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9203U -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 Google Patents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9203U
CN209309203U CN201821718606.9U CN201821718606U CN209309203U CN 209309203 U CN209309203 U CN 209309203U CN 201821718606 U CN201821718606 U CN 201821718606U CN 209309203 U CN209309203 U CN 209309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luid
rotor
fluid damper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186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岛雄希
马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Three Co (zhejiang) Co Ltd
Nidec Sankyo Zhejiang Corp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Three Co (zhejiang) Co Ltd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Three Co (zhejiang) Co Ltd,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Three Co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186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9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9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92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阻尼器、具有流体阻尼器的铰链以及具有铰链的冰柜,有助于将盖部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本实用新型的流体阻尼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壳体具有筒部和设置于该筒部的轴向两端侧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在所述筒部、所述第一盖部、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转子之间形成有流体室,在所述流体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筒部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其中,在所述流体室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工作流体接触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

Description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阻尼器、具有流体阻尼器的铰链以及具有铰链的冰柜。
背景技术
以往,为避免马桶盖或马桶座圈关闭时与马桶座猛地碰撞而产生噪音,常常采用流体阻尼器。
流体阻尼器通常包括壳体和转子,其中,壳体具有一端开口的有底筒部和封闭该有底筒部的开口端的盖部,转子能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具有旋转轴和可动的阀芯,在有底筒部、盖部和转子之间形成有流体室,在流体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
在流体阻尼器中,若旋转轴朝第一方向旋转、阀芯变为关闭状态,则因工作流体欲被压缩而对旋转轴施加负荷,与此相对,若旋转轴朝第二方向反转、阀芯变为开启状态,则流体通过,因此对旋转轴不施加负荷。
根据上述特性,例如通过将流体阻尼器的转子与马桶盖或马桶座圈固定并将流体阻尼器的壳体与马桶座固定,在马桶盖或马桶座圈关闭时,可利用流体阻尼器产生的阻力避免马桶盖或马桶座圈过快关闭,从而能避免与马桶座猛地碰撞而产生噪音,另一方面,在马桶盖或马桶座圈打开时,由于流体阻尼器不产生阻力,因而能快速打开马桶盖或马桶座圈。
以往,在制造流体阻尼器时,为了将盖部固定于有底筒部的开口端,通常采用焊接固定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在有底筒部中插入转子后,在有底筒部与转子之间填充工作流体,接着,利用盖部覆盖有底筒部的开口端,并将盖部的外周缘通过超声波焊接等固定于有底筒部的开口端。
不过,实际中发现,在将流体阻尼器应用于具有笨重盖体的装置(例如需要将笨重的盖体以能绕水平轴线转动的方式与主体连接的冰柜等)时,有时会发生盖体与主体的焊接在工作中破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阻尼器,有助于将盖部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流体阻尼器的铰链。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流体阻尼器的冰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阻尼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壳体具有筒部和设置于该筒部的轴向两端侧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在所述筒部、所述第一盖部、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转子之间形成有流体室,在所述流体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筒部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其中,在所述流体室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工作流体接触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
此处,所谓“独立的隔板”,是指隔板与壳体及转子分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体阻尼器,在流体室与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作流体接触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因此,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不易到达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与筒部之间的焊接部位,不易对两者的焊接造成影响,因此,容易将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筒部一体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有助于减少组装步骤,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隔板由金属制成。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容易可靠地避免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不易到达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与筒部之间的焊接部位,因此,容易将盖部更为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筒部和/或所述转子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供所述隔板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隔板进行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容易将隔板准确地组装于壳体,有助于提高成品率,并且,容易确保流体室的体积符合设计要求,从而良好地发挥阻尼作用。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筒部和/或所述转子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供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进行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容易将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准确组装于壳体,因此,有助于提高成品率。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另一方具有朝与所述流体室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供所述转子的端部插入且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转子进行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容易将转子准确组装于壳体,因此,有助于提高成品率。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所述隔板的外周缘和/或内周缘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有助于使隔板保持稳定,从而稳定地发挥阻尼作用。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中,优选在所述隔板的外周不设置密封圈。
根据上述结构的流体阻尼器,能将隔板设置得较薄,因此,有助于实现小型化。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链,其具有枢转连接的第一铰链构件和第二铰链构件,还具有上述流体阻尼器,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流体阻尼器的转子,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流体阻尼器的壳体。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柜,其包括:主体;盖体;以及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枢转连接的铰链,所述铰链包括:上述流体阻尼器;以及枢转连接的第一铰链构件和第二铰链构件,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流体阻尼器的转子,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盖体和所述流体阻尼器的壳体。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流体室与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作流体接触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因此,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不易到达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与筒部之间的焊接部位,不易对两者的焊接造成影响,因此,容易将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与主体及盖体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且表示盖体相对于主体关闭的状态。
图2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与主体及盖体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且表示盖体相对于主体打开的状态。
图3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3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转子等一部分构件的图示。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铰链
3 流体阻尼器
4 第一铰链构件
4a 第一板状部
4b 第一基部
4e 第一插通孔
4f 卡定槽
5 第二铰链构件
5a 第二板状部
5b 第二基部
5c 第二插通孔
5d 第三插通孔
5e 保持部
6 转动中心轴
9 壳体
9a1 筒部
9a11 台阶部
9a12 台阶部
9a2 第一盖部
9a3 第二盖部
9b 接触面
9c 凹部
9d 外侧面
10 转子
12 转子主体
12a 贯通孔
12b 筒部
12c 阀芯保持部
12f 配置槽
13 阀芯
14 隔板
14a 贯通孔
15 卡定销
22 扭转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与主体及盖体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且表示盖体相对于主体关闭的状态,图2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与主体及盖体的连接关系的侧视图,且表示盖体相对于主体打开的状态,图3A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图3B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铰链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转子等一部分构件的图示,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阻尼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冰柜所包括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设铰链的转动中心轴的轴向与X方向一致。
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冰柜大致呈长方体箱状,具有主体BD和盖体CV,其中,盖体CV借助铰链1以能绕水平延伸的轴线转动开闭的方式连接于主体BD。
此处,如图2A和图2B所示,铰链1包括利用转动中心轴6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铰链构件4和第二铰链构件5,其中,第一铰链构件4设于冰柜的主体BD,第二铰链构件5设于冰柜的盖体CV。并且,铰链1还包括流体阻尼器3,该流体阻尼器3在第二铰链构件5相对于第一铰链构件4朝向规定方向(图2B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产生阻碍该转动的阻力,由此,能防止冰柜的盖体CV无阻尼地开闭产生冲击而导致冰柜的主体BD和冰柜的盖体CV破损。并且,借助铰链1,冰柜的盖体CV能相对于冰柜的主体BD在大致90°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内在开位置(参照图2B的状态)和闭位置(参照图2A所示的状态)之间转动。
下面对铰链1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铰链的整体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铰链1包括第一铰链构件4和第二铰链构件5,第一铰链构件4与第二铰链构件5通过转动中心轴6以能转动的方式连接,并且,转动中心轴6固定于第一铰链构件4,在转动中心轴6上卷绕有扭转螺旋弹簧22,第二铰链构件5能相对于第一铰链构件4在第一位置(对应于图2B)与第二位置(对应于图2A)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处,扭转螺旋弹簧22松开转动中心轴6,且两端侧分别被第一铰链构件4和第二铰链构件5限制而产生欲使第二铰链构件5朝第二位置转动的弹性恢复力,在第二铰链构件5到达第二位置之前,扭转螺旋弹簧22开始抱紧转动中心轴6。
(第一铰链构件的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铰链构件4包括两个第一板状部4a,两个第一板状部4a在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即X方向)上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供转动中心轴6贯穿的第一插通孔4e。
此处,第一板状部4a整体大致与X方向垂直,在第一板状部4a的Y1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插通孔4e,并且,设置有从第一插通孔4e的内周面朝径向外侧凹陷的卡定槽4f。
此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铰链构件4还包括第一基部4b,第一基部4b将两个第一板状部4a连接。
此处,第一基部4b整体大致与Z方向垂直,并且,第一基部4b的Y1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一板状部4a的Y1方向侧的端部靠Y2方向侧,也就是说,第一板状部4a的Y1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一基部4b的Y1方向侧的端部朝向Y1方向突出。
此外,虽未图示,但在两个第一板状部4a中,X1方向侧的第一板状部4a的Y1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抵接部,在上述第一位置处,扭转螺旋弹簧22的另一端与抵接部抵接,在第二位置处,扭转螺旋弹簧22的另一端与抵接部分离。
此外,第一铰链构件4的材料不受限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例如采用金属或树脂等制作。
(第二铰链构件的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二铰链构件5包括两个第二板状部5a,两个第二板状部5a在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上相对,且分别形成有供转动中心轴6贯穿的第二插通孔5c。
此处,第二板状部5a整体大致与X方向垂直,在第二板状部5a的Y2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插通孔5c,并且,在第二板状部5a的比第二插通孔5c靠Y1方向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插通孔5d,该第三插通孔5d供用于将阻尼器3的壳体9固定于第二铰链构件5的螺钉17插入。
此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二铰链构件5还包括第二基部5b,第二基部5b将两个第二板状部5a连接。
此处,第二基部5b整体大致与Z方向垂直,并且,第二基部5b的Y2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二板状部5a的Y2方向侧的端部靠Y1方向侧,也就是说,第二板状部5a的Y2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二基部5b的Y2方向侧的端部朝向Y2方向突出。
此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两个第二板状部5a中,X1方向侧的两个第二板状部5a具有保持部5e,保持部5e保持扭转螺旋弹簧22的一端。
此处,保持部5e具有卡定槽,扭转螺旋弹簧22的一端卡入该卡定槽。具体而言,扭转螺旋弹簧22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大致在YZ平面内延伸,且扭转螺旋弹簧22的一端具有钩部22a,该钩部22a使一部分卡入保持部5e的卡定槽,且将保持部5e钩住。
此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上,第二铰链构件5配置在第一铰链构件4的内侧。
此处,在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上,第二铰链构件5的两个第二板状部5a配置于第一铰链构件4的两个第一板状部4a的内侧,并且,扭转螺旋弹簧22位于两个第二板状部5a的内侧,流体阻尼器3也位于两个第二板状部5a之间且比扭转螺旋弹簧22靠X2方向侧。
此外,第二铰链构件5的材料不受限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例如采用金属或树脂等制作。
(转动中心轴的结构)
如图3A和图3B所示,转动中心轴6沿X方向延伸,两端部分别贯穿第二铰链构件5的两个第二板状部5a的第二插通孔5c和第一铰链构件4的两个第一板状部4a的第一插通孔4e,并且,转动中心轴6的从第一插通孔4e朝向外侧突出的部分被压扁而铆接于第一板状部4a,从而避免转动中心轴6从第一铰链构件4和第二铰链构件5脱落。
此处,转动中心轴6包括中心轴主体61和环状摩擦部62,中心轴主体61呈沿X方向延伸的杆状,环状摩擦部62从中心轴主体61朝向转动中心轴6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扭转螺旋弹簧22卷绕于环状摩擦部62的外周侧。具体而言,环状摩擦部62与中心轴主体61分体形成,并且,在转动中心轴6的中心轴主体61中,位于两个第二板状部5a内侧的部分的垂直于X方向的截面大致呈多边形,环状摩擦部62具有与中心轴主体61的截面形状匹配的大致呈多边形的中心孔,通过将中心轴主体61插入环状摩擦部62的中心孔,能避免环状摩擦部62相对于中心轴主体61转动。
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转动中心轴6还包括卡定销15,该卡定销15设置于中心轴主体61的至少一端部,且沿中心轴主体61的径向贯穿中心轴主体61,并卡入第一铰链构件4的第一板状部4a的卡定槽4f,由此,能可靠地避免转动中心轴5相对于第一铰链构件4发生转动。
此外,转动中心轴6的材料不受限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例如采用金属或树脂等制作(优选利用容易产生大的摩擦力的材料制作环状摩擦部,并利用强度大的材料制作中心轴主体)。
(流体阻尼器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流体阻尼器3包括壳体9以及设置在壳体9内的转子10,壳体9具有筒部9a1和设置于该筒部9a1的轴向两端侧的第一盖部9a2和第二盖部9a3,在筒部9a1、第一盖部9a2、第二盖部9a3和转子10之间形成有流体室,在流体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例如油,但并不局限于此),筒部9a1与第一盖部9a2和第二盖部9a3中的一方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其中,在流体室与第一盖部9a2和第二盖部9a3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作流体接触第一盖部9a2和第二盖部9a3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14。
此处,在壳体9中,筒部9a1与第一盖部9a2一体形成,且固定于第二铰链构件5,筒部9a1和第二盖部9a3通过焊接(例如超声波焊接)固定在一起。具体而言,壳体9配置成筒部9a1的轴向与X方向一致。壳体9的第一盖部9a2将筒部9a1的X1侧端部封闭,壳体9的第二盖部9a3固定于壳体9的筒部9a1的X2侧端部处,并将筒部9a1的X2侧端部封闭。并且,在壳体9的第一盖部9a2形成有朝与流体室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供转子10的X1侧端部12d插入且抵接,以在筒部9a1的轴向和径向上对转子10进行定位,且使转子10的X1侧端部12d能转动,在第二盖部9a3上形成有圆孔状的贯通孔9a31,该贯通孔9a31将转子10的X2侧端部12e保持为能转动。并且,筒部9a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构成与转子10的筒部12b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面9b。在转子10的周向(即转动中心轴6的周向)上,在筒部9a1的未形成接触面9b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9c,该凹部9c朝向转子10的径向外侧凹陷。在沿转子10的轴向(即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观察时,接触面9b相对于筒部12b的中心在大致240°的范围内形成,凹部9c相对于筒部12b的中心在大致120°的范围内形成。在沿转子10的轴向观察时,凹部9c的形状呈以筒部12b的中心为曲率中心的扇形。筒部9a1的形成有凹部9c的一侧的外径比筒部9a1的形成有接触面9b的一侧的外径大。在筒部9a1的X2侧端部的内周面(比接触面9b靠X2侧)设置有台阶部9a11和比该台阶部9a11靠X2侧的台阶部9a12,其中,台阶部9a11由从接触面9b的X2侧边缘起与X方向垂直地延伸(具体是朝转子10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平面和从该第一平面的外周缘朝X2侧延伸的第一曲面构成,台阶部9a11供隔板14抵接,以在筒部9a1的轴向和径向上对隔板14进行定位,台阶部9a12由从第一曲面的X2侧边缘起与X方向垂直地延伸(具体是朝转子10的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平面和从该第二平面的外周缘朝X2侧延伸的第二曲面构成,台阶部9a12供第二盖部9a3抵接,以在筒部9a1的轴向和径向上对第二盖部9a3进行定位。
此外,转子10固定于第一铰链构件4,在该转子10的外周部设置有可动的阀芯13,且在该转子10的转动中心部具有供转动中心轴6贯穿固定的贯通孔12a。具体而言,转子10包括:转子主体12,该转子主体12具有筒部12b和阀芯保持部12c,其中,筒部12b沿轴向形成有贯通孔12a(呈与中心轴主体61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大致呈多边形,以供中心轴主体61插入固定),筒部12b的X1侧端部12d保持于壳体9的第一盖部9a2的凹陷部,筒部12b的X2侧端部12e保持于第二盖部9a3的贯通孔9a31,并且,阀芯保持部12c沿转子10的轴向(即转动中心轴6的轴向)形成于筒部12b的外周部;阀芯13,该阀芯13以能绕与转子10的轴向平行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于阀芯保持部12c;以及配置槽12f,该配置槽12f分别以遍及整周的方式形成于筒部12b的X1侧端部12d以及筒部12b的X2侧端部12e,该配置槽12f供密封构件(未图示)配置,以防止油从流体室泄漏。
此外,隔板14位于流体室与第二盖部9a3之间。具体而言,隔板14的X1侧的表面与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接触,隔板14的X2侧的表面与第二盖部9a3抵接。更具体而言,在沿转子10的轴向观察时,隔板14呈与第二盖部9a3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外形,且具有贯通孔14a,该贯通孔14a将转子10的X2侧端部12e保持为能转动,隔板14的X1侧的表面的外周缘与筒部9a1的台阶部9a11抵接,隔板14的X1侧的表面的内周缘与筒部12b的台阶部12b1的第一平面抵接,隔板14的外周面与台阶部9a11的第一曲面抵接,隔板14的内周面与转子10的X2侧端部12e的外周面抵接,隔板14的X1侧的表面的位于外周缘与内周缘之间的部分与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接触,隔板14的X2侧的表面整体与第二盖部9a3抵接。并且,在隔板14的外周不设置密封圈。并且,隔板14的材料不受限制,但优选隔板14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
此外,如图4所示,当壳体9相对于转子主体12逆时针转动时,流体室中的油将会经由阀芯13与壳体9之间的间隙在凹部9c中流动,从阀芯保持部12c的一侧(图4中的阀芯保持部12c的左侧)流向另一侧(图4中的阀芯保持部12c的右侧)。当壳体9相对于转子主体12顺时针转动时,阀芯13会与凹部9c的外侧面9d抵接(即上述间隙消失),从而阻止油从阀芯保持部12c的一侧(图4中的阀芯保持部12c的右侧)流向另一侧(图4中的阀芯保持部12c的左侧),以产生转动阻力。
下面,对流体阻尼器3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转子主体12的阀芯保持部12c组装阀芯13。
接着,将转子主体12插入壳体9的筒部9a1,且使转子主体12的筒部12b的X1侧端部12d插入第一盖部9a2的凹陷部并与该凹陷部的底部抵接。
接着,在壳体9与转子主体12之间注入工作流体。
接着,在壳体9和转子主体12的X2侧设置隔板14,使转子10的X2侧端部12e穿过隔板14的贯通孔14a,使隔板14的X1侧的表面的外周缘、内周缘分别壳体9和转子主体12抵接。
接着,在隔板14的X2侧设置第二盖部9a3,使转子10的X2侧端部12e穿过第二盖部9a3的贯通孔9a31,且使第二盖部9a3的外周缘、内周缘分别壳体9和转子主体12抵接。
然后,对壳体9和第二盖部9a3进行焊接(例如对壳体9的筒部9a1的X2侧端部和第二盖部9a3的外周缘进行超声波焊接),从而完成流体阻尼器3的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流体室与第二盖部9a3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作流体接触第二盖部9a3的独立的隔板14,因此,流体室内的工作流体不易到达第二盖部9a3与筒部9a1之间的焊接部位,不易对两者的焊接造成影响,因此,容易将第二盖部9a3牢固地焊接固定于筒部9a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扭转螺旋弹簧22,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扭转螺旋弹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盖部9a2与壳体9的筒部9a1一体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第一盖部9a2也可与壳体9的筒部9a1分体形成,此时,优选在第一盖部9a2与流体室之间也设置与隔板14类似的隔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板14的X2侧的表面整体与第二盖部9a3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成隔板14的X2侧的外周缘和/或内周缘与第二盖部9a3抵接。根据情况,也可将隔板14设置成与第二盖部9a3不抵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构件4和第二铰链构件5的具体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Claims (9)

1.一种流体阻尼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所述壳体具有筒部和设置于该筒部的轴向两端侧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在所述筒部、所述第一盖部、所述第二盖部和所述转子之间形成有流体室,在所述流体室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筒部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体室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工作流体接触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的独立的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筒部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由金属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和/或所述转子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供所述隔板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隔板进行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和/或所述转子具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供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进行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另一方具有朝与所述流体室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供所述转子的端部插入且抵接,以在所述筒部的轴向和径向上对所述转子进行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外周缘和/或内周缘与所述第一盖部和所述第二盖部中的一方抵接。
8.一种铰链,具有枢转连接的第一铰链构件和第二铰链构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阻尼器,
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流体阻尼器的转子,
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流体阻尼器的壳体。
9.一种冰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盖体;以及
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枢转连接的铰链,
所述铰链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阻尼器;以及
枢转连接的第一铰链构件和第二铰链构件,
所述第一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和所述流体阻尼器的转子,
所述第二铰链构件固定于所述盖体和所述流体阻尼器的壳体。
CN201821718606.9U 2018-10-23 2018-10-23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9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606.9U CN20930920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18606.9U CN20930920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9203U true CN209309203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186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9203U (zh) 2018-10-23 2018-10-23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9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8785B2 (ja) ヒンジ装置
US9845798B2 (en) Suspension for hermetic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the suspension for hermetic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for mobile application
US9244432B2 (en) Shockproof centre wheel
CN110080643B (zh) 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家居装置
CN107002676A (zh) 电动涡旋压缩机
EP2665854B1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an improved friction element
JP6769685B2 (ja) ヒンジ装置
CN209309203U (zh) 流体阻尼器、铰链和冰柜
CN207406197U (zh) 带阻尼器铰链
WO2021004332A1 (zh) 动涡盘驱动组件和涡旋式压缩机
US20170370499A1 (en) Motor-operated valve
CN209013563U (zh) 冰柜
CN105264244B (zh) 具有弹簧-球体配置的关节轴承
CN106989138A (zh) 减振装置
US8830675B2 (en) Cover stopper structur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JP6769684B2 (ja) ヒンジ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CN104565198A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减振器
CN108852131A (zh) 流体阻尼装置及带阻尼的设备
JP2004360441A (ja) ヒンジ構造
WO2008147020A1 (en) Rotation type oil damper
CN111088920B (zh) 铰链和冰柜
JP5522061B2 (ja)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JP7017485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209457639U (zh) 铰链
JP2017129271A (ja) 遠心振り子ダンパ及びトルク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