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8651U -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8651U
CN208388651U CN201720758077.4U CN201720758077U CN208388651U CN 208388651 U CN208388651 U CN 208388651U CN 201720758077 U CN201720758077 U CN 201720758077U CN 208388651 U CN208388651 U CN 208388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al wire
wire
dimensional
guiding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80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毅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7580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88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8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8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包括三维定位组件、指引导管以及球囊导管,其中所述三维定位组件包括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连接有导丝连线;所述三维定位指引导管远端设有至少一个磁感应器和两个电极;所述球囊导管上球囊近端和远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球囊导管电极,所述球囊上设有至少两个球囊电极。本实用新型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可以在导丝、指引导管或球囊通过血管,如冠状动脉后,对血管内是否有狭窄、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对狭窄的部位、长度、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进行有效的三维定位和扩张;对扩张前后和支架植入前后效果进行定量判断;精确选择并植入支架,评价植入支架的效果。

Description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各个器官均有动脉供血,为组织提供氧气及养分,然后由静脉回流到心脏(心房)。如果各种原因引起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出现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组织重构、损伤、坏死,造成各器官缺血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缺血产生冠心病)。近几年来,随着技术提高、方法改进、软硬件和器材不断改良,血管介入诊疗日益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的手段。包括冠心病介入诊疗、肾动脉介入诊疗、颈动脉介入诊疗、主动脉介入诊疗、上下肢动脉介入诊疗等。以冠心病介入治疗为例,中国每年已达30万/ 年。
但是目前的这些诊疗均需要在放射线下进行,长期或大剂量接触对患者、手术者及相关医务人员的身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放射线指引导管、导丝、球囊、支架只是二维定位,均不能进行三维定位,定位不够准确、安全可靠,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包括三维定位组件、指引导管以及球囊导管,其中所述三维定位组件包括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连接有导丝连线;所述指引导管远端设有至少一个磁感应器和两个电极;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近端和远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球囊上设有至少两个球囊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四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四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导丝连线包括导丝连接座,所述导丝连接座内设有四个接片,导丝连接座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插头,四个接片接触连接所述三维导丝近端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后,导丝连线的四个导丝插头分别与四个导丝远端电极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六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六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导丝连线包括导丝连接座,所述导丝连接座内设有六个接片,导丝连接座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插头,六个接片接触连接所述三维导丝近端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后,导丝连线的六个导丝插头分别与六个导丝远端电极导通。
所述三维导丝远端的电极为等间距分布或成对分布。优选的,所述三维导丝远端的电极为成对分布,每一对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为小于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四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四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还设有三个压力传感器电极,其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优选的,其中一对导丝远端电极设于所述三维导丝的最远端,另一对导丝远端电极设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远端,每一对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为小于0.5mm。
优选的,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六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六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还设有三个压力传感器电极,其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球囊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球囊电极。优选的,第一球囊导管电极和第二球囊导管电极,所述球囊导管的近端设有接头,所述第一球囊导管电极和第二球囊导管电极分别与接头连接;更为优选的,所述球囊的外部设有支架。
所述指引导管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所述指引导管的近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插针、第二指引导管插针、第三指引导管插针和第四指引导管插针;其中,第一指引导管电极与第一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第二指引导管电极与第二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所述指引导管远端的磁感应器与第三指引导管插针以及第四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优选的,所述磁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之间。
所述指引导管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所述指引导管的近端为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的远端设有控弯旋钮,控弯钢丝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控制手柄上,其远端延伸至指引导管的管体的远端通过拉线固定环固定。
所述三维导丝包括一中心腔室,芯丝在所述中心腔室内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可以通过指引导管放置导丝、压力导丝、球囊、支架进入血管。如冠状动脉后,对血管内的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区域进行有效的三维定位、精确选择扩张部位、选择球囊大小、扩张前后和支架植入前后三维血管重建,精确选择应植入支架大小及评价植入支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所示的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图2中导丝连线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指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II处的放大图;
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的球囊膨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包括球囊导管和三维定位组件。其中所述三维定位组件包括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具体的结构下面将进行描述。
图1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图1所示的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图2中导丝连线的放大图;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三维导丝12包括远端、近端和中心腔室(图中未示出),所述三维导丝12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三维导丝12比较柔软,在使用时,如果碰到组织会发生弯曲,不会刺破组织。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极,也可以是多个电极,如下述实施例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远端设有四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1、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3以及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4。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近端设有四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近端电极25、第二导丝近端电极26、第三导丝近端电极27以及第四导丝近端电极28。所述三维导丝 12上的电极分布可以是等间距分布,也可以是成对的电极分布。所述三维导丝120远端的电极可以是等间距分布,也可以是成对的电极分布。当所述电极成对的分布时,组成一队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好,如可以为小于0.5mm,这样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适用于器械关键点的位置标测和尖端显示。当所述电极等间距分布时,可在三维系统中显示导管的走行。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1与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3与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4之间的间距分布为小于0.5mm。所述三维导丝120近端的电极也可以是等间距分布或是成对的电极分布,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其中,所述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1与第一导丝近端电极25之间,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第二导丝近端电极26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3与第三导丝近端电极27之间,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4与第四导丝近端电极28之间通过导线互相导通。连接导丝远端电极以及导丝近端电极的导线在三维导丝12的中心腔室内延伸。
导丝连线14包括电极连接座49,所述电极连接座49的远端内设有四个接片42,所述接片42可由合适的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材料。将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近端插入所述电极连接座49内,所述四个接片42与三维导丝12近端的六个电极25、26、27以及 28通过接触连接导通。所述电极连接座49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插针43、44、45以及 46,所述四个导丝插针43、44、45以及46分别与四个接片42相互导通。
在使用时,将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近端从电极连接座49的侧面进行放置,如图3和图4所示。四个接片42分别与所述三维导丝12的四个导丝近端电极接触,这样四个导丝插针43、44、45以及46分别与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1、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3、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4导通。
在所述三维导丝12的中心腔室内还设有芯丝(图中未示出),所述芯丝由金属材料制成,其远端末端与三维导丝12的远端末端连接,可以是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远端设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61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62。第一指引导管电极61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62之间的间距优选为小于0.5mm。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近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插针63和第二指引导管插针64。其中,第一指引导管电极61与第一指引导管插针63 通过导线导通,第二指引导管电极62与第二指引导管插针64通过导线导通。所述导线走行于所述管壁中,其制备过程为先挤出内层管,走行导线,再套装外层管,最后整体加热融合。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近端还连接有三通,可以用于排水、排气等。
图6是图5中Ⅰ处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指引导管电极61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6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磁感应器70。所述磁感应器70可以螺旋形的设置于所述指引导管的管壁中。所述磁感应器70上还连接有两根导丝,所述导丝的近端延伸至指引导管的近端,分别与第三指引导管插针65和第四指引导管插针66连接,并通过指引导管的近端插口连接三维标测定位系统上。这样,所述磁感应器70与第三指引导管插针65和第四指引导管插针66通过导线导通。磁感应器70的设置使得所述指引导管可以通过磁场进行定位,从而以磁场定位作为基准。
图5、图6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球囊导管18包括导管主体81,所述导管主体81包括远端、近端和中心腔室(图中未示出)。所述导管主体81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所述导管主体81的远端设有球囊82,所述球囊的外部可以设有支架87,也可以没有。所述支架87为塑性材料制成,当球囊82未充气时,支架87为收缩状态,当球囊 82膨胀时,所述支架87撑开,并且当撤出导管18时,支架87置留于冠脉内,起到支撑的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球囊82的两侧各设有一对电极,分别是第一球囊导管电极83、第二球囊导管电极84以及第三球囊导管电极88、第四球囊导管电极89。优选的,在所述球囊82内部延伸的一端导管主体上可以设有两个显影环 85、86,也可以没有。当球囊导管18撤出体内时,所述支架87置留于血管,如冠脉内,这时候向血管,如冠脉内打入造影剂可以看到血管,如冠脉是否疏通。所述球囊82上还可以设有至少两个球囊电极,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所述球囊电极可以是印刷电极或其它合适的电极,也可以不印刷电极。如图8所示,所述球囊82上设有四个球囊电极,分别是第一球囊电极90、第二球囊电极91以及第三球囊电极92、第四球囊电极93。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是实施方式的指引导管16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 中II处的放大图。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指引导管16为可控弯导管,也可以为不可控弯导管,其远端设有至少两个电极。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 61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62。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近端为控制手柄167,所述控制手柄167 的远端设有控弯旋钮166。控弯钢丝169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控制手柄167上,其远端延伸至指引导管16的管体的远端通过拉线固定环168固定。通过调节控弯旋钮166可以使得所述指引导管16的远端弯曲。所述指引导管16的其余结构同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之前,可以先利用CT、MRI或其它三维无创技术成像后,与本系统融合到三维定位图形。也可以直接利用本系统建立三维影像。
本实用新型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可以用于任何合适的动脉血管内,下面以冠状动脉为例,具体说明其使用步骤:
首先是准备阶段:进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穿刺完成后置入粗三维导丝,拔出穿刺针,放置血管鞘。
接着是诊断过程:通过血管鞘插入J型长三维导丝,同时连接三维标测系统,同时将血管路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将指引导管16沿着长三维导丝插入血管内,并同时将血管路径继续进行三维重建。之后将指引导管16放入冠状动脉窦,调整指引导管和导丝位置,对冠状动脉窦进行三维建模,并使重建的大动脉、冠状动脉窦与术前所做CT 或MRI心脏影像融合,并在操作过程中持续建模优化。使冠状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口清晰呈现。然后将长三维导丝撤出体外,并接着调整指引导管16使指引导管口部对准左冠状动脉或右冠状动脉口部,通过磁感应器进行磁场定位,并以磁电双定位作为基准。通过指引导管16插入PTCA三维导丝,通过导丝对冠状动脉进行建模,明确冠状动脉走行。可更换也可直接带有压力传感器的三维导丝插入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进行建模,同时记录不同部位的压力。确定狭窄区域的位置、长度,标记狭窄区域及严重程度。
最后是治疗过程:根据狭窄区域长度及其他特征和选择球囊导管型号(长度、直径),沿着导丝放入球囊导管,将球囊导管准确放置于狭窄区域。加压、球囊扩张后,撤出球囊。如为药物球囊,可进行三维压力导丝测量扩张后压力,判断结果是否理想。如需支架置入,则沿导丝放入带支架球囊导管,将支架送至狭窄区域,球囊充气扩张撑开支架,使支架附着在狭窄区域的内膜上,之后减压撤出球囊。然后使用三维压力导丝,使压力传感器置于狭窄区域的前后两端,测量压力,以评估是否达到治疗目的,是否理想。否则可用高压三维球囊扩张。方法同前。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三维导丝120的远端设有六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远端电极121、第二导丝远端电极122、第三导丝远端电极123、第四导丝远端电极124、第五导丝远端电极125以及第六导丝远端电极126。所述三维导丝12的近端设有六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近端电极127、第二导丝近端电极128、第三导丝近端电极129、第四导丝近端电极130、第五导丝近端电极131以及第六导丝近端电极132。优选的,所述六个电极为成对分布,其中第一导丝远端电极121与第二导丝远端电极122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123与第四导丝远端电极124之间,第五导丝远端电极125与第六导丝远端电极126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好,如可以为0.5mm。
其中,所述第一导丝远端电极121与第一导丝近端电极127之间,第二导丝远端电极122第二导丝近端电极128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123与第三导丝近端电极129之间,第四导丝远端电极124与第四导丝近端电极130之间,第五导丝远端电极125与第五导丝近端电极131之间以及第六导丝远端电极126与第六导丝近端电极132通过导线互相导通。连接导丝远端电极以及导丝近端电极的导线在三维导丝120的中心腔室内延伸。
导丝连线140包括电极连接座149,所述电极连接座149的远端内设有六个接片142,所述接片142可由合适的导电材料制成,如金属材料。将所述三维导丝120的近端插入所述电极连接座149内,所述六个接片142与三维导丝120近端的六个电极127、 128、129、130、131以及132通过接触连接导通。所述电极连接座149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插针143、144、145、146、147以及148,所述六个导丝插针143、144、145、 146、147以及148分别与六个接片142相互导通。
在使用时,六个接片142分别与所述三维导丝120的六个导丝近端电极接触,这样六个导丝插针143、144、145、146、147以及148分别与第一导丝远端电极121、第二导丝远端电极122、第三导丝远端电极123、第四导丝远端电极124、第五导丝远端电极125以及第六导丝远端电极126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远端还可以设有压力传感器 250,所述压力传感器250可以设于任意两个电极之间。将所述压力传感器250放置于狭窄区域的前后两端,通过压力变化及差值来评估血管是否狭窄及严重程度,判断标准参考临床常用FFR应用标准。如果血管成型后,则可用三维压力导丝判断扩张或支架的效果。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
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远端设有六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21、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2、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第五导丝远端电极 225以及第六导丝远端电极226。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近端设有六个电极,分别是第一导丝近端电极227、第二导丝近端电极228、第三导丝近端电极229、第四导丝近端电极230、第五导丝近端电极231以及第六导丝近端电极232。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远端还设有压力传感器250,所述压力传感器250可以设于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与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之间。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21与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2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与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第五导丝远端电极225与第六导丝远端电极226 之间的间距越小越好,如可以为0.5mm。
其中,所述第一导丝远端电极221与第一导丝近端电极227之间,第二导丝远端电极222第二导丝近端电极228之间,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与第三导丝近端电极229之间,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与第四导丝近端电极230之间,第五导丝远端电极225与第五导丝近端电极231之间以及第六导丝远端电极226与第六导丝近端电极232通过导线互相导通。连接导丝远端电极以及导丝近端电极的导线在三维导丝120的中心腔室内延伸。
由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50设于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与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之间,当将所述压力传感器250穿过狭窄区域时,可以通过压强变化来评估血管是否疏通,此时通过其前后两端的第三导丝远端电极223和第四导丝远端电极224可以标记狭窄区域的位置和长度。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电极,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在所述三维导丝220的近端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极251、第二压力传感器电极252 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电极253,所述压力传感器250上连接有三根压力传感器导线,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电极251、第二压力传感器电极252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电极253 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举例所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被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定位组件、指引导管以及球囊导管,其中所述三维定位组件包括三维导丝和导丝连线,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和近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连接有导丝连线;所述指引导管远端设有至少一个磁感应器和两个电极;所述球囊导管的球囊近端和远端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球囊导管电极,所述球囊上设有至少两个球囊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四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四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导丝连线包括导丝连接座,所述导丝连接座内设有四个接片,导丝连接座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插头,四个接片接触连接所述三维导丝近端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后,导丝连线的四个导丝插头分别与四个导丝远端电极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六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六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导丝连线包括导丝连接座,所述导丝连接座内设有六个接片,导丝连接座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插头,六个接片接触连接所述三维导丝近端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后,导丝连线的六个导丝插头分别与六个导丝远端电极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远端的电极为等间距分布或成对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远端的电极为成对分布,每一对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为小于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压力导丝的远端设有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四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四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四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还设有三个压力传感器电极,其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四个导丝远端电极组成四个电极,其中一对导丝远端电极设于所述三维导丝的最远端,另一对导丝远端电极设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远端,每一对电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为小于0.5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的远端设有六个导丝远端电极,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设有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其中六个导丝远端电极与六个导丝近端电极分别导通;所述三维导丝的近端还设有三个压力传感器电极,其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球囊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球囊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球囊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球囊导管电极和第二球囊导管电极,所述球囊导管的近端设有接头,所述第一球囊导管电极和第二球囊导管电极分别与接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的外部设有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引导管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所述指引导管的近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插针、第二指引导管插针、第三指引导管插针和第四指引导管插针;其中,第一指引导管电极与第一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第二指引导管电极与第二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所述指引导管远端的磁感应器与第三指引导管插针以及第四指引导管插针通过导线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引导管的远端设有第一指引导管电极和第二指引导管电极,所述指引导管的近端为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的远端设有控弯旋钮,控弯钢丝的近端固定在所述控制手柄上,其远端延伸至指引导管的管体的远端通过拉线固定环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丝包括一中心腔室,芯丝在所述中心腔室内延伸。
CN201720758077.4U 2017-06-27 2017-06-27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Active CN208388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8077.4U CN208388651U (zh) 2017-06-27 2017-06-27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8077.4U CN208388651U (zh) 2017-06-27 2017-06-27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8651U true CN208388651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6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8077.4U Active CN208388651U (zh) 2017-06-27 2017-06-27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8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0714A (zh) * 2017-06-27 2017-10-24 李毅刚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0714A (zh) * 2017-06-27 2017-10-24 李毅刚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40285B2 (en) Patient-specific pre-shaped cardiac catheter
US9993291B2 (en)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 system and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device thereof
US9949831B2 (en) Image-guided heart valve placement
US10456168B2 (en) Transmyocardial insertion unit and its use
CN107743382A (zh) 具有或不具有导引器且包括传送导管的用于替换心脏瓣膜的组件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组件
CN109982655A (zh) 替换心脏瓣膜的组合件或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组合件
CN108472148A (zh) 经导管插入系统
CN107280714A (zh)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CN105662668B (zh) 一种锥形球囊
CN204600795U (zh) 一种用于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的输送装置
TW201244689A (en) Expandable catheter system for peri-ostial injection and muscle and nerve fiber ablation
CN106618803A (zh)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装置
CN208388651U (zh) 血管介入诊疗系统
CN207075928U (zh) 一种冠状动脉射频毁损装置
CN106821563A (zh) 一种用于分支血管开口处病变的支架
CN109364349A (zh)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N202365919U (zh) 房间隔穿刺针
CN206414604U (zh) 一种用于冠状静脉造影的带球囊可调弯鞘
CN209253899U (zh) 一种用于辅助固定的装置
CN212016426U (zh) 一种串联药物洗脱球囊
CN209392543U (zh) 一种用于介入手术的导丝回收导管
CN208481852U (zh) 一种冠状静脉指引系统
KR20200021627A (ko) 스네어 일체형 심근 전기 신호 감지 카테터
CN212346516U (zh) 一种具有漂浮电极的漂浮导管
CN213760132U (zh) 球囊扩张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