构的图。图3的(a)表示第一光源28的多个发光单元34的布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28具备配置为U形的九个发光单元34_1~34_9。
图3的(b)表示当反射体38处于规定位置时、各发光单元34的射出光在假想竖直屏1上形成的照射斑点的图。将发光单元34形成的照射斑点称为聚光斑点Sc。Sci表示第i(1≤i≤9)个发光单元34_i形成的聚光斑点。图3的(b)的多个聚光斑点Sc1~Sc9的集合相当于图2的照射区域2。
在图3的(c)表示当使反射体38旋转时,各聚光斑点Sc经过的区域(称为扫描区域)SR。SRi表示第i个聚光斑点Sci经过的区域。扫描区域SR1~SR9的集合相当于第一配光图案PTN1
图4的(a)、(b)是说明由第一灯具单元24形成的配光图案的图。在此,说明最下层的发光单元34_1~34_5形成的H线附近的配光图案中的非照射区域(熄灭区域)的形成。图4的(a)是将多个发光单元34各自的扫描区域SR1~SR5以容易观察的方式错开地排列的图。扫描区域SR中标阴影线的范围表示照射区域200,未标阴影线的范围表示非照射区域202。图4的(b)是表示多个发光单元34各自的点亮熄灭状态的时间图。Ts表示扫描周期。
Sc1~Sc5表示某一时刻的聚光斑点的位置。聚光斑点Sc是在图中从左到右扫描而得的。
关于各个发光单元34_1~发光单元34_5,在聚光斑点Sci的左端LE到达扫描区域SRi即应扫描的区域的左端的时刻tA,灯具控制部20点亮发光单元34_i,在聚光斑点Sci的右端RE到达非照射区域202的时刻tB,灯具控制部20使发光单元34_i的亮度在容许临界发光强度以下,在聚光斑点Sci的左端LE到达非照射区域202的右端的时刻tc,灯具控制部20使发光单元34_i的亮度比容许临界发光强度高。通过该控制,能够形成相当于扫描区域SR1~SR5集合的配光图案,进而能够形成与配光指令对应的配光图案。
接着对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分布进行说明。
图5的(a)、(b)表示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分布。在此,表示最下层的发光单元34_1~34_5形成的H线附近的配光图案的发光强度分布。图5的(a)表示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较长(即离前方车辆远)的情况,图5的(b)表示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较短(即离前方车辆近)的情况。
若发光强度在照射区域200与非照射区域202的边界急剧变化,则对驾驶者造成不协调感。为了降低这种不协调感,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发光强度在照射区域200与非照射区域202的边界附近慢慢变化。以下,将照射区域200中的、为了降低不协调感以越接近非照射区域202发光强度变得越低的方式慢慢变化的与非照射区域202的边界附近(即非照射区域202侧的端部侧)的部分称为“照射迁移区域200a”。另外,将非照射区域中的、以离照射区域200越远发光强度变得越低的方式慢慢变化的与照射区域200的边界附近(即照射区域200侧的端部侧)的部分称为“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在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非照射区域202侧的端部及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的照射区域200侧的端部,即照射迁移区域200a与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的边界,发光强度为容许临界发光强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发光强度以越远离照射区200变得越低的方式慢慢变化,以使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的与照射区域20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中的发光强度为零。
当前方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在左右相对移动时,灯具控制部20基于来自车辆控制部16的配光指令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追随前方车辆的相对移动并形成使非照射区域202移动的配光图案。
在此,就前方车辆的角度位置即前方车辆相对于本车辆行进方向所存在的角度位置的、平均单元时间的变化量而言,即使前方车辆实际上在左右移动的距离相同,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则该变化量也越大。因此,灯具控制部20基于来自车辆控制部16的配光指令,设定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近则在角度范围上越保有余量的非照射区域202。由此,在前方车辆相对本车辆在左右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前方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眩光。
但是,在前方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左右快速地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相机10或车速传感器12的检测能力、车辆控制部16即灯具控制部20的计算能力、各装置间的通信能力等限制,在前方车辆相对移动下不能追随非照射区域202,前方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而进入照射区域200。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前方车辆越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大幅度离开。该请况下,导致对前方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眩光。
在此,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各迁移区域的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变得越缓,换句话说,各迁移区域的角度范围变得越宽。由此,在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较短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前方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眩光。另外,照射区域200的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的角度范围变得较宽。如上所述,由于在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较短的情况下、设定在角度范围上保有余量的非照射区域202,因此在前方车辆附近通常有变暗的倾向。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不造成眩光的低亮度的光,但由于不少光照射,因此抑制前方车辆附近变得过暗。另一方面,在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较长的情况下,由于暗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角度范围相比于其他照射区域200的部分变窄,因此能够使照射区域200的非照射区域202侧变得较明亮。
接着,对调整发光强度变化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6的(a)、(b)是说明发光强度变化的调整方法的一例的图。图6的(a)表示某一次扫描的最下层的发光单元34_1~34_5的扫描区域SR1~SR5。图6的(b)表示某一次扫描中最下层的发光单元34_1~34_5形成的H线附近的配光图案的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分布。
在该例中,通过使点亮的发光单元34的个数变化,调整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点亮的发光单元34的个数如果在更短期间中变化则发光强度变化变陡,如果在更长期间中变化则发光强度变化变缓。
图7的(a)、(b)是说明发光强度变化的调整方法的其他例的图。在此,以发光单元34_5为例进行说明。图7的(a)表示发光单元34_5的扫描区域SR5。图7的(b)表示发光单元34_5的点亮熄灭状态的一例的时间图。
灯具控制部20在与扫描区域SR5中的区域SR5_1及区域SR5_6对应的时间区间为每次扫描下点亮发光单元34_5,在与区域SR5_2及区域SR5_5对应的时间区间为三次中两次即以重复扫描中的约67%的比例点亮发光单元34_5,在与区域SR5_3及区域SR5_4对应的时间区间为三次中一次即以重复扫描中的约33%的比例点亮发光单元34_5。在任一个时间区间中都供给相同的驱动电流量的情况下,区域SR5_2、区域SR5_5的发光强度约为区域SR5_1的67%的发光强度,区域SR5_3、SR5_4的发光强度约为区域SR5_1的33%的发光强度。区域SR5_6的发光强度与区域SR5_1的发光强度相同。若以区域SR5_2及SR5_3或区域SR5_4及SR5_5的角度范围变得更窄的方式控制发光单元34_5的点亮熄灭、则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变陡,若以变得更大的方式控制发光单元34_5的点亮熄灭、则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变缓。
通过这样对至少一个的发光单元34进行调光,能够调整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
另外,关于至少一个发光单元34,通过使在一个扫描期间内向其发光单元34供给的电流值变化,也能够调整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该情况下,在一个扫描期间内,如果在更短期间中使电流值变化则发光强度变化变陡,如果在更长期间中使电流值变化则发光强度变化变缓。
以上,对实施方式相关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与工作进行了说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该实施方式是示例,可以由它们的各构成要件的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另外这样的变形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第一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可以根据前方车辆是先行车辆还是对向车辆,或前方车辆是在前进行驶中还是在转弯行驶中,调整水平方向的发光强度变化。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在前方车辆为对向车辆在前进行驶中的情况下)
该情况下,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随着本车辆与对向车辆接近,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相对地向右移动。即,对向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向右侧离开。此处,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向右快速地相对移动,假设对向车辆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对向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随着本车辆与对向车辆接近,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相对地向左移动。该情况下,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向左快速地相对移动,假设对向车辆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对向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即,灯具控制单元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两个照射区域200中的离本车线较远一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离本车线较近一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缓慢。
(在前方车辆为先行车辆在转弯行驶中的情况下)
该情况下,在左转弯行驶中,不管是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先行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向左移动。即,先行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向左侧离开。此处,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先行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先行车辆在左转弯行驶中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先行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在右转弯行驶中,不管是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先行车辆相对于本车辆向右移动。即,先行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向右侧离开。该情况下,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先行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先行车辆在右转弯行驶中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先行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在前方车辆为对向车辆在转弯行驶的情况下)
该情况下,在对向车辆从对向车辆观察时为右转弯(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左转弯)行驶中,不管是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从本车辆观察时)向右移动。即,对向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向右侧离开。此处,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对向车辆在从对向车辆观察时为右转弯行驶中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对向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在对向车辆从对向车辆观察时为左转弯(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右转弯)行驶中,不管是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对向车辆相对于本车辆(从本车辆观察时)向左移动。即,前方车辆可能从非照射区域202向左侧离开。此处,灯具控制部20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左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右侧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由此,即使在对向车辆在从对向车辆观察时为左转弯行驶中从非照射区域202离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对向车辆的驾驶者造成的眩光。
若对前方车辆在转弯行驶中的情况进行总结,不管前方车辆是先行车辆还是对向车辆,另外不管是在左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还是在右侧通行的交通环境下,在前方车辆从前方车辆观察时为左转弯行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前方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左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右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另一方面,在前方车辆从前方车辆观察时为右转弯行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与前方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左右两侧的照射区域200中的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右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比从本车辆观察时为左侧的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更缓慢。
(第二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对在与前方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202的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中、为了使与照射区域20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中的发光强度变为零、发光强度以越远离照射区域200变得越低的方式缓慢变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只要非照射区域202的发光强度在容许临界发光强度以下即可。因此,例如,可以使非照射区域202的发光强度恒定在容许临界发光强度。即,可以是,非照射区域202没有非照射迁移区域202a,只有照射区域200有迁移区域。并且,只要控制第一灯具单元24,以使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照射区域200的照射迁移区域200a的发光强度变化变得越缓慢即可。
(第三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中,对扫描光学系30的驱动部36为电机、其反射体38为反射件、特别是为旋转反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扫描光学系30只要构成为驱动部36驱动反射体38、通过反射体38被驱动部36驱动并重复周期运动而扫描光源的射出光束这样即可。
例如,扫描光学系30可以是,驱动部36为电机,反射体38是能够以与反射面平行的轴为中心摇动的反射镜。
另外,扫描光学系30还可以是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具体来说,可以是,驱动部为促动器即共振器,反射体38是MEMS反射镜。该情况下,替换实施方式的转速而称为共振周波数。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灯具单元,其在车辆前方形成配光图案;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灯具单元;
所述配光图案具有与前方车辆相适应的、发光强度在规定值以下的非照射区域,
所述配光图案的照射区域具有迁移区域,
所述迁移区域在与所述非照射区域靠近的边界附近越靠近非照射区域侧发光强度变得越低,
在非照射区域侧的端部的发光强度成为所述规定值,
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间距离越短、该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变得越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与作为前方车辆的对向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两个照射区域中的、离本车线较远一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比离本车线较近一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与从前方车辆观察时左转弯行驶的前方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两个照射区域中的、从本车辆观察时左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比从本车辆观察时右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缓;
在与从前方车辆观察时右转弯行驶的前方车辆对应的非照射区域的左右两侧形成的两个照射区域中的、从本车辆观察时右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比从本车辆观察时左侧的照射区域的迁移区域的发光强度变化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单元包括:光源;反射体,其通过重复周期运动扫描该光源的射出光束;
在与一个扫描期间中的一部分的时间区间对应的区域形成有非照射区域,所述非照射区域的所述光源的亮度为规定值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一个以上的发光单元,
非照射区域与照射区域之间的发光强度变化以所述一个以上的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的一个扫描期间内的点亮期间周期性地变化的方式进行调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非照射区域与照射区域之间的发光强度变化以点亮的发光单元的个数变化的方式进行调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具单元为照射远光区域的灯具单元。
CN201821661727.4U 2017-11-28 2018-10-12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2094701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8053 2017-11-28
JP2017-228053 2017-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0135U true CN209470135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1727.4U Active CN209470135U (zh) 2017-11-28 2018-10-12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0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8116A (zh) * 2017-10-13 2019-04-2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8116A (zh) * 2017-10-13 2019-04-2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3063125A (zh) * 2017-10-13 2021-07-02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CN113063125B (zh) * 2017-10-13 2023-12-0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8116A (zh) 车辆用灯具
JP5118564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360699B2 (ja) ヘッドランプ
CN106904117B (zh) 控制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
CN108391442B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前照灯的方法
US10919438B2 (en) Vehicle lamp system, vehicle lamp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control method
US20150307018A1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system
JP2009048786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H09104288A (ja) 車両用照明装置
CN103597276A (zh) 光学单元
JP6445441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7237607B2 (ja)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車両用灯具の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の制御方法
EP3733452A1 (en) Vehicle lamp system, vehicle lamp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lamp control method
CN103090287A (zh) 车辆用前照灯
CN110701570B (zh) 模块化构造的机动车大灯光模块
CN107664293B (zh) 机动车辆的可变孔径光束前照灯照明模块
JP7203026B2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209470135U (zh) 车辆用灯具
CN110621539B (zh) 光学单元
CN209470141U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013109U (zh) 车辆用灯具
CN209470142U (zh) 车辆用灯具
CN112013352B (zh) 车辆用灯具
WO2021002450A1 (ja)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車両用灯具の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