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9583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9583U
CN209469583U CN201920141102.3U CN201920141102U CN209469583U CN 209469583 U CN209469583 U CN 209469583U CN 201920141102 U CN201920141102 U CN 201920141102U CN 209469583 U CN209469583 U CN 209469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encing cavity
cylinder
compressor
compressor accord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11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余生
魏会军
余冰
杨欧翔
王珺
张心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1411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9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9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9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隔板和第二气缸,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利用第一流通通道将隔板围成的第二消音腔内的流体直接引到壳体内部,避免了现有的压缩机中排气流路中存在的往返流动,实现所有消音腔的流体均进行单向流动,从而降低了排气压力损失,降低了排气功率损失,降低了压缩机的功率,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系数,并且设置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腔、第三消音腔和第四消音腔,合理利用不同消音腔内排气的相位差,避免了现有压缩机的排气流路内的二次压力脉动,并有效降低了排气压力脉动,降低了压缩机的噪声。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变频空调由于其节能与舒适的显著特点,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变频旋转式压缩机作为变频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同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排量或高转速变频旋转式压缩机由于具有更宽的能力调节范围,已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现有的压缩机的第三消音腔内排气必须先流入第二消音腔(隔板消音腔)才能进入第一消音腔进而排出泵体;而由于两压缩缸室存在大致180°的工作相位差,第三消音腔没有气体排出时,第二消音腔内的气体则会回流进入第三消音腔内,因此第二流通通道存在气体的往返流动,引起二次压力脉动,并且第二消音腔和隔板消音腔的气体均通过第一消音腔排出泵体,使得上轴承排气孔的流动受到干扰导致上轴承排气损失大,从而导致排气流动压力损失增大、气动噪声恶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排气流动压力损失大且噪声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压缩性能且降低噪音的压缩机。
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隔板和第二气缸,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隔板内形成有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流通通道连通。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且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消音腔连通,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消音腔连通。
所述第一气缸上设置有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消音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消音腔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一排出孔。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和第一上盖板,所述上法兰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一上盖板设置于所述上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上盖板与所述上法兰围成所述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排出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上。
所述上法兰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消音腔连通。
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第三消音腔,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三消音腔连通,所述第三消音腔与所述第一消音腔通过第二流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相对密封。
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ST1,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为ST2,且ST1/ST2的比值范围为0.6-2。
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和下盖板,所述下法兰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所述下盖板设置于所述下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且与所述下法兰围成所述第三消音腔。
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三消音腔的容积为V3,且V3>V1。
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消音腔的容积为V2,且0.8<V2/V1<3。
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四排气口与所述第三消音腔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三排气口和所述第四排气口处均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第一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四排气口的截面积为S4,且(VC2/S4)/(VC1/S1)的比值范围为0.8-1.6。
所述第一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二排气口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三排气口的截面积为S3,且(VC2/S3)/(VC1/S2)的比值范围为0.8-1.25。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上盖板,所述第二上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二上盖板与所述第一上盖板和所述上法兰共同围成第四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与所述第四消音腔连通,所述第一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孔与所述第四消音腔连通,且所述第四消音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第四消音腔的容积为V4,所述第一消音腔的容积为V1,且所述V4/V1的比值范围为0.8-2。
所述第二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二排出孔,所述第四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孔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第二排出孔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出孔的流通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二排出孔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
所述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消音腔,且所述上隔板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下隔板上设置有第三排气口。
所述压缩机为旋转式压缩机或滑片式压缩机或摆动转子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利用第一流通通道将隔板围成的第二消音腔内的流体直接引到壳体内部,避免了现有的压缩机中排气流路中存在的往返流动,实现所有消音腔的流体均进行单向流动,从而降低了排气压力损失,降低了排气功率损失,降低了压缩机的功率,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系数,并且设置第一消音腔、第二消音腔、第三消音腔和第四消音腔,合理利用不同消音腔内排气的相位差,避免了现有压缩机的排气流路内的二次压力脉动,并有效降低了排气压力脉动,降低了压缩机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压缩机泵体与现有技术压缩机泵体示功(PV)图对比;
图中:
2、第一气缸;3、隔板;4、第二气缸;5、第二消音腔;6、第一流通通道;7、第二排气口;8、第三排气口;9、第一消音腔;10、第一排出孔;11、上法兰;12、第一上盖板;13.第一排气口;14、第三消音腔;15、第二流通通道;16、下法兰;17、下盖板;18、第四排气口;19、第二上盖板;20、第四消音腔;21、第二排出孔;31、上隔板;32、下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2、隔板3和第二气缸4,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所述隔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和所述第二气缸4之间,曲轴和隔板3分别与第一气缸2配合形成第一压缩腔,曲轴与第二气缸4配合形成第二压缩腔,所述隔板3内形成有第二消音腔5,所述第二消音腔5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流通通道6连通,利用第一流通通道6将第二消音腔5内的流体直接排出至壳体内部,从而避免了第二消音腔5内的流体需要通过其他消音腔后再排至壳体内部。
所述隔板3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7和第三排气口8,且所述第一气缸2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7与所述第二消音腔5连通,第一气缸2内压缩后的流体由第二排气口7排入第二消音腔5内,且所述第二排气口7具有防止第二消音腔5内的气体回流至第一气缸2内的结构,所述第二气缸4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8与所述第二消音腔5连通,同理,第二气缸4内压缩后的流体由第三排气口8排入第二消音腔5内,所述第三排气口8具有防止第二消音腔5回流至第二气缸4内的结构。
所述第一气缸2上设置有第一消音腔9,所述第一气缸2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连通,且所述第一消音腔9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一排出孔10,利用第一消音腔9对第一气缸2排入壳体内部的流体进行消音,降低噪音。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11和第一上盖板12,所述上法兰11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上,所述第一上盖板12设置于所述上法兰11远离所述第一气缸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与所述上法兰11围成所述第一消音腔9,所述第一排出孔10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上,第一上盖板12扣设与上法兰11的侧面上,使第一上面板和上法兰11共同围成第一消音腔9,其中第一上盖板12和上法兰11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用于曲轴穿过,其中上法兰11向远离第一气缸2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包覆曲轴的外周侧,第一上盖板12上的通孔的边沿与延伸部的侧面密封设置,使第一上盖板12只与上法兰11相密封,增加了第一消音腔9的密封效果,进而增加第一消音腔9的消音效果。
所述上法兰11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3,所述第一气缸2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13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连通,利用第一排气口13将第一气缸2内压缩后的流体排放至第一消音腔9内。
所述第二气缸4上设置有第三消音腔14,所述第二气缸4与所述第三消音腔14连通,所述第三消音腔14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通过第二流通通道15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相对密封,第二气缸4内压缩后的流体排入第三消音腔14内进行消音,降低噪音的问题,同时第三消音腔14内的流体由第二流通通道15排入第一消音腔9后再次排入壳体内部,在达到消音的目的的前提下完成第二气缸4的压缩。
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的流通截面积为ST1,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的流通截面积为ST2,且ST1/ST2的比值范围为0.6-2,在该比值范围内,使得第一流通通道6与第二流通通道15的气流具有相当的脉动,在两股气流进入第一消音腔后,可以取得较优的干涉消声效果。
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保证第一流通通道6和第二流通通道15的流通效率,进而保证第三气缸和第二消音腔5的排气效果。
其中,第一流通通道6贯穿第一气缸2后与壳体的内部连通,第二流通通道15依次贯穿第二气缸4、隔板3和第一气缸2后与第一消音腔9连通。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16和下盖板17,所述下法兰16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4上,所述下盖板17设置于所述下法兰16远离所述第二气缸4的一侧,且与所述下法兰16围成所述第三消音腔14,所述下盖板17扣设与下法兰16上方,且下法兰16上设置有通孔用于设置曲轴,下盖板17上设置有用于曲轴端部突出的过孔,特别的,下法兰16上设置有与曲轴相配合的轴承。
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所述第三消音腔14的容积为V3,且V3>V1,避免第二气缸下排气压力损失而导致排气功率增大,见图3阴影部分。
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消音腔5的容积为V2,且0.8<V2/V1<3,避免中隔板的排气压力损失而导致排气功率增大,见图3阴影部分,且V2容积过大,将导致两个气缸间距加大,从而导致两个偏心的不平衡力矩加大,导致曲轴平衡性变差,导致压缩机振动加剧。
所述下法兰16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18,所述第二气缸4通过所述第四排气口18与所述第三消音腔14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口13、第二排气口7、第三排气口8和所述第四排气口18处均设置有排气阀,特别的排气阀包括阀片和挡板,挡板设置于所述阀片处于对应排气口排气方向的一侧,用于控制阀片的开度,且阀片也只具有向挡板方向开启的第一状态和密封对应排气口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气缸2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4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一排气口13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四排气口18的截面积为S4,且(VC2/S4)/(VC1/S1)的比值范围为0.8-1.6。
所述第一气缸2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4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二排气口7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三排气口8的截面积为S3,且(VC2/S3)/(VC1/S2)的比值范围为0.8-1.25;
根据工作容积和排气口截面积的比值,使得各排气口合理的分配排出气体的流量,并使得第一排气口13与第四排气口18、第二排气口7与第三排气口8排气脉冲能量相当,达到较优的平衡压力脉动的效果,并能够降低排气过压缩程度。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上盖板19,所述第二上盖板19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12远离所述第一气缸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二上盖板19与所述第一上盖板12和所述上法兰11共同围成第四消音腔20,所述第二消音腔5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与所述第四消音腔20连通,所述第一消音腔9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孔10与所述第四消音腔20连通,且所述第四消音腔20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使得第一消音腔9和第二消音腔5流出的气体压力脉动进一步衰减,并保证了气体流动的顺畅性。
其中第二上盖板19中部也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边沿与上法兰11的延伸部相配合,从而使第二上盖板19、第一上盖板12和部分延伸部共同围成第四消音腔20。
所述第四消音腔20的容积为V4,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且所述V4/V1的比值范围为0.8-2,第一消音腔9和第四消声腔20形成串联组合式扩张消声器,在该容积比下,可使得组合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特性与与四排气压缩机的排气特性相匹配,从而达到降低排气气流脉动与噪声的效果。
所述第二上盖板19上设置有第二排出孔21,所述第四消音腔20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孔21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第二排出孔21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出孔10的流通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二排出孔21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的流通截面积,使得第一消音腔9和第二消音腔5流出的气体压力脉动进一步衰减,并保证了气体流动的顺畅性。
所述隔板3包括上隔板31和下隔板32,所述上隔板31和所述下隔板32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消音腔5,且所述上隔板31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7,所述下隔板32上设置有第三排气口8。
表1本专利的压缩机与现有技术压缩机噪声值(dB)对比
运行频率 30Hz 60Hz 90Hz 120Hz
现有技术压缩机 64.2 69.7 73.1 76.4
本专利压缩机实施例1 63.8 69.2 71.9 74.2
本专利压缩机实施例2 63.6 68.8 71.3 73.4
由表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旋转式压缩机相比现有技术,随着运行频率升高,噪声值降低幅度越大,噪声改善效果越明显。在120Hz,本专利技术压缩机噪声值相比现有技术降低了3dB。
如图3所示的本申请压缩机泵体与现有技术压缩机泵体示功(PV)图对比:图中时限为现有技术压缩机,虚线为本申请压缩机;阴影部分为减少的功率;
图中1-2表示吸气过程,2-3表示压缩过程,3-4表示排气过程,1-2-3-4-1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现有压缩机的指示功率(又称图示功),1-2-3’-4’-1所围成的面积表示本申请技术方案压缩机的指示功率。由图可知,采用本申请方案的压缩机排气压力显著降低,降低了排气功率损失,从而使得指示功降低达到2%;另一方面本申请方案的压缩机排气过程的压力波动幅度显著降低,从源头上降低了噪声激励,从而降低了压缩机气动噪声。
所述压缩机为旋转式压缩机或滑片式压缩机或摆动转子式压缩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气缸(2)、隔板(3)和第二气缸(4),所述隔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和所述第二气缸(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内形成有第二消音腔(5),所述第二消音腔(5)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流通通道(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7)和第三排气口(8),且所述第一气缸(2)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7)与所述第二消音腔(5)连通,所述第二气缸(4)通过所述第三排气口(8)与所述第二消音腔(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上设置有第一消音腔(9),所述第一气缸(2)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连通,且所述第一消音腔(9)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一排出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11)和第一上盖板(12),所述上法兰(11)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2)上,所述第一上盖板(12)设置于所述上法兰(11)远离所述第一气缸(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与所述上法兰(11)围成所述第一消音腔(9),所述第一排出孔(10)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1)上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3),所述第一气缸(2)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口(13)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4)上设置有第三消音腔(14),所述第二气缸(4)与所述第三消音腔(14)连通,所述第三消音腔(14)与所述第一消音腔(9)通过第二流通通道(15)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相对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的流通截面积为ST1,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的流通截面积为ST2,且ST1/ST2的比值范围为0.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15)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下法兰(16)和下盖板(17),所述下法兰(16)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4)上,所述下盖板(17)设置于所述下法兰(16)远离所述第二气缸(4)的一侧,且与所述下法兰(16)围成所述第三消音腔(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所述第三消音腔(14)的容积为V3,且V3>V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所述第二消音腔(5)的容积为V2,且0.8<V2/V1<3。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16)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18),所述第二气缸(4)通过所述第四排气口(18)与所述第三消音腔(14)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13)、第二排气口(7)、第三排气口(8)和所述第四排气口(18)处均设置有排气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4)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一排气口(13)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四排气口(18)的截面积为S4,且(VC2/S4)/(VC1/S1)的比值范围为0.8-1.6。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的工作容积为VC1,所述第二气缸(4)的工作容积为VC2,所述第二排气口(7)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三排气口(8)的截面积为S3,且(VC2/S3)/(VC1/S2)的比值范围为0.8-1.25。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上盖板(19),所述第二上盖板(19)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盖板(12)远离所述第一气缸(2)的侧面上,且所述第二上盖板(19)与所述第一上盖板(12)和所述上法兰(11)共同围成第四消音腔(20),所述第二消音腔(5)通过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与所述第四消音腔(20)连通,所述第一消音腔(9)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孔(10)与所述第四消音腔(20)连通,且所述第四消音腔(20)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音腔(20)的容积为V4,所述第一消音腔(9)的容积为V1,且所述V4/V1的比值范围为0.8-2。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盖板(19)上设置有第二排出孔(21),所述第四消音腔(20)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孔(21)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出孔(21)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出孔(10)的流通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二排出孔(21)的流通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通通道(6)的流通截面积。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包括上隔板(3)和下隔板(3),所述上隔板(3)和所述下隔板(3)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消音腔(5),且所述上隔板(3)上设置有第二排气口(7),所述下隔板(3)上设置有第三排气口(8)。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旋转式压缩机或滑片式压缩机或摆动转子式压缩机。
CN201920141102.3U 2019-01-25 2019-01-25 压缩机 Active CN209469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1102.3U CN2094695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1102.3U CN2094695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9583U true CN209469583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1102.3U Active CN209469583U (zh) 2019-01-25 2019-01-25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9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416A (zh) * 2019-01-25 2019-04-1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0416A (zh) * 2019-01-25 2019-04-1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4099B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结构及空调器
CN102588281A (zh) 带有旁支脉动陷阱的螺杆式压缩机
CN104728079B (zh) 压缩机及其排放消音器
CN207004830U (zh) 一种变频螺杆压缩机气流脉动衰减器
CN102678568A (zh) 带有旁支脉动陷阱的容积式压缩机
CN209469583U (zh) 压缩机
CN110566438A (zh) 阀组组件、压缩机和冰箱
CN110360111A (zh) 气缸、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2946216U (zh) 一种汽车双模消声器
CN2878735Y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
CN107387414B (zh) 压缩组件和多缸旋转式压缩机
CN109630416A (zh) 压缩机
CN202326241U (zh) 转子涡旋组合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09414109U (zh) 气缸座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1022329A (zh) 集成降噪型旋转容积式机械
CN205937115U (zh) 一种滚动转子压缩机
CN213176054U (zh) 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212536070U (zh) 一种壳体内为低压腔的新型摆动转子压缩机
CN206694231U (zh) 一种静音型负压泵
CN111765086A (zh) 压缩泵体组件、压缩机、空调器
CN205315234U (zh) 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消音器
CN216642464U (zh) 一种消音盖以及压缩机
CN213743971U (zh) 一种具备双进气功能的摆式空压机
CN212429150U (zh) 一种新型旋转斜盘式压缩机后盖及压缩机
CN112412804B (zh) 一种复合形吸气口与排气口消音组件及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