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2104U -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2104U
CN209352104U CN201920017897.7U CN201920017897U CN209352104U CN 209352104 U CN209352104 U CN 209352104U CN 201920017897 U CN201920017897 U CN 201920017897U CN 209352104 U CN209352104 U CN 209352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idor
luggage case
conveyor
ground
travelling bog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78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178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2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2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2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楼道墙体内设置平行于楼道斜坡的传送带装置,并在传送带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运输小车的夹持装置,使得其整体能够随传送带装置的运动路径进行运动,并在运输小车上设置用于挂行李箱的挂钩,使得行人能够将行李箱挂在挂钩上,并通过传送带装置运输到楼道上端或楼道下端,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人在楼道斜坡上拖运行李箱费力,同时在下坡时因为掌控不好,导致行李箱损坏或造成人员的损伤。进一步的,在楼道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使运输小车脱离夹持装置的结构,使得运输小车停止运动等待行人挂箱或取箱,如此方便了行人挂箱或取箱。

Description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李箱是越来越普遍的生活用品,人们旅游、长时间出差等均离不开行李箱,而行李箱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导致在地铁站、高铁站、飞机场等地方均能见到拉行李箱的人们,一般的在地铁、高铁、飞机场的楼道上均设置有扶手电梯或垂直电梯,而设置扶手电梯和垂直电梯的好处在于方便提行李箱的人们出行,但如此就造成了扶手电梯和垂直电梯的拥挤,而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楼梯旁设置斜坡,便于拉有行李箱的人们上下楼梯,但目前用于拉行李箱的斜坡其坡度大,拉着行李箱上坡较为困难,而且在下坡时还需用力掌控行李箱的速度,若笨重的行李箱稍微掌控不好可能会造成行李箱损坏,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人受伤,出现安全事故,而部分不会在斜坡上掌控行李箱的行人只好自己提着行李箱上下楼梯,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避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在楼道旁修建的用于方便拉行李箱的人们上下楼梯的斜坡,其拉行李箱上坡时较为吃力困难,并且在下坡时需要用力掌控行李箱的速度,其掌控不好可能导致行李箱损坏,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人受伤,出现安全事故,且部分不会在斜坡上掌控行李箱的行人只好自己提着行李箱上下楼梯,十分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包括平行于楼道斜坡设置的传送带装置,在所述传送带装置的带体上等距设置的多个夹持装置、以及设置在每个夹持装置上用于运输行李箱的运输小车。
所述传送带装置的两端分别平行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其中部位置平行于楼道斜坡,具体的,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主动定滑轮、从动定滑轮和导向定滑轮,所述主动定滑轮和从动定滑轮分别设置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的墙体上,并与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的墙体所位于的地面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导向定滑轮分别安装在上端挂取箱区和下端挂取箱区与楼道斜坡的交界处的墙体上,使得两个导向定滑轮之间的传送带装置带体与楼道斜坡相平行,从动定滑轮和主动定滑轮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导向定滑轮之间的传送带装置带体分别平行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的地面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与楼道斜坡相平行的传送带装置带体所对应的墙体上均匀分布安装有多个导向定滑轮,用于防止传送带装置带体受重力影响下坠严重。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压轨所对应的传送装置带体下方密排有防止压轨下压脱挂轮时将传送装置带体向下拉的支撑定滑轮。
优选的,所述带体采用钢索。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套装在传送带装置带体上的两个抱索器,两个抱索器分别安装有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使整个夹持装置通过各个定滑轮的弯曲部,并在所述两根连接杆之间且靠近地面的一端安装有一根横梁,在所述横梁的中部处且垂直于横梁竖直向下安装有一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安装有一根能够在固定杆上上下移动的且垂直固定杆、与地面水平面相平行的轴,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脱挂轮,所述轴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一顶角,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结构的其余三个顶角均通过一根固定轴连接,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其安装在轴上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顶角所对应的对角之间安装的固定轴安装在固定杆上,并且其固定轴能够在固定杆上上下移动。并在所述固定杆上套装有一根弹簧,弹簧一端安装在轴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并在所述固定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脱落的阻挡部,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靠近于地面的两对杆体分别顺着所在的杆体向下延伸,其两对向下延伸的杆体靠近地面的端部相向设置有与运输小车相配合的弯曲部。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为螺母,通过螺母与固定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螺纹连接,从而可调节螺母在固定杆上的转入深度来调节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安装在固定杆上的固定轴和轴之间的间距,进而达到调节夹持装置夹放时机,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从固定杆中脱落。
所述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的传送带装置带体两侧墙体上的压轨,压轨为两个相互平行且全等的等腰梯形所形成的四棱台,所述压轨远离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大于压轨靠近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使得轴两端所安装的脱挂轮能够通过压轨斜面使弹簧压缩,从而使得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的两对向下延伸的杆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所述运输小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端面的提钩以及设置在车体下端面凹孔中用于挂行李箱的挂钩,所述提钩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弯曲形成,使得与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下端的弯曲部配合,实现夹持装置与运输小车的连挂与分离,在所述挂钩上竖直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平衡弹簧、活塞、下平衡弹簧、支撑板和示位块,所述上平衡弹簧套装在挂钩杆部上,一端与凹孔顶面接触,其另一端与活塞接触,所述活塞与挂钩固定连接,活塞靠近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套装在挂钩上的下平衡弹簧,下平衡弹簧靠近地面的一端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在车体下平面,挂钩可相对支撑板移动,其示位块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小车未挂行李箱时,示位块靠近地面的一端的平面与车体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当挂钩受重力影响时示位块能够向下发生位移,从而安装在车体下端面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示位块所发生的位移,进而可判断出行李箱是否取下。
所述运输小车车体两侧并沿小车的路径方向上分别设置一根导轨,其运输小车车体两侧分别通过轴及轴承设置有上下两对滚轮,使得运输小车车体两侧上下的两对滚轮夹紧属于同一侧的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小车车体两侧上方的两对滚轮踏面为锥形并带有内侧轮缘,负责承载和顺利通过环形轨道;下方两对滚轮为圆柱状,目的是增大与传送带的接触摩擦,更好的传递牵引力。
所述导轨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该传送带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且传送带远离地面一端的带体与运输小车下方的两对圆柱状滚轮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每个夹持装置之间的安装距离大于传送带的运输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压轨靠近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弧导槽,所述圆弧导槽向靠近墙体的一侧弯曲,其圆弧导槽两端的槽宽大,中部槽宽小。所述压轨靠近地面一端的端面下方的导轨为圆弧导轨,其圆弧导轨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弯曲,对应的其下方的传送带为弧形传送带,使得运输小车脱挂后夹持装置与运输小车横向错位,实现夹持装置与运输小车的分离,并且在夹持时,小车提钩穿入夹持装置弯曲部,如此也便于夹持装置夹持运输小车。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挂钩正下方的楼道斜坡上沿挂钩的行进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槽,使得当挂钩上挂有行李箱时,因重力影响,挂钩向下运动,使得行李箱滚轮与楼道斜坡上的导向槽接触,有效防止了行李箱在牵引过程中做偏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楼道墙体设置传送带装置,并在传送带装置带体上等距离设置夹持装置,在各夹持装置下方对应设置运输小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楼道斜坡上拖动行李箱时造成的拖行困难,以及在下坡时需要人们掌控行李箱速度,且掌控不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弊端。
2.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的墙体上分别设置压轨,使得夹持装置在通过压轨时,轴向下运动,从而运输小车脱离夹持装置并停止运动,从而方便行人挂取行李箱。
3.在运输小车两侧且沿运输小车的运动轨迹上设置导轨,并在运输小车的两侧设置滚轮用于夹紧两侧的导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在运输行李箱的时候运输小车和箱体一起摆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整体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整体轮廓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应挂箱区运输装置细节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安装位置细节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小车细节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轨细节示意图;
图7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说明辅助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传送带装置、2.夹持装置、3.运输小车、4.压轨、5.导轨、6.传送带、7.上端挂取箱区、8.下端挂取箱区、101.主动定滑轮、102.从动定滑轮、103.导向定滑轮、104.带体、105.支撑定滑轮、201.抱索器、202.连接杆、203.弯曲部、204.横梁、205.固定杆、206.轴、207.脱挂轮、208.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9.弹簧、210.阻挡部、301.车体、302.提钩、303.挂钩、304.滚轮、305.凹孔、306.上平衡弹簧、307.活塞、308.下平衡弹簧、309.支撑板、310.传感器、311.示位块、401.圆弧导槽、402.停靠点A、403.停靠点B、501.圆弧导轨、601.弧形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包括平行于楼道斜坡设置的传送带装置1,在所述传送带装置1的带体104上等距设置的多个夹持装置2、以及设置在每个夹持装置2上用于运输行李箱的运输小车3。
所述传送带装置1的两端分别平行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其中部位置平行于楼道斜坡,具体的,所述传送带装置1包括主动定滑轮101、从动定滑轮102和导向定滑轮103,所述主动定滑轮101和从动定滑轮102分别设置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墙体上,并与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墙体所位于的地面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导向定滑轮103分别安装在上端挂取箱区7和下端挂取箱区8与楼道斜坡的交界处的墙体上,使得两个导向定滑轮103之间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与楼道斜坡相平行,从动定滑轮102和主动定滑轮101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导向定滑轮103之间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分别平行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地面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与楼道斜坡相平行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所对应的墙体上均匀分布安装有多个导向定滑轮103,用于防止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受重力影响下坠严重。
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压轨4所对应的传送装置带体104下方密排有防止压轨4下压脱挂轮207时将传送装置带体104向下拉的支撑定滑轮105。
优选的,所述带体104采用钢索。
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固定套装在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上的两个抱索器201,两个抱索器201分别安装有一根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上均设置有使整个夹持装置2通过各个定滑轮的弯曲部203,并在所述两根连接杆202之间且靠近地面的一端安装有一根横梁204,在所述横梁204的中部处且垂直于横梁204竖直向下安装有一根固定杆205,所述固定杆205上安装有一根能够在固定杆205上上下移动的且垂直固定杆205、与地面水平面相平行的轴206,轴20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脱挂轮207,所述轴206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的一顶角,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结构的其余三个顶角均通过一根固定轴连接,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其安装在轴206上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的顶角所对应的对角之间安装的固定轴安装在固定杆205上,并且其固定轴能够在固定杆205上上下移动。并在所述固定杆205上套装有一根弹簧209,弹簧209一端安装在轴206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并在所述固定杆205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脱落的阻挡部210,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靠近于地面的两对杆体分别顺着所在的杆体向下延伸,其两对向下延伸的杆体靠近地面的端部相向设置有与运输小车3相配合的弯曲部。
优选的,所述阻挡部210为螺母,通过螺母与固定杆205靠近地面的一端螺纹连接,从而可调节螺母在固定杆205上的转入深度来调节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安装在固定杆205上的固定轴和轴206之间的间距,进而达到调节夹持装置2夹放时机,同时有效的防止了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从固定杆205中脱落。
所述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两侧墙体上的压轨4,压轨4为两个相互平行且全等的等腰梯形所形成的四棱台,所述压轨4远离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大于压轨4靠近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使得轴206两端所安装的脱挂轮207能够通过压轨4斜面使弹簧209压缩,从而使得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的两对向下延伸的杆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所述运输小车3包括车体301、设置在车体301上端面的提钩302以及设置在车体301下端面凹孔305中用于挂行李箱的挂钩303,所述提钩302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弯曲形成,使得与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下端的弯曲部配合,实现夹持装置2与运输小车3的连挂与分离,在所述挂钩303上竖直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平衡弹簧306、活塞307、下平衡弹簧308、支撑板309和示位块311,所述上平衡弹簧306套装在挂钩303杆部上,一端与凹孔305顶面接触,其另一端与活塞307接触,所述活塞307与挂钩303固定连接,活塞307靠近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套装在挂钩303上的下平衡弹簧308,下平衡弹簧308靠近地面的一端放置在支撑板309上,所述支撑板309固定在车体301下平面,挂钩303可相对支撑板309移动,其示位块311与挂钩303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小车3未挂行李箱时,示位块311靠近地面的一端的平面与车体301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当挂钩303受重力影响时示位块311能够向下发生位移,从而安装在车体301下端面的传感器310能够检测到示位块311所发生的位移,进而可判断出行李箱是否取下。
所述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并沿小车的路径方向上分别设置一根导轨5,其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分别通过轴206及轴承设置有上下两对滚轮304,使得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上下的两对滚轮304夹紧属于同一侧的导轨5上。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上方的两对滚轮304踏面为锥形并带有内侧轮缘,负责承载和顺利通过环形轨道;下方两对滚轮304为圆柱状,目的是增大与传送带6的接触摩擦,更好的传递牵引力。
所述导轨5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6,该传送带6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且传送带6远离地面一端的带体与运输小车3下方的两对圆柱状滚轮304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每个夹持装置2之间的安装距离大于传送带6的运输距离。
进一步的,在所述压轨4靠近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弧导槽401,所述圆弧导槽401向靠近墙体的一侧弯曲,其圆弧导槽401两端的槽宽大,中部槽宽小。所述压轨4靠近地面一端的端面下方的导轨5为圆弧导轨501,其圆弧导轨501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弯曲,对应的其下方的传送带6为弧形传送带601,使得运输小车3脱挂后夹持装置2与运输小车3横向错位,实现夹持装置2与运输小车3的分离,并且在夹持时,小车提钩302穿入夹持装置2弯曲部,如此也便于夹持装置2夹持运输小车3。
结合图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关系及整体装置的运动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对图7所示的运行原理说明辅助示意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其图7所示压轨4上方箭头表示小车运动方向。
1.当有行人挂箱时,当运输小车3停于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对应压轨4的停靠点A402下方后,安装于墙体上或其他位置能够检测运输小车3到达停靠点A402的传感器检测到运输小车到达停靠点A402后,控制中心开始计时,并通过语音播报提醒行人挂箱,行人挂箱后,运输小车3中的示位块311被拉出并阻挡传感器310接收信号,则控制中心判断运输小车3上挂有行李箱,同时小车停留时间符合在控制中心中预设的停留时间后,控制中心向传送带6输出将运输小车3运送至停靠点B403下方的指令,等待后方的夹持装置2运行至该处将其夹住并与夹持装置2同步运行,如此及完成行李箱的自动运输。
2.当行人取箱时,当运输小车3停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对应压轨4的停靠点A402下方后,安装于墙体上或其他位置能够检测运输小车3到达停靠点A402的传感器检测到运输小车到达停靠点A402后,控制中心开始计时,并通过语音播报提醒行人取箱,行人取箱后,运输小车3中的示位块311缩回,传感器310能够接收信号后,该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运输小车的停留时间达到控制中心预设的停留时间后,控制中心向传送带6输出将运输小车3运送至停靠点B403位置下方的指令,等待后方的夹持装置2运行至该处将其夹住并与夹持装置2同步运行。
3.取箱(无行李箱)时,传感器310能够检测到信号,该信号被传输到控制中心,同时运输小车3在停靠点A402的停留时间达到控制中心预设的停留时间后,控制中心向传送带装置6输出将运输小车3向前移动的运行指令,等待后方夹持装置2运行至该处将其夹住并与夹持装置2同步运行。
4.取箱(有行李箱但无人取行李箱)时,即运输小车3到达上端挂取箱区7的停靠点A402后,设置于该处的能够检测运输小车3到达上端挂取箱区7的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将该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并且控制中心开始计时,当运输小车3的停留时间大于或等于控制中心预设的运输小车3停留时间后,并且传感器310无法检测到信号时,则判断行人还未取箱,则控制中心向整个系统发出停止运行指令,整个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停止运行,直到行李箱被取走,直到传感器310能够检测到信号后,控制中心方启动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重新运行。

Claims (10)

1.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于楼道斜坡设置的传送带装置(1),在所述传送带装置(1)的带体(104)上等距设置的多个夹持装置(2)、以及设置在每个夹持装置(2)上用于运输行李箱的运输小车(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装置(1)包括主动定滑轮(101)、从动定滑轮(102)和导向定滑轮(103),所述主动定滑轮(101)和从动定滑轮(102)分别设置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墙体上,并与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墙体所位于的地面水平面相平行,所述导向定滑轮(103)分别安装在上端挂取箱区(7)和下端挂取箱区(8)与楼道斜坡的交界处的墙体上,使得两个导向定滑轮(103)之间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与楼道斜坡相平行,从动定滑轮(102)和主动定滑轮(101)与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导向定滑轮(103)之间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分别平行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地面水平面;所述与楼道斜坡相平行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所对应的墙体上均匀分布安装有多个导向定滑轮(103);所述传送带装置(1)的带体(104)采用钢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固定套装在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上的两个抱索器(201),两个抱索器(201)分别安装有一根连接杆(202),所述连接杆(202)上均设置有使整个夹持装置(2)通过各个定滑轮的弯曲部(203),并在所述两根连接杆(202)之间且靠近地面的一端安装有一根横梁(204),在所述横梁(204)的中部处且垂直于横梁(204)竖直向下安装有一根固定杆(205),所述固定杆(205)上安装有一根能够在固定杆(205)上上下移动的且垂直固定杆(205)、与地面水平面相平行的轴(206),轴(20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有脱挂轮(207),所述轴(206)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的一顶角,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接结构的其余三个顶角均通过一根固定轴连接,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其安装在轴(206)上的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的顶角所对应的对角之间安装的固定轴安装在固定杆(205)上,并且其固定轴能够在固定杆(205)上上下移动;并在所述固定杆(205)上套装有一根弹簧(209),弹簧(209)一端安装在轴(206)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并在所述固定杆(205)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平行四边形框架结构脱落的阻挡部(210),所述两个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208)靠近于地面的两对杆体分别顺着所在的杆体向下延伸,其两对向下延伸的杆体靠近地面的端部相向设置有与运输小车(3)相配合的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210)为螺母,通过螺母与固定杆(205)靠近地面的一端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安装在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的传送带装置(1)带体(104)两侧墙体上的压轨(4),压轨(4)为两个相互平行且全等的等腰梯形所形成的四棱台,所述压轨(4)远离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大于压轨(4)靠近地面一端的平面长度;在所述压轨(4)所对应的传送装置带体(104)下方密排有防止压轨(4)下压脱挂轮(207)时将传送装置带体(104)向下拉的支撑定滑轮(10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小车(3)包括车体(301)、设置在车体(301)上端面的提钩(302)以及设置在车体(301)下端面凹孔(305)中用于挂行李箱的挂钩(303),所述提钩(302)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弯曲形成,使得与平行四边形连杆框架结构下端的弯曲部配合,实现夹持装置(2)与运输小车(3)的连挂与分离,在所述挂钩(303)上竖直向下依次设置有上平衡弹簧(306)、活塞(307)、下平衡弹簧(308)、支撑板(309)和示位块(311),所述上平衡弹簧(306)套装在挂钩(303)杆部上,一端与凹孔(305)顶面接触,其另一端与活塞(307)接触,所述活塞(307)与挂钩(303)固定连接,活塞(307)靠近地面的一端连接有套装在挂钩(303)上的下平衡弹簧(308),下平衡弹簧(308)靠近地面的一端放置在支撑板(309)上,所述支撑板(309)固定在车体(301)下平面,挂钩(303)可相对支撑板(309)移动,其示位块(311)与挂钩(303)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小车(3)未挂行李箱时,示位块(311)靠近地面的一端的平面与车体(301)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当挂钩(303)受重力影响时示位块(311)能够向下发生位移,从而安装在车体(301)下端面的传感器(310)能够检测到示位块(311)所发生的位移,进而可判断出行李箱是否取下;所述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并沿小车的路径方向上分别设置一根导轨(5),其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分别通过轴(206)及轴承设置有上下两对滚轮(304),使得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上下的两对滚轮(304)夹紧属于同一侧的导轨(5)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小车(3)车体(301)两侧上方的两对滚轮(304)踏面为锥形并带有内侧轮缘,下方两对滚轮(304)为圆柱状;所述导轨(5)的下方设置有传送带(6),该传送带(6)共有两个,分别位于楼道上端挂取箱区(7)和楼道下端挂取箱区(8),且传送带(6)远离地面一端的带体与运输小车(3)下方的两对圆柱状滚轮(304)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夹持装置(2)之间的安装距离大于传送带(6)的运输距离。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轨(4)靠近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弧导槽(401),所述圆弧导槽(401)向靠近墙体的一侧弯曲,其圆弧导槽(401)两端的槽宽大,中部槽宽小;所述压轨(4)靠近地面一端的端面下方的导轨(5)为圆弧导轨(501),其圆弧导轨(501)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弯曲,对应的其下方的传送带(6)为弧形传送带(601)。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挂钩(303)正下方的楼道斜坡上沿挂钩(303)行进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槽。
CN201920017897.7U 2019-01-07 2019-01-07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Active CN209352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897.7U CN209352104U (zh) 2019-01-07 2019-01-07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897.7U CN209352104U (zh) 2019-01-07 2019-01-07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2104U true CN209352104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7897.7U Active CN209352104U (zh) 2019-01-07 2019-01-07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21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4815A (zh) * 2019-01-07 2019-03-19 冯思远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4815A (zh) * 2019-01-07 2019-03-19 冯思远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4815A (zh)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KR20000057086A (ko) 산악지로부터 계곡지로 사람을 이송하는 설비
CN209352104U (zh) 楼道行李箱自动运输装置
CN109470342B (zh) 一种用于桥梁的防车辆超重监测机构
CN105178662B (zh) 一种适用于繁华街道路肩上的垂直循环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CN102582633A (zh) 一种矿井大角度乘人缆车断绳保护装置
CN106639447A (zh) 升降防坠落装置
CN105084183A (zh) 曳引机安装架
CN109484801B (zh) 一种适用于多工位的皮带机张紧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826431A (zh) 盘井式民楼电梯
CN108914821B (zh) 一种桥梁防超重装置
CN204938667U (zh) 曳引机安装架
CN105383501A (zh) 一种循环牵引单轨乘人列车
CN206231381U (zh) 轨索车
CN106335514B (zh) 双绳牵引单轨吊车系统
CN205186147U (zh) 一种循环牵引单轨乘人列车
CN210338014U (zh) 一种水泵辅助转运装置
CN203888788U (zh) 一种架空装置乘人重量控制器
CN202063658U (zh) 隧道内故障车辆运输装置
CN202439689U (zh) 一种矿井大角度乘人缆车断绳保护装置
CN111439277A (zh) 离合托索轮式全地形索道和缆车
CN108290581B (zh) 空中运输装备
KR20160026803A (ko) 공중 삭도 수송 설비 및 방법
CN202952975U (zh) 架空乘人装置防飞车装置
CN210316744U (zh) 基于液压推杆的卷扬升降停车机器人的减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