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6621U - 电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6621U
CN209346621U CN201821040510.1U CN201821040510U CN209346621U CN 209346621 U CN209346621 U CN 209346621U CN 201821040510 U CN201821040510 U CN 201821040510U CN 209346621 U CN209346621 U CN 2093466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duction heater
pot
suppor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405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涌
梁恩松
张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405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66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66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66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和支撑件。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当盖体盖合煲体时,盖体和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并朝向所述煲体的顶部偏置;支撑件设置在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使内锅的锅壁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间隔预定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通过在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支撑件,使得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精确控制,既可以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热传导。

Description

电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电饭煲之类的烹饪器具,有些在内锅的下方设置有线圈盘,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对内锅进行加热。为了适应不同尺寸内锅,申请人考虑将线圈盘设置为上下浮动的结构。通常需要将内锅靠近线圈盘设置,以使内锅处于足够强度的电磁场中,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的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内锅与线圈盘间隔一段距离,避免内锅的高温传导至线圈盘造成损坏。由于线圈盘浮动设置,导致难以精确地控制内锅与线圈盘之间的距离。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并朝向所述煲体的顶部偏置;以及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内锅和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使所述内锅的锅壁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间隔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通过在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支撑件,使得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精确控制,既可以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内锅和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热传导。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内锅接触的表面构造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由此,可以减小支撑件与内锅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设置有扣位,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扣位卡合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由此,可以方便地设置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制成。由此,弹性材料的支撑件可以对内锅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的距离起缓冲作用。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沿围绕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由此,支撑件可以稳定地支撑内锅。
可选地,所述内锅为陶瓷内锅,所述内锅的锅壁设置有导磁层。由此,陶瓷内锅保温性能较好,并且不容易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可选地。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为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盘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线圈盘主体上的线圈。由此,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烹饪器具的竖向剖切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电烹饪器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料理机、豆浆机、电炖锅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和盖体20。煲体10大致构造为圆角长方体的形状,其中设置有内锅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煲体10中设置有内锅收纳部(未示出),内锅11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进行清洗。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锅11也可以以固定的方式不可取出地设置在煲体10中。
内锅11可以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其由锅壁围成,并在顶部形成顶部开口(也可以称为锅口)。内锅11的锅壁在锅口的位置横向向外延伸形成翻边111,以方便在移动内锅11握持或在安装时定位。内锅11的锅壁的基材为陶瓷材料。例如,内锅11可以使用陶土与锂辉石、其他特殊矿石等通过一定比例混合的原材料烧制而成。利用陶瓷作为基层材料的内锅,相比于纯金属材料的内锅,其性质更加稳定,不容易析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并且储热能力更好,保温性能优异。上述特性在煮饭闷饭等过程能够起到有益的效果。
此外,内锅11的锅壁还设置有导磁层,导磁层可以设置在锅壁的外表面。由此,内锅11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加热以实现较高的加热效率。由于重力作用,食物通常集中在内锅11的底部,因此,加热装置30设置于内锅11的下方。具体地,加热装置30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例如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可以包括线圈盘主体和设置在线圈盘主体上的线圈。
陶瓷内锅一般具有较大的制作公差,为了克服内锅11本身尺寸公差过大造成的内锅11与加热装置30之间距离过大而影响加热效率的问题,优选地,将加热装置30设置为可以上下浮动的结构,并且加热装置30朝向煲体10的顶部偏置,使得加热装置30与煲体10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内锅11的高度。当然,上下浮动设置的加热装置30还可以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内锅,提高其生产装配的适应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30可以构造为与煲体10的底座可移动地连接。具体地,煲体10的底座内设置向上延伸的支撑柱,加热装置30的边缘设置安装孔。在组装时,加热装置30的安装孔套设在支撑柱上,由此实现加热装置30上下移动。另外,还可以设置诸如弹簧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对加热装置30施加朝向煲体10的顶部的弹性力,使其朝向煲体10的顶部偏置。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30也可以可移动地连接至煲体10的顶部的中板12或煲体10的侧部的壳体等。
在将内锅11放入煲体10的内锅收纳部内的过程中,内锅11的底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加热装置30接触,并推动加热装置30向下移动。在内锅11位于正确安装位置之后,加热装置30也停止移动。在上述过程中,内锅11与加热装置30之间的距离难以精确控制,因此,在内锅11和加热装置30之间设置支撑件13。如图2所示,通过支撑件13的支撑作用使内锅11和加热装置30间隔开,并合理地设置支撑件13的尺寸,使内锅11和加热装置30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13固定地设置在加热装置30上,也即线圈组件上。具体地,线圈组件的线圈盘主体上设置有扣位31,支撑件13的下端设置有卡扣131。支撑件13通过卡扣131与扣位31之间的卡接配合固定在线圈盘主体上。由此,支撑件13与加热装置3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方便组装生产。优选地,支撑件13可以沿围绕内锅11的中心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由此可以增加支撑内锅11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2所示,支撑件13的与内锅11的锅壁接触的表面(也即支撑件13的上端的表面)构造为弧形面。由此可以减小支撑件13与内锅11的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内锅11的外壁的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支撑件13可以由弹性材料支撑,例如硅胶、橡胶等。由此,可以对内锅11起到缓冲作用。
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用除陶瓷材料之外的其他内锅,例如主要材质为金属的内锅。浮动设置的线圈组件能够适应金属内锅由于安装误差或尺寸变化导致其与线圈组件距离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烹饪器具,通过在内锅和线圈组件之间设置支撑件,使得内锅和线圈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精确控制,既可以保证加热效率的同时,又能减少内锅和线圈组件之间的热传导。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7)

1.一种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煲体时,所述盖体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锅的下方,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并朝向所述煲体的顶部偏置;以及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内锅和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之间,使所述内锅的锅壁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间隔预定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内锅接触的表面构造为向外突出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上设置有扣位,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扣位卡合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沿围绕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陶瓷内锅,所述内锅的锅壁设置有导磁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为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盘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线圈盘主体上的线圈。
CN201821040510.1U 2018-07-03 2018-07-03 电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3466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510.1U CN209346621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40510.1U CN209346621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6621U true CN209346621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7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40510.1U Active CN209346621U (zh) 2018-07-03 2018-07-03 电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66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46621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285121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346714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1899245U (zh) 泡茶器
EP1797798A1 (en) Two-in-one steam and roast cooker
CN209284920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284919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346709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346628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346720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9346624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5514014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热锅、应用到其上的水移贴花纸
CN211212726U (zh)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炸篮
JPS6124183Y2 (zh)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CN209315521U (zh) 烹饪器具
CN207762978U (zh) 电磁炉
CN209346629U (zh) 电烹饪器具
CN204445317U (zh) 电饭煲
CN108652439B (zh) 电水壶
CN210241677U (zh) 用于电加热灶的散热垫圈及采用该散热垫圈的电加热灶
CN219069715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餐桌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09915703U (zh) 一种电磁加热器
CN107455935A (zh) 一种保温餐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