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9560U -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9560U
CN209269560U CN201822096016.3U CN201822096016U CN209269560U CN 209269560 U CN209269560 U CN 209269560U CN 201822096016 U CN201822096016 U CN 201822096016U CN 209269560 U CN209269560 U CN 20926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pedestal
air dam
contour segment
ta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60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曾峥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ity Gemein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ity Gemein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ity Gemein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ity Gemein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60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圆形基座和多个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凸出或内凹所述基座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基座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风部具有贯穿圆形基座的壳型导风通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分离器的吸尘器,所述分离器设置于尘杯的顶部。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分离体的结构,提高了除尘的效率且能达到气液分离效果,且不会被垃圾缠绕。

Description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分离器,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分离器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在,吸尘器已是万千家庭中的常用电器设备。传统的吸尘器产品中过滤系统以尘袋过滤、单锥过滤和龙卷风系统为主,尘袋过滤只能依靠过滤袋进行过滤,当其过滤材质的细孔被微尘,垃圾堵塞后就不能再正常进行吸尘;单锥过滤原理是靠带尘的空气进入尘杯形成旋转的风路,通过圆周运动来甩掉较大垃圾达到气尘分离目的,气尘分离效果普遍不佳;龙卷风系统原理是带尘空气进入数个并联的过滤锥体,并在锥体内部做圆周运动,大多数垃圾灰尘在圆周运动中沿锥体壁从锥体下端出口落入尘杯而除尘后的空气从上端进入电机,但气尘分离效果普遍不佳,只比单锥过滤稍好。这些吸尘器的过滤层数较少,效果不够突出,且都不能分离液体。
现有的一些新型吸尘器能够做到气尘及气液分离,它们具有相应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置于吸尘器的尘杯内,吸尘器工作时尘杯内的气流夹杂大量颗粒垃圾,很容易打到高速旋转的分离体上。且分离体的外侧一般会套有格栅,旋转时都会产生的头发,棉絮等垃圾缠绕问题,万一发生缠绕不仅会使分离效果下降,且会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还有一种被设计为从尘杯顶部向下突出形状的分离体,其工作时高速旋转也极易和垃圾缠绕从而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圆形基座和多个导风部,
所述导风部凸出或内凹所述基座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基座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风部具有贯穿圆形基座的壳型导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朝向所述基座边缘的一侧为弧线、直线或折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一轮廓段、第二轮廓段、第三轮廓段和第四轮廓段;
所述第一轮廓段、所述第二轮廓段、所述第三轮廓段和所述第四轮廓段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导风部投影于所述基座表面的外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和所述第三轮廓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轮廓段朝向所述基座的边缘,所述第三轮廓段朝向所述基座的中心;
所述第二轮廓段和所述第四轮廓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廓段和所述第四轮廓段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导风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为向外凸出或内凹的弧形,所述第三轮廓段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第二轮廓段为直线形,所述第四轮廓段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导风部凸出或内凹所述第一表面的深度从一端至另一端具有减小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环形连接板,所述环形连接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所述环形连接板另一端的边缘设有凸缘。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轴接部,所述轴接部的中心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有锁止块。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环和若干加强筋;
所述加强环环绕设置于所述轴接部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
若干所述加强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加强环和所述轴接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为奇数个。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尘杯和上述的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设置于所述尘杯的顶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去掉传统分离器的格栅状结构,方便了清洁;并且其能够进行气尘和气液分离;
(2)且所述分离器为平板状结构,不会被尘杯里面的垃圾缠绕,从而保证了其使用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所述分离器设置于尘杯的顶部,能够避免气尘或气液打到高速旋转的分离器上,大大降低了分离器的破损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分离器的一个视角图;
图3是图2中E-E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分离器的另一个视角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所述分离器的一个视角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吸尘器的局部图。
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1-基座;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2-导风部;201-第一轮廓段;202-第二轮廓段;203-第三轮廓段;204-第四轮廓段;205-深度轮廓;206-第五轮廓段;207-第六轮廓段;208-第七轮廓段;3-环形连接板;4-凸缘;5-轴接部;501-固定孔;502-锁止块;6-加强环;7-加强筋;A-分离器;B-尘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圆形基座1和多个导风部2,
所述导风部2凸出所述基座1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基座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风部2具有贯穿圆形基座1的壳型导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2朝向所述基座1边缘的一侧为弧线、直线或折线。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风部2有五个,其均匀环绕于所述圆形基座1的周向边缘。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类似翼型,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一轮廓段201、第二轮廓段202、第三轮廓段203和第四轮廓段204;
所述第一轮廓段201、所述第二轮廓段202、所述第三轮廓段203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导风部投影于所述基座1表面的外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201和所述第三轮廓段2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轮廓段201朝向所述基座1的边缘,所述第三轮廓段203朝向所述基座1的中心;
所述第二轮廓段202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廓段202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导风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201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第三轮廓段203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第二轮廓段202为直线形,所述第四轮廓段204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201还可以为内凹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廓段201由所述基座1的内侧逐渐向所述基座1的外边缘靠近。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导风部之间,一个导风部的第二轮廓段202与另一个导风部的第四轮廓段204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2凸出或内凹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深度从一端至另一端具有减小趋势。
具体的,如图4所示,由所述第四轮廓段204至所述第一轮廓段201和所述第二轮廓段202连接处,所述导风部2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深度具有减小的趋势。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2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深度轮廓205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环形连接板3,所述环形连接板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2的边缘,所述环形连接板3另一端的边缘设有凸缘4。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轴接部5,所述轴接部5为圆柱体,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轴接部5的中心设有固定孔501,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孔501设有锁止块502。所述分离器需要与电机连接且随着电机转动,所述锁止块502能够使所述分离器与连接件连接时,防止其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环6和若干加强筋7;
所述加强环6环绕设置于所述轴接部5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表面101连接;
若干所述加强筋7均匀设置于所述加强环6和所述轴接部5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2为奇数个。
相应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尘杯B和上述的平板状分离器A,所述分离器A设置于所述尘杯B的顶部。
所述吸尘器工作时,所述分离器A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尘杯B内的空气转动,从而使吸入的灰尘和/或液体分离出来。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圆形基座1和多个导风部2,
所述导风部2凸出所述基座1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基座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风部2具有贯穿圆形基座1的壳型导风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2朝向所述基座1边缘的一侧为弧线、直线或折线。
具体的,所述导风部2有五个,其均匀环绕于所述圆形基座1的周向边缘。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为翼型,所述导风部包括第五轮廓段206、第六轮廓段207和第七轮廓段208;
所述第五轮廓段206、所述第六轮廓段207、所述第七轮廓段208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导风部投影于所述基座1表面的外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轮廓段206朝向所述基座1的边缘,所述第六轮廓段207朝向所述基座1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轮廓段206为向外凸出的弧形,所述第六轮廓段207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所述第七轮廓段208为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轮廓段206还可以为内凹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轮廓段206由所述基座1的内侧逐渐向所述基座1的外边缘靠近。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导风部之间,一个导风部的第六轮廓段207与另一个导风部的第七轮廓段208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2从所述第二表面102下沉至所述第一表面101,且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01。如图所示,所述导风部2为凹槽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部2凸出或内凹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深度从一端至另一端具有减小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环形连接板3,所述环形连接板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2的边缘,所述环形连接板3另一端的边缘设有凸缘4。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轴接部5,所述轴接部5为圆柱体,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轴接部5的中心设有固定孔501,所述固定孔501设有锁止块502。所述分离器需要与电机连接且随着电机转动,所述锁止块502能够使所述分离器与连接件连接时,防止其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环6和若干加强筋7;
所述加强环6环绕设置于所述轴接部5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表面101连接;
若干所述加强筋7均匀设置于所述加强环6和所述轴接部5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风部2为奇数个。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尘杯B上述的平板状分离器A,所述分离器A设置于所述尘杯B的顶部。
所述吸尘器工作时,所述分离器A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尘杯B内的空气转动,从而使吸入的灰尘和/或液体分离出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导风部2内凹所述基座1的表面。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尘杯B上述的平板状分离器A,所述分离器A设置于所述尘杯B的顶部。
以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导风部结构形式,应当指出的是,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得到其他形状的导风部结构,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A)包括圆形基座(1)和多个导风部(2),
所述导风部(2)凸出或内凹所述基座(1)的表面,且沿着所述基座(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风部(2)具有贯穿圆形基座(1)的壳型导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2)朝向所述基座(1)边缘的一侧为弧线、直线或折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2)包括第一轮廓段(201)、第二轮廓段(202)、第三轮廓段(203)和第四轮廓段(204);
所述第一轮廓段(201)、所述第二轮廓段(202)、所述第三轮廓段(203)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导风部(2)投影于所述基座(1)表面的外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段(201)和所述第三轮廓段(2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轮廓段(201)朝向所述基座(1)的边缘,所述第三轮廓段(203)朝向所述基座(1)的中心;
所述第二轮廓段(202)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轮廓段(202)和所述第四轮廓段(204)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导风部(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
所述导风部(2)凸出或内凹所述第一表面(101)的深度从一端至另一端具有减小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A)还包括环形连接板(3),所述环形连接板(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02)的边缘,所述环形连接板(3)另一端的边缘设有凸缘(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A)还包括轴接部(5),所述轴接部(5)的中心设有固定孔(501),所述固定孔(501)设有锁止块(5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A)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环(6)和若干加强筋(7);
所述加强环(6)环绕设置于所述轴接部(5)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表面(101)连接;
若干所述加强筋(7)均匀设置于所述加强环(6)和所述轴接部(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2)为奇数个。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尘杯(B)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板状分离器,所述分离器(A)设置于所述尘杯(B)的顶部。
CN201822096016.3U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Active CN20926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016.3U CN209269560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6016.3U CN209269560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9560U true CN209269560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11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6016.3U Active CN209269560U (zh) 2018-12-13 2018-12-13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9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4425B2 (en) Dust collector for cleaner an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208573593U (zh) 用于吸尘器的旋风锥、旋风分离器和吸尘器
CN208371732U (zh) 吸尘器二次集尘组件和集尘杯结构
CN209269560U (zh)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CN109691934B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107007203A (zh) 一种组合式吸尘器
CN110495816A (zh) 一种旋风分离组件、进气过滤装置及吸尘器
WO2020124333A1 (zh)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CN206381132U (zh)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CN205548457U (zh)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
CN209437154U (zh) 清洁设备
CN210408272U (zh) 一种吸尘器
CN208371731U (zh) 旋风过滤器、过滤组件、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CN208957982U (zh)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CN102772171A (zh) 旋风分离器
CN208839277U (zh) 导尘单元及过滤组件
CN208554591U (zh) 一种流体式除铁装置
CN108714002B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尘杯组件
CN112545367B (zh) 一种具有十字形挡灰结构的吸尘器旋风锥及吸尘器尘杯
CN206482528U (zh) 一种改善过滤效率的吸尘器
CN211609603U (zh) 一种具有十字形挡灰结构的吸尘器旋风锥及吸尘器尘杯
CN107961638B (zh) 高效节能除尘器
CN208837805U (zh) 吸尘器的集尘杯
CN217610801U (zh) 旋风分离器及旋风分离组件
WO2020124332A1 (zh) 一种分离器及具有该分离器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