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1832U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1832U
CN209311832U CN201920085862.7U CN201920085862U CN209311832U CN 209311832 U CN209311832 U CN 209311832U CN 201920085862 U CN201920085862 U CN 201920085862U CN 209311832 U CN209311832 U CN 209311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58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1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1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having a particular patter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0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aperture rat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白色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一者为第1电极,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另一者为在第1电极和液晶层之间配置的第2电极。第2电极具备线状部,该线状部设置于各子像素且为狭缝状开口或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线状部具备线状部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的弯曲部。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及源极配线、以及在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第1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比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a液晶显示面板的特征
在液晶显示装置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相比于阴极射线管(CRT),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及功耗低的特征。因此,液晶显示面板在许多电子设备中被用于显示信息。
b由液晶显示装置进行的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多个像素。液晶显示面板具备液晶层,该液晶层包含在以规定方向取向的状态下进行了排列的许多液晶分子。在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图像时,在多个像素的各像素(各个像素),液晶层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根据所施加的电场产生变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透过量根据所施加的电场产生变化。由此,液晶显示装置对与在多个像素施加的电场对应的图像进行显示。
c反射型、透过型及半透过型
液晶显示装置被大致区分为反射型、透过型及半透过型。
在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来自外部的外部光向液晶层射入,在射入至液晶层后透过液晶层,在透过液晶层后被反射板反射,在被反射板反射后再次透过液晶层,在再次透过液晶层后从液晶层射出。
在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从背光装置射出的背光向液晶层射入,在射入至液晶层后透过液晶层,在透过液晶层后从液晶层射出。
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时具有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这两者的特征。
d彩色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度调整
液晶显示装置大致区分为单色显示型及彩色显示型。
在彩色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设置的各像素具备R、G及B子像素,该R、G及B子像素各自具备例如光的三原色即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彩色滤光片。各像素的颜色由透过了R、G及B子像素的光的混合量决定,由R、G及B子像素的颜色的混色量决定。例如,在将与由8位的位串表现的从0至255为止的256个灰度值各自对应的256种电压施加于R、G及B子像素的各子像素的情况下,能够以256种亮度使各子像素点亮,通过变更R、G及B子像素的亮度的组合,从而能够使各像素显示2563种颜色。另外,通过使R、G及B子像素全部点亮,从而能够使各像素显示白色(W)。
在彩色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进行将由各子像素显示的颜色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R、G及B各颜色的色度调整,进行通过构成在各子像素设置的彩色滤光片的色彩材料的种类及在各子像素设置的彩色滤光片的膜厚而实现的颜色调整。但是,如上所述,在彩色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通过使R、G及B子像素全部点亮而使各像素显示W,因此各像素所显示的W的色度是由R、G及B子像素各自所显示的R、G及B的色度唯一地决定的。因此,在进行了上述R、G及B的各颜色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有时由各像素显示的W的色度不是所期望的色度。因此,为了通过简单的构造进行将由各像素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通过遮光层对R、G及B子像素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进行亮度均衡调整,该亮度均衡调整是对由R、G及B子像素各自显示的R、G及B的色度的、向由各像素显示的W的色度的贡献率进行调整。例如,通过遮光层使R、G及B子像素所包含的至少1个子像素的开口率缩小,进行亮度均衡调整,该亮度均衡调整是将由该至少1个子像素显示的颜色的色度的、向由各像素显示的W的色度的贡献率减小。
e纵向电场方式及横向电场方式
将电场施加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层的方式大致区分为纵向电场方式及横向电场方式。
在纵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一对电极隔着液晶层而配置,大致纵向的电场施加于液晶层所包含的液晶分子。作为纵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已知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取向(VA)模式、多域垂直取向(MVA)模式等。
在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一对基板隔着液晶层而配置,在一对基板的一个基板内侧的主面上以彼此绝缘的方式配置一对电极,大致横向的电场施加于液晶层所包含的液晶分子。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能够得到宽视角的特征。作为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已知面内切换(IPS(注册商标))模式、边缘电场切换(FFS)模式等。在IPS模式中,一对电极的一个电极及另一个电极为梳齿电极,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一个电极与另一个电极不重叠。在FFS模式中,一对电极的一个电极为平面状电极,一对电极的另一个电极为具有狭缝状开口的电极,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一个电极与另一个电极重叠,一个电极通过绝缘层与另一个电极绝缘。
f多域构造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强化能够得到宽视角这一特征,在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数采用了多域构造,该多域构造是通过对电极构造进行设计而将各子像素分割为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多个电场施加方向的多个域。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是其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09004号公报
在采用了多域构造的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不配置遮光层而是设置使外部光或背光透过的非遮光部。非遮光部具备成为相邻的两个域的边界的像素弯曲部、以及除此之外的剩余部。
在没有将电场施加于液晶层的情况下,像素弯曲部的透光率与剩余部的透光率相同。
但是,在将电场施加于液晶层的情况下,像素弯曲部的透光率比剩余部的透光率小。这是因为在将电场施加于液晶层的情况下,在像素弯曲部产生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紊乱而使液晶层的透光率降低的区域。
因此,在着眼于没有将电场施加于液晶层的情况下的液晶层的透光率与将电场施加于液晶层的情况下的液晶层的透光率之比即对比度值的情况下,像素弯曲部的对比度值比剩余部的对比度值低。
而且,在进行上述W的色度调整,某子像素的开口率减小的情况下,具有低对比度值的像素弯曲部所占的面积相对于非遮光部所占的面积之比变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液晶显示装置,即,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阵列基板、液晶层及彩色滤光片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隔着液晶层而与阵列基板相对。
多个子像素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排列为矩阵状。第2方向与第1方向垂直。
阵列基板具备像素电极、共用电极、开关元件、栅极配线及源极配线。
像素电极及开关元件设置于多个子像素的各子像素。
开关元件按照栅极信号使源极信号进行切换,将被切换后的源极信号供给至像素电极。
栅极配线将栅极信号传送至在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第1方向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开关元件。
源极配线将源极信号传送至在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第2方向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开关元件。
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一者为第1电极,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另一者为在第1电极和液晶层之间配置的第2电极。第2电极具备线状部,该线状部设置于各子像素且为狭缝状开口或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线状部具备线状部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的弯曲部。
彩色滤光片基板具备彩色滤光片层。
彩色滤光片层设置于各子像素。
从阵列基板及彩色滤光片基板选择的至少1个基板具备至少1个遮光层。
至少1个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及源极配线、以及在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第1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比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进行W的色度调整而使子像素的开口率减小是通过对在该子像素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进行遮光而进行的。因此,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该子像素处开口区域与低对比度区域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方案、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着眼于1个子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标号的说明
100A、100B、100C、100D、100E液晶显示装置,110像素,120R、120G、120B、120子像素,170阵列基板,171液晶层,172彩色滤光片基板,191栅极配线,194源极配线,196像素电极,198共用电极,200薄膜晶体管(TFT),230狭缝状开口,240第1区域,241第2区域,251、341遮光层,252彩色滤光片层,270非遮光区域,271开口区域,280弯曲部,290、330、331低对比度区域,310第1部分,311第2部分,320、321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1.1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
图1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所图示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备多个像素。多个像素的各像素110具备子像素120R、120G及120B。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备包含多个子像素120R、多个子像素120G及多个子像素120B的多个子像素。
多个像素在第1方向DX及第2方向DY上排列为矩阵状。第2方向DY与第1方向DX垂直。各像素110所下辖的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直线状地排列于第1方向DX。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设置的多个子像素在第1方向DX及第2方向DY上排列为矩阵状。
子像素120R、120G及120B分别是光的三原色即红色(R)、绿色(G)及蓝色(B)的子像素。各像素110的颜色由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颜色的混色量决定。R、G及B这3种颜色的子像素也可以置换为R、G及B之外的大于或等于3种颜色的子像素。
图2是着眼于1个子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2图示出图1的切断线A-A的位置处的剖面。
如图2图示的那样,液晶显示装置100A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30及背光装置131。液晶显示装置100A也可以具备这些结构物之外的结构物。
液晶显示面板130是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驱动模式为边缘电场切换(FFS)模式。但是,也可以在FFS模式之外的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采用下述技术。例如,也可以在面内切换(IPS(注册商标))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采用下述技术。液晶显示装置100A为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也可以在反射型或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下述技术。
背光装置131与液晶显示面板130的背面侧的主面140相对,将背光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130的背面侧的主面140。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对图像进行显示时,背光装置131发出背光。发出的背光向液晶显示面板130的背面侧的主面140射入,在射入至液晶显示面板130的背面侧的主面140后透过液晶显示面板130,在透过液晶显示面板130后从液晶显示面板130的显示面侧的主面141射出。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对图像进行显示时,电信号输入至液晶显示面板130,根据输入的电信号对多个子像素的各子像素120处的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透光率进行控制。
由此,与输入的电信号对应的图像被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130的显示面侧的主面141。
1.2液晶显示面板的概略
如图2图示的那样,液晶显示面板130具备液晶盒(cell)150、第1偏振板151及第2偏振板152。液晶显示面板130也可以具备这些结构物之外的结构物。
第1偏振板151粘贴于液晶盒150的背面侧的主面160。第2偏振板152粘贴于液晶盒150的显示面侧的主面161。
液晶盒150具备阵列基板170、液晶层171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液晶盒150也可以具备这些结构物之外的结构物。
彩色滤光片基板172隔着液晶层171而与阵列基板170相对。液晶层171被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挟持。
液晶显示面板130具备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及间隔件。
密封材料配置于阵列基板17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72之间的间隙180,沿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的缘部而配置。密封材料将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彼此粘合。由此,在液晶显示面板130形成被阵列基板170、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及密封材料包围的空间。在形成的空间填充液晶。由此,形成液晶层171。
间隔件配置于阵列基板170和彩色滤光片基板172之间的间隙180,在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的扩宽方向上分散地配置。间隔件将间隙180的厚度维持为固定,将液晶层171的厚度维持为固定。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对图像进行显示时,由背光装置131发出的背光依次透过第1偏振板151、阵列基板170、液晶层171、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及第2偏振板152。
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对图像进行显示时,在各子像素120,通过输入至液晶显示面板130的电信号对施加于液晶层171的电场进行控制,通过施加的电场对液晶层171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进行控制,通过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对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透光率进行控制。由此,通过输入的电信号对各子像素120处的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透光率进行控制。
1.3阵列基板
1.3.1在阵列基板设置的基体及层叠构造
如图1及图2图示的那样,阵列基板170具备第1透明基板190、栅极配线191、栅极绝缘膜192、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漏极电极195、像素电极196、电极间绝缘膜197、共用电极198及第1取向膜199。阵列基板170也可以具备这些结构物之外的结构物。
栅极配线191、栅极绝缘膜192、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构成薄膜晶体管(TFT)200。TFT 200设置于各子像素120。也可以将由TFT 200构成的开关元件置换为其它开关元件。
第1透明基板190是对由栅极配线191、栅极绝缘膜192、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漏极电极195、像素电极196、电极间绝缘膜197、共用电极198及第1取向膜199构成的层叠构造进行支撑的基体。第1透明基板190具有与液晶层171面对的内侧的主面210。该层叠构造设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第1透明基板190具有透明性及绝缘性,由玻璃、石英、塑料等构成。
栅极配线191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设置于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设置的多个子像素的矩阵状阵列的各行,配置于在第1方向DX上延伸的各行所下辖的各子像素120的第2方向DY上的端部。栅极配线191在第1方向DX上延伸。
栅极配线191将栅极信号传送至在各行所下辖的各子像素120设置的TFT 200。因此,栅极配线191将栅极信号传送至在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第1方向DX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处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TFT 200。
栅极配线191由金属或合金构成。金属为铝、钼等。合金为铝合金、钼合金等。
栅极绝缘膜192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覆盖栅极配线191。通过栅极绝缘膜192,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191重叠的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与栅极配线191电绝缘。
栅极绝缘膜192具有透明性,由氮化硅、氧化硅等构成。
半导体层193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配置于栅极绝缘膜192之上,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191重叠。半导体层193设置于各子像素120。
半导体层193由非晶硅、多晶硅等构成。
源极配线194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配置于栅极绝缘膜192之上,设置于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设置的多个子像素的矩阵状阵列的各列,配置于在第2方向DY上延伸的各列所下辖的各子像素120的第1方向DX上的端部。源极配线194在第2方向DY上延伸。
源极配线194将源极信号传送至在各列所下辖的各子像素120设置的TFT 200。因此,源极配线194将源极信号传送至在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第2方向DY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处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TFT 200。
源极配线194具备主干配线220及支配线221。支配线221从主干配线220分支。支配线221的一部分与半导体层193的表面接触。
源极配线194由金属或合金构成。金属为铝、钼等。合金为铝合金、钼合金等。
漏极电极195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配置于栅极绝缘膜192之上。漏极电极195设置于各子像素120。漏极电极195的一部分接近源极配线194,与半导体层193的表面接触。
漏极电极195由与源极配线194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与源极配线194同时形成。
像素电极196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配置于栅极绝缘膜192之上,覆盖漏极电极195的一部分。像素电极196覆盖漏极电极195的一部分,从而像素电极196与漏极电极195电连接,像素电极196与TFT 200电连接。像素电极196设置于各子像素120。
像素电极196为平面状电极。
像素电极196由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透明绝缘性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
电极间绝缘膜197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覆盖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漏极电极195及像素电极196,覆盖TFT 200。通过电极间绝缘膜197,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漏极电极195及像素电极196重叠的共用电极198与半导体层193、源极配线194、漏极电极195及像素电极196电绝缘。
电极间绝缘膜197具有透明性,由氮化硅、氧化硅等构成。
共用电极198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覆盖电极间绝缘膜197。
共通电极198由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透明绝缘性材料为ITO、IZO等。
共用电极198是具有多个狭缝状开口230的电极。多个狭缝状开口230设置于各子像素120。
第1取向膜199配置于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覆盖共用电极198。
对第1取向膜199实施摩擦、光照射等取向处理。通过取向处理,第1取向膜199具有取向能,该取向能使与该第1取向膜199接触的液晶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在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垂直的第2方向DY上取向。
第1取向膜199由聚酰亚胺等构成。
1.3.2像素及子像素的平面形状
如图1图示的那样,液晶显示面板130具备由多个栅极配线191及多个源极配线194构成的格子状的配线。各子像素120所占的1个子像素区域被相邻的2根栅极配线191及相邻的2根源极配线194包围。各像素110具有大致正方形状的平面形状。因此,通过将各像素110在第1方向DX上3等分而得到的子像素120R、120G及120B这些子像素120具有长方形状的平面形状,该长方形状的平面形状具有与栅极配线191平行的短边及与源极配线194平行的长边。
1.3.3像素电极和共用电极的调换
如图2图示的那样,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像素电极196成为配置于下层侧的第1电极,共用电极198配置于上层侧,成为配置于第1电极和液晶层171之间的第2电极,成为第2电极的共用电极198具有多个狭缝状开口230。
但是,也可以是共用电极198成为配置于下层侧的第1电极,像素电极196配置于上层侧,成为配置于第1电极和液晶层171之间的第2电极,成为第2电极的像素电极196具有多个狭缝状开口230。
更为通常地说,像素电极196及共用电极198的一者成为配置于下侧层的第1电极,像素电极196及共用电极198的另一者配置于上侧层,成为配置于第1电极和液晶层171之间的第2电极,第2电极具有多个狭缝状开口230。
在像素电极196设置的多个狭缝状开口230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与图2所图示的在共用电极198设置的多个狭缝状开口230的配置位置相同的位置。
1.3.4狭缝状开口的延伸方向
多个狭缝状开口230的各狭缝状开口230如图1图示的那样,是具有细长线状的平面形状的线状部。
各狭缝状开口230在相对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倾斜的延伸方向D21及D22上延伸。在液晶显示面板130中采用多域构造。因此,各狭缝状开口230具备各自在彼此不同的2个延伸方向D21及D22上延伸的2个部分。也可以替代各自在彼此不同的2个延伸方向D21及D22上延伸的2个部分,而设置各自在彼此不同的大于或等于3个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大于或等于3个部分。延伸方向D21及D22相对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
各子像素120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由边界线245分割的第1区域240及第2区域241。边界线245在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上延伸。第1区域240配置于各子像素120的第2方向DY上的一侧,占有各子像素120的一半。第2区域241配置于各子像素120的第2方向DY上的另一侧,占有各子像素120的一半。
各狭缝状开口230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跨越第1区域240及第2区域241而配置,从第1区域240连续至第2区域241,在第1区域240沿第1延伸方向D21延伸,在第2区域241沿第2延伸方向D22延伸。第2延伸方向D22为与第1延伸方向D21不同的方向,相对于边界线245而与第1方向DX线对称。
第1延伸方向D21是相对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顺时针地倾斜了80°的方向。第2延伸方向D22是相对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逆时针地倾斜了80°的方向。
1.4彩色滤光片基板
1.4.1在彩色滤光片基板设置的基体及层叠构造
如图2图示的那样,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具备第2透明基板250、遮光层251、彩色滤光片层252、保护膜(over coat)层253及第2取向膜254。彩色滤光片基板172也可以具备这些结构物之外的结构物。
第2透明基板250是对由遮光层251、彩色滤光片层252、保护膜层253及第2取向膜254构成的层叠构造进行支撑的基体。第2透明基板250具有与液晶层171面对的内侧的主面260。该层叠构造设置于第2透明基板250的内侧的主面260之上。第2透明基板250具有透明性及绝缘性,由玻璃、石英、塑料等构成。
遮光层251配置于第2透明基板250的内侧的主面260之上,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阵列基板170的不透明的区域重叠。因此,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栅极配线191、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重叠。
如图1及图2图示的那样,各子像素120具有没有配置遮光层251的非遮光区域270,具有使背光透过的开口区域271。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各子像素120的开口区域271与各子像素120的非遮光区域270一致。
彩色滤光片层252配置于第2透明基板250的内侧的主面260之上,配置于非遮光区域270。彩色滤光片层252设置于各子像素120。
在子像素120R、120G及120B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层252各自使R、G及B的光透过。
保护膜层253配置于第2透明基板250的内侧的主面260之上,覆盖遮光层251及彩色滤光片层252。
保护膜层253将由在子像素120R、120G及120B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层252产生的台阶消除而提供平坦的主面,对杂质从遮光层251及保护膜层253向液晶层171的流出进行切断。
保护膜层253由透明树脂材料构成。透明树脂材料为光致抗蚀剂等。
第2取向膜254配置于第2透明基板250的内侧的主面260之上,覆盖保护膜层253。
对第2取向膜254实施摩擦、光照射等取向处理。由此,第2取向膜254具有取向能,该取向能使与该第2取向膜254接触的液晶所包含的液晶分子在与栅极配线191的延伸方向即第1方向DX垂直的第2方向DY上取向。
第2取向膜254由聚酰亚胺等构成。
1.5由电场造成的取向方向的变化
TFT 200按照由栅极配线191传送来的栅极信号对由源极配线194传送来的源极信号进行切换,将切换后的源极信号供给至像素电极196。通过切换后的源极信号对在像素电极196和共用电极198之间赋予的电位差进行控制。
像素电极196具备多个相对部,它们各自与在共用电极198设置的多个狭缝状开口230相对。在TFT 200变化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在像素电极196和共用电极198之间赋予电位差,在像素电极196具有的多个相对部和共用电极198之间产生经由多个狭缝状开口230及液晶层171的电场,通过产生的电场使液晶层171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从第2方向DY产生变化,在各子像素120处使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透光率产生变化。
在液晶显示面板130中,通过像素电极196、共用电极198及电极间绝缘膜197形成辅助电容。通过形成辅助电容,从而在TFT 200从接通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后直至经过规定的时间为止,维持在像素电极196和共用电极198之间赋予了电位差的状态,维持在设置于像素电极196的多个相对部和共用电极198之间产生的电场。
1.6弯曲部
如图1图示的那样,各狭缝状开口230具备弯曲部280,该弯曲部280使各狭缝状开口230的延伸方向从第1延伸方向D21变化为第2延伸方向D22。
在弯曲部280附近,在像素电极196和共用电极198之间产生的电场发生紊乱,在TFT 200变化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130的透光率也难以变化。因此,在弯曲部280附近,产生对比度值局部变低的低对比度区域290。
在各子像素120处,在俯视观察时遮光层251不与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的情况下,低对比度区域290所占的面积相对于非遮光区域270所占的面积之比变大,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有效对比度值降低。
1.7在绿色的子像素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的遮光
各子像素120的开口率表示各子像素120的开口区域271所占的面积相对于各子像素120所占的面积之比。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为了进行将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对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将子像素120G设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开口率的第1子像素,将与子像素120G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子像素120R及120B中的各子像素设为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率的第2子像素。由此,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而进行的。
为了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不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通过遮光层251,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子像素120R及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各自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
通过使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从而抑制由在子像素120G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不仅在子像素120G,在子像素120R及120B也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但是,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但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充分地抑制有效对比度值的降低及显示质量的降低。这是因为,在着眼于波长特性上的各颜色的对亮度值的影响,即,表示由人视觉辨认出的情况下的各颜色的相对于亮度差的灵敏度的视见度的情况下,子像素120G的颜色即G的视见度比子像素120R的颜色即R的视见度及子像素120B的颜色即B的视见度高。
当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难以产生上述效果。但是,当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如果相比于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全部重叠的情况,则也会产生上述效果。当然,使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尽可能地小。
1.8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A,为了W的色度调整而减小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而进行的。因此,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子像素120G处开口区域27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2实施方式2
图3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及图2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和图3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主要差异在于下述点。
(1)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各狭缝状开口230从第1区域240连续至第2区域241。相对于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各狭缝状开口230被分割为配置于第1区域240的第1部分310和配置于第2区域241的第2部分311。
(2)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设置的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在第2方向DY上,比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设置的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狭窄。
下面,对与上述主要差异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结构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对应的情况下,将与标注于后者的结构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于前者的结构而省略关于前者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不同,共用电极198具备开口分割部。
开口分割部配置于在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因此,各狭缝状开口230具备由开口分割部彼此分割的第1部分310及第2部分311。第1部分310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第1区域240,在第1延伸方向D21上延伸。第2部分31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第2区域241,在第2延伸方向D22上延伸。第2延伸方向D22为与第1延伸方向D21不同的方向,相对于边界线245而与第1延伸方向D21线对称。
通过各狭缝状开口230的分割,在通过手指按压等将外部压力施加于液晶显示面板130的显示面时,难以产生液晶层171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紊乱。另一方面,通过各狭缝状开口230的分割,在像素电极196和共用电极198之间产生的电场发生紊乱的区域在第2方向DY上扩宽,低对比度区域290在第2方向DY上扩宽。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为了进行将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对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将子像素120G设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开口率的第1子像素,将与子像素120G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子像素120R及120B中的各子像素设为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率的第2子像素。由此,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而进行的。
为了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不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通过遮光层251,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子像素120R及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各自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
遮光层251具备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的部分。对该部分的第2方向DY上的宽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得到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成为所期望的色度的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
通过使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从而抑制由在子像素120G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B,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子像素120G处开口区域27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除此之外,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B,能够兼顾在施加了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难以产生液晶层171所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紊乱、以及抑制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3实施方式3
图4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及图2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和图4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主要差异在于下述点。
(1)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只不过是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设置于子像素120G的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附近所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相对于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除了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设置于子像素120G的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附近所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之外,也不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各狭缝状开口230所具有的端部320及321附近各自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330及331重叠。
下面,对与上述主要差异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结构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对应的情况下,将与标注于后者的结构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于前者的结构而省略关于前者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如上所述,在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附近,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除此之外,在各狭缝状开口230的第2方向DY上的一个端部320及另一个端部321附近也各自产生低对比度区域330及331。各狭缝状开口230的端部320及321与在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分离,处于在各狭缝状开口230设置的弯曲部280的相反侧。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为了进行将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对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将子像素120G设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开口率的第1子像素,将与子像素120G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子像素120R及120B中的各子像素设为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率的第2子像素。由此,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但是,在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不同,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进行遮光而进行的。
为了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进行遮光,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端部320及端部321重叠,不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设置的弯曲部280、端部320及端部321重叠。通过遮光层251,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重叠,子像素120R及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各自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重叠。
通过使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重叠,从而抑制由在子像素120G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C,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子像素120G处开口区域27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除此之外,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C,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330及331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低对比度区域290、330及331所占的面积的总合比低对比度区域290所占的面积大。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的抑制效果比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的大。
4实施方式4
图5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及图2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和图5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主要差异在于下述点。
(1)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具备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191、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以及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的遮光层251。相对于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中,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具备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191、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重叠的第1遮光层251,阵列基板170具备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的第2遮光层341。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100A和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差异,因此能够知晓只要从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选择的至少1个基板具备与栅极配线191、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以及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的至少1个遮光层即可。
下面,对与上述主要差异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结构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对应的情况下,将与标注于后者的结构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于前者的结构而省略关于前者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为了进行将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对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将子像素120G设为具有相对较小的开口率的第1子像素,将与子像素120G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子像素120R及120B中的各子像素设为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率的第2子像素。由此,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而进行的。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D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不同,彩色滤光片基板172具备第1遮光层251,阵列基板170具备第2遮光层341。第2遮光层341设置于子像素120G。
各子像素120具有没有配置遮光层251的非遮光区域270,具有使背光透过的开口区域271。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具有相同的平面形状。子像素120G的开口区域271是从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去除对第2遮光层341进行配置的区域后的区域。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区域271各自与子像素120R及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一致。
第2遮光层341既可以配置于在第1透明基板190的内侧的主面210之上配置的层叠构造的内部,也可以配置于与第1偏振板151面对的第1透明基板190的外侧的主面之上。
第2遮光层341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不透明的材料为金属或合金。
第2遮光层341能够与设置于阵列基板170的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栅极配线191同时形成,能够与设置于阵列基板170的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的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同时形成。因此,第2遮光层341能够在不追加制造工序的情况下形成。
第1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栅极配线191、源极配线194及漏极电极195重叠。
为了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第2遮光层34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在子像素120G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不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设置的弯曲部280重叠。通过第1遮光层251及第2遮光层341,子像素120G的开口区域271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区域271各自与在子像素120R及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
通过使子像素120G的开口区域271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从而抑制由在子像素120G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D,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子像素120G处开口区域27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除此之外,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D,决定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产生位置的各狭缝状开口230、以及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必须与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的第2遮光层341均设置于阵列基板170。因此,即使在彩色滤光片基板172相对于阵列基板170的相对位置从应存在的位置向阵列基板170及彩色滤光片基板172的扩宽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也维持第2遮光层34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的状态,维持抑制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的效果。
5实施方式5
图6是着眼于1个像素而示意地图示出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及图2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A和图6所图示出的实施方式5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主要差异在于下述点。
(1)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全部重叠。相对于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不重叠。
下面,对与上述主要差异相关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结构进行说明。下面,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结构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的结构对应的情况下,将与标注于后者的结构的参照标号相同的参照标号标注于前者的结构而省略关于前者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相同地,为了进行将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设为所期望的色度的W的色度调整,对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进行调整。但是,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不同,将子像素120G设为具有相对较小开口率的第1子像素,将子像素120B设为具有相对较大开口率的第2子像素,将子像素120R设为具有相对较小开口率和相对较大开口率中间的开口率的第3子像素。由此,将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设为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将子像素120R的开口率设为比子像素120B的开口率小且比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大。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不同,将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设为比子像素120R及120B的开口率小,将子像素120R的开口率设为比子像素120B的开口率小且比子像素120G的开口率大是通过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全部进行遮光,对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子像素120R的颜色即R的视见度比子像素120B的颜色即B的视见度高且比子像素120G的颜色即G的视见度低
为了对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全部进行遮光,对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进行遮光,不对在子像素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进行遮光,遮光层251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设置于子像素120G及120R的弯曲部280重叠,不与设置于子像素120B的弯曲部280重叠。此时,设置于子像素120G的弯曲部280与遮光层251的重叠比设置于子像素120R的弯曲部280与遮光层251的重叠小。通过遮光层251,子像素120G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G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不重叠,子像素120B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B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
为了抑制有效对比度值的降低,希望使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不与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但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与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的一部分重叠。这是为了优先得到由各像素110显示的W的色度成为所期望的色度的子像素120R、120G及120B的开口率之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和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重叠的面积尽可能减少,由此相比于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子像素120R的非遮光区域270和在子像素120R产生的低对比度区域290全部重叠的情况,也能够得到抑制有效对比度值降低的效果。
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E,与液晶显示装置100A同样地,即使在采用多域构造而进行W的色度调整的情况下,在子像素120G处开口区域271与低对比度区域290的重叠变小,也会抑制由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引起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的降低。
除此之外,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00E,除了子像素120G之外,在子像素120R处也实施用于抑制有效对比度值降低的对策。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的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的抑制效果比液晶显示装置100A中的大。
6变形例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100B、100C、100D及100E中,驱动模式为FFS模式。在驱动模式为FFS模式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96及共用电极198的一者为平面状电极,像素电极196及共用电极198的另一者为具有多个狭缝状开口230的电极。在驱动模式为FFS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对遮光层251进行配置以使得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成为线状部的各狭缝状开口230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的弯曲部280重叠,从而能够得到抑制有效对比度比率降低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驱动模式变更为IPS模式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96及共用电极198为梳齿电极,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像素电极196不与共用电极198重叠。在驱动模式为IPS模式的情况下,通过配置遮光层251以使得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成为线状部的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的弯曲部280重叠,从而能够得到抑制有效对比度比率降低的效果。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A、100B、100C、100D及100E中,在配置边界线245的各子像素120的第2方向DY上的中央部设置弯曲部280,配置遮光层251以使得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设置于子像素120G的弯曲部280重叠。在中央部设置弯曲部280的情况下,由于清楚地视觉辨认出产生了低对比度区域290,因此明确显现出由以与弯曲部280重叠的方式配置遮光层251所带来的抑制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的效果。
但是,也可以在各子像素120的中央部之外设置弯曲部280。在各子像素120的中央部之外设置弯曲部280的情况下,配置遮光层251以使得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该弯曲部280重叠。在各子像素120的中央部之外设置弯曲部280的情况下也在该弯曲部280附近产生低对比度区域290这一点与在各子像素120的中央部设置弯曲部280的情况相同,因此显现出抑制有效对比度值及显示质量降低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该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地组合、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省略。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的说明在全部方面都是例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应当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会设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Claims (2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备:
阵列基板;
液晶层;以及
彩色滤光片基板,其隔着所述液晶层而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
所述阵列基板具备:
第1电极,其为设置于在第1方向及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矩阵状地排列的多个子像素中的各子像素处的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的一者;
第2电极,其为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共用电极的另一者,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液晶层之间,具备线状部,该线状部设置于所述各子像素且为狭缝状开口或梳齿电极的电极指,所述线状部具备所述线状部的延伸方向产生变化的弯曲部;
开关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各子像素,按照栅极信号对源极信号进行切换,将切换后的源极信号供给至所述像素电极;
栅极配线,其将栅极信号传送至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开关元件;以及
源极配线,其将源极信号传送至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大于或等于2个子像素分别设置的大于或等于2个开关元件,
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具备在所述各子像素设置的彩色滤光片层,
从所述阵列基板及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选择的至少1个基板具备至少1个遮光层,该至少1个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栅极配线及所述源极配线、以及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第1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所述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比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所述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不与设置于所述第2子像素的弯曲部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各子像素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由边界线分割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
所述线状部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跨越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而配置,从所述第1区域连续至所述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第2区域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该第2延伸方向是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界线而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各子像素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由边界线分割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
所述线状部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跨越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而配置,从所述第1区域连续至所述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沿第1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第2区域沿第2延伸方向延伸,该第2延伸方向是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边界线而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各子像素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由边界线分割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
所述线状部具备:
第1部分,其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在第1延伸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2部分,其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在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不同、相对于所述边界线而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线对称的第2延伸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第1部分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各子像素具有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由边界线分割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
所述线状部具备:
第1部分,其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在第1延伸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2部分,其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所述第2区域,在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不同、相对于所述边界线而与所述第1延伸方向线对称的第2延伸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第1部分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线状部具备与所述弯曲部分离的端部,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端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线状部具备与所述弯曲部分离的端部,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端部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基板为所述阵列基板及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具备:
第1遮光层,其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栅极配线及所述源极配线重叠;以及
第2遮光层,其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与设置于所述第1子像素的弯曲部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比所述第2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与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所述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3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所述第3子像素的开口率比所述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且比所述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大。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与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所述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3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所述第3子像素的开口率比所述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且比所述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大。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1个遮光层与在所述多个子像素所包含的、与所述第1子像素所属的像素相同的像素所下辖的第3子像素设置的弯曲部重叠,使所述第3子像素的开口率比所述第2子像素的开口率小且比所述第1子像素的开口率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比所述第3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高,
所述第3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比所述第2子像素的颜色的视见度高。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子像素包含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1子像素为所述绿色子像素,
所述第2子像素为所述蓝色子像素。
CN201920085862.7U 2018-01-24 2019-01-18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3118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9331 2018-01-24
JP2018009331A JP2019128429A (ja) 2018-01-24 2018-01-24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1832U true CN209311832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298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5862.7U Active CN209311832U (zh) 2018-01-24 2019-01-18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1055B2 (zh)
JP (1) JP2019128429A (zh)
CN (1) CN2093118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6508B2 (en) 2021-02-09 2023-05-23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O2023123144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1708B (zh) * 2019-10-28 2023-06-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941117B (zh) * 2019-11-28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7946B2 (zh) * 1971-11-13 1977-03-05
JPH10240162A (ja) * 1997-02-28 1998-09-11 Sony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US7295275B2 (en) 2003-12-26 2007-11-13 Lg.Philips Lcd Co., Ltd.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030545B1 (ko) * 2004-03-30 2011-04-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JP5246782B2 (ja) * 2008-03-06 2013-07-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301294B2 (ja) 2008-05-30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表示装置
JP5207946B2 (ja) 2008-12-1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014587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Sony Corp 液晶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798064B2 (ja) * 2012-03-06 2015-10-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6116220B2 (ja) * 2012-12-12 2017-04-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4749817B (zh) * 2015-04-15 2018-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7097195A (ja) * 2015-11-25 2017-06-0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706997B2 (ja) * 2016-08-09 2020-06-10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補正方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
JP2018205587A (ja) * 2017-06-07 2018-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56508B2 (en) 2021-02-09 2023-05-23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O2023123144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981986A (zh) * 2021-12-30 2023-10-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27394A1 (en) 2019-07-25
JP2019128429A (ja) 2019-08-01
US10831055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11832U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10746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21320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multiple pixel regions for improved transmittance
CN100510860C (zh) 具有可调视角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62996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particular slit-shaped openings in an upper electrode
US11550190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slit separating first and second common electrodes and overlapping first and second metal lines
CN10278908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0635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97832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4656329B (zh) 显示元件
KR102583805B1 (ko) 표시 장치
CN109581728A (zh) 显示装置
CN106057139B (zh) 显示装置
US9921436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80251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17010712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70162140A1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16038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76848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065362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9711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075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201401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2035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다이오드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00896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