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4378U -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4378U
CN209374378U CN201920440797.5U CN201920440797U CN209374378U CN 209374378 U CN209374378 U CN 209374378U CN 201920440797 U CN201920440797 U CN 201920440797U CN 209374378 U CN209374378 U CN 209374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fixed
chutes
dynamic tou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07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明
包志舟
张立
许建余
张程豪
陈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eople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07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4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4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4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包括动触桥和静触头,动触桥可与静触头相导通,还包括触头支架、弹性件以及触头限制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触头支架内,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动触桥相抵接;触头限制件底部设有卡设于动触桥外侧的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触头支架用于对弹性件进行固定,触头限制件套设在动触桥的上部,由触头限制件可以带动动触桥远离静触头,并由动触桥的回位能力带动动触桥和静触头相接触,从而实现导通,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动触桥再安装触头限制件,此时不需要将动触桥插入至触头限制件的通孔内,可以直接堆叠安装,安装更加的简单,提高了动触桥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电动机起动器、控制保护器等具有触头结构的开关电器,具有接通、承载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的交流电流,并且在过载、短路等故障情况下应能够承受分断电流断开电路实现保护。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3'、动触桥1'、静触头、触头限制件5'和压力弹簧4',压力弹簧4'一端固定在触头支架3'内部的定位柱32'上,另一端采用固定件实现压力弹簧4'的位置固定,动触桥1'穿过触头限制件5'的内部通孔,并由触头限制件5'带动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动触桥1'与静触头能够相导通或分离。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双断电触头结构进行装配时,其装配顺序为:首先,将压力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触头支架3'内部的定位柱32'上,借助气动夹具将压力弹簧4'的顶部下压,将触头限制件5'压设于压力弹簧4'的上方,最后将动触桥1'穿过触头限制件5'的内部通孔,在动触桥1'的底部设置固定件,从而实现动触桥1'和压力弹簧4'的连接,其在后续装配动触桥1'时,其装配较为复杂且存在动触桥1'较难安装的问题,且需要采用气动夹具和额外的固定件,导致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触桥装配较为复杂且存在动触桥较难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头结构,包括动触桥和静触头,所述动触桥可与所述静触头相导通,还包括触头支架、弹性件以及触头限制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桥相抵接;所述触头限制件底部设有卡设于所述动触桥外侧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支架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的固定支架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底部的定位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柱相对两侧的限位板和连接两侧所述限位板的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位于所述限位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触头限制件的外侧还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梁上开设有固定所述限位凸起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定位柱。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支架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均包括若干灭弧片,所述灭弧片依次堆叠并与所述触头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还包括扣合片,所述扣合片固定于若干所述灭弧片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灭弧室的第一固定板组,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灭弧室的第二固定板组,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组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均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插设于相邻的所述灭弧片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引弧片,所述引弧片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上,且所述引弧片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进一步地,所述引弧片包括固定段、由所述固定段两端折弯形成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触头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灭弧室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灭弧室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段上设有凸起扣,所述凸起扣扣合于所述触头支架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均凸设有朝向所述动触桥的凸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固定段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固定段的连接处均设有长条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触头支架用于对弹性件进行固定,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触头支架的底部另一端直接和动触桥相抵接,触头限制件套设在动触桥的上部,由触头限制件可以带动动触桥远离静触头,并由动触桥的回位能力带动动触桥和静触头相接触,从而实现导通,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动触桥再安装触头限制件,此时不需要将动触桥插入至触头限制件的通孔内,可以直接堆叠安装,安装更加的简单,提高了动触桥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触头结构所采用的触头限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静触头未示;
图5为图4所示的触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触头限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触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动触桥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灭弧室或第二灭弧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引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示的引弧片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触桥;2、静触头;3、触头支架;4、弹性件;5、触头限制件;6、第一灭弧室;7、第二灭弧室;8、灭弧片;9、引弧片;11、固定凸台;12、动触头;31、固定支架;32、定位柱;33、第一固定板组;34、第二固定板组;35、凸条;36、挡板;311、限位板;312、固定梁;3121、限位槽;3122、斜坡导向块;51、凹槽;52、限位凸起;53、通孔;54、触头控制件;55、凸起边条;81、扣合片;91、固定段;92、第一连接段;93、第二连接段;94、凸起扣;95、凸板;96、长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触头结构,包括动触桥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桥1可与所述静触头2相导通,还包括触头支架3、弹性件4和触头限制件5,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3内,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桥1相抵接;所述触头限制件5底部设有卡设于所述动触桥1外侧的凹槽5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触头支架3用于对弹性件4进行固定,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在触头支架3的底部另一端直接和动触桥1相抵接,触头限制件5套设在动触桥1的上部,由触头限制件5可以带动动触桥1远离静触头2,并由动触桥1的回位能力带动动触桥1和静触头2相接触,从而实现导通,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动触桥1再安装触头限制件5,此时不需要将动触桥1插入至触头限制件5的通孔53内,可以直接堆叠安装,安装更加的简单,提高了动触桥1的安装效率。
具体的,静触头2位于触头支架3的顶部,触头限制件5能够被触头控制件54带动下压,从而使得静触头2和动触头12之间分离,在触头控制件54的下压的力降低时,触头限制件5和动触头12在弹性件4的回位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动触桥1和静触头2相抵接。其中,弹性件4一般采用弹簧,其还可以采用弹性橡胶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
在装配时,将弹性件4置于触头支架3的内部并使得弹性件4的底部与触头支架3固定连接,将动触桥1直接堆叠设置于弹性件4的顶端,触头限制件5堆叠设于动触桥1的上方,且凹槽51卡设于动触桥1的外侧,从而实现动触桥1的位置限定,其中,触头限制件5的外侧由触头支架3限位。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触头支架3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4的固定支架31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31底部的定位柱32,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柱32上。具体的,固定支架31用于对弹性件4和触头限制件5的位置进行限定,触头限制件5设置在固定支架31的内部且与固定支架31滑动连接,定位柱32位于固定支架31的底部,并由固定支架31的底部凸出形成,且定位柱32与固定支架31固定连接。定位柱32凸出于固定支架31的底部,弹性件4可以直接套设在定位柱32上,从而通过定位柱32对弹性件4的位置进行限定。
优选地,请参阅图9,动触桥1的底部设有固定凸台11,该固定凸台11位于动触桥1的中间部位,且弹性件4远离定位柱32的一端可以固定于该固定凸台11上,从而保证动触桥1和弹性件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架31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柱32相对两侧的限位板311和连接两侧所述限位板311的固定梁312,所述固定梁312位于所述限位板311的顶部。具体的,限位板311位于触头限制件5和弹性件4的相对两侧,且两个限位板311的顶部通过固定梁312相连接,限位板311的底部通过定位柱32相连接,即整个固定支架31由限位板311、固定梁312和定位柱32组成,且限位板311的顶端由固定梁312固定连接,限位板311的底部由定位柱32相连接,或者限位板311的底部由底板相连接,且定位柱32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参阅图6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触头限制件5的外侧还设有限位凸起52,所述固定梁312上开设有固定所述限位凸起52的限位槽3121,且所述限位槽3121的开口朝向所述定位柱32。具体的,限位凸起52位于触头限制件5的外侧,固定梁312的底侧开设有对限位凸起52进行限位的限位槽3121,通过该限位槽3121可以对限位凸起52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使得触头限制件5和触头支架3之间固定连接。其中,设置限位凸起52和限位槽3121配合的结构,可以利用动触桥1的韧性,利用较大的力气向下推触头限制件5,既可以实现限位凸起52和限位槽3121之间的卡扣连接。
优选的,固定梁312上还设有斜坡导向块3122,斜坡导向块3122位于固定梁312远离定位柱32的一侧,且斜坡导向块3122靠近固定支架31内侧的一侧的高度小于远离固定支架31内侧的一侧的高度。将触头限制件5置于斜坡导向块3122上并向下压,利用斜坡导向块3122的导向能力,可以使得限位凸起52划入至限位槽3121内。
优选的,触头限制件5上还设有贯通整个触头限位件的通孔53,该通孔53和凹槽51相导通,且通孔53远离凹槽51的一侧设有凸起边条55,触头限制件5的顶部能够与触头控制件54相抵接,通过该凸起边条55对触头控制件54和触头限制件5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避免在触头限制件5上下运动时,触头控制件54和触头限制件5之间发生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支架3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均包括若干灭弧片8,所述灭弧片8依次堆叠并与所述触头支架3相连接。具体的,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分别设置在触头支架3的相对两侧,且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和固定梁312位于同侧。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均由若干灭弧片8拼接形成,多个灭弧片8拼接形成第一灭弧室6或第二灭弧室7后直接与触头支架3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灭弧室6或第二灭弧室7与触头支架3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及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还包括扣合片81,所述扣合片81固定于若干所述灭弧片8的外侧。具体的,扣合片81能够将多个灭弧片8组合,即位于第一灭弧室6或第二灭弧室7中,所有灭弧片8依次堆叠放置,并由一个扣合片81将多个灭弧片8组合固定,在将第一灭弧室6或第二灭弧室7安装于触头支架3上时,仅需要一次既可以将多个灭弧片8安装,节省了安装时所需要的时间,使得装配更加的简单和方便。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6或第二灭弧室7中,所有灭弧片8还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扣合片81实现固定,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8及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架3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灭弧室6的第一固定板组33,所述固定支架3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灭弧室7的第二固定板组34,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组3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具体的,第一固定板组33和第二固定板组34分别位于固定支架3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固定板组33用于固定第一灭弧室6,第二固定板组34用于固定第二灭弧室7,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分别设置在触头支架3的相对两侧,且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和固定梁312位于同侧,即第一固定板组33和第二固定板组34由限位板311延伸形成。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组33和第二固定板组34还可以拼接在触头支架3的两侧,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及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均设有若干凸条35,所述凸条35插设于相邻的所述灭弧片8之间。具体的,凸条35设置在固定板的外侧,即凸条35均设置在固定板远离对侧固定板一侧,凸条35的厚度与灭弧片8之间的距离相同,通过凸条35可以对灭弧片8的位置进行限定,辅助扣合片81实现灭弧片8的位置固定,并且通过相邻的两个凸条35,可以实现对灭弧片8的夹持,使得多个灭弧片8可以直接与固定板插接,省去了繁琐的装配过程,且无须其它的专用工装夹具,直接手工就可以组装好,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其中至少一个凸条35在远离灭弧片8的一侧设有挡板36,通过挡板36的设置能够对灭弧片8和固定板之间插入的最大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灭弧片8插入过深的现象,方便简单的实现灭弧片8和固定板之间的固定。固定板在靠近灭弧片8的一侧还设有斜面,斜面能够具有导向的作用,对灭弧片8和固定板之间的插接进行引导,方便的实现其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引弧片9,所述引弧片9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3上,且所述引弧片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之间通过引弧片9相连接。具体的,引弧片9固定于触头支架3上,触头支架3分别于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相连接,即引弧片9可以在结构上实现第一灭弧室6、第二灭弧室7和触头支架3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将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的电弧进行引导,从而使得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产生的电弧在动触桥1的影响下熄灭电弧,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引弧片9包括固定段91、由所述固定段91两端折弯形成的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所述固定段91与所述触头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92与所述第一灭弧室6相对,所述第二连接段93与所述第二灭弧室7相连接对。具体的,固定段91用于直接和触头支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粘接或卡接等方式,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由固定段91的相对两端延伸形成,且第一连接段92延伸至第一灭弧室6的底部,且第一连接段92可以用于引导第一灭弧室6内部的电弧;,第二连接段93延伸至第二灭弧室7的底部,且第二连接段93可以用于引导第二灭弧室7内部的电弧。其中,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可以与固定段91为平直连接或折弯连接,其根据第一灭弧室6、第二灭弧室7和触头支架3的具体位置可以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段91上设有凸起扣94,所述凸起扣94扣合于所述触头支架3的底部。具体的,触头支架3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该凸起扣94的定位槽,从而将凸起扣94扣合于该定位槽上,从而实现引弧片9和触头支架3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凸起扣94由中间片上的部分板材折弯形成的,其折弯为90度的凸起,从而使得凸起扣94和定位槽的底部可以扣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段9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93上均凸设有朝向所述动触桥1的凸板95。具体的,凸板95直接凸设在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上,且凸板95位于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靠近动触桥1的动触头12处,从而能够缩短整个引弧片9和动触桥1之间的距离,加强灭弧室的灭弧效果。
优选的,凸板95的纵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中三角形的顶点朝向动触桥1的动触头12,其既不会影响到引弧片9的安装,还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弧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及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头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段92和固定段9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93与所述固定段91的连接处均设有长条槽96。具体的,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与固定段91为折弯连接,即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均由固定段91的两端折弯形成,设置长条槽96能够方便的实现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折弯,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段92和固定段91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段93与固定段91的连接处更容易折弯。
请参阅图3至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触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触头支架3用于对弹性件4进行固定,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在触头支架3的底部另一端直接和动触桥1相抵接,触头限制件5套设在动触桥1的上部,由触头限制件5可以带动动触桥1远离静触头2,并由动触桥1的回位能力带动动触桥1和静触头2相接触,从而实现导通,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动触桥1再安装触头限制件5,此时不需要将动触桥1插入至触头限制件5的通孔53内,可以直接堆叠安装,安装更加的简单,提高了动触桥1的安装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触头结构,包括动触桥(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桥(1)可与所述静触头(2)相导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头支架(3);
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3)内,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桥(1)相抵接;以及
触头限制件(5),所述触头限制件(5)底部设有卡设于所述动触桥(1)外侧的凹槽(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架(3)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弹性件(4)的固定支架(31)和设于所述固定支架(31)底部的定位柱(32),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柱(3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1)包括位于所述定位柱(32)相对两侧的限位板(311)和连接两侧所述限位板(311)的固定梁(312),所述固定梁(312)位于所述限位板(311)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限制件(5)的外侧还设有限位凸起(52),所述固定梁(312)上开设有固定所述限位凸起(52)的限位槽(3121),且所述限位槽(3121)的开口朝向所述定位柱(3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灭弧室(6)和第二灭弧室(7),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分别位于所述触头支架(3)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均包括若干灭弧片(8),所述灭弧片(8)依次堆叠并与所述触头支架(3)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还包括扣合片(81),所述扣合片(81)固定于若干所述灭弧片(8)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1)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灭弧室(6)的第一固定板组(33),所述固定支架(31)的另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灭弧室(7)的第二固定板组(34),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组(3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均设有若干凸条(35),所述凸条(35)插设于相邻的所述灭弧片(8)之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弧片(9),所述引弧片(9)固定于所述触头支架(3)上,且所述引弧片(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灭弧室(6)和所述第二灭弧室(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片(9)包括固定段(91)、由所述固定段(91)两端折弯形成的第一连接段(92)和第二连接段(93),所述固定段(91)与所述触头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92)与所述第一灭弧室(6)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灭弧室(7)相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91)上设有凸起扣(94),所述凸起扣(94)扣合于所述触头支架(3)的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92)和所述第二连接段(93)上均凸设有朝向所述动触桥(1)的凸板(95)。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92)和所述固定段(9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段(93)与所述固定段(91)的连接处均设有长条槽(96)。
14.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结构。
CN201920440797.5U 2019-04-02 2019-04-02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Active CN209374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797.5U CN209374378U (zh) 2019-04-02 2019-04-02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797.5U CN209374378U (zh) 2019-04-02 2019-04-02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4378U true CN209374378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4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0797.5U Active CN209374378U (zh) 2019-04-02 2019-04-02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4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0410A (zh) * 2019-04-02 2019-05-31 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0410A (zh) * 2019-04-02 2019-05-31 浙江人民电器有限公司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48773T3 (es) Relé para vehículo eléctrico
CN209374378U (zh)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CN106654612A (zh) 一种接线端子
EP2485229B1 (en) Flexible shunt for vacuum circuit breaker
EP1914771A2 (en) Closing spring assembly of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air circuit breaker
CN109830410A (zh) 触头结构以及断路器
CN207381322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103688330B (zh) 具有通过起卡紧作用的固定接触元件来优化壳体加固的断路器
CN212136286U (zh) 低压开关柜分合闸遥控执行机构
CN102592912A (zh) 一种预付费小型断路器
CN106602290A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674979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电磁系统
CN209461393U (zh)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插拔式开关模块
CN205959933U (zh) 断路器的灭弧罩
CN113380582A (zh) 一种继电器插座
CN209104576U (zh) 一种空气开关安装支架
WO2023155391A1 (zh) 热脱离及指示机构以及电涌保护器
CN101728136A (zh) 电路断路器
CN208336115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安装结构
CN108878220B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20509950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
CN220274008U (zh) 控制装置
CN211628994U (zh) 断路器
CN209418441U (zh) 一种断路器线路板的安装机构及其断路器
CN208923013U (zh) 一种双触点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