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0769U -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0769U
CN209320769U CN201822116335.6U CN201822116335U CN209320769U CN 209320769 U CN209320769 U CN 209320769U CN 201822116335 U CN201822116335 U CN 201822116335U CN 209320769 U CN209320769 U CN 209320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ssembly
dive
vehicle
la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63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健良
郭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63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0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0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0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包括座椅、防潜梁和冷却风道。座椅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防潜梁设置于后地板总成和座椅之间,防潜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防潜梁的过孔。冷却风道设置于后地板总成和座椅之间,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从过孔穿过与车内空间相连通,第二端与电池的冷却系统相连通。采用上述布置,将冷却风道布置于座椅下方,并贯穿防潜梁与车内空间连通,在保证后排乘员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解决电池冷却风道布置的问题,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研发阶段,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容易发生下潜和前移量过大,在后地板总成增加防下潜结构,可以降低乘员前移量和下潜的发生。目前有厂商提出了具有防下潜结构的车辆后地板总成,在整车开发阶段,防下潜的结构是在不断改变的,在台车或者整车试验中需要设置座椅防下潜总成,可以将不同结构的防下潜横梁固定在车身地板,进行台车或者整车试验,来选取最优的防下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后排成员安全、又能合理布置电池冷却风道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后地板总成和防潜梁之间增加支撑板,以提升后地板总成的强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防下潜总成,包括:
座椅,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
防潜梁,设置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防潜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潜梁的过孔;
冷却风道,设置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座椅之间,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从所述过孔穿过与车内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端与电池的冷却系统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防潜梁之间设置有防潜梁支撑板,沿车辆宽度方向所述防潜梁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防潜梁的两端相连,所述防潜梁支撑板与所述防潜梁之间形成有可供所述进风冷却管道穿过的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冷却风道和所述座椅之间设有风道支撑板,所述风道支撑板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沿车辆宽度方向所述风道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后地板总成上。
可选地,沿车辆长度方向所述防潜梁包括与座椅平行设置的平行板和与所述平行板呈预设角度且与所述平行板相连的倾斜板。
可选地,所述平行板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80mm。
可选地,所述倾斜板的最高点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175mm。
可选地,所述防潜梁上任意一点距离所述座椅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55mm。
可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数值105°-140°中的任意值。
可选地,所述座椅的前方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设有上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包括座椅、防潜梁和冷却风道。座椅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防潜梁设置于后地板总成和座椅之间,防潜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防潜梁的过孔。冷却风道设置于后地板总成和座椅之间,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从过孔穿过与车内空间相连通,第二端与电池的冷却系统相连通。采用上述布置,将冷却风道布置于座椅下方,并贯穿防潜梁与车内空间连通,在保证后排乘员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解决电池冷却风道布置的问题,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和防潜梁之间设置有防潜梁支撑板,沿车辆宽度方向防潜梁支撑板的两端与防潜梁的两端相连,防潜梁支撑板与防潜梁之间形成一个可供进风冷却管道穿过的容置空间。防潜梁支撑板可以有效解决因为过孔的存在而导致后地板总成因受力较为集中而引起的刚度不足的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防下潜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中防潜梁和冷却风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另一角度下座椅防下潜总成中防潜梁和冷却风道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中防潜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中防潜梁和防潜梁支撑板的相对位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沿车辆长度方向截取的座椅防下潜总成的截面图。
图8是人体与座椅防下潜总成中防潜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防下潜总成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防下潜总成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100中防潜梁2和冷却风道3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另一角度下座椅防下潜总成100中防潜梁2和冷却风道3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考图1-4,座椅防下潜总成100包括座椅1、防潜梁2和冷却风道3。座椅1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总成6上方。防潜梁2设置于后地板总成6和座椅1之间。防潜梁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直接焊接到后地板总成6上,还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到后地板总成6上。防潜梁2沿车辆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防潜梁2的过孔21。防潜梁2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由其他较硬的材料制成,只需满足强度要求。冷却风道3可以为轻度混合系统(BSG)内电池冷却系统中的一部分,为冷却系统提供进风。冷却风道3设置于后地板总成6和座椅1之间,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一端31从过孔21穿过与车内空间相连通,第二端32与电池的冷却系统相连通。为了减轻整车重量,冷却风道3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采用上述布置,将冷却风道3布置于座椅1下方,并贯穿防潜梁2与车内空间连通,在保证后排乘员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有效解决电池冷却风道3布置的问题,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BSG电池的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防潜梁2结构避让BSG电池的冷却风道3而开有一个过孔21,在过孔21的位置后地板总成6不受力,力都集中到防潜梁2的其他结构,加上该部分后地板总成6的厚度只有0.65mm左右,导致该部分后地板总成6的强度不足,无法满足安全需求,故在防潜梁2下方、后地板总成6上方增加防潜梁支撑板4以提升强度。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后地板总成6和防潜梁2之间设置有防潜梁支撑板4,防潜梁支撑板4设置于冷却风道3的下方,优选地,防潜梁支撑板4与后地板总成6相接触。沿车辆宽度方向防潜梁支撑板4的两端与防潜梁2的两端相连,防潜梁支撑板4与防潜梁2之间形成一个可供进风冷却管道穿过的容置空间。防潜梁支撑板4可以有效解决因为过孔21的存在而导致后地板总成6受力较为集中而引起的刚度不足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潜梁2和防潜梁支撑板4可以一体化成型。
参考图3和图4,由于冷却风道3处于座椅1下方,由于座椅1经常受力,可能会压到冷却风道3,导致其变形冷却风道3,影响电池的散热效果,因此,在冷却风道3和座椅1之间设有风道支撑板5,风道支撑板5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沿车辆宽度方向风道支撑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后地板总成6上。风道支撑板5可以对座椅1形成有效支撑,保护冷却风道3。风道支撑板5可以设置在座椅1重要的受力位置,还可以设置于整个冷却风道3的上方。
图5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100中防潜梁2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图1所示座椅防下潜总成100中防潜梁2和防潜梁支撑板4的相对位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沿车辆长度方向截取的座椅防下潜总成100的截面图。图8是人体与座椅防下潜总成100中防潜梁2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参考图5-8,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车辆长度方向防潜梁2包括与座椅1平行设置的平行板22和与平行板22呈预设角度且与平行板22相连的倾斜板23。具体地,为了使防潜梁2与后地板总成6相匹配,同时防止乘客在遇到较大的向前的惯性力时,不至于滑出座椅1,防潜梁2包括一个用于水平支撑座椅1的平行板22和一个与平行板22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板23,倾斜板23向下倾斜,以使座椅1形成一个向下倾斜的角度,可以有效防止乘客滑出座椅1。在其他实施里中,参考图5,防潜梁2还可以由一块平行板22和两块倾斜板组成,两块倾斜板的倾斜角度不一样,端部的倾斜板可以焊接到后地板总成6上,增加防潜梁2的强度。
继续参考图8,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潜梁2的防下潜效果,防潜梁2与人体的位置关系应满足相应的条件。人体的H点是指假人按标准中的坐姿放置到后排座椅1后上半身和下半身的交点处(大概位置为胯部)。如图8所示,图中所示h为垂直距离,L为水平距离,r为平行板22与倾斜板的角度。在具体地实施例中,平行板22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小于80mm,但该距离也不应该过于偏小,应根据实际车型设置。倾斜板的最高点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小于175mm,但该距离也不应该过于偏小,应根据实际车型设置。预设角度的范围为数值105°-140°中的任意值。当防潜梁2的位置均满足上述条件后,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图7,为了保证后排乘员的乘坐的舒适性,避免腿部异物感,防潜梁2上任意一点距离座椅1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即图中箭头所标识的距离)大于等于55mm。
参考图1,为了保持车内美观,座椅1的前方设有通风口11,冷却风道3的第一端31与通风口11相连通,将车内的空气引入通道内对电池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后地板总成6上方设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座椅防下潜总成100。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安装于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
防潜梁,设置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防潜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潜梁的过孔;
冷却风道,设置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座椅之间,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从所述过孔穿过与车内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端与电池的冷却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防潜梁之间设置有防潜梁支撑板,沿车辆宽度方向所述防潜梁支撑板的两端与所述防潜梁的两端相连,所述防潜梁支撑板与所述防潜梁之间形成有可供进风冷却管道穿过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道和所述座椅之间设有风道支撑板,所述风道支撑板沿车辆宽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几”字型,沿车辆宽度方向所述风道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后地板总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沿车辆长度方向所述防潜梁包括与座椅平行设置的平行板和与所述平行板呈预设角度且与所述平行板相连的倾斜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板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8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板的最高点与人体的H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17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潜梁上任意一点距离所述座椅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55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角度为数值105°-140°中的任意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的前方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地板总成上方设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防下潜总成。
CN201822116335.6U 2018-12-17 2018-12-17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09320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6335.6U CN209320769U (zh) 2018-12-17 2018-12-17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6335.6U CN209320769U (zh) 2018-12-17 2018-12-17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0769U true CN209320769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6335.6U Active CN209320769U (zh) 2018-12-17 2018-12-17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0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4007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ーパック搭載構造
US20200231214A1 (en)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JP201601107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4870656U (zh) 一种铁皮椅椅架
CN209208863U (zh) 车身框架及汽车
JP2014210464A (ja) 車体構造
US8944501B2 (en) Flying wing-shaped seat structure
CN209320769U (zh) 座椅防下潜总成及车辆
CN202098318U (zh) 可翻折的汽车三人座椅骨架结构
JP6123226B2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装置
CN201895602U (zh) 汽车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01882154U (zh) 汽车组合防撞系统
CN205022389U (zh) 一种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KR100935441B1 (ko) 자전거 안장
CN105078056B (zh) 加热冷却式座椅
JP613186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7617563U (zh)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保护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CN208216845U (zh) 一种柔性腿型碰撞的三段式前端结构
CN206826445U (zh) 汽车前排座椅防下潜坐盆及汽车前排座椅
CN204846077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JP608134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4415411U (zh) 一种靠背框架机构
CN215705853U (zh) 汽车前排座椅靠背骨架结构
CN210161953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靠背结构
KR20150139370A (ko) 자전거 안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