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2712U - 一种顶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2712U
CN209412712U CN201821935493.8U CN201821935493U CN209412712U CN 209412712 U CN209412712 U CN 209412712U CN 201821935493 U CN201821935493 U CN 201821935493U CN 209412712 U CN209412712 U CN 209412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chanism
vertical
jacking apparatus
jacking
suppor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54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张晋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PU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PU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PU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PU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54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2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2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2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托装置,属于桥梁装配技术领域。顶托装置包括支撑座、竖向顶升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竖向顶升装置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竖向顶升装置用于放置并顶升桥梁构件。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支撑座,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横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支撑座,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纵向移动。这种顶托装置可实现对桥梁构件的微调作用,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在精确定位的过程中,无需吊装设备参于,吊装设备将桥梁构件放置于竖向顶升装置上后即可撤离,开放交通,对施工环境影响小,同时能够减少吊装设备所占用的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顶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桥梁架设多数采用起重机、跨墩龙门吊及穿巷式架桥机等架设方式,桥梁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运输至安装现场,采用以上机械设备吊装就位。
传统桥梁构件定位方式通过缓慢移动吊装设备使之就位,工作效率低,占用吊装设备、城市道路及河道时间长,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大,施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托装置,以改善利用吊装设备对桥梁构件进行定位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托装置,包括支撑座、竖向顶升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用于放置并顶升桥梁构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横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纵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向顶升装置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上,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竖向顶升装置横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竖向顶升装置纵向移动。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整个顶托装置放置在桥墩上;再借助吊装设备将桥梁构件放置在竖向顶升装置上,通过竖向顶升装置对桥梁构件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竖向顶升装置横向移动,以对桥梁构件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竖向顶升装置纵向移动,以对桥梁构件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桥梁构件的高效定位;桥梁构件定位准确后,在桥墩与桥梁构件之间设置支撑部件,待桥梁构件稳定后,竖向顶升装置回退,最后可将整个顶托装置从桥墩上卸下。这种顶托装置可实现对桥梁构件的微调作用,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在精确定位的过程中,无需吊装设备参于,吊装设备将桥梁构件放置于竖向顶升装置上后即可撤离,开放交通,对施工环境影响小,同时能够减少吊装设备所占用的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具有支撑面,所述竖向顶升装置放置于所述支撑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座具有支撑面,竖向顶升装置放置于支撑面上,竖向顶升装置的安装拆卸方便,简化了竖向顶升装置与支撑座的连接结构。当桥梁构件放置在竖向顶升装置上后,由于桥梁构件的重量较大,竖向顶升装置将被紧紧的压于支撑面上,在此情况下,竖向顶升装置即使受到第一驱动装置的横向力或第二驱动装置的纵向力也不会发生翻转,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横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正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反向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在纵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正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反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正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是驱动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反向移动;第三驱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正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的作用是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反向移动。通过四个驱动机构便可实现竖向顶升装置在支撑面上的横向上的正反移动和纵向上的正反移动,结构简单。此外,当竖向顶升装置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四个驱动机构可同时作用于竖向顶升装置,提高竖向顶升装置在支撑面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活动体;
所述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活动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丝杆螺接于所述活动体,所述丝杆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活动体横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活动体,丝杆相对支撑座转动可驱动活动体横向移动,活动体横向移动并与竖向顶升装置接触后,活动体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正向移动,第一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具有自锁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
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转轴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圆锥齿轮设于所述丝杆,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第一转轴竖向布置支撑座,第一转轴与丝杆通过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一转轴转动将带动丝杆转动。上述结构改变了动力输入方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板手扳动第一转轴转动,扳手与第一转轴连接后,扳手将位于水平方向上,便于操作人员发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三圆锥齿轮;
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转轴竖向布置,所述第三圆锥齿轮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在竖向上分别位于所述丝杆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三圆锥齿轮,第二转轴竖向布置于支撑座,第二转轴与丝杆通过第三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传动连接,第二转轴转动将带动丝杆转动。上述结构可方便两个操作人员同时操作,为丝杆的转动提供更大的转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可外接扳手,两个操作人员分别扳动一个扳手转动,从而使两个扳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时驱动丝杆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具有限位面,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活动体的一端,所述限位面能够阻止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向远离所述活动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之间设有滚动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圆锥齿轮固定于丝杆上,限位面对第二圆锥齿轮有限位作用,防止丝杆受到活动体的反作用力而反向移动;此外,由于限位面与第二圆锥齿轮之间设有滚动体,有效减小了丝杆在驱动活动体移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使得丝杆受力后更容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升件;
所述底座放置于所述支撑面,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向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升件,底座放置于支撑面上,保证整个竖向顶升装置与支撑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竖向顶升装置在支撑面上的平稳性。此外,由于顶升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在底座或顶升件受损后,可单独的对顶升件与底座进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围板,所述多个围板圆周间隔分布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多个围板共同界定一定位空间;
所述顶升件放置于所述定位空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结构简单,在保证顶升件与底座连接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的同时,可方便的实现顶升件与底座的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底部设有光滑件,所述光滑件具有光滑面,所述光滑面与所述支撑面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竖向顶升装置的底部设有光滑件,光滑件的光滑面与支撑面接触,从而有效减小竖向顶升装置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竖向顶升装置受到横向或纵向力后更容易在支撑面上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托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顶托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顶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其他实施例提供的顶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顶托装置;10-支撑座;11-箱体;111-顶板;112-安装箱;1121-顶壁;1122-第一箱壁;1123-第二箱壁;1124-限位面;12-支撑板;121-支撑面;20-竖向顶升装置;21-底座;211-底板;212-围板;22-顶升件;30-第一驱动装置;31-第一驱动机构;311-丝杆;312-活动体;313-第一转轴;314-第二转轴;315-第一圆锥齿轮;316-第二圆锥齿轮;317-第三圆锥齿轮;318-扳手;32-第二驱动机构;40-第二驱动装置;41-第三驱动机构;42-第四驱动机构;50-滑块;51-滑轨;60-滚动体;70-光滑件;A-竖向;B-横向;C-纵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托装置100包括支撑座10、竖向顶升装置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竖向顶升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上,竖向顶升装置20用于放置并顶升桥梁构件,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于支撑座10,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移动,第二驱动装置40连接于支撑座10,第二驱动装置40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移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将整个顶托装置100放置在桥墩上;再借助吊装设备将桥梁构件放置在竖向顶升装置20上,通过竖向顶升装置20对桥梁构件的竖向A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移动,以对桥梁构件的横向B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移动,以对桥梁构件的纵向C位置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桥梁构件的高效定位;桥梁构件定位准确后,在桥墩与桥梁构件之间设置支撑部件,待桥梁构件稳定后,竖向顶升装置20回退,最后可将整个顶托装置100从桥墩上卸下。这种顶托装置100可实现对桥梁构件的微调作用,以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在精确定位的过程中,无需吊装设备参于,吊装设备将桥梁构件放置于竖向顶升装置20上后即可撤离,开放交通,对施工环境影响小,同时能够减少吊装设备所占用的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其中,竖向顶升装置20的作用是顶升桥梁构件,即竖向顶升装置20工作时能够带动桥梁构件竖向A移动。当整个顶托装置100放置于水平面内后,竖向A即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可以理解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整个顶托装置100放置在桥墩上后,竖向顶升装置20的顶升方向可以稍微偏离竖向A,只要竖向顶升装置20的顶升方向与竖向A基本一致即可。
第一驱动装置30的作用是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相对支撑座10横向B移动,第二驱动装置40的作用是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相对支撑座10纵向C移动,横向B与纵向C为定义的相对方向,可以理解为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于的两个方向即为横向B和纵向C。
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具有支撑面121,竖向顶升装置20放置于支撑面121,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横向B移动,第二驱动装置40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纵向C移动。
支撑座10直接放置支撑面121上,竖向顶升装置20的安装拆卸方便,简化了竖向顶升装置20与支撑座10的连接结构。当桥梁构件放置在竖向顶升装置20上后,由于桥梁构件的重量较大,竖向顶升装置20将被紧紧的压于支撑面121上,在此情况下,竖向顶升装置20即使受到第一驱动装置30的横向B力或第二驱动装置40的纵向C力也不会发生翻转,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当然,竖向顶升装置20与支撑座10也不局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竖向顶升装置20与支撑座1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形式,比如,如图3所示,支撑座10与竖向顶升装置20之间通过滑块50连接;滑块50与支撑座10滑动连接,滑块50在支撑座10上的滑轨51上横向B移动;竖向顶升装置20与滑块50滑动连接,竖向顶升装置20在滑块50上的滑轨51上纵向C移动;第一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滑块50相对支撑座10横向B移动,从而使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移动;第二驱动装置40(图未3示出)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相对滑块50纵向C移动。在此情况下,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可以为多种结构,比如丝杆311螺母结构、液压缸等。
支撑座10主要起到支撑和连接各部件的作用,其具体结构不受限制,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1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包括箱体11和支撑板12,支撑板12固定于箱体11的顶部。
其中,箱体11为长方体空心结构,箱体11具有顶板111,支撑板12固定于顶板111的上表面。箱体11的顶板111的上表面设有四个安装箱112,其中两个安装箱112在横向B上位于支撑板12的两侧,该两个安装箱112用于安装第一驱动装置30;另两个安装箱112在纵向C上位于支撑板12的两侧,该两个安装箱112用于安装第二驱动装置40。安装箱112具有顶壁1121以及相对第一箱壁1122和第二箱壁1123,顶壁1121平行于箱体11的顶板111,第一箱壁1122较第二箱壁1123远离于支撑板12。
支撑板12的上表面即为支撑面121,支撑面121较为光滑。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为钢板。当然,支撑板12的材质也可是其他材质,能够满足强度要求即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在横向B上分别位于竖向顶升装置20的两侧,第一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横向B上正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32用于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横向B上反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机构31单独工作时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横向B上正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32单独工作时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横向B上反向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40包括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在纵向C上分别位于竖向顶升装置20的两侧,第三驱动机构41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纵向C上正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42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纵向C上反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三驱动机构41单独工作时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纵向C上正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42单独工作时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纵向C上反向移动。
通过上述四个驱动机构可实现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的横向B上的正反移动和纵向C上正反移动,结构简单,每个驱动机构可单独对竖向顶升装置20进行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竖向顶升装置20的位置调整到位后,可使四个驱动机构同时作用于竖向顶升装置20,提高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的稳定性。
上述的四个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支撑座10上的四个安装箱1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1包括丝杆311和活动体312,丝杆31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活动体312可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丝杆311与活动体312螺接,丝杆311相对支撑座10转动能够驱动活动体312横向B移动。具体地,活动体312为杆件,活动体312与丝杆311同轴设置,活动体312可移动的插设于支撑座10上的一个安装箱112的第二箱壁1123上的滑孔中,活动体312远离丝杆311的一端用于与竖向顶升装置20接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丝杆311相对支撑座10转动可驱动活动体312横向B移动,活动体312横向B移动并与竖向顶升装置20接触后,活动体312将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横向B上正向移动,操作方便省力,丝杆311与活动体312螺接具有自锁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转轴313、第二转轴314、第一圆锥齿轮315、第二圆锥齿轮316和第三圆锥齿轮317,第一转轴313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第一转轴313竖向A布置,第二转轴314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第二转轴314竖向A布置,第一圆锥齿轮315设于第一转轴313,第二圆锥齿轮316设于丝杆311,第一圆锥齿轮315与第二圆锥齿轮316啮合,第三圆锥齿轮317设于第二转轴314,第三圆锥齿轮317与第二圆锥齿轮316啮合,第一圆锥齿轮315和第三圆锥齿轮317在竖向A上分别位于丝杆311的两侧。具体地,第一转轴313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的安装箱112的顶壁1121,第一转轴313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一转轴313的转动轴线位于竖向A上且与丝杆311的转动轴线垂直;第二转轴314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0的箱体11的顶板111,第二转轴314能够绕自身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314的转动轴线位于竖向A上且与丝杆311的转动轴线垂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扳手318扳动第一转轴313和第二转轴314转动,扳手318与第一转轴313以及第二转轴314连接后,第一转轴313上的扳手318和第二转轴314上的扳手318将位于水平方向上,便于操作人员发力。此外,由于第一转轴313和第二转轴314在竖向A上位于丝杆311的两侧,两个操作人员可同时扳动第一转轴313上的扳手318和第二转轴314上的扳手318,使两个扳手318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第一转轴313和第二转轴314同时驱动丝杆311转动,以为丝杆311的转动提供更大的转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0具有限位面1124,第二圆锥齿轮316固定于丝杆311远离活动体312的一端,限位面1124能够阻止第二圆锥齿轮316向远离活动体312的方向移动,限位面1124与第二圆锥齿轮316之间设有滚动体60。具体地,限位面1124即为支撑座10的安装箱112的第一箱壁1122面向第二箱壁1123的表面,第二圆锥齿轮316被限制于限位面1124与第一圆锥齿轮315之间;滚动体60为球体,第一限位面1124和第二圆锥齿轮316上均设有用于对滚动体60进行限位的凹槽。
第二圆锥齿轮316固定于丝杆311上,限位面1124对第二圆锥齿轮316有限位作用,防止丝杆311受到活动体312的反作用力而反向移动;此外,由于限位面1124与第二圆锥齿轮316之间设有滚动体60,有效减小了丝杆311在驱动活动体312移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使得丝杆311受力后更容易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与第一驱动机构3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三者与支撑座1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驱动机构31与支撑座10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对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三者的结构以及三者与支撑座10的连接方式进行赘述。当然,由于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在横向B上位于竖向顶升装置20的两侧,当第一驱动机构31中的活动体312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正向移动时,第二驱动机构32中的活动体312与竖向顶升装置20的距离小于桥梁构件需要调节的范围时,应当使第二驱动机构32中的活动体312横向B正向回退,以防止第二驱动机构32对竖向顶升装置20的横向B正向移动造成阻碍;同样,第二驱动机构32中的活动体312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反向移动时,第二驱动机构32中的活动体312与竖向顶升装置20的距离小于桥梁构件需要调节的范围时,应当使第一驱动机构31中的活动体312横向B反向回退,以防止第一驱动机构31对竖向顶升装置20的横向B反向移动造成阻碍。由于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在纵向C上位于竖向顶升装置20的两侧,当第三驱动机构41中的活动体312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正向移动时,第四驱动机构42中的活动体312与竖向顶升装置20的距离小于桥梁构件需要调节的范围时,应当使第四驱动机构42中的活动体312纵向C正向回退,以防止第四驱动机构42对竖向顶升装置20的纵向C正向移动造成阻碍;同样,第四驱动机构42中的活动体312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反向移动时,第三驱动机构41中的活动体312与竖向顶升装置20的距离小于桥梁构件需要调节的范围时,应当使第三驱动机构41中的活动体312纵向C反向回退,以防止第三驱动机构41对竖向顶升装置20的纵向C反向移动造成阻碍。
应当理解的,第一驱动机构31、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机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1、第二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也可是其他结构,比如液压缸。
本实施例中,四个驱动机构与支撑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第一驱动装置30中的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与竖向顶升装置20均未有确定的连接关系,只是通过接触的方式来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移动,以保证第二驱动装置40中的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能够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移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也可直接与竖向顶升装置20直接连接,同时使第一驱动装置30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座10上,且第二驱动装置40可移动的设置支撑座10上,当第一驱动装置30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移动时,第二驱动装置40也跟随竖向顶升装置20相对支撑座10横向B移动,当第二驱动装置40驱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移动时,第一驱动装置30也跟随竖向顶升装置20相对支撑座10纵向C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竖向顶升装置20包括底座21和顶升件22,底座21放置于支撑面121,顶升件22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底座21放置于支撑面121上,保证整个竖向顶升装置20与支撑面12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提高了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的平稳性。此外,由于顶升件22与底座21可拆卸连接,在底座21或顶升件22受损后,可单独的对顶升件22与底座21进行更换。
第一驱动装置30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横向B移动时,第一驱动装置30中的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直接作用于底座21上,以保证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横向B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二驱动装置40在推动竖向顶升装置20纵向C移动时,第二驱动装置40中的第三驱动机构41和第四驱动机构42直接作用于底座21上,以保证竖向顶升装置20在支撑面121上纵向C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底座21包括底板211和多个围板212,多个围板212圆周间隔分布于底板211上表面,多个围板212共同界定一定位空间,顶升件22放置于定位空间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围板212为四个,相邻的两个围板212在圆周方向上相距90度。
桥梁构件放置在顶升件22上后,顶升件22工作可对桥梁构件进行顶升,以对桥梁构件为高度位置进行调整。顶升件22放置于定位空间内后,围板212对顶升件22具有约束作用,保证顶升件22与底座21连接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这种底座21结构简单,可方便的实现顶升件22与底座21的拆装。
当然,顶升件22与底座21的可拆卸方式不仅仅上述结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顶升件22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底座21实现可拆卸,比如,顶升件22与底座21通过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
应当理解的,顶升件22可以是多种结构,比如,液压缸、液压千斤顶等。本实施例中,顶升件22为液压千斤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竖向顶升装置20的底部设有光滑件70,光滑件70具有光滑面,光滑面与支撑面121接触。具体地,光滑件70为板状结构,光滑件70设置于竖向顶升装置20的底座21的底部,光滑件70的下表面即为光滑面。本实施例中,光滑件70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光滑件70的光滑面与支撑面121接触,从而有效减小竖向顶升装置20与支撑面12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竖向顶升装置20受到横向B或纵向C力后更容易在支撑面121上移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
竖向顶升装置,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用于放置并顶升桥梁构件;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横向移动;以及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纵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支撑面,所述竖向顶升装置放置于所述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在横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正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在横向上反向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在纵向上分别位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正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推动竖向顶升装置在纵向上反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活动体;
所述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活动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丝杆螺接于所述活动体,所述丝杆相对所述支撑座转动能够驱动所述活动体横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圆锥齿轮和第二圆锥齿轮;
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转轴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圆锥齿轮设于所述丝杆,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三圆锥齿轮;
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转轴竖向布置,所述第三圆锥齿轮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圆锥齿轮和所述第三圆锥齿轮在竖向上分别位于所述丝杆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具有限位面,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固定于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活动体的一端,所述限位面能够阻止所述第二圆锥齿轮向远离所述活动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之间设有滚动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包括底座和顶升件;
所述底座放置于所述支撑面,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多个围板,所述多个围板圆周间隔分布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多个围板共同界定一定位空间;
所述顶升件放置于所述定位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顶升装置的底部设有光滑件,所述光滑件具有光滑面,所述光滑面与所述支撑面接触。
CN201821935493.8U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顶托装置 Active CN209412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5493.8U CN20941271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顶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5493.8U CN20941271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顶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2712U true CN209412712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5493.8U Active CN209412712U (zh) 2018-11-22 2018-11-22 一种顶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27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7495A (zh) * 2018-11-22 2019-01-25 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顶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7495A (zh) * 2018-11-22 2019-01-25 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顶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4261B1 (ko) 교량의 상부구조물용 하이브리드 승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의 상부구조물 승강방법
CN110126876B (zh) 一种用于火车轨道检测的探地雷达辅助装置
CN209412712U (zh) 一种顶托装置
CN204657863U (zh) 一种钢结构件专用安装定位装置
CN110748306B (zh) 一种钻台面可折叠摆管机器人
CN104802947A (zh) 自升式平台及其水平锁紧装置
CN109267495A (zh) 一种顶托装置
CN201635097U (zh) 移动式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CN111776958B (zh) 一种井下可变道液压起重吊车及其变道方法
CN217231466U (zh) 一种钢桁梁落梁精确调整对位装置
CN206830087U (zh) 一种自动化钻杆装卸装置
CN211711885U (zh) 移动摆渡装置
CN210919124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
CN109941922B (zh) 一种上翻装置
CN207278195U (zh) 可移动、升降和旋转的锚杆钻孔机平台
CN114182964B (zh) 一种管桁架吊装调位施工方法
CN206172928U (zh) 一种梁体提升装置及梁体翻面装置
CN216339072U (zh) 一种用于桥隧结合处施工的滑移装置
LU501957B1 (en) Lifting device for replacing bridge support by on-bridge lifting method
CN220115488U (zh) 偏心销锁紧解锁装置
CN22016576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施工升降机
CN217629464U (zh) 一种预埋件快速调平装置
CN204507202U (zh) 自升式平台及其水平锁紧装置
CN214615614U (zh) 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建筑施工支撑柱连接机构
CN219989093U (zh) 一种带折叠自提升装置的运梁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