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5111U - 一种锅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85111U CN209285111U CN201821594451.2U CN201821594451U CN209285111U CN 209285111 U CN209285111 U CN 209285111U CN 201821594451 U CN201821594451 U CN 201821594451U CN 209285111 U CN209285111 U CN 2092851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insulation
- connecting rod
- mounting hole
- insulation pad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342 Bakel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67686 Eschscholzia lobb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37 bake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座;具有第二安装部的把手,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存在隔热空间;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盖体与把手之间的传热问题,避免了把手因过热而损坏,降低了烫伤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盖。
背景技术
锅具是用于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各种器具,如电饭煲、炒锅、电压力锅、煎锅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锅具的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以满足人们对烹饪多种不同食物的要求。
锅具的锅盖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与锅盖通过螺钉连接,螺钉作为金属件,其导热性能较强。锅具在使用时,热量会经螺钉传导至锅盖和把手上。为了便于使用者取下锅盖,通常需要对把手进行防烫处理。例如,锅具的锅体和锅盖均由陶瓷材料制成,由于工艺特殊性一般将把手设计为与锅盖一体成型,再在把手上套设防烫的保护壳,此类防烫设计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大多需要拿毛巾、抹布,甚至专用的防烫手套才敢碰触把手,非常地不方便。此外,也有一些产品直接采用塑胶材质的把手,塑胶把手的耐热性能较差,长期使用会导致塑胶把手因过热而损坏,同时还存在烫伤的风险,进而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塑胶把手还存在热变形的缺陷。
专利CN207012104U公开了一种锅盖,包括:盖体,具有第一安装孔;把手,具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内,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内,以将把手装配到盖体上;第一隔热结构,设置在盖体与把手之间;第二隔热结构,第二隔热结构用于隔离连接件和把手,以防止连接件的热量传递至把手上。所述锅盖不仅需要在连接件和把手之间设置隔热结构,所述盖体与把手之间直接贴合,为避免两者之间的传热,还需设置如上所述的第一隔热结构,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使装配过程更加复杂。
专利CN207604838U公开了一种防烫锅盖,包括锅盖本体和设在所述锅盖本体上的盖柄,所述盖柄包括把手和连接件,所述把手呈C形,C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钉和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锅盖本体之间设有隔热垫;所述锅盖本体上还设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锅盖本体和隔热垫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把手由胶木制成。所述防烫锅盖在把手和锅盖本体之间设置连接件,通过在连接件和锅盖本体之间设置隔热件以及将把手采用传热效果差的胶木制成以实现防烫,该方案不仅增设了隔热件,还增设了连接件,在制作成本上大大提高,而且把手的材质,影响了产品的整体美观性,降低了用户体验。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锅盖,以实现防烫。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锅盖,包括:盖体,盖体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座;具有第二安装部的把手,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存在隔热空间;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
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毗邻的第一端面,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一端面传递至所述把手。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所述隔热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第一隔热垫,所述第一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间隙。
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隔热垫,所述第二隔热垫和所述第一隔热垫固连,所述第二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三隔热间隙。
所述第二隔热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的第三隔热垫,所述第三隔热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三隔热垫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三隔热垫具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毗邻的第二端面,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盖体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传递至所述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的第四隔热垫,所述第四隔热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和连接杆第二端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四隔热垫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杆第二端的安装孔;所述第四隔热垫具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所述隔热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第五隔热垫,所述第五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四隔热间隙;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五隔热间隙。
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的第六隔热垫,所述第六隔热垫和所述第五隔热垫固连,所述第六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六隔热间隙;所述第六隔热垫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间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与盖体之间存在隔热间隙,两者不接触,热量无法自盖体直接传递至把手,两者无法通过接触传热,使得把手的温度不会太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将把手装配到盖体上,为避免盖体的热量通过连接件传递至把手,在盖体与连接件之间和/或把手与连接件之间设置隔热结构,以防止热量通过连接件传递,隔热效果好。此外,因隔热结构的存在,使把手无需选用耐高温的材料,从而降低了把手的制造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结构:一方面,因其自身的材料特性使其吸收了大部分的热量,从而对把手造成的热冲击较少,使把手的温度较低,同时也防止了因连接件锁紧力过大而造成把手崩裂;另一方面,隔热结构能够起到双重定位的作用,对于连接件的居中性以及把手装配后的牢固性也有很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除去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提供了一种使用实施例2所述锅盖的压力煲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把手与盖体连接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盖体 11,第一安装部 12,基体 13,第二安装孔
2,把手 21,第二安装部 22,第一安装孔 23,第一端面
3、6、9,隔热空间
4,螺钉 41,螺杆 42,螺帽
51,第一隔热垫 52,第一隔热间隙 53,第二隔热间隙 54,第二隔热垫 55,第三隔热间隙 56,第三隔热垫 57、58、510、511,隔热腔 59、第四隔热垫 512、第五隔热垫 513、第四隔热间隙 514、第五隔热间隙 515、第六隔热垫 516、第六隔热间隙
7,双头螺栓
8,螺钉 81、螺杆 82、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锅盖,包括盖体1和把手2。所述盖体1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一安装部11。所述把手2具有第二安装部21,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之间存在隔热空间3。即,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不接触,两者无法通过接触传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顶端的部分区域向内凹陷,所述安装座设置在该凹陷区域,所述安装座包括与所述盖体1固连的基体12(该固连方式当然也包括基体12与盖体1之间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与所述基体12固连并朝向所述把手2方向凸出。为保证产品的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顶端面与盖体1顶端其余部位基本平齐或略高于盖体1顶端其余部位。
所述把手2的第二安装部21设置在所述把手2的底端并朝向所述安装座的方向凸出。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锅盖的盖体1与把手2直接接触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之间存在较大的隔热空间3,隔热空间3将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上表面和第二安装部21的下表面相隔离,避免了接触传热。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盖体1的结构和安装座的设置位置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例举的盖体1部分区域内凹,将安装座设置在内凹区域的设计,所述盖体1可以不设置内凹区域,而是延用现有的盖体1顶部平整或外鼓的结构形式,而将所述安装座设置在盖体1顶部,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之间存在较大的隔热空间即可。
所述锅盖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21的连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21具有第一安装孔22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毗邻的第一端面23,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2处。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2和所述第一端面23传递至所述把手2。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钉4,所述连接杆为螺钉4的螺杆41,所述限位端头为螺钉4的螺帽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下部的螺纹段拧入所述第一安装部11,所述螺杆41的上部装入所述第一安装孔22,所述第一端面23形成对所述螺帽42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螺帽42和所述第一端面23之间的第一隔热垫51。因所述第一隔热垫51的存在,使安装后,所述螺帽42无法与所述第一端面23接触,隔热垫自身的材料特性使其能够吸收螺帽42的大部分热量,从而使螺帽42对第一端面23造成的热冲击大大降低,减少了传热。
所述第一隔热垫51具有供所述螺杆41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螺杆4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孔、第一安装孔22后拧入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第二安装孔13实现紧固。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52,第一隔热间隙52的存在一方面便于螺钉4的装入,另一方面减少了螺钉4向所述第一隔热垫51的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向把手2的热传递。在该情况下,为实现把手2的定位,可将所述第一端面23与所述第一隔热垫51固连,所述螺钉4的螺帽42至少部分拧入所示第一隔热垫51以实现螺帽42与第一隔热垫51的连接。安装后,需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21和第一安装部11之间存在上述隔热空间3。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方式,以实现把手2的固定以及把手2与螺钉4之间的隔热。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隔热间隙51并非必要,所述螺杆41也可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接触并实现螺接,所述把手2与所述第一隔热垫51固连以实现把手2的定位。在该情况下,对第一隔热垫51的材料特性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所述第一隔热垫51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以减少向所述第一端面23的传热。
为减少螺杆41向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传热,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间隙53,以将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孔壁相隔离。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间隙53的存在是必要的,以防止螺杆41与第一安装孔22的孔壁接触而实现传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隔热结构不同。
如图5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孔壁和所述螺杆41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隔热垫54,所述第二隔热垫54和所述第一隔热垫51固连,所述第二隔热垫54具有供所述螺杆41穿过的第二轴孔。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垫54与第一隔热垫51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螺钉4与把手2之间的隔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可以具有第三隔热间隙,也可以不存在第三隔热间隙。
如图6和图8所示,当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存在第三隔热间隙55时,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也存在上述第一隔热间隙51,把手2的定位方式与实施例1中存在第一隔热间隙51的状况下的定位方式相同。
如图5和图7所示,当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不存在第三隔热间隙55时,所述螺杆41与所述第二轴孔螺接,且螺接后需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2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顶端之间存在所述的隔热空间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垫54的底端可以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的底端相平齐,或者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伸出并向所述第一安装部11延伸,但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隔热垫54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不接触,即两者之间存在隔热空间6,进一步减少了盖体向所述第二隔热垫54的传热。
其中,图9提供了一种将该实施例应用于压力煲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隔热结构的设置位置以及所述连接件的结构与实施例1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不包括限位端头。所述连接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双头螺栓7,双头螺栓7的一端拧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另一端拧入所述第二安装孔。
为实现所述双头螺栓7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隔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的第三隔热垫56,所述第三隔热垫56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双头螺栓7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三隔热垫56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双头螺栓7的安装孔。所述第三隔热垫56自身所具备的材料特性使其能够吸收自所述双头螺栓7传递过来的大部分的热量,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对所述把手2造成的热冲击。
更为优选的,所述第三隔热垫56具有隔热腔57、58,所述隔热腔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如图10所示,当所述隔热腔57为封闭腔体时,所述封闭腔体内抽真空,因此封闭腔体部分的热传递无法进行,从而大幅减少了热传导效率,降低了传热。
如图11所示,当所述隔热腔58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时,所述第三隔热垫56能够通过所述隔热腔58散热,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所述把手2的热冲击。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存在较大的不同,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13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3毗邻的第二端面14,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3处。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盖体1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传递至所述连接件,从而直接从“源头”上降低热量的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不包括限位端头,所述连接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3内。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双头螺栓7,双头螺栓7的一端拧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另一端拧入所述第二安装孔13。
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3处的第四隔热垫59,所述第四隔热垫59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孔壁和双头螺栓7第二端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四隔热垫59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双头螺栓7第二端的安装孔。
更为优选的,所述第四隔热垫59具有隔热腔510、511,所述隔热腔510、511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与所述实施例3的原理相同,如图12所示,当所述隔热腔510为封闭腔体时,所述封闭腔体内抽真空,因此封闭腔体部分的热传递无法进行,从而大幅减少了热传导效率,降低了传热;如图13所示,当所述隔热腔511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时,所述第四隔热垫59能够通过所述隔热腔511散热,从而大大降低了所述第一安装部11向所述双头螺栓7的传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一样,所述隔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所述连接件之间,但与所述实施例4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选用螺钉8,所述连接杆为螺钉8的螺杆81,所述限位端头为所述螺钉8的螺帽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21与所述螺钉8螺接并实现锁紧,所述第一安装部11形成对所述螺帽82的限位。
不同于实施例1中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盖体1固连,安装把手2时,所述螺钉4自上而下装入所述第二安装部21和第一安装部1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时,所述螺钉8自下而上装入所述第一安装部1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1。
因此,为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盖体1是可拆卸式连接,首先通过螺钉8将所述把手2与所述安装座连接起来,然后将所述安装座安装到所述盖体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82和所述第二端面14之间的第五隔热垫512,所述第五隔热垫512具有供所述螺杆81穿过的第三轴孔。
如图14所示,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四隔热间隙513,第四隔热间隙513的存在一方面便于螺钉8的装入,另一方面减少了螺钉8向所述第五隔热垫512的传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向螺钉8的热传递。在该情况下,为实现螺钉8的紧固,可将所述第二端面14与所述第五隔热垫512固连,所述螺钉8的螺帽至少部分拧入所示第五隔热垫512以实现螺帽82与第五隔热垫512的连接。安装后,需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21和第一安装部11之间存在上述隔热空间3。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方式,以实现螺钉8与第一安装部11之间的紧固,以及第一安装部与螺钉之间的隔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四隔热间隙并非必要,如图15所示,所述螺杆81也可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接触并实现螺接,所述第五隔热垫512与所述第二端面14固连以实现螺钉8的紧固。在该情况下,对第五隔热垫512的材料特性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所述第五隔热垫512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以减少向所述第二端面14的传热。
为减少第二安装孔13向所述螺杆81的传热,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五隔热间隙514,以将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孔壁相隔离。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隔热间隙514的存在是必要的,以防止螺杆81与第二安装孔13的孔壁接触而实现传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隔热结构与实施例5中的隔热结构不同。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3的孔壁和所述螺杆81的外表面之间的第六隔热垫515,所述第六隔热垫515和所述第五隔热垫512固连,所述第六隔热垫515具有供所述螺杆81穿过的第四轴孔。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隔热垫515与第五隔热垫512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螺钉8与第一安装部11之间的隔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壁之间可以具有第六隔热间隙,也可以不存在第六隔热间隙。
如图16所示,当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壁之间存在第六隔热间隙516时,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也存在上述第四隔热间隙513,螺钉8的定位方式与实施例5中存在第四隔热间隙513的状况下的定位方式相同。
如图17所示,当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壁之间不存在第六隔热间隙时,所述螺杆81与所述第四轴孔螺接,且螺接后需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2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顶端之间存在所述的隔热空间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隔热垫515的底端可以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的顶端相平齐,或者从所述第二安装孔13内伸出并向所述第二安装部21延伸,但所述第六隔热垫515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不接触,即两者之间存在隔热空间9,进一步减少了盖体1向所述第二安装部21的传热。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以及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1之间均存在隔热结构,该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的具体组成可借鉴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隔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盖体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部的安装座;
具有第二安装部的把手,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之间存在隔热空间;以及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毗邻的第一端面,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
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一端面传递至所述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
所述隔热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第一隔热垫,所述第一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隔热间隙;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隔热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隔热垫,所述第二隔热垫和所述第一隔热垫固连,所述第二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三隔热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热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的第三隔热垫,所述第三隔热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三隔热垫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杆第一端的安装孔;
所述第三隔热垫具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及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毗邻的第二端面,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
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盖体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传递至所述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所述隔热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的第四隔热垫,所述第四隔热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和连接杆第二端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第四隔热垫具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杆第二端的安装孔;
所述第四隔热垫具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为封闭腔体或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的限位端头;
所述隔热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头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第五隔热垫,所述第五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三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四隔热间隙;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五隔热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的第六隔热垫,所述第六隔热垫和所述第五隔热垫固连,所述第六隔热垫具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四轴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轴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六隔热间隙;
所述第六隔热垫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留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94451.2U CN209285111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锅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94451.2U CN209285111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锅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85111U true CN209285111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5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94451.2U Active CN209285111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锅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85111U (zh) |
-
2018
- 2018-09-28 CN CN201821594451.2U patent/CN2092851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85111U (zh) | 一种锅盖 | |
CN208709344U (zh) | 锅具及烹饪设备 | |
CN210961452U (zh) | 一种具有多重导热加热结构的电饭锅 | |
CN211822617U (zh) | 一种灶用隔热罩 | |
CN215304930U (zh) | 一种电热锅 | |
CN109124290A (zh) | 锅具和厨房器具 | |
CN208192897U (zh) | 烹饪厨具外壳和烹饪厨具 | |
CN215304957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
CN217885795U (zh) | 内锅组件和立式炸锅 | |
KR102118502B1 (ko) | 솥, 솥 어셈블리 및 주방 기구 | |
CN20697932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069494U (zh) | 一种隔热组件、隔热结构以及料理锅 | |
CN111110022A (zh) | 一种盖体结构和烹饪装置 | |
CN216876038U (zh) | 用于空气炸锅的炸桶组件 | |
CN216147788U (zh) | 一种隔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
CN216494801U (zh) | 锅具的连接件及锅具 | |
CN215686715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
CN101214117A (zh) | 真空锅 | |
CN215304954U (zh) | 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 |
CN220546137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13909744U (zh) |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20494835U (zh) | 一种耐高温的电热锅底座 | |
CN219680323U (zh) | 一种测温精准的电热锅和烹饪器具 | |
CN217610580U (zh) | 一种防烫锅盖 | |
CN209744427U (zh) | 一种防水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9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