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6645U -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 Google Patents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6645U
CN209336645U CN201822161002.5U CN201822161002U CN209336645U CN 209336645 U CN209336645 U CN 209336645U CN 201822161002 U CN201822161002 U CN 201822161002U CN 209336645 U CN209336645 U CN 209336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olumn
handle
main body
bon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10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文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rago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Drago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Drago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Drago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610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6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6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6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安装后美观、易于安装的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主体呈L形,主体侧部的支架弯曲部上开设有固定孔;与支架弯曲部相向设置的主体端部向主体内侧方向弯曲后又向前方弯曲构成支架卡接限位部,且支架卡接限位部呈台阶状;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板,两个支板间隔设置,还包括手柄,手柄的尾端与两个支板的端部铰接并在支板与手柄尾端铰接的转轴上安装有扭簧,位于支架卡接限位部和支板之间的主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侧部延伸的卡板,卡板上设有卡槽,与切割钢丝绳连接的卡圈卡在卡槽内;安装在切割钢丝绳端部的钢索后接头与手柄内侧壁的中部铰接。

Description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擎盖开启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汽车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大多布置在仪表台面板上或A柱下护板上,随着汽车功能性不断增加和完善,需要增加更多的功能操纵开关,仪表台面板上的布置空间尤其紧张,将引擎盖开启开关布置在A柱下护板处,可以有效的缓解仪表台面板的布置空间,且新型的安装结构,避免了操作引擎盖开启开关时引起的A柱下护板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安装后美观、易于安装的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引擎盖开启开关,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主体呈L形,主体侧部的支架弯曲部上开设有固定孔;与支架弯曲部相向设置的主体端部向主体内侧方向弯曲后又向前方弯曲构成支架卡接限位部,且支架卡接限位部呈台阶状;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板,两个支板间隔设置,还包括手柄,手柄的尾端与两个支板的端部铰接并在支板与手柄尾端铰接的转轴上安装有扭簧,位于支架卡接限位部和支板之间的主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侧部延伸的卡板,卡板上设有卡槽,与切割钢丝绳连接的卡圈卡在卡槽内;安装在切割钢丝绳端部的钢索后接头与手柄内侧壁的中部铰接。
所述卡槽呈V形或U形。
所述固定孔为两个并均为螺纹孔或穿孔。
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并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
一种汽车,包括A柱,所述A柱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安装时,所述支架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所述A柱上。
所述A柱的钣金前侧壁上设有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A柱的钣金侧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匹配的支架安装孔,安装时,所述支架扣在所述A柱上,支架卡接限位匹配部插在所述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内,固定孔与支架安装孔对应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
所述支架安装孔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在组装时可以将支架与手柄安装后构成一体结构,这样的设计便于后期对整个组件的安装,其次在安装时,可以从A柱的X方向打螺栓固定,方便操作且省时、省力,再者,本设计的引擎盖开启开关直接安装在A柱钣金上,与A柱下护板没有结构安装关系,在操作引擎盖开启开关时,不会引起A柱下护板的形变,保证了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设计的使用在安装时易操作,节约安装时间,安装在A柱钣金上,避免了操作开关时引起A柱下护板变形问题,同时,本设计可提升车辆在开关处的精制工艺以及美观性,本设计通用性较高,在实现整车配置功能的同时,更好的节约了零部件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设计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设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A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引擎盖开启开关,参见图1,图2。
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主体16呈L形,主体侧部的支架弯曲部1上开设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为两个并均为螺纹孔或穿孔。与支架弯曲部1相向设置的主体端部向主体16内侧方向弯曲后又向前方弯曲构成支架卡接限位部7,支架卡接限位部7呈台阶状。
进一步的,主体16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板10,两个支板10间隔设置,还包括手柄2,手柄2的尾端与两个支板的端部铰接并在支板10与手柄2尾端铰接的转轴13上安装有扭簧3,位于支架卡接限位部7和支板10之间的主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侧部延伸的卡板11,卡板11上设有卡槽17,与切割钢丝绳5连接的卡圈6卡在卡槽17内,而安装在切割钢丝绳5端部的钢索后接头4与手柄内侧壁的中部铰接。
本设计中的所述卡槽17呈V形或U形,优选的卡槽17呈V形,如此卡槽可将卡圈6紧密的卡在卡槽内,同时,本设计中的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并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
实施例2,参见图3,一种汽车,包括A柱15,其所述A柱15上安装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在安装时,所述支架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所述A柱上。
具体来说,所述A柱15的钣金前侧壁上设有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9,A柱15的钣金侧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匹配的支架安装孔8,所述支架安装孔为螺纹孔,在安装时,所述支架扣在所述A柱上,支架卡接限位匹配部插在所述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内,固定孔与支架安装孔对应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通过此方式可将支架固定在A柱的钣金上。
综上,通过本设计的结构,可更好的保证开关与A柱下护板外观上的匹配,另外使得工人装配和维修更加省时,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引擎盖开启开关,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主体呈L形,主体侧部的支架弯曲部上开设有固定孔;与支架弯曲部相向设置的主体端部向主体内侧方向弯曲后又向前方弯曲构成支架卡接限位部,且支架卡接限位部呈台阶状;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主体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板,两个支板间隔设置,还包括手柄,手柄的尾端与两个支板的端部铰接并在支板与手柄尾端铰接的转轴上安装有扭簧,位于支架卡接限位部和支板之间的主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向侧部延伸的卡板,卡板上设有卡槽,与切割钢丝绳连接的卡圈卡在卡槽内;安装在切割钢丝绳端部的钢索后接头与手柄内侧壁的中部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呈V形或U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两个并均为螺纹孔或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体结构并由金属板材冲压而成。
5.一种汽车,包括A柱,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引擎盖开启开关,安装时,所述支架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所述A柱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的钣金前侧壁上设有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A柱的钣金侧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匹配的支架安装孔,安装时,所述支架扣在所述A柱上,支架卡接限位匹配部插在所述支架卡接限位匹配孔内,固定孔与支架安装孔对应并通过螺栓将两者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安装孔为螺纹孔。
CN201822161002.5U 2018-12-22 2018-12-22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Active CN209336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1002.5U CN209336645U (zh) 2018-12-22 2018-12-22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1002.5U CN209336645U (zh) 2018-12-22 2018-12-22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6645U true CN209336645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1002.5U Active CN209336645U (zh) 2018-12-22 2018-12-22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6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36645U (zh) 引擎盖开启开关、汽车
CN202302313U (zh) 护套固定铁支架
CN107097850B (zh) 一种通用型铝合金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03198728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箱吊带固定结构
CN105113895A (zh) 家具铰链的保护装置
CN211592473U (zh) 一种拖钩盖板组件及汽车
CN213083311U (zh) 一种客车前内顶结构
CN202624098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4077496U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09096611U (zh) 一种客车行李架吊架及客车行李架总成、客车
CN209426498U (zh) 一种客车可拆卸式拖钩
CN202926006U (zh) 一种汽车车门外开手柄
CN203793415U (zh)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覆盖件的固定组件
CN208544232U (zh) 固定线束走向的装置及线束总成
CN106015245B (zh)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塑料板安装的金属弹性连接模块
CN220220565U (zh) 一种汽车氛围灯安装结构
CN209409872U (zh) 用于汽车把手组件的弓型弹性卡钩的连接装置
CN203198782U (zh) 一种汽车座椅肘靠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1923924U (zh) 一种新型多用铝合金室内门门框
CN205202639U (zh) 一种汽车摆臂安装板
CN204850833U (zh) 家具铰链的固定底座结构
CN204172631U (zh) 一种汽车上摆臂
CN216789806U (zh) 一种地铁信息显示屏的悬挂固定结构
CN208469736U (zh) 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支座
CN211450165U (zh) 一种车载摄像机快捷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