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5359U -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 Google Patents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5359U
CN209445359U CN201920018169.8U CN201920018169U CN209445359U CN 209445359 U CN209445359 U CN 209445359U CN 201920018169 U CN201920018169 U CN 201920018169U CN 209445359 U CN209445359 U CN 209445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late
plate body
ceramic laminate
shield
eddy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81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Wan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Wan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Wan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Wanto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81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5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5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5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率加大,易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Description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红外线陶瓷多孔板应用在灶具上,通过石油液化气或者天然气与氧气在炉煲内充分预混,在近万个火孔内进行燃烧,使得红外线陶瓷多孔板表面产生红外线,利用热能的辐射传递,减少热能的损耗,具有环保、节能的技术优势;但是,现在的红外线陶瓷多孔板多为平面,而我们的炊具大都是弧面,这样的话热量成发散性辐射,会造成热量损耗,同时炊具如锅柄受热过后烫手,影响使用,更厉害的是会发生灶面温度过高导致玻璃面板等爆裂的现象。
中国专利号:201820323744.0公开了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它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具有沿其周向设置的至少一圈分流筋组,所述分流筋组包括沿着板体的周向设置的多个向上凸出的分流筋,同圈分流筋组的所有分流筋在板体的周向上连接形成波浪状结构,并且分流筋的内端向其一侧偏旋,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火孔,并且火孔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的结构。该陶瓷板上设置的火孔由下至上呈向内倾斜的结构,火孔在周向设置的分流筋组的作用下,使得热气流和辐射热沿板体的上端面向内成旋流聚齐,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减少了热量流失损耗的现象;但是,其功率较低,而一旦加大功率,就会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功率加大,易出现回火、一氧化碳超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护罩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用于扣合上板体和下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一种炉灶,包括壳体,所述陶瓷板体和护罩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通过在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形成燃烧腔室,使得加大功率燃烧时,先在燃烧腔室内燃烧,在通过进气口补充空气后,经过上板体上的气孔向上燃烧,使得燃烧充分,并且设置的分流筋,使得燃烧时的热气流和辐射沿上板体的上表面向内旋流聚集,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分流筋上设置的缺口增加空气的流通,上板体的下表面上设置的环形凹槽增加燃气在燃烧腔室的混合,使得燃烧过程中氧气充分,燃烧效率高,避免回火以及二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发生,护罩与陶瓷板体之间设置的防火隔热棉,减少陶瓷板体的热量散失,增大利用率,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的,护罩上设置的凸条起到对上板体和下板体的限位作用,并且与金属丝网结合,防止上板体和下板体受热过大造成断裂,增加其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包括陶瓷板体1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1外表面上的护罩2,所述陶瓷板体1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11、下板体12以及弧形侧壁13,所述上板体11、下板体12和弧形侧壁13形成一具有开口3的燃烧腔室4,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5,所述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之间的距离为12mm,所述上板体11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两个环形凹槽6,所述上板体11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11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7,各所述分流筋7上沿上板体11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8,所述陶瓷板体1与护罩2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9,所述护罩2上位于开口3处设置有进气口10,所述护罩2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3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20,用于扣合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
实施例二:
参考图2,一种炉灶,它包括了实施例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的所有技术特征,还包括壳体21,所述陶瓷板体1和护罩2分别设置在壳体21上,所述壳体21上位于陶瓷板体1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22,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22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23和进气管24,所述壳体21上位于陶瓷板体1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通过在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形成燃烧腔室4,使得加大功率燃烧时,先在燃烧腔室4内燃烧,在通过进气口10补充空气后,经过上板体11上的气孔向上燃烧,使得燃烧充分,并且设置的分流筋7,使得燃烧时的热气流和辐射沿上板体11的上表面向内旋流聚集,从而达到聚能节能的效果,分流筋7上设置的缺口8增加空气的流通,上板体11的下表面上设置的环形凹槽6增加燃气在燃烧腔室4的混合,使得燃烧过程中氧气充分,燃烧效率高,避免回火以及二氧化碳超标的问题发生,护罩2与陶瓷板体1之间设置的防火隔热棉9,减少陶瓷板体1的热量散失,增大利用率,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护罩2上设置的凸条20起到对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的限位作用,并且与金属丝网5结合,防止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受热过大造成断裂,增加其强度。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板体以及套设在陶瓷板体外表面上的护罩,所述陶瓷板体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板体、下板体以及弧形侧壁,所述上板体、下板体和弧形侧壁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燃烧腔室,所述上板体的下表面上同心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上板体的外周沿向中心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上板体的上表面上沿其周向设置有分流筋,各所述分流筋上沿上板体的轴向均设置有缺口,所述陶瓷板体与护罩之间设置有防火隔热棉,所述护罩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内表面上位于开口的上下沿分别设置有凸条,用于扣合上板体和下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上均横向穿设有金属丝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距离为5mm~15mm。
5.一种炉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陶瓷板体和护罩分别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下侧设置有可燃气体预混室,与所述可燃气体预混室相连通设置的引射管和进气管,所述壳体上位于陶瓷板体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炉架。
CN201920018169.8U 2019-01-07 2019-01-07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Active CN209445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8169.8U CN209445359U (zh) 2019-01-07 2019-01-07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8169.8U CN209445359U (zh) 2019-01-07 2019-01-07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5359U true CN209445359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8169.8U Active CN209445359U (zh) 2019-01-07 2019-01-07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5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34729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低焰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4930555B (zh) 一种采用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燃气灶具
CN207936068U (zh) 一种高效燃气炉炉头结构
CN204100245U (zh) 内焰式上下层浓淡燃烧器
CN102734797B (zh) 家用强鼓全预混节能燃烧装置
CN202253785U (zh) 商用节能灶
CN101556058B (zh) 通风塔式下进风燃气灶
CN202485052U (zh) 新型双效节能环保炉灶燃烧器
CN209445359U (zh) 旋流聚能红外线陶瓷板及应用其的炉灶
CN208253582U (zh) 一种聚热催化型多头燃烧器
CN201281339Y (zh) 双环内焰燃烧器
CN109869767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03776067A (zh) 一种液化红外线燃气炉灶及红外线燃气炉头
CN108006624B (zh) 燃气灶具的集热罩及应用有该集热罩的燃烧器
CN203517895U (zh) 一体化新型燃气锅灶
CN20346427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内喷式燃烧器
CN202109534U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CN102213449A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中餐燃气炒菜灶
CN201697125U (zh) 喷火式炉头
CN101725987B (zh) 内焰式聚能立管型燃气燃烧器
CN109869765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04279564A (zh) 一种节能灶引射器
CN203442815U (zh) 一种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
CN205979886U (zh) 节能型燃气灶具
CN2797889Y (zh) 一种节能燃气灶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