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6434U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66434U CN209266434U CN201920125585.8U CN201920125585U CN209266434U CN 209266434 U CN209266434 U CN 209266434U CN 201920125585 U CN201920125585 U CN 201920125585U CN 209266434 U CN209266434 U CN 209266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rotective layer
- semiconductor
- emitting elements
- semiconductor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790917 Dioxys <bee>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3978 SiCl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silicon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 [Si+]#[C-] HBMJWWWQQXI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0271 silicon carb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1 coe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6 cristoba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82 stishov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5 tridym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148 water-poll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区保护层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本实用新型在制备电极之前先制备一第二保护层,然后在电极制备之后再制备一第一保护层,并通过升高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使得第二保护层的致密度大于第一保护层,双保护层来保护外延层的发光区域,防止水汽渗入导致的发光区烧伤异常现象,提升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区保护层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GaN 基材料是一种理想的短波长发光器件材料,因其高亮度、长寿命,低能耗、体积小等特点,在白光照明、TV背光、手机背光、显屏及家电市场等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户内户外大小间距显示屏及家电市场应用领域,LED芯片所面临的使用条件、环境等各种各样,如存在封装体气密性不好的状况,在高温、水汽渗入的情况下,因外加电场的影响常引发发光区烧伤的异常。
现有设计发光区表面通常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一层SiO2作为钝化层保护电极及发光区等,此SiO2钝化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且是在制作电极之后沉积的,为不影响电极的性能,沉积时温度较低,导致其致密度较小,对发光区的保护作用受到限制。该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在显屏或者家电市场应用领域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条件恶劣,如有水汽渗入,在高温及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发光区被烧伤,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发光区使其不受侵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护发光区域,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
一发光外延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一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并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二电极之间;
一第一保护层,位于发光外延层之上,且部分包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表面;
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该第二保护层设置于发光外延层、透明导电层侧壁的侧表面,以及延伸至透明导电层之上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致密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致密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表面全部覆盖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上,所述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洞结构。
优选的,所述孔洞结构的下部为透明导电层。
优选的,所述孔洞结构为圆形、三角形或长方形或者不规则图案。
优选的,所述孔洞结构成规则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的800-4500Å。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的800-4500Å。
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为二氧化硅层或者氮化硅层或者为二氧化硅层与氮化硅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为二氧化硅层。
本实用新型在制备电极之前先制备一第二保护层,然后在电极制备之后再制备一第一保护层,并通过升高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使得第二保护层的致密度大于第一保护层,双保护层来保护外延层的发光区域,防止水汽渗入导致的发光区烧伤异常现象,提升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之半导体发光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之半导体发光元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下面所要说明的实施形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可变形为多种其他形态。
实施例1
参看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
一衬底100,可以为图形化衬底100或者平片衬底100,其至少有一表面利于外延层的沉积,其材质可以为蓝宝石或者硅或者碳化硅。
一发光外延层,位于衬底100上,该发光外延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00、发光层300和第二半导体层400;第一半导体层200的电性与第二半导体的电性相反,一个用于提供电子,另一个则用于提供空穴。而发光层300则是电子-空穴的复合辐射中心。
一第一电极210,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00上,并与第一半导体层200形成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电极410,位于第二半导体层400上,并与第二半导体层400形成电性连接;
一透明导电层500,位于第二半导体层400和第二电极410之间,该透明导电层500为ITO膜层或者FTO膜层或者ATO膜层或者AZO膜层或者GZO膜层。
一第一保护层610,位于发光外延层之上,且部分包覆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410表面;
该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620,该第二保护层620设置于发光外延层以及透明导电层500侧壁的侧表面,以及延伸至透明导电层500之上的上表面,其中,第二保护层620的致密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610的致密度。第二保护层620的侧表面与上表面为连续结构,根据实际情况,侧表面与上表面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过渡表面,以保证第二保护层620为一整体连续的结构。
更近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保护层620的上表面覆盖于该透明导电层500的端部。保护层的侧表面包覆于发光外延层和透明导电层500的侧壁,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于透明导电层500的端部,其主要目的是保护透明导电层500与发光外延层的界面处,防止LED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因水汽渗入导致的发光区烧伤。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610为二氧化硅膜层,第二保护层620为二氧化硅层或者氮化硅层或者为二氧化硅层与氮化硅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层。所述第一保护层610的厚度为800-4500Å,所述第二保护层620的厚度为800-4500Å;第一保护层610目的保护金属侧壁,防止金属迁移,第二保护层620的目的为保护发光区,故厚度设置需以此目的设定。保护层厚度偏薄时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层厚度过厚影响光萃取效率,影响芯片亮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提供一衬底100;
于该衬底100上,外延生长一发光外延层,该发光外延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00、发光层300和第二半导体层400;
其次于发光外延层上蒸镀一透明导电层500;
接着于透明导电层500上用气相沉积法沉积第二保护层620,第二保护层620沉积温度升高至300℃,厚度设置为800-4500Å,确保致密性;
然后于第一半导体层200、第二半导体层400上蒸镀第一、第二电极410,使其与第一半导体层200、第二半导体层400形成电性连接;
最后沉积第一保护层610,位于发光外延层之上,且部分包覆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410表面,因高温会影响电极结构,故第一保护层610沉积温度约260℃,厚度设置为800-4500Å。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
一衬底100,可以图形化衬底100或者平片衬底100,其至少由一表面利于外延层的沉积,其材质可以为蓝宝石或者硅或者碳化硅。
一发光外延层,位于衬底100上,该发光外延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00、发光层300和第二半导体层400;第一半导体层200的电性与第二半导体的电性相反,一个用于提供电子,另一个则用于提供空穴。而发光层300则是电子-空穴的复合辐射中心。
一第一电极210,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200上,并与第一半导体层200形成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电极410,位于第二半导体层400上,并与第二半导体层400形成电性连接;
一透明导电层500,位于第二半导体层400和第二电极410之间,该透明导电为ITO膜层或者FTO膜层或者ATO膜层或者AZO膜层或者GZO膜层。
一第一保护层610,位于发光外延层之上,且部分包覆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410表面;
该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620,该第二保护层620设置于发光外延层以及、透明导电层500侧壁的侧表面,以及延伸至透明导电层500之上的上表面,其中,第二保护层620的致密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610的致密度。第二保护层620的侧表面与上表面为连续结构,根据实际情况,侧表面与上表面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过渡表面,以保证第二保护层620为一整体连续的结构。
具体地,该第二保护层620的上表面全部覆盖于所述透明导电层500之上,该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洞结构621。该孔洞结构621的下部位透明导电层500上,以暴露出透明导电层500。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保护层620结构,在保护透明导电层500与发光外延层的界面处,防止LED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因渗水导致的发光外延层烧伤的同时,也减少第二保护层620对光的吸收,提升LED器件的出光效率。其中,孔洞结构621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长方形或者不规则图案。这些孔洞结构621成可以成规则排列也可以为不规则排列。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610为二氧化硅膜层,第二保护层620为二氧化硅层或者氮化硅层或者为二氧化硅层与氮化硅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层。第一保护层610的厚度为800~4500Å,第二保护层620的厚度为800~4500Å。
本实用新型在制备电极之前先制备一第二保护层,然后在电极制备之后在制备一第一保护层,并通过通知保护层的蒸镀温度,使得第二保护层的致密度大于第一保护层,双保护层来保护外延层的发光区域,防止水汽渗入导致的发光区烧伤异常现象,提升LED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饰和变动,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视权利要求书范围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
一发光外延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半导体层;
一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上,并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形成电性连接;
一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半导体层和第二电极之间;
一第一保护层,位于发光外延层之上,且部分包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表面;
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还包括一第二保护层,该第二保护层设置于发光外延层以及、透明导电层侧壁的侧表面,以及延伸至透明导电层之上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的致密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致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表面覆盖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上表面全部覆盖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上,所述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孔洞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的下部为透明导电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或者不规则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结构成规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800~4500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800-4500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层为二氧化硅层或者氮化硅层或者为二氧化硅层与氮化硅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为二氧化硅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25585.8U CN209266434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25585.8U CN209266434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66434U true CN209266434U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7584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25585.8U Active CN209266434U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664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2874A (zh) * | 2020-03-18 | 2020-06-19 |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抗水解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抗水解led器件 |
-
2019
- 2019-01-25 CN CN201920125585.8U patent/CN2092664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2874A (zh) * | 2020-03-18 | 2020-06-19 |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抗水解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抗水解led器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19194B2 (en) | Flip-chip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 |
CN102709420B (zh) |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 | |
CN102709421B (zh) | 一种具有双反射层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 | |
CN112164742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 | |
CN103378244A (zh) | 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59861A (zh) | 具有双反射层的氮化镓基倒装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83540A (zh) |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074629A (zh) | 具有夹心式电流阻挡结构的发光二极管 | |
CN103022310B (zh) | Led发光芯片的光提取层及led装置 | |
CN104465895A (zh) | 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8284493U (zh) | 一种具有改善电极电迁移能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 | |
CN103426987A (zh) |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覆晶式封装元件 | |
CN106159057A (zh) | 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206901A (zh) | 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266434U (zh)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
CN208093585U (zh) | 发光二极管 | |
CN106229400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6978990A (zh) |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led芯片 | |
CN105633243A (zh) | 采用金属纳米线电极的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1893369U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 | |
CN108172669A (zh) | 一种铝电极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8321274A (zh) | 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067416U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 | |
CN207925508U (zh) | 一种铝电极led芯片 | |
CN108110116A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