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5924U -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5924U
CN209395924U CN201920064446.9U CN201920064446U CN209395924U CN 209395924 U CN209395924 U CN 209395924U CN 201920064446 U CN201920064446 U CN 201920064446U CN 209395924 U CN209395924 U CN 209395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riving tube
vehicle
running gea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44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华旸
梁鹏鹏
王志超
姜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44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5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5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5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车辆运动装置,所述车辆运动装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支撑装置和平台,所述平台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驱动管组和多个小轮,所述一组驱动管组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所述多个小轮安装于所述驱动管上,所述行走装置通过所述驱动管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并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管套设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管在工作面上以轴线为中心旋转。本方案通过在行走装置的驱动管上设有多个小轮的方式,有效减小了行走装置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行走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对车轮的损坏,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生活车辆/工程车辆逐渐应用到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不仅穿梭在城市公路上,甚至如沙漠、森林、沼泽等恶劣路面环境下也能正常行驶。
然而,现有技术中能够穿行于森林、沙漠等环境的车辆通常较重,轮胎摩擦力较大,因而对轮胎的损耗非常大,影响车辆轮胎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车辆行驶于恶劣环境中时,如何减少对轮胎的损坏,提高车辆在恶劣环境中行驶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支撑装置和平台,所述平台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驱动管组和多个小轮,所述一组驱动管组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所述多个小轮安装于所述驱动管上,所述行走装置通过所述驱动管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并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管套设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管在工作面上以轴线为中心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管包括管轴和双层螺旋板,所述一组驱动管组中的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管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双层螺旋板套设于所述管轴上并与所述管轴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小轮设置于所述双层螺旋板之间并与所述双层螺旋板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轴为空心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层螺旋板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轴,所述小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多个,一个所述驱动管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一组驱动管组中的驱动管的轴心共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驱动管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并与所述平台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减震装置对应安装于一个所述驱动管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运动装置,所述车辆运动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辆主体,所述车辆主体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轴带动驱动管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安装于驱动管上的多个小轮在工作面上发生滚动,进而得以带动主体部和整个车辆进行运动。其中,由于行走装置中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因而当驱动装置驱动两个驱动管进行不同方向的旋转运动时,可以实现行走装置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原地自转等效果。如:当行走装置中包括一组驱动管组,一组驱动管组中包括左右两侧各一个驱动管时,那么,当驱动装置驱动左右两侧的驱动管均向前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前进移动;当驱动装置驱动左右两侧的驱动管均向后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后退移动;当驱动装置驱动左侧的驱动管向前旋转,右侧的驱动管不发生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原地右转;当驱动装置驱动右侧的驱动管向前旋转,左侧的驱动管不发生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原地左转;当驱动装置驱动左侧的驱动管向前旋转,右侧的驱动管向后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原地顺时针自转;当驱动装置驱动左侧的驱动管向后旋转,右侧的驱动管向前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实现原地逆时针自转。
另外,本方案中,行走装置通过在相互配合运动的驱动管上设置有多个小轮的方式,有效减小了行走装置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行走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行驶于恶劣环境中时,能够有效减少对车轮的损坏,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包括:主体部10,主体部10包括支撑装置101和平台102,平台102安装于支撑装置101上;行走装置20,行走装置20包括至少一组驱动管组和多个小轮202,一组驱动管组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201,多个小轮202安装于驱动管201上,行走装置20通过驱动管201与主体部10转动连接;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轴301,驱动装置30通过驱动轴301与驱动管201套设连接,用于带动驱动管201在工作面上以轴线为中心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通过驱动轴301带动驱动管201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安装于驱动管201上的多个小轮202在工作面上发生滚动,进而得以带动主体部10和整个车辆进行运动。其中,由于行走装置20中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201,因而当驱动装置30驱动两个驱动管201进行相同/不同方向的旋转运动时,可以实现行走装置20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原地自转等效果。如:当行走装置20中包括一组驱动管组,一组驱动管组中包括左右两侧各一个驱动管201时,如图1所示,假设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垂直于图1所示的表面向里,那么,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左右两侧的驱动管201均向前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前进移动;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左右两侧的驱动管201均向后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后退移动;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左侧的驱动管201向前旋转,右侧的驱动管201不发生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原地右转;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右侧的驱动管201向前旋转,左侧的驱动管201不发生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原地左转;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左侧的驱动管201向前旋转,右侧的驱动管201向后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原地顺时针自转;当驱动装置30驱动图1中左侧的驱动管201向后旋转,右侧的驱动管201向前旋转时,整个行走装置20实现原地逆时针自转;其他移动情形不再一一赘述。另外,本方案中,行走装置20通过在相互配合运动的驱动管201上设置有多个小轮202的方式,有效减小了行走装置20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行走装置2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行驶于恶劣环境中时,能够有效减少对车轮的损坏,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驱动管201包括管轴2011和双层螺旋板2012,一组驱动管组中的至少两个驱动管201螺旋方向相反,如图1中所示,双层螺旋板2012套设于管轴2011上并与管轴2011固定连接,多个小轮202设置于双层螺旋板2012之间并可与双层螺旋板2012转动连接,也可固定连接。
本方案中,驱动管201通过在管轴2011上设置双层螺旋板2012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大运动灵活性,而且,通过在双层螺旋板2012之间设置多个小轮202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行走装置20的运动灵活性,使得本方案中的车辆运动装置30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提高使用效果。其中,本方案中的一组驱动管组中至少两个驱动管201上的螺旋方向相反,使得当驱动装置30共同驱动螺旋方向相反的驱动管201时,反向螺旋的驱动管201在同时向同一方向旋转时能够使整个行走装置20发生同时向前或向后的运动,而不至于发生偏移,提高运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管轴2011为空心管。通过将管轴2011设置为空心管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驱动装置30的重量,从而减少对地面的压力,进而减少摩擦力,减少对行走装置20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双层螺旋板2012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轴,小轮202套设于连接轴上。其中,通过在双层螺旋板2012之间设置多个连接轴,每个连接轴上套设有一个小轮202的方式,不仅使得驱动管201与小轮202之间的结构安装更加简便,而且能够有效增加行走装置20的结构可靠性,提高结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为多个,一个驱动管201对应连接至少一个驱动装置30,一组驱动管组中的驱动管201的轴心共线。本方案通过设置一组驱动管组中的驱动管201轴心共线,使得多个驱动管201能够在运动时不发生位置偏移,保持相对稳定。另外本方案通过设置有多个驱动装置30,并且一个驱动装置30驱动一个驱动管201的方式,使得每个驱动管201能够单独调控运动方向,从而能够实现当右侧驱动装置30驱动右侧驱动管201向前运动,左侧驱动装置30驱动左侧驱动管201向后运动时,整个行走装置20发生原地逆时针自转的效果;或右侧驱动装置30驱动右侧驱动管201向后运动,左侧驱动装置30驱动左侧驱动管201向前运动,使得整个行走装置20发生原地顺时针自转的效果,有效提高装置的驱动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1与驱动管201转动连接。通过将支撑装置101与驱动管201转动连接的方式,使得驱动管201能够带动支撑装置101以及整个主体部10进行运动,具体的,可以通过支撑装置101套设连接驱动管201端部的方式来实现转动连接,或其他能够实现转动连接的可实现方式均可。
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0还包括减震装置103,减震装置103安装于支撑装置101上并与平台102相连接。当行驶于森林或山地等地面环境恶劣的地域时,可通过在支撑装置101上设置减震装置103来消耗从地面和行走装置20上传递的位移,以保持安装在减震装置103上的平台102的稳定性,从而起到减震作用,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减震装置103为多个,至少一个减震装置103对应安装于一个驱动管201的上方。通过在每个驱动管201上方均设置至少一个减震装置103的方式,能够均衡抵消来自每一个驱动管201的震动力,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减震效果,并且使得平台102的支撑力能够得以均衡,进一步提升平台102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运动装置,一台车辆中配置的车辆运动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如一台车辆可以配置左前、左后、右前、右后这四个车辆运动装置,分别作为车辆的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右后轮,这四个车辆运动装置的驱动旋转配合方式来实现车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原地自转等效果的方式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可以参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述介绍。本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车辆主体,车辆主体设置在平台102上。
本实用新型中,车辆中的驱动装置30通过驱动轴301带动驱动管201以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安装于驱动管201上的多个小轮202在工作面上发生滚动,进而得以带动主体部10和整个车辆实现运动。其中,由于车辆运动装置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行走装置20中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201,使得多个驱动装置30能够分别驱动多个驱动管201进行不同方向的旋转运动,实现行走装置20和车辆主体发生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原地自转等效果。本方案中,车辆的行走装置20通过在相互配合运动的驱动管201上设置有多个小轮202的方式,有效减少了行走装置20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行走装置2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行驶于恶劣环境中时,能够有效减少对车轮的损坏,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支撑装置和平台,所述平台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
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至少一组驱动管组和多个小轮,所述一组驱动管组至少包括两个驱动管,所述多个小轮安装于所述驱动管上,所述行走装置通过所述驱动管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并通过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驱动管套设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驱动管在工作面上以轴线为中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包括管轴和双层螺旋板,所述一组驱动管组中的所述至少两个驱动管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双层螺旋板套设于所述管轴上并与所述管轴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小轮设置于所述双层螺旋板之间并与所述双层螺旋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轴为空心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螺旋板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轴,所述小轮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多个,一个所述驱动管对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驱动装置,所述一组驱动管组中的驱动管的轴心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驱动管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并与所述平台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减震装置对应安装于一个所述驱动管的上方。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运动装置,所述车辆运动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辆主体,所述车辆主体设置在所述平台上。
CN201920064446.9U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09395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4446.9U CN209395924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4446.9U CN209395924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5924U true CN209395924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8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4446.9U Active CN209395924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59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071A (zh) * 2019-01-15 2019-03-29 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3071A (zh) * 2019-01-15 2019-03-29 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2741B (zh) 一种独立驱动与转向的汽车模块化车轮总成和后轮转向控制方法
WO2014043841A1 (zh) 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
CN209395867U (zh) 一种转向驱动单元及其自动引导运输车
CN209395924U (zh)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CN109760742A (zh) 一种可变轮距全向四轮驱动移动底盘
CN206086956U (zh) 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agv小车
CN107323524A (zh) 一种场地巡检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及移动方法
CN201881894U (zh) 四轮差速驱动式移动机构
CN110155171A (zh) 一种车辆底盘、车辆及该车辆底盘的控制方法
CN107215389A (zh) 一种场地巡检机器人的移动底盘及移动方法
CN104443092B (zh) 一种仿人滑行蛙板机器人
CN208559592U (zh) 一种可全向行驶的agv底盘及一种agv设备
CN207389169U (zh) 一种智能搬运机
CN101570218A (zh) 基于转轴固定式二维运动轮的移载平台布局方法及移动平台
CN102756764A (zh) 一种全方向移动履带
CN107351930A (zh) 一种履带式底盘的变位装置及方法
CN206218041U (zh) 一种轮履复合变形轮
CN108482505A (zh) 适用于曲面的爬壁机器人运动机构
CN209600610U (zh) 一种可变轮距全向四轮驱动移动底盘
CN202716956U (zh) 一种全方向移动履带
CN109533071A (zh) 一种车辆运动装置及车辆
CN107054488A (zh) 球形机器人
CN103318215B (zh) 轨道车辆
CN112849293B (zh) 一种可变胞轮足式四足机器人
CN214451282U (zh) 一种扒渣车转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