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3899U -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3899U
CN209253899U CN201821995720.6U CN201821995720U CN209253899U CN 209253899 U CN209253899 U CN 209253899U CN 201821995720 U CN201821995720 U CN 201821995720U CN 209253899 U CN209253899 U CN 209253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auxiliarily fixed
connector
membrane structure
suppor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57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彪
陈超
陈琦
胡晓明
李佳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i 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i 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i 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i 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57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53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3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3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包括支撑架(1)、膜结构(2)和连接件(3),所述支撑架(1)的远端部分呈张开状态,所述支撑架(1)由多根支撑杆(11)组成,所述支撑杆(11)的远端部分设置有防刺穿结构(12),所述膜结构(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膜结构(2)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21),所述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的近端,所述连接件(3)内部中空。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因心脏跳动导致注射针、输送管易滑动造成的注射点不准确,注射物易脱落,心肌壁磨损、刺穿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导管技术利用介入的方法传送到人体选定部位,以用于辅助输送管吸附固定在组织表面,特别是固定在心脏左心室内壁表面。
背景技术
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得静脉的回心血不能充分排出,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脏循环系统障碍。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全世界将近有2300万人患有该疾病。我国心衰患病率0.9%,北方地区1.4%,约有450万心衰患者。据估计,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十五到十万分之五十五,目前还呈现上升趋势。
一般心衰尤其是慢性过程时均有心脏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效果差,造成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现有的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辅助器械以及心脏移植等均面临许多困境。传统药物治疗后许多患者症状仍反复发作,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非适合所有患者且部分反应欠佳,心脏移植的供体来源非常有限。
介入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介入的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法中,操作者(亦即:术者)常采用在左心室壁中注射植入具有自凝固性能的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等非收缩性物质的方法,来改变心肌的几何学结构和心肌张力,降低心肌纤维的张力继而改善心肌的氧耗和进行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延缓或逆转左心室扩大患者的心衰进程,在此方法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注射系统或者装置将上述提及的非收缩性物质,以及其他类型的物质,如治疗药物等,注射到目标区域,例如心室壁区域,是治疗的关键。在介入治疗领域,由于极易受操作空间及可视性的影响,上述关键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上述治疗方法中,可注射植入物需要使用针头进行多达数十个点的注射才能达到比较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相邻两个注射点之间需拉开到一定的距离,通常地,距离约为1-2cm,但对于此治疗方法而言,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1.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操作者通常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实施左心室内表面的多点注射,然而,由于在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脏左心室腔体变化的幅度大,使得:a)现有技术的输送管的远端与心脏内表面之间很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导致输送管的远端在心脏内表面进行目标注射点的定位变得非常困难;b)操作者在进行目标注射点的定位过程中,当输送管的远端在接触到跳动的心脏内表面时,由于输送管远端的直径通常较小(常用的规格约2.3mm),加上输送管远端因与硬质金属材料制成的显影结构件及磁或电的定位件一体集成而变得异常硬,因此心脏内表面易被输送管的远端刮伤,甚至导致心脏左心室壁组织被刺入或刺穿进而造成心包填塞等高风险;c)即便是输送管的远端在心脏左心室内表面完成了注射点的定位,但又由于心脏左心室内表面因肉柱、乳头肌等的存在而产生凹凸不平的这一特殊的解剖学形态,仍然会易导致注射针刺入左心室心肌壁的深度不可控等问题,甚至随时会发生注射针连同输送管的远端一并从心脏表面脱出的问题,如在注射过程中发生这些问题,则导致注射的植入物不同程度的泄露,进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栓塞,增加患者风险。
2.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输送管的远端区域的最大尺寸通常采用与输送管尺寸等径或缩径的设计,加上上述已提及输送管的远端硬,无法进行压缩变形或弯曲变形以适应性贴合左心室内表面,而由于通常心脏组织较为脆弱,进一步地,心衰患者在目标治疗区域范围内的心脏组织极其脆弱,因此现有技术极易导致在输送管定位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注射植入物过程中,输送管的远端区域连同注射针一同刺穿整个左心室壁,导致心包填塞或心包积液,最终造成患者死亡,在探索性试验中,这种临床不良事件已多次发生。
3.当注射物黏度较大时,实施多点注射的手术时间会相对较长,在手术过程中,对术中的精准定位、稳定定位,便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显然无法满足精准和稳定的条件。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因心脏跳动导致注射针、输送管易滑动,造成注射点不准确,注射物易脱落,注射接触面组织例如心肌壁易磨损、刺穿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辅助对跳动心脏注射时注射装置的固定,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注射、稳定吸附不易移动、不损伤注射接触面组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因心脏跳动导致注射针、输送管易滑动造成的注射点不准确,注射物易脱落,心肌壁磨损、刺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包括支撑架、膜结构和连接件,所述支撑架的远端部分呈张开状态,所述支撑架由多根支撑杆组成,所述支撑杆的远端部分设置有防刺穿结构,所述膜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膜结构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近端,所述连接件内部中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结构和所述增强结构能够防止血液通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增强结构上设置有能够形变的结构,所述能够形变的结构便于所述增强结构沿着所述支撑架的中轴线向所述支撑架的近端方向压缩并恢复至原始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在不受外力状态下为直杆或弯杆、或直杆与弯杆的组合,当处于受力状态时,所述支撑杆能发生可逆的弯曲形变,以适应性贴合组织表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杆为弧形杆、螺旋桨叶形杆或S形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刺穿结构的远端面为弧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刺穿结构为位于所述支撑杆远端的闭合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刺穿结构为沿所述支撑架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支撑架的近端弯曲的结构,所述防刺穿结构末端的切线与所述支撑架的中轴线夹角β≥9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连接件的近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在力的作用下能够弯曲。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输送管外设置有外鞘管,所述装置具备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当所述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能被压缩装载在所述外鞘管的管腔内,当所述装置从所述外鞘管释放时,所述装置恢复至伸展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直管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壁上设置有镂空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弹簧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刺穿结构和/或所述膜结构上设置有定位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为电位测量电极、磁场发射电极、X光显影剂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位测量电极或所述磁场发射电极被设置在所述装置的远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X光显影剂为块状、条状或粉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件是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以下简称“本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覆有膜结构,所述膜结构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当支撑架贴合在心脏内表面时,所述的增强结构可以起到密封隔离外界血液环境的作用,能够达到密封的效果,由此,操作者可以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支撑架内的液体抽空,形成负压环境,并使得支撑架吸附在凹凸不平的组织表面,例如心室壁表面,以增加注射装置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装置易移动、脱落的问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防止注射物泄漏造成栓塞。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膜结构、形变结构、防刺穿结构以及能呈张开状态的支撑架结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有效防止注射接触面的心脏组织表面被刮伤甚至组织被刺穿,减少或者避免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有定位件,提高注射的定位精度,所述定位件能够帮助操作者准确的判断所述辅助固定装置所处的位置,降低操作者操作难度,便于确认注射点是否准确;同时,防止其过度的贴靠导致注射接触面的损伤甚至刺穿。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对支撑架、膜结构和连接件的结构设定,使得当操作者将本装置置于患者心脏表面时,本装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适度的弯曲,具备更大范围的角度和活动度,增加操作者的操作面积、扩大操作视野,使得器械能够到达更多需要绕开其他组织才能到达的部位,便于操作者将所述装置贴合在凹凸不平的组织表面进行注射。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对连接件的结构设定,使得连接件可以配合输送管的弯曲,以使得所述辅助固定装置能够具备弯曲输送路径,且在输送管弯曲的状态时吸附在注射表面,同时所述连接件结构具备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固定在注射表面后不发生硬性脱落。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对支撑架、膜结构和连接件的结构设定,使得本装置具备伸展状态和收缩状态,当装置在收缩过程中时,膜结构因与空间结构排列有序的多根支撑杆相对固定,使膜结构更为有序地压缩装载于外鞘管中,使得所需的外鞘管的直径更小,而当装置从所述外鞘管释放时,本装置恢复至伸展状态;膜结构可以大幅度减小本装置远端与外鞘管之间的摩擦,也能防止损伤外鞘管的远端面及其内壁,使得本装置非常顺利地进出外鞘管,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本装置在介入治疗手段中,进入和撤出导管的安全性,减少回撤时的阻力,提高操作手感并降低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a-1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b中的支撑架为支撑杆编织结构,图1c为图1a所示的增强结构的放大图,图1d示出了连接件和支撑架为分体焊接结构,同时膜结构上设置有定位件且定位件为粉状的显影剂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与输送管连接使用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与输送管被设置在外鞘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带有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输送管进入左心室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贴附在左心室内壁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注射针沿着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行进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注射针正在扎入左心室内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示出了连接件的管壁为镂空结构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连接件为弹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a-11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所示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1c为图11a所示的防刺穿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11d为图11a所示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贴附心脏表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支撑杆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支撑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其中:
1、支撑架;11、支撑杆;12、防刺穿结构;13、定位件;2、膜结构;21、增强结构;3、连接件;31焊接部;4、输送管;5、外鞘管;6、手柄;7、心室内壁;8、注射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方位定义: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将靠近操作者的方位定义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位定义为远端。
实施例一
参见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包括支撑架1、膜结构2和连接件3,所述支撑架1的远端部分呈张开状态,所述支撑架1由多根支撑杆11组成,所述支撑杆11的远端部分设置有防刺穿结构12,所述膜结构2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上,所述膜结构2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21,所述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的近端,所述连接件3内部中空。本实施例适用于心室壁心内表面注射,治疗心衰疾病。
如图1a所示,所述支撑架1为喇叭状,所述支撑杆11数量为2-40根,所述支撑杆11由形状记忆合金管切割定型而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优选自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杆11由形状记忆合金丝编制而成如图1b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杆11由弹性较好的材料例如弹簧钢制成。所述支撑架1包含有在射线下具备显影性的材料制成,如钽、镍钛合金、钨、铂铱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能够帮助操作者准确地判断所述辅助固定装置所处的位置,降低操作者操作难度,便于确认注射点是否准确,以增强手术过程中装置远端位置的可视化;同时,防止其过度的贴靠导致注射接触面的损伤甚至刺穿。
如图1a所示,所述膜结构2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上,所述膜结构2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21,所述膜结构2与所述增强结构21能够防止血液通过,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膜结构2由生物相容性良好且柔软的高分子膜,如PU、PTFE、PET、PE、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膜结构2和支撑架1的连接方式采用如3D打印形式、涂膜方式、热模压方式、压敏胶粘膜方式、热熔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结合。如图1c所示,在所述增强结构21上设置有能够形变的结构,所述能够形变的结构便于所述增强结构21沿着所述支撑架1的中轴线向所述支撑架1的近端方向压缩并恢复至原始状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能够形变的结构为波纹状结构,使得所述增强结构21能够实现,如图5所示,沿着所述支撑架的中轴线方向压缩,所述增强结构21与所述膜结构2固定连接,当所述支撑架1与心室内壁7接触时,所述增强结构21与所述心室内壁7紧密贴合后能够在膜结构2之间形成密封环境,防止心室内血液进入膜结构2内,同时,所述增强结构21防止支撑架1的尖端扎入左心室内壁造成损伤。由此,操作者可以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支撑架内的液体抽空,形成负压环境,并使得支撑架吸附在凹凸不平的组织表面,例如心室壁表面,以增加注射装置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射装置易移动、脱落的问题,降低手术操作难度,防止注射物泄漏造成栓塞。此外,增强结构21的远端面可选择性地设置有花瓣似的形状,这种设计进一步增强支撑架吸附在凹凸不平的组织表面的效果。当然,在相邻支撑杆11之间的膜结构2还可以设置成为朝支撑架1内部凹陷的曲线状或折线状,当装置在收缩过程中时,膜结构因与空间结构排列有序的多根支撑杆相对固定,这种设计使支撑杆11之间的膜结构更为有序地压缩装载于下述提及的外鞘管5中,使得所需的外鞘管5的直径更小,最终能够满足所需装载鞘管细径化等的临床需求。
如图1c所示,所述防刺穿结构12的远端面为弧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刺穿结构12为位于所述支撑杆11远端的闭合环,该防刺穿结构12与所述支撑杆11为一体结构,且防刺穿结构12表面平滑,当膜结构2与左心室内壁接触时,所述支撑架1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为了使得本装置更为稳定的贴附在心室内壁7上,可以用抽真空设备将本装置抽真空,当本装置被抽真空时,防刺穿结构12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增强结构紧扣在心室壁表面,更好的实现真空效果。
如图1a所示,所述连接件3和所述支撑架1由金属管一体切割而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d所示,连接件3和支撑架1分体焊接而成,焊接部31可由激光焊接而成,所述连接件3为中空金属直管。如图3所示,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3的近端连接的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的近端设置有手柄6,在所述输送管4外设置有外鞘管5,本装置具备伸展状态(如图3所示)和收缩状态(如图4所示),当所述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能够被压缩装载在所述外鞘管5的管腔内,当所述装置从所述外鞘管5释放时,所述装置恢复至伸展状态。从选材方面而言,膜结构2通常选用的高分子材料的摩擦系数低,而支撑架1多选用金属材质的的摩擦系数较高,因此膜结构2可以大幅度减少本装置远端与外鞘管5之间的摩擦;此外,当膜结构2部分或全部覆盖支撑架1的外表面时,特别是在支撑架1由膜结构2包裹的情况下时,膜结构2可起到很好的空间隔绝作用,因此这种设计能防止损伤外鞘管5的远端面及其内壁,使得本装置非常顺利地进出外鞘管5,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本装置在介入治疗手段中,进入和撤出导管的安全性,减少回撤时的阻力,提高操作手感并降低操作风险。如图5和图6所示,当本装置被用于治疗心衰时,目标注射区域为心室内壁7,所述输送管4通过外鞘管5输送进入左心室,如图7所示,当配合注射针8使用时,所述注射针8穿过所述输送管4和连接件3的管腔,进入到心室中,扎入心室内壁7,如图8所示。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件3能够形变,使得所述连接件3配合所述输送管4弯曲,以使得所述支撑架1在所述输送管4弯曲的状态时吸附在心脏内表面,从而不发生硬性脱落,同时也能确保本装置能够顺利通过外鞘管5进入到心室内。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的壁上设置有镂空结构,如图9所示。具有镂空结构的连接件3可以与输送管4以热熔等的形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更为牢固不易脱落。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为弹簧结构,如图10所示。这种弹簧结构弯曲性能更好,使得本装置更易吸附在跳动的心脏内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11在不受外力状态下为直杆或弯杆、或直杆与弯杆的组合,当处于受力状态时,所述支撑杆11能在支撑架1的圆周方向和/或径向方向上发生可逆的弯曲形变,以适应性贴合组织表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杆为弧形杆、螺旋桨叶形杆或S形杆。如图13所示,支撑杆11为螺旋桨叶形杆,支撑杆11当处于受力状态时,至少在某一方向,如在支撑架1的圆周方向上能发生可逆的弯曲变形,柔韧性良好,由于心脏会沿着心脏长轴方向进行周期性往复扭转运动,当本装置的支撑杆11贴靠在心脏左心室内表面时,这种设计能保证支撑架1与心脏扭转的同步运动,使得支撑架更易吸附在凹凸不平的组织表面,当然也减少支撑杆11的疲劳断裂,同时也降低支撑杆11损伤甚至刺穿心脏心室壁造成心包填塞的风险。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支撑杆11为S形杆,这种设计的支撑杆柔韧性非常好,几乎具有万向弯曲的性能,不仅能取得支撑杆为螺旋桨叶形杆的所有功效,还能充分适应心脏的周期性收缩舒张运动,因此使得本装置与心脏左心室内表面持续地贴合,最终解决前述中现有技术出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当操作者将带有本装置的输送管至于患者心脏左心室内表面时,本装置贴合在凹凸不平的心脏内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适度的弯曲,所述支撑架1由膜结构2包裹,达到密封的效果,如图6所示,当支撑架1贴合在心脏内表面时,膜结构2可以起到密封隔离外界血液环境的作用,如图7和图8所示,操作者可以通过抽真空装置将支撑架1内的液体抽空,形成负压环境,并使得支撑架1吸附在心脏内表面,以增加注射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防止注射物泄漏造成栓塞。所述支撑杆11远端为防刺穿结构12,提高了支撑架1接触左心室内壁5的安全性,防止了输送管4刺穿心脏造成心包填塞。连接件3的作用就是用于连接支撑架1与输送管4,可以使得支撑架1在外鞘管5内传送,并使得支撑架1能够配合输送管4的弯曲。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本装置中,所述增强结构21具体为环形条带的形变结构,所述增强结构21位于所述膜结构2的远端,且沿着所述膜结构2向外张开,能够沿着支撑架1的中线被轴向压缩。所述增强结构21可以由生物相容性高分子膜,如PU、PTFE、PET、PE、硅胶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同时这种喇叭状的增强结构21能防止支撑架1的远端扎入左心室内壁造成损伤,此外,还可以使本装置抽真空时起到支撑作用,增强结构的远端紧扣在心室壁上,更好的实现真空效果,这种结构可以有利于本装置进出所述外鞘管5,同时高分子膜结构可以降低所述本装置远端和所述外鞘管5之间的摩擦,使本装置导入和撤出更加顺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a至图11c所示,所述防刺穿结构12为沿所述支撑杆1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支撑架1的近端弯曲的结构,支撑杆11的弯曲段分别点支撑在组织表面上,所述防刺穿结构12沿支撑架1的圆周方向呈均匀排布,所述防刺穿结构12的数量至少是三根。所述防刺穿结构12末端的切线与所述装置的中轴线夹角β≥90°。如图11d所示,所述防刺穿结构12展开后与心室内壁7相配合,使得防刺穿结构12能够沿心室内壁7伸展,使得防刺穿结构12远端不会刺破心室内壁7,防止其过度的贴靠导致注射接触面的损伤甚至刺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杆11和所述防刺穿结构12由形状记忆合金管一体切割后热处理定型制成,在自然状态下,形状如图11a所示,为喇叭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上述结构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编制而成,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材料选自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形状记忆合金功能的材料。所述防刺穿结构12表面平滑,与左心室内壁接触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受外力挤压作用时可以起到弹性缓冲作用,能够很好的适应心室壁表面凹凸不平的环境,所述防刺穿结构12为外翻形状,防止尖端扎入左心室内壁造成损伤,同时,还可以使本装置抽真空时起到支撑作用,心室壁紧扣在扩口端面,更好的实现真空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如图1a至图1d所示,所述防刺穿结构12和/或所述膜结构2上设置有定位件13。本实施例适用于介入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配合X光射线设备等使用。所述定位件13为电位测量电极、磁场发射电极、X光显影剂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特别地,当显影剂为粉状时,能够带来如下优点:1.显影剂可根据包括显影效果等临床方面的需求制成任意形状,如扁平的条状,2.粉状的显影剂可包裹于膜结构内,在采用热模压或热熔等形成膜结构时,粉状显影剂与膜结构能直接一体成型,避免二次加工连接,因此十分利于生产制造;3.粉状显影剂具有柔性且易于弯曲形变的功能,使得装置的显影剂在出入外鞘管时有效地填充外鞘管内部的空间间隙使得外鞘管的内部空间充分利用,因此所用的外鞘管尺寸更小,便于微创化的设计。当使用所述电位测量电极、磁场发射电极之一时,配合相应的电生理仪器和磁场建模仪器,电位测量电极、磁场发射电极安装在所述防刺穿结构12的远端或者所述膜结构2的远端,用于采集心肌的电生理信号,如电位,同时发射磁场信号。在本装置用于心衰注射时,由于正常人的左心室的电压与心肌梗死后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心肌电位准确判定心肌梗死区域,同时发射磁场信号帮助三维定位,利用所述定位件13可以将可注射植入物准确地注射到心室内壁目标区域。操作者能够通过所述定位件13判断本装置在人体内的位置;当使用所述X光显影剂时,所述X光显影剂为块状、上述提及的条状或粉状,优选的由镍、钛、钽、铁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所述定位件13的作用如下,当操作者将本装置至于人体内时,在X光射线设备的配合下,操作者通过所述定位件13来判断本装置,此时本装置由输送管4送入,所以定位件13可以判断本装置所处的位置和状态,以增加操作的安全性和简易性。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件13放置于所述膜结构2或所述增强结构21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操作者通过所述定位件13来判断所述膜结构2或所述增强结构21的位置。
显而易见,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须知,本说明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者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膜结构(2)和连接件(3),所述支撑架(1)的远端部分呈张开状态,所述支撑架(1)由多根支撑杆(11)组成,所述支撑杆(11)的远端部分设置有防刺穿结构(12),所述膜结构(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膜结构(2)的远端部分设置有增强结构(21),所述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的近端,所述连接件(3)内部中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结构(2)和所述增强结构(21)能够防止血液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强结构(21)上设置有能够形变的结构,所述能够形变的结构便于所述增强结构(21)沿着所述支撑架(1)的中轴线向所述支撑架(1)的近端方向压缩并恢复至原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1)在不受外力状态下为直杆或弯杆或直杆与弯杆的组合,当处于受力状态时,所述支撑杆(11)能发生可逆的弯曲形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穿结构(12)的远端面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穿结构(12)为沿所述支撑架(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逐步向所述支撑架的近端弯曲的结构,所述防刺穿结构(12)末端的切线与所述支撑架(1)的中轴线夹角β≥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件(3)的近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4),在所述输送管(4)外设置有外鞘管(5),所述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能被压缩装载在所述外鞘管(5)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壁上设置有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刺穿结构(12)和/或所述膜结构(2)上设置有定位件(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3)为电位测量电极、磁场发射电极、X光显影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CN201821995720.6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Active CN209253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5720.6U CN20925389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5720.6U CN20925389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3899U true CN209253899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5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5720.6U Active CN209253899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38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4349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4349A (zh) * 2018-11-30 2019-02-22 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4283B2 (en) Bodily sealant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age-guided delivery of same
US10165947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picardial cardiac monitoring
US87929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an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involving heart valves using a robot-based X-ray device
JP2008511413A (ja) 心房細動及びその他の心臓の不整脈を治療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209678625U (zh) 一种新型取栓支架及血栓取出装置
CN105007864B (zh) 单丝植入物和用于递送单丝植入物的系统
CN109364349A (zh)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N209253899U (zh)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N204909548U (zh) 一种心内科用精确按压止血装置
CN110339434A (zh) 一种用于超声引导下经胸经心外膜心肌内注射的三联微导管装置和方法
WO2013117152A1 (zh) 一种介入式医用导管及应用该医用导管的三维标测设备
JP2017522068A (ja) 対象とする解剖学的構造の3d/4dの位置合わせされたレンダリングのためのx線システムの動作及び画像取得の制御
US1153423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ablation
CN216823634U (zh) 一种针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针组件及治疗系统
CN103462653A (zh) 一种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过隔导管
CN208388651U (zh)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CN203493676U (zh) 一种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过隔导管
CN113041480A (zh) 一种用于冠脉介入的导引导丝
KR101212412B1 (ko) Vats용 니들
CN205251539U (zh) 腔内定位接头
WO2019185049A1 (zh) 一种心肌修复的治疗装置、治疗系统以及治疗方法
WO2018212249A1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セット
Park et al.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ments in Sensor‐Integrated Medical Tools
CN215082769U (zh) 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微导管
CN209984271U (zh) 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