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8735U - 径向可倾瓦轴承 - Google Patents

径向可倾瓦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8735U
CN209398735U CN201822120821.5U CN201822120821U CN209398735U CN 209398735 U CN209398735 U CN 209398735U CN 201822120821 U CN201822120821 U CN 201822120821U CN 209398735 U CN209398735 U CN 209398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fixed frame
support
bearing
tilting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08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炫睿
龚常亮
朱杰
曾毅
周少华
张亚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ong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und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und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und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08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8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8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8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向可倾瓦轴承,包括轴承座、端盖组件、固定架及瓦块。轴承座呈中空结构,包括弧形的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分别覆盖于第一轴承座相对的两侧,以与第一轴承座的内壁围设形成弧形的限位槽。弧形的固定架安装于限位槽内,且固定架的弧度与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固定架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收容槽。弧形的瓦块收容于收容槽内,并与收容槽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具有便于维修操作的特点。

Description

径向可倾瓦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可倾瓦轴承。
背景技术
径向可倾瓦轴承包括弧形的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的轴承座。工作时,转轴穿设于轴承座的中部,以对转轴起支撑及固定作用。为了提升径向可倾瓦轴承的减震性,在轴承座的内壁与转轴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瓦块,瓦块可随转速或者载荷的不同而自由摆动。当需要对第一轴承座的瓦块进行维修更换时,一般将第二轴承座拆卸脱离第一轴承座,而此时由于转轴仍固定于第一轴承座上,因此,在拆卸瓦块时,仅能将瓦块从轴承座的轴向或圆周方向旋出,在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导致维修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维修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维修操作的径向可倾瓦轴承。
一种径向可倾瓦轴承,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轴承座,包括弧形的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
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及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相对的两侧,以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壁围设形成弧形的限位槽;
弧形的固定架,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固定架的弧度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所述固定架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收容槽;及
弧形的瓦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收容槽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两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端的端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两端端面分别开设有吊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定位件,所述收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多个定位件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瓦块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多个连接杆、弧形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多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限位槽的弧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瓦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瓦块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线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座夹持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架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边缘均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压板,所述两个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端面,并分别与所述固定架的对应端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卡持于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吊装槽。
上述径向可倾瓦轴承,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当需要更换瓦块时,将第二轴承座拆卸,此时,第一轴承座的两端暴露于操作环境中,并与限位槽连通。由于固定架的弧度与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且弧形的瓦块收容于固定架的收容槽内,因此,从第一轴承座的任意一端拉动固定架,即可带动瓦块从限位槽中滑出,进而可对固定架中的瓦块进行更换。更换完毕之后,可从第二轴承座的任意一端将固定架滑入至收容槽内,便可实现固定架及瓦块的安装。因此,上述径向可倾瓦轴承,通过设置固定架,瓦块设置于固定架上,通过滑入或滑出的方式便可对瓦块进行维修与更换,因而具有较佳的维修操作简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径向可倾瓦轴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径向可倾瓦轴承中去掉第二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径向可倾瓦轴承中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径向可倾瓦轴承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包括轴承座110、端盖组件(图未标)、固定架130及瓦块140。
轴承座110呈中空结构。轴承座110包括弧形的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第一轴承座111与第二轴承座112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轴承座110为圆环形,沿轴承座110的轴向剖开,形成弧形的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并在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的两端形成剖分面1114。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工作时,转轴穿设于轴承座110的中部,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对转轴起支撑及固定作用。
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在剖分面1114处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第一轴承座111与第二轴承座112可通过胶接、销轴、键或者其他紧固件或紧固结构进行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111的两端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孔1112,第二轴承座112与安装孔1112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卡持于安装孔1112。
具体地,安装孔1112形成于第一轴承座111两端的剖分面1114,限位柱形成于第二轴承座112两端的剖分面1114,限位柱卡持于安装孔1112内,可实现第一轴承座111与第二轴承座112可拆卸的连接。
通过设置限位柱及安装孔1112,可避免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因使用额外的紧固件而导致安装麻烦的情况发生,从而具有较佳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11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轴承座112两端的剖分面1114,限位柱形成于第一轴承座111两端的剖分面1114。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111的两端与第二轴承座1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吊装槽1113。
当第一轴承座111与第二轴承座112接触较为紧密时,可从吊装槽1113处将第二轴承座112翘起,并采用吊装机器从吊装槽1113处伸入并夹紧第二轴承座112,以将第二轴承座112从第一轴承座111上拆卸。
请一并参阅图3,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分别覆盖于第一轴承座111相对的两侧,以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内壁围设形成弧形的限位槽111。具体地,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均为弧形,且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弧度匹配。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的弧长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弧长相等。
请一并参阅图4,弧形的固定架130,安装于限位槽111内,且固定架130的弧度与限位槽111的内壁弧度相匹配。固定架130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收容槽131。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可沿轴承座110的轴向对固定架130进行限位,以防止固定架130沿轴承座110的轴向滑动。当第二轴承座112安装于第一轴承座111时,可在第一轴承座111的剖分面1114对固定架130进行限位,以防止固定架130沿轴承座110的径向滑动。故在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工作的过程中,固定架130可稳定地固定于限位槽111内。
弧形的瓦块140,收容于收容槽131内,并与收容槽131间隙配合。
由于瓦块140与收容槽131为间隙配合,因此,在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工作的过程中,瓦块140可随转速或者载荷的不同而自由摆动,以提升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减震性。当需要对瓦块140进行维修及安装时,将第二轴承座112从第一轴承座111上吊装拆卸,此时,转轴仍与第一轴承座111固定连接。传统的维修操作方式为拆卸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进而将瓦块140拆卸进行更换。然而,一般情况下,由于转轴在其轴向上还需与其他的零部件连接,因此,操作空间有限。在此种情况下,操作维修麻烦,使用不方便。
而在本申请中,当第二轴承座112拆卸时,限位槽111的两端与外界进行连通。此时,第二轴承座112对固定架130的限位作用消失,故固定架130可沿限位槽111的弧长方向滑动。一般情况下,在转轴径向上的空间相对于转轴轴向上的空间较大,此时,操作者可从第一轴承座111的一端拉动固定架130,驱动固定架130沿限位槽111滑动直至滑出限位槽111。进而可对瓦块140进行更换。更换完毕之后,将携带瓦块140的固定架130重新沿第一轴承座111的一端滑入至限位槽111内,进而将第二轴承座112安装于第一轴承座111,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可重新工作。
因此,上述径向可倾瓦轴承100通过设置固定架130,使得在无需拆卸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的情况下,可从转轴的径向对瓦块140进行拆卸及安装,故具有较佳的维修简便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第二轴承座112内的瓦块140进行维修更换时,可先将第二轴承座112从第一轴承座111上拆卸,再对瓦块140进行更换。因此,第二轴承座112可保持原有的结构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30包括多个连接杆136、弧形的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第一支架134与第二支架135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与限位槽111的内壁弧度相匹配。多个连接杆136沿限位槽111的弧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36与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围设形成收容槽131,瓦块140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时,瓦块140的表面与限位槽111的底部线性抵接。
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均沿限位槽111的弧长方向延伸,连接杆136沿轴承座110的轴向延伸。连接杆136为多个,可与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围设形成多个收容槽131。瓦块140亦为多个,多个瓦块140分别与多个收容槽131一一对应。具体地,收容槽131为通槽,因此,弧形的瓦块140收容于收容槽131内时,可与限位槽111的底部接触。接触时,瓦块140的底部与限位槽111的底部为线性抵接。线性抵接表示瓦块140与限位槽111接触部分仅为一条直线,因此,瓦块140与限位槽111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故在瓦块140自由摆动的过程中,限位槽111对瓦块140的阻碍作用较小,从而使得瓦块140具有更加灵活的运动空间。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支架134、第二支架135及连接杆136,使得形成的收容槽131为通槽,因此,可减小径向可倾瓦轴承100材料的使用,从而可减小固定架130的重量,便于实现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可倾瓦轴承100还包括多个定位件150。收容槽131相对的两侧槽壁均开设有通孔133,多个定位件150与通孔133一一对应,定位件150穿设于与之对应的通孔133,并与瓦块140间隙配合。
具体地,在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上均开设有通孔133,多个定位件150分别穿设于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的通孔133,可对瓦块140进行轴向限位,故可防止瓦块140沿轴承座110的轴向滑出收容槽131。在限位槽111的弧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36对瓦块140进行限位,可防止瓦块140沿限位槽111的弧度方向滑动。故瓦块140可稳定地固定于收容槽131内。
定位件150与瓦块140间隙配合,则定位件150对瓦块140的自由摆动不产生影响,故能可维持瓦块140的减震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150与瓦块140的间隙应尽量小。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50为定位销。
定位销具有取材方便,使用简单的特点,从而便于降低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生产成本。为防止定位销影响固定架130与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之间的固定连接,应将定位销完全收容于通孔133内,以防止定位销与第一端盖121或第二端盖122抵接导致固定架130与第一端盖121或第二端盖122之间存在间隙,进而导致固定架130较差的密封及固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111夹持于第一支架134与第二支架135之间。第一端盖121与第一支架134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一卡槽1211,第二端盖122与第二支架135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二卡槽(图未标),第一支架134卡持于第一卡槽1211,第二支架135卡持于第二卡槽,第一卡槽1211及第二卡槽的槽口边缘均与第一轴承座111抵接。
具体地,第一轴承座111夹持于第一支架134及第二支架135之间,可实现固定架130与第一轴承座111之间的固定。通过将第一支架134卡持于第一卡槽1211,第二支架135限位于第二卡槽,可实现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对固定架130的轴向限位。因此、第一端盖121、固定架130、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端盖122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故可防止第一端盖121、固定架130、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端盖122发生相对滑动而影响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工作精准度。
具体地,第一轴承座111包括第一侧面1116及与第一侧面1116相对的第二侧面1117。第一支架134与第一侧面1116抵接,第二支架135与第二侧面1117抵接。第一侧面1116的边缘突起形成与第一支架134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台1118,第二侧面1117的边缘突起形成与第二支架135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台1119。第一凸台1118朝向第一支架134的表面与第一支架134及第一侧面1116围设形成第一弧形槽11161。第二凸台1119朝向第二支架135的表面与第二支架135及第二侧面1117围设形成第二弧形槽11162。第一卡槽1211的边缘固定于第一弧形槽11161。第二卡槽的边缘固定于第二弧形槽11162。
通过设置第一弧形槽11161及第二弧形槽11162,可使得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与第一轴承座111实现进一步的固定。故可防止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从第一轴承座111上脱落而导致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功能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121的表面还开设有多个第一收容孔1212,第二端盖12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收容孔1222。径向可倾瓦轴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限位件(图未标)及多个第二限位件(图未标)。多个第一限位件与多个第一收容孔1212一一对应。多个第二限位件与多个第二收容孔1222一一对应。第一限位件穿设于第一收容孔1212内,可将第一端盖121与第一轴承座11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件穿设于第二收容孔1222内,可将第二端盖122与第一轴承固定连接。从而可防止轴承在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端盖121及第二端盖122相对第一轴承座111发生相对移动,因而具有较佳的运动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30的两端端面分别与第一轴承座111对应端的端面平齐。
具体地,即固定架130的两端均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剖分面1114重叠。故固定架130的弧长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弧长相等。因此,当第二轴承座112安装于第一轴承座111时,第二轴承座112的剖分面1114易可与固定架130的两端抵接,从而便于通过第二轴承座112对固定架130的两端进行径向限位,以防止固定架130在限位槽111内发生滑动而影响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运行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30的两端端面分别开设有吊装孔132。
由于固定架130的两端端面与第一轴承座111的剖分面1114重叠,因此,固定架130完全收容于限位槽111内。故操作者在拉动固定架130时,固定架130缺少可方便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而通过设置吊装孔132,可在吊装孔132中插入握持件的一端,通过拉动握持件的另一端,便可将固定架130从限位槽111中取出,故可提高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的操作简便性。
具体地,可以设置吊装孔132为螺纹孔,握持件为螺钉,螺钉与螺纹孔配合,使得握持件可与螺纹孔固定连接,故可防止操作者拉动固定架130时,握持件从吊装孔132中脱离而无法取出固定架130。
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可倾瓦轴承100还包括两个压板(未可见)。两个压板分别设置于第一轴承座111的两端端面,并分别与固定架130的对应端抵接。
具体地,两个压板均设置于第一轴承座111的剖分面1114上。两个压板在剖分面1114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限位槽111内。因此,两个压板从固定架130的两端将固定架130限位于限位槽111内,故可防止固定架130沿限位槽111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30应为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轴承座11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30也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架130设置于第一轴承座111内,另一个固定架130设置于第二轴承座112内,以提高整个径向可倾瓦轴承100更换瓦片的操作简便性。具体地,第二轴承座112内固定架130的设置与上述第一轴承座111内固定架130的设置方式完全一致,因此,在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内均设置固定架130时,设置于第一轴承座111两端端面的压板对第一轴承座111及第二轴承座112内的固定架130均具有限位作用,从而可防止两个固定架130在轴承座110内滑动,因而使得径向可倾瓦轴承100具有较佳的运行精准度。
上述径向可倾瓦轴承100,第一轴承座111与第二轴承座112连接。当需要更换瓦块140时,将第二轴承座112拆卸,此时,第一轴承座111的两端暴露于操作环境中,并与限位槽111连通。由于固定架130的弧度与限位槽111的内壁弧度相匹配,且弧形的瓦块140收容于固定架130的收容槽131内,因此,从第一轴承座111的任意一端拉动固定架130,即可带动瓦块140从限位槽111中滑出,进而可对固定架130中的瓦块140进行更换。更换完毕之后,可从第二轴承座112的任意一端将固定架130滑入至收容槽131内,便可实现固定架130及瓦块140的安装。因此,上述径向可倾瓦轴承100,通过设置固定架130,瓦块140设置于固定架130上,通过滑入或滑出的方式便可对瓦块140进行维修与更换,因而具有较佳的维修操作简便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轴承座,包括弧形的第一轴承座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
端盖组件,包括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及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覆盖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相对的两侧,以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壁围设形成弧形的限位槽;
弧形的固定架,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固定架的弧度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所述固定架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的收容槽;及
弧形的瓦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并与所述收容槽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两端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端的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两端端面分别开设有吊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定位件,所述收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多个定位件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瓦块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多个连接杆、弧形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平行且间隔设置并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弧度相匹配,多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限位槽的弧长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瓦块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时,所述瓦块的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线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夹持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支架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支架对应位置处凹陷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架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边缘均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压板,所述两个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端面,并分别与所述固定架的对应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端面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卡持于所述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可倾瓦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吊装槽。
CN201822120821.5U 2018-12-17 2018-12-17 径向可倾瓦轴承 Active CN209398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0821.5U CN209398735U (zh) 2018-12-17 2018-12-17 径向可倾瓦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0821.5U CN209398735U (zh) 2018-12-17 2018-12-17 径向可倾瓦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8735U true CN209398735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0821.5U Active CN209398735U (zh) 2018-12-17 2018-12-17 径向可倾瓦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87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949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径向可倾瓦轴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949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径向可倾瓦轴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1949A (zh) 径向可倾瓦轴承
CN209398735U (zh) 径向可倾瓦轴承
CN102000969A (zh) 汽车发动机装配工装
CN201752834U (zh) 汽车钢板弹簧销拆卸器
CN209026451U (zh) 一种易安装易拆卸的支架结构
CN207989341U (zh) 一种混流风机
CN106736459A (zh) 一种表壳自动拆装设备
CN202249356U (zh) 铰链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6300822A (zh) 用于对电磁铁上线圈拆线的机构
CN204043855U (zh) 垂直陀螺仪组件静平衡调试器
CN204533231U (zh) 一种桨叶式搅拌底轴承
CN211501383U (zh) 一种用于搅拌轴的传动副
CN109264000A (zh) 飞机氧气瓶固定装置
CN209900643U (zh) 一种发球轮维护更换用的发球轮盖
CN206550607U (zh) 一种油泵拆装台
CN218364294U (zh) 定位装置
CN204739200U (zh) 平行轴减速机
CN104948840A (zh) 一种铰接式快卸卡箍
CN109861431A (zh) 电机外壳
CN104062071A (zh) 垂直陀螺仪组件静平衡调试器
CN203820412U (zh) 一种拆卸筛板的装置
CN217713343U (zh) 一种底座、支撑组件、滑块组件及轴承
CN208217660U (zh) 一种碗式提升机的承载碗快速拆装结构
CN210282118U (zh) 膨胀装置
CN218688993U (zh) 一种混合机分拆工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9 Chayuan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gtan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Chongd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1100 span industry park,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city

Patentee before: HUNAN SUND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