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2095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2095U
CN209462095U CN201920026318.5U CN201920026318U CN209462095U CN 209462095 U CN209462095 U CN 209462095U CN 201920026318 U CN201920026318 U CN 201920026318U CN 209462095 U CN209462095 U CN 209462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region
stator
axial direction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63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川敬三
金谷忠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2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2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含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轴,并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转子相对;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并且在轴向上配置于定子的下方,在该基座部固定有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具有电绝缘性的隔板,所述隔板在轴向上配置于定子与基座部之间。基座部包括沿轴向贯通的基座贯通部。隔板包括: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隔板第1区域;以及从隔板第1区域向轴向下方凹陷的隔板第2区域。隔板第2区域被插入到基座贯通部内,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192268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马达。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192268号公报的马达具有圆柱形状的框架组装体、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框架组装体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子、基板以及罩。框架组装体由机壳、铁芯以及线圈等构成。
机壳由壳体、轴承保持架以及绝缘件构成。绝缘件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部件形成。绝缘件具有向后方开口的开口部。在绝缘件的开口部的附近(即,绝缘件30的后端部的附近)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端部。在端部中的一部分设置有以搭扣部和环形部为一组的固定部。
在搭扣部的罩侧的末端部附近的部位形成有爪部。爪部朝向基板突出。爪部与基板接触。环形部通过搭扣配合而固定于罩筒部。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192268号公报中记载的马达中,由于将环形部通过搭扣配合而固定于罩筒部,因此在绝缘件与罩的底板部之间存在间隙,轴向长度变长。因此,很难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缩短轴向长度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马达包括:转子,所述转子包含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轴,并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相对;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并且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下方,在该基座部固定有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具有电绝缘性的隔板,所述隔板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基座部之间。所述基座部包括沿轴向贯通的基座贯通部。所述隔板包括: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隔板第1区域;以及从所述隔板第1区域向轴向下方凹陷的隔板第2区域。所述隔板第2区域被插入到所述基座贯通部内,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贯通部以及所述隔板第2区域设置有相同的数量,并且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的轴向下端在轴向上位于比所述隔板第1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的轴向位置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排列;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覆盖所述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线圈,所述线圈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齿而形成。所述线圈的轴向下端部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数量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在轴向下端部还具有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轴向下表面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在所述电路板的轴向下表面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所述多个电路元件中的在最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延伸的电路元件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的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缘在轴向上与所述电路板的径向外缘相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的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缘在整周上是所述隔板第1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马达,结构简单,且能够缩短轴向长度。
有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保持轴的状态的基座部的立体图。
图5是基座部的立体图。
图6是基座部的俯视图。
图7是隔板的立体图。
图8是隔板的俯视图。
图9是从上方观察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下方观察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绝缘件以及基座部的剖视图。
图12是电路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中心轴线Ax所延伸的方向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设为轴向。并且,将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径向,将以轴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设为周向。在轴向中,将朝上方向定义为“上方”,将朝下方向定义为“下方”。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方”或“下方”是为了说明而定义的。因此,这些方向并非限定实际使用马达A时的朝向和重力的作用方向的上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保持轴的状态的基座部的立体图。图5是基座部的立体图。图6是基座部的俯视图。图7是隔板的立体图。图8是隔板的俯视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从下方观察定子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绝缘件以及基座部的剖视图。图12是电路板的仰视图。如图1所示,II-II截面是利用包含中心轴线的平面切断的截面。III-III截面是与II-II截面平行且比II-II截面靠径向外侧的截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A包括定子1、转子2、基座部3以及隔板4。更详细地说,马达A还包括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基座部3包括后述的保持筒部33。定子1固定于保持筒部33的径向外表面。定子1的固定例如通过压入、粘接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并且,在保持筒部33的内部保持有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以较高的同轴度被保持于保持筒部33。转子2包括后述的轴20,轴20被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保持为能够旋转。由此,转子2能够相对于基座部3即定子1旋转。转子2的后述的转子磁铁22配置于定子1的径向外侧。即,定子1在径向上与转子2相对。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A是转子2在定子1的外侧旋转的外转子型直流无刷马达。
如图1至图3所示,基座部3配置于在轴向上比定子1以及转子2靠下方的位置处。如图4至图6所示,基座部3包括基座底板部31、基座凸缘部32、保持筒部33以及台座部34。基座底板部31呈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形状。即,基座部3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如图5以及图6所示,基座底板部31包括沿轴向贯通的3个基座贯通部311。即,基座部3包括沿轴向贯通的基座贯通部311。3个基座贯通部311在周向上具有固定的宽度。
基座凸缘部32从基座底板部31的径向外缘向径向外侧延伸。基座部3包括3个基座凸缘部32。3个基座凸缘部32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基座底板部31以及基座凸缘部32一体地形成。基座凸缘部32是周向宽度向径向外侧变窄的形状。基座凸缘部32包括沿轴向贯通的外贯通孔321。
外贯通孔321是在将马达A固定于设备时用于使螺钉贯通的孔。因此,也可以在外贯通孔321的内表面设置用于固定螺钉的内螺纹。并且,也可以使螺钉贯通并在已贯通的部分安装垫圈、螺母等来进行固定。并且,外贯通孔321需要一定的强度。因此,在马达A中,贯通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凸部322而形成。
保持筒部3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保持筒部33贯通基座底板部31的径向中央部。基座底板部31在与保持筒部33相邻的部分包括沿轴向贯通的插入部35。在插入部35内插入有后述的绝缘件12中的下绝缘件122的绝缘件延伸部123。另外,在基座部3中,插入部35是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插入部35例如也可以是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沿轴向凹陷的凹部。作为插入部35,能够广泛采用在将包含下绝缘件122的定子1安装于基座部3时能够插入绝缘件延伸部123的轴向的下端部的形状。
另外,只要插入部35是沿轴向凹陷的形状或沿轴向贯通的形状,则即使绝缘件延伸部123的长度较长,也能够收纳。通过是将绝缘件延伸部123插入到插入部35内的结构并将绝缘件12的一部分收纳在插入部35内,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
台座部34从基座底板部31的径向外缘以及基座凸缘部32沿轴向突出。在基座部3设置有3个台座部34。而且,台座部34在周向上具有固定的宽度,并具有在径向上与基座凸缘部32重合的区域。即,基座凸缘部32从基座底板部31的台座部34所突出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台座部34配置在基座部3的径向外缘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配置在比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可。在后面对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进行叙述。
基座部3是金属成型体。即,基座底板部31、基座凸缘部32、保持筒部33以及台座部34成为一体。如图4所示,在基座部3的轴向上表面安装有隔板4。另外,基座部3也可以不是一体。例如,也可以在基座底板部31设置贯通孔,并将保持筒部33插入并固定于其贯通孔内。关于除这些以外的部件,也可以是可分解的结构。
接着,对隔板4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隔板4配置于基座部3与电路板14之间。隔板4例如由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如图7以及图8所示,隔板4包括隔板第1区域41、隔板第2区域42以及隔板凸缘部43。
隔板4例如是树脂的一体成型体。隔板第1区域41是圆形状,在中央包括隔板贯通孔411。隔板第2区域42与隔板第1区域41成为一体,是从隔板第1区域41向轴向下方推出而成的形状。从轴向观察时,隔板第2区域42在周向上具有固定的宽度,是沿隔板第1区域41的外缘弯曲的矩形。在隔板4设置有3个隔板第2区域42。3个隔板第2区域42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即,隔板4包括: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隔板第1区域41;以及从隔板第1区域41向轴向下方凹陷的隔板第2区域42。
在隔板4中,隔板第1区域41与隔板第2区域42是连续的。即,隔板第1区域41以及隔板第2区域42其自身抑制水分、灰尘以及尘埃等异物通过,并且在隔板第1区域41与隔板第2区域42的连接边界处也抑制上述的异物通过。
如图8所示,在隔板4中,隔板第2区域4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隔板第1区域41的径向内侧。即,隔板4的径向外缘是隔板第1区域41。至少隔板第1区域41在径向外缘包括圆环部412。隔板凸缘部43从隔板第1区域41的径向外缘的圆环部412向径向外侧延伸。隔板4包括3个隔板凸缘部43。3个隔板凸缘部43在周向上为等间隔,且呈平板状。
如图4所示,隔板4配置于基座部3的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此时,隔板第1区域41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接触。并且,隔板第2区域被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的内部。即,隔板第2区域41被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内。此时,保持筒部33贯通隔板第1区域41的隔板贯通孔411。然后,隔板凸缘部43嵌合到基座部3的相邻的台座部34彼此之间的区域内。
为了能够将隔板第2区域42配置在基座贯通部311的轴向上方,隔板第2区域42是能够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内的形状以及大小。即,隔板第2区域42可以是从轴向观察时与基座贯通部311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使隔板第2区域42比基座贯通部311小。
通过隔板凸缘部43在周向上与台座部34接触,限制隔板4在周向上的移动即旋转移动。另外,在隔板第2区域42与基座贯通部311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隔板第2区域42与基座贯通部311的周向接触而限制旋转移动。
通过将隔板4安装于基座部3,隔板第2区域42嵌合到基座贯通部311内。此时,隔板第1区域41与基座贯通部311的边缘部分接触。通过设成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异物从基座底板部31的下方经由基座贯通部311进入到上方。
对定子1进行说明。如图2、图3、图9以及图10所示,定子1包括定子铁芯11、绝缘件12、线圈13以及电路板14。
定子铁芯11具有导电性。定子铁芯11包括铁芯背部111和齿112。铁芯背部111呈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齿112从铁芯背部111的径向外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定子铁芯11包括12个齿112。齿112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定子1是12槽。
定子铁芯11可以是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结构,也可以是粉体的烧制件、铸造件等一体的部件。并且,定子铁芯11可以是能够在周向上分割成包含1个齿112的分割铁芯的结构,也可以是呈环状卷绕带状的部件而形成的结构。
绝缘件12是树脂成型体。绝缘件12覆盖定子铁芯11的齿112的一部分,并且覆盖铁芯背部111的轴向的两端面的一部分。绝缘件12具有能够上下分割的结构。即,绝缘件12包括上绝缘件121和下绝缘件122(参照图10)。
上绝缘件121从轴向上方覆盖定子铁芯11的一部分。上绝缘件121覆盖铁芯背部1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并且覆盖各个齿11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下绝缘件122从轴向下方覆盖定子铁芯11的一部分。
如图3、图10以及图11所示,下绝缘件122包括在径向中央沿轴向贯通的绝缘件贯通孔1220。在将定子1安装于基座部3时,基座部3的保持筒部33贯通绝缘件贯通孔1220。下绝缘件122包括绝缘件延伸部123、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以及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
绝缘件延伸部123从绝缘件贯通孔1220的边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绝缘件延伸部123比线圈13的轴向下端部更向下方延伸。即,绝缘件12包括在轴向上比线圈13的下端更向下方延伸的绝缘件延伸部123。
在下绝缘件122设置有3个绝缘件延伸部123。3个绝缘件延伸部123在周向上以等间隔配置。另外,绝缘件延伸部123并不限定于3个。绝缘件延伸部123贯通电路板14的后述的基板中央孔141。而且,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从绝缘件延伸部123的轴向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包括延伸部倾斜面1241和延伸部上表面1242。延伸部倾斜面1241是轴向下部的径向外表面,随着朝向轴向上方而向径向外侧扩展。延伸部上表面1242是与轴向交叉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上表面1242与轴向垂直。
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向轴向下方延伸。在下绝缘件122设置有3个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3个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另外,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并不限定于3个。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配置于在周向上与绝缘件延伸部123错开的区域。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也可以配置于在周向上与绝缘件延伸部123相同的区域。
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与电路板14的上表面接触。绝缘件12包括比线圈13的轴向下端向轴向下方突出的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轴向下端与电路板14的轴向上表面接触。
将导线卷绕于被绝缘件12覆盖一部分的齿112而形成了线圈13。定子铁芯11与线圈13被绝缘件12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12是树脂成型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能够对定子铁芯11与线圈13进行绝缘的结构。
线圈13构成于定子铁芯11的各个齿112。即,在马达A中,配置有12个线圈13。而且,向构成于定子1的12个线圈13以规定的顺序供给相位不同的三个系统(以下,设为三相)的电流。
即,定子1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111;从铁芯背部111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齿112;覆盖齿112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件12;以及将导线隔着绝缘件12卷绕于齿112而形成的线圈13。
定子1在轴向下端部还具有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电路板14。电路板14配置于比线圈13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如图12所示,电路板14包括基板中央孔141。基板中央孔141形成于电路板14的径向中央部,并沿轴向贯通。基板中央孔141在从轴向观察时为圆形,在径向外缘包括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基板贯通部142。
电路板14包含与线圈13的导线连接而向线圈13供给电流的电源电路(未图示)。电路板14是平板,在中央包括基板中央孔141。而且,在将电路板14安装于基座部3时,保持筒部33贯通基板中央孔141。并且,在将电路板14安装于定子1时,下绝缘件121的绝缘件延伸部123贯通基板中央孔141的基板贯通部142。电路板14与中心轴线Ax垂直地固定于基座部3。
即,定子1包括配置于比线圈13靠下方且比基座部3靠上方的位置处并且连接有导线的电路板14。由此,能够在线圈13与基座部3之间的轴向间隙内配置电路板14,因此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1设为具有电路板14的结构,但是在为从设置于马达A的外部的电源电路直接供电的结构等的情况下,还有时不具有电路板14。并且,作为电路板14,还有时配置于隔着定子1与基座部3相反的一侧。
如图1至图3所示,转子2包括轴20、转子壳21以及转子磁铁22。转子壳21是由金属制成。转子壳21包括转子筒部211和转子顶板部212。转子筒部211是筒体,并沿轴向延伸。转子顶板部212呈平板状,从转子筒部211的轴向上端部向轴向内侧延伸。而且,转子顶板部212在径向中央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转子贯通孔213。而且,包括从转子贯通孔213的边缘部向轴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转子毂部214。在转子毂部214的内部固定有轴20(参照图2)。转子2包含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Ax延伸的轴20,并能够绕中心轴线Ax旋转。
轴20呈圆柱状。轴20被插入到转子毂部214内。而且,轴20固定于转子毂部214。另外,作为固定方法,能够举出压入、焊接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能够固定轴20与转子毂部214的方法。轴20借助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被基座部3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轴2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旋转。即,转子2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旋转。
转子磁铁22是对于圆筒形的磁性体沿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的磁铁。转子磁铁22固定于转子筒部211的径向内表面。另外,在将转子磁铁22固定于转子筒部211时,能够采用压入、粘接、焊接等。在此,将转子磁铁22的外表面压入并固定于转子筒部211的内表面。另外,作为转子磁铁22,也可以是能够在周向上分割的结构。
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均为球轴承。而且,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包含圆筒状的内圈以及外圈和配置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多个球。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的外圈固定于保持筒部33的内表面。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在轴向上远离配置。而且,在内圈固定有轴20。因此,轴20通过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在轴向上的不同的两个部位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安装隔板4。在设置于隔板4的隔板第1区域41的中央部的隔板贯通孔411内插入保持筒部33。然后,使隔板4在周向上移动,使隔板第2区域42沿轴向转移到基座贯通部311。此时,隔板凸缘部43在轴向上与基座底板部31中的台座部34的周向之间的部分相对。然后,将隔板第2区域42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内,隔板凸缘部43配置于台座部34的周向之间。隔板4的隔板第1区域41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接触。即,隔板第1区域41的圆环部412与基座底板部31的径向外缘部接触。即,隔板4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的基座贯通部311的边缘部接触。由此,隔板4覆盖基座贯通部311的轴向上表面。因此,抑制水分、灰尘、尘埃等异物从基座底板部31的下表面侧通过基座贯通部311而进入。
在电路板14中,安装于下表面的电路元件和安装于上表面的电路元件的端子从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在将绝缘件12安装于定子铁芯11之后,形成线圈13。然后,在下绝缘件122的下方配置电路板14,使绝缘件延伸部123插入并贯通基板中央孔141的基板贯通部142。此时,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的延伸部倾斜面1241与基板贯通部142的径向内表面接触。即,隔板4具有电绝缘性,在轴向上配置于定子1与基座部3之间。
然后,使电路板14沿轴向向定子铁芯11移动,由此基板贯通部142按压延伸部倾斜面1241,使绝缘件延伸部123弹性变形。然后,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贯通基板贯通部142,由此绝缘件延伸部123恢复成原来的形状。此时,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的延伸部上表面1242与电路板14的下表面的基板贯通部142的边缘部接触。即,绝缘件延伸部123包括沿径向突出的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电路板14的轴向下表面与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的上表面1242接触。由此,能够在轴向上支承电路板1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是供绝缘件延伸部123贯通的基板贯通部142从基板中央孔141向径向外侧凹陷的结构,因此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基板贯通部142与基板中央孔141独立地形成的情况下,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还有时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也可以被插入到插入部35内。由此,尤其是在绝缘件延伸部123在轴向上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可能在轴向下方配置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因此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
由此,电路板14固定于下绝缘件122。另外,绝缘件延伸部123的周向的侧面与基板贯通部142的内表面的周向的端面接触。由此,在周向上相对于下绝缘件122定位电路板14。
此时,电路板14所具有的电源电路(未图示)与线圈13连接。电路板14被绝缘件延伸部123保持而形成定子1。此时,电路板14的上表面与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接触。即,电路板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被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和绝缘件第1突出部124的延伸部上表面1242保持。由此,电路板14被下绝缘件122保持。另外,通过绝缘件延伸部123与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配置于在周向上不同的区域,均衡地保持电路板14。
接着,将定子1安装于基座部3。将基座部3的保持筒部33插入到铁芯背部111的内部。即,基座部3在轴向上侧固定有定子1的至少一部分。更详细地说,基座部3在与中心轴线AX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并且在轴向上配置于定子1的下方,并固定有定子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延伸部123的下端部比电路板14向轴向下方突出。将绝缘件延伸部123中的比电路板14向轴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从上方插入到插入部35内。
此时,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与台座部34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通过台座部34在轴向上支承电路板14。很少在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安装有电路元件。因此,在电路板14中的径向外缘部分的下表面(表面)形成有绝缘层(绝缘膜)。即,电路板14通过绝缘层与台座部34接触,因此电路板14的图案配线或所安装的电路元件与台座部34被绝缘。
电路板14的下表面的径向外缘从下方被台座部34支承。另一方面,电路板14的上表面的径向内部被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按压。由此,电路板14在轴向上被基座部3与下绝缘件122夹持并保持。在将绝缘件延伸部123的下端部插入到插入部35内时,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配置于在周向上与台座部34不同的区域。通过这样构成,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与径向内部在周向上错开的区域被按压,因此均衡地保持电路板14。定子1在轴向上与基座部3相对。
此时,定子1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的轴向上表面相对。通过这样配置,定子1的一部分、在此为安装于电路板14的电路元件或从电路板14突出的端子收纳在插入有隔板第2区域42的基座贯通部311的内部。由此,能够对电路板14与基座部3进行绝缘,并且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
并且,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在轴向上与隔板凸缘部43相对。即,隔板4的径向外缘在轴向上与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相对。由此,在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中的轴向下方的区域配置隔板4的一部分。由此,即使例如在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与基座部3在轴向上相对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与基座部3的轴向之间配置隔板4,因此能够提高电路板14与基座部3的绝缘性。
然后,将轴20固定于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的内圈。由此,完成马达A的组装。
这样,在组装马达A时,在电路板14与基座部3之间配置隔板4。即,电路板14的轴向下表面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的轴向上表面相对。由此,能够对电路板14中所具有的印刷布线、所安装的电路元件与由金属制成的基座部3进行绝缘。即,能够确保电路板14以及安装于电路板14的电路元件与基座部3之间的沿面距离。
并且,通过设成将绝缘件延伸部123的轴向的下端部插入到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凹陷的插入部35内的结构,能缩小窄定子1与基座部3之间的间隙。即,能够缩短马达A在轴向上的长度。在将定子1安装于基座部3时,使安装于电路板14的下表面的电路元件与被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内的隔板第2区域42在轴向上相对。
即,在电路板14的轴向下表面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多个电路元件中的在最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延伸的电路元件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相对。这样,通过配置电路板14,使电路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配置有隔板第2区域42的基座贯通部311内,从而将定子1固定于基座部3。由此,能够缩短电路板14与基座底板部31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即,定子1的轴向下端能够在轴向上位于比隔板第1区域41的轴向上表面的轴向位置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由此,能够缩短具有定子1和基座部3的马达A的轴向长度。
而且,使如下端子与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内的隔板第2区域42在轴向上相对,该端子是配置于电路板14的上表面的电路元件的端子、且从下表面朝向下方贯通。通过这样,能够可靠地对端子的轴向下端部与基座底板部31进行绝缘,并且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
并且,还有电路板14未配置于线圈13与基座部3之间的结构的马达A。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线圈13的轴向下端部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的轴向上表面相对。通过这样配置,即使在线圈13的轴向下端部的轴向位置发生偏差的情况或线圈13的轴向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定子1的一部分、在此为线圈13的轴向下端插入到基座贯通部311的内部。通过这样,能够保持线圈13与基座部3的绝缘性,并且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另外,在这样使线圈13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相对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线圈13与隔板第2区域42的数量相同。即,也可以使线圈13与隔板第2区域42的数量相同。并且,也可以使多个线圈13在轴向上与1个隔板第2区域42相对。由此,能够使所有线圈13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相对,因此即使在具有多个线圈13的马达中,也能够缩短马达的轴向长度。
并且,在马达A中,在基座贯通部311内插入有隔板4的隔板第2区域42。而且,隔板第1区域41与基座底板部31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在隔板第1区域41的径向外缘具有圆环部412,圆环部412与基座底板部31接触。即,隔板4的径向外缘在整周上是隔板第1区域41,因此隔板4覆盖包含基座贯通部311的基座底板部31的上方。由此,能够抑制水分、灰尘、尘埃等异物通过基座贯通部311而移动到基板。另外,基座贯通部311以及隔板第2区域42也可以设置有相同的数量,并且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通过这样,能够抑制异物从所有基座贯通部311进入。并且,通过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基座贯通孔311,提高基座部3的周向的平衡。而且,通过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隔板第2区域42,在使定子1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隔板第2区域42相对时,能够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与隔板第2区域42相对的定子1的部位,因此能够更优选地设计定子1。
而且,下绝缘件122连接定子1与基座部3。因此,与另外设置用于定位定子1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
并且,通过缩短马达A的轴向长度,能够实现马达A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轴20。因此,能够提高轴20的刚性。而且,通过提高轴20的刚性,将转子2旋转时的轴20的变形抑制得较小,从而能够提高马达A的旋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中,电路板14从下方被台座部34支承,并且从上方被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按压而固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下端部的轴向位置同电路板14的在轴向上与台座部34的上表面重合的区域的轴向位置相同。由此,通过台座部34与电路板14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与电路板14的上表面接触而保持电路板14。
也可以将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下端部配置于比电路板14中的在轴向上与台座部34的上表面重合的区域的上表面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
通过这样配置,电路板14的径向外缘部被台座部34向上方按压,并且电路板14的径向中央部被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向下方按压。由此,挠曲地保持电路板14。由此,更可靠地保持电路板14。另外,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和台座部34使电路板14弹性变形。此时,优选以对电路板14不施加过剩的负担的程度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通过对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突出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电路板14的变形量,使电路板14适当地弹性变形。
台座部34向上方按压电路板14,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向下方按压电路板14。此时,优选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配置于在周向上与台座部34不同的区域。由此,能够使作用于电路板14的应力分散。即,能够使电路板14适当地弹性变形。
另外,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从上方向下方按压电路板14。因此,优选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的与电路板14接触的部分远离基板贯通部142。即,优选绝缘件第2突出部125配置于在周向上与绝缘件延伸部123不同的区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作驱动机器人的马达。

Claims (9)

1.一种马达,其包括:
转子,所述转子包含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延伸的轴,该转子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所述定子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相对;
基座部,所述基座部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并且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下方,在该基座部固定有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具有电绝缘性的隔板,所述隔板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基座部之间,
所述基座部包括沿轴向贯通的基座贯通部,
所述隔板包括:
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隔板第1区域;以及
从所述隔板第1区域向轴向下方凹陷的隔板第2区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第2区域被插入到所述基座贯通部内,
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贯通部以及所述隔板第2区域设置有相同的数量,并且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轴向下端在轴向上位于比所述隔板第1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的轴向位置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包括:
环状的铁芯背部;
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并在周向上排列;
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覆盖所述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齿而形成的线圈,
所述线圈的轴向下端部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在轴向下端部还具有在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的轴向下表面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的轴向上表面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板的轴向下表面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
所述多个电路元件中的在最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处延伸的电路元件在轴向上与所述隔板第2区域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缘在轴向上与所述电路板的径向外缘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径向外缘在整周上是所述隔板第1区域。
CN201920026318.5U 2018-01-12 2019-01-08 马达 Active CN2094620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3768 2018-01-12
JP2018003768A JP7081160B2 (ja) 2018-01-12 2018-01-1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2095U true CN209462095U (zh) 2019-10-01

Family

ID=6739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6318.5U Active CN209462095U (zh) 2018-01-12 2019-01-08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1160B2 (zh)
CN (1) CN20946209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5880A (zh) * 2020-03-31 2022-11-08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5432A (ja) * 1995-04-03 1996-10-18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15782A (ja) * 1998-01-29 1999-08-06 Tokyo Parts Ind Co Ltd 扁平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1159397A (ja) * 1999-12-02 2001-06-12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ファンモータ
JP4992287B2 (ja) * 2006-04-28 2012-08-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6123A (ja) 2019-07-25
JP7081160B2 (ja)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2283B2 (en) Electric motor
JP6178869B2 (ja) 自動車部品用の電気モータ
US4818911A (en) Stator of electric motor
US10148152B2 (en) Axial brushless DC motor
JP4137101B2 (ja) 回転電機
US8541924B2 (en) Stator assembly having a phase-to-phase insula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tator assembly
KR20100095533A (ko) 직류 기계
CN108370181A (zh) 马达
EP1154549A1 (en) Dc motor
CN209462095U (zh) 马达
JP5896333B2 (ja) モータ
CN216056720U (zh) 电连接到电机的汇流条单元
CN108702054B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209462120U (zh) 马达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JP2014121167A (ja) 回転電機のティースコア用のインシュレータ、回転電機のティースコア用のインシュレータ固定具、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コイル巻装方法
US20130285503A1 (en) Commutator Motor
CN209896797U (zh) 一种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CN209462149U (zh) 马达
CN208754075U (zh) 定子
CN112564371A (zh) 马达及送风装置
JP4603590B2 (ja) 回転電機
CN216564729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JP721088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JP2011200093A (ja) Dcブラシ付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