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3964U -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3964U
CN209243964U CN201821606129.7U CN201821606129U CN209243964U CN 209243964 U CN209243964 U CN 209243964U CN 201821606129 U CN201821606129 U CN 201821606129U CN 209243964 U CN209243964 U CN 209243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ascia
upper side
lower side
fascia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61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Hezhou 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CRSC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RSC Hezhou Assembly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Hezhou Assembly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Hezhou Assembly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Hezhou Assembly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61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3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3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3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楼板、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上外墙板的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分别沿其底面和顶面设有一排环形箍筋,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围合构成浇筑腔,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上的环形箍筋错位并列设置,浇筑腔内设有多根纵向筋,纵向筋与环形箍筋相连并构成钢筋笼,预制楼板的拼接侧设有伸出筋,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设有浇筑孔,浇筑孔连通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的侧壁和浇筑腔,预制楼板的拼接侧的顶部设有若干溢浆缺口,溢浆缺口将浇筑腔与外界相连通,浇筑腔内自浇筑孔浇筑有混凝土,钢筋笼、伸出筋锚固在混凝土内。本实用新型施工简便,加强了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同时加强了的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

Description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作为外墙板结构体系,但是,剪力墙结构的外墙板结构体系生产率较低,人工投入较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现有技术中,在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法连接,由预埋在外墙板中的连接钢筋上段伸入叠合梁上部的现浇层,进行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这种单纯的用钢筋连接的方式不稳固,且在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误差、偏移,后期安装不易于修正;另一种方式采用干法连接,在外墙板中埋设较长的锚筋或和灌浆套筒,对接后采用灌浆连接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工期较短,但是安装不便,在设计时预埋件按照预定间距进行预埋,要求设计尺寸十分精准,否则难以对接成功,一旦对接不上,不仅耗时耗工,甚至造成外墙板无法挂接,造成浪费,另外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保证灌浆套筒灌浆料的饱和度,容易造成结构上的脆弱点,降低其抗震性能,导致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结构稳固、施工效率高,可有效提高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结构稳固、施工效率高,可有效提高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楼板以及上下设置的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所述上外墙板的内侧设有缺口,所述预制楼板搭接在所述下外墙板上,所述上外墙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搭接在下外墙板和预制楼板上,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分别沿其底面和顶面设有一排环形箍筋,所述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围合构成浇筑腔,所述环形箍筋部分锚固在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内,部分伸出至所述浇筑腔内,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上的环形箍筋错位并列设置,所述浇筑腔内设有多根纵向筋,所述纵向筋与所述环形箍筋相连并构成钢筋笼,所述预制楼板的拼接侧设有伸出筋,所述伸出筋延伸至所述浇筑腔内,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设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连通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的侧壁和浇筑腔,所述预制楼板的拼接侧的顶部设有若干溢浆缺口,所述溢浆缺口将浇筑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浇筑腔内自浇筑孔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伸出筋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
具体应用过程中,上外墙板的缺口在预制过程中就预设好,装配过程中,先吊装下外墙板,然后吊装预制楼板,将预制楼板搭接在下外墙板上,再吊装上外墙板,使得所述上外墙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搭接在下外墙板和预制楼板上,然后支模,自浇筑孔向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浆液从溢浆缺口溢出,所述钢筋笼、伸出筋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暗梁,暗梁将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预制楼板连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施工简便,加强了连接节点的整体性,有利于墙板与楼板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加强了的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可有效防止连接节点脆弱点的出现,杜绝安全隐患。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形成的后浇暗梁将二者的拼接缝进行封解决了外墙板的防水问题,溢浆缺口的设置注浆过程中有利拼接缝中空气的排出,保证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完全填充密实,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质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外墙板底部的环形箍筋顶住所述下外墙板的顶面,所述下外墙板顶部的环形箍筋顶住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面,所述纵向筋设置在所述环形箍筋的角部。如此设置,上外墙板落位时环形箍筋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上外墙板的作用,避免上外墙板局部受力后损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的拼接部以及预制楼板与下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件。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浇筑腔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浆液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的拼接缝渗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备,所述密封件上涂覆有胶黏剂或设有双面胶。如此设置,有利于密封件固定在下外墙板上,避免上墙板落位的过程中密封件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性,同时弹性的密封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预制件落位时磕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浇筑孔为空心孔或预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抽芯形成,浇筑孔优选通过预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为容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墙板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盲孔。如此设置,在注浆的过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混凝土浆料,这样,混凝土与下外墙板结构上连接更为牢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面和下外墙板的顶面为粗糙面。如此设置,混凝土与上外墙板的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拼接缝的外侧设有防水胶条。如此,提高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浇筑腔内未浇筑混凝土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的装配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模板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外墙板 2下外墙板 3环形箍筋 4缺口
5伸出筋 6纵向筋 7浇筑孔 8预制楼板
9溢浆缺口 10暗梁 11密封件 12防水胶条
13模板本体 14套筒 15第一套管 16第二套管
17第一螺杆 18第二螺杆 19底托 20紧固螺母
21第一侧边 22第二侧边 23转角 24楔块
25楔块槽 26加强件 27浇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如图1~3,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楼板8以及上下设置的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所述上外墙板1的内侧设有缺口4,所述预制楼板8搭接在所述下外墙板2上,所述上外墙板1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搭接在下外墙板2和预制楼板8上,所述上外墙板1的底部和下外墙板2的顶部分别沿其底面和顶面设有一排环形箍筋3,所述上外墙板1、下外墙板2和楼板围合构成浇筑腔27,所述环形箍筋3部分锚固在所述上外墙板1或下外墙板2内,部分伸出至所述浇筑腔27内,所述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上的环形箍筋3错位并列设置,所述浇筑腔27内设有多根纵向筋6,所述纵向筋6与所述环形箍筋3相连并构成钢筋笼,所述预制楼板8的拼接侧设有伸出筋5,所述伸出筋5延伸至所述浇筑腔27内,所述上外墙板1或下外墙板2设有浇筑孔7,所述浇筑孔7连通所述上外墙板1或下外墙板2的侧壁和浇筑腔27,所述预制楼板8的拼接侧的顶部设有若干溢浆缺口9,所述溢浆缺口9将浇筑腔27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浇筑腔27内自浇筑孔7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伸出筋5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
具体应用过程中,如图1~4,上外墙板1的缺口4在预制过程中就预设好,装配过程中,先吊装下外墙板2,然后吊装预制楼板8,将预制楼板8搭接在下外墙板2上,再吊装上外墙板1,使得所述上外墙板1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搭接在下外墙板2和预制楼板8上,然后支模,自浇筑孔7向浇筑腔27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浆液从溢浆缺口9溢出,所述钢筋笼、伸出筋5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暗梁10,暗梁10将上外墙板1、下外墙板2和预制楼板8连接成整体。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施工简便,加强了连接节点的整体性,有利于墙板与楼板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加强了的墙板结构体系的抗震性,可有效防止连接节点脆弱点的出现,杜绝安全隐患。
另外,如图1,本实用新型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之间形成的后浇暗梁10将二者的拼接缝进行封解决了外墙板的防水问题,溢浆缺口9的设置注浆过程中有利拼接缝中空气的排出,保证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之间的拼接缝完全填充密实,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质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上外墙板1底部的环形箍筋3顶住所述下外墙板2的顶面,所述下外墙板2顶部的环形箍筋3顶住所述上外墙板1的底面,所述纵向筋6设置在所述环形箍筋3的角部。如此设置,上外墙板1落位时环形箍筋3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上外墙板1的作用,避免上外墙板1局部受力后损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的拼接部以及预制楼板8与下外墙板2的拼接部设有密封件11。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浇筑腔27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浆液沿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的拼接缝渗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密封件11由弹性材料制备,所述密封件11上涂覆有胶黏剂或设有双面胶。如此设置,有利于密封件11固定在下外墙板2上,避免上墙板落位的过程中密封件11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件11的密封性,同时弹性的密封件11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预制件落位时磕坏。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浇筑孔7为空心孔或预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抽芯形成,浇筑孔7优选通过预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为容易。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墙板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盲孔。如此设置,在注浆的过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混凝土浆料,这样,混凝土与下外墙板2结构上连接更为牢固。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外墙板1的底面和下外墙板2的顶面为粗糙面。如此设置,混凝土与上外墙板1的底部和下外墙板2的顶部连接更加紧密。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的拼接缝的外侧设有防水胶条12。如此,提高防水效果。
浇筑过程中,如图4~6,采用模板组件将浇筑腔27封堵,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对拉装置以及至少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模板本体13,所述两块模板本体13分别设置在所述浇筑腔27的两端并抵靠在所述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的板侧,所述对拉装置包括套筒14、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16、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所述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16和套筒14设置在所述浇筑腔27内,所述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16分别套设在所述套筒14的两端,所述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16远离套管的一端分别抵住所述两块模板本体13的内侧壁,所述套管的两端开口并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穿接模板本体13后分别穿过第一套管15和第二套管16后与所述套筒14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分别设有紧固螺母20,所述紧固螺母20设置在所述浇筑腔27外并进行紧固使得两块模板本体13固定封堵浇筑腔27。
拆除模板的时候,反向拧松螺母,拧动螺杆同时向外退出,将螺杆从套管中抽出,顺利实现杆体与混凝土体分离,第一螺杆17和第二螺杆18可以重复利用。装配过程中可有效缩短套筒14的长度,节省材料,同时有利于螺杆的拆卸,螺杆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当然,所述套管的直径应当适中,既不能太小,这样浇筑混凝土后导致螺杆不易取出,也不能太大,导致现浇层中留下较大的空洞。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述模板本体13底部设有底托19,所述底托19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加固件,所述支撑件至少包括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所述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之间形成转角23,所述第一侧边21顶面紧贴模板本体13的底面,所述第二侧边22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13底部的下外墙板2上,所述加固件使得模板本体13紧贴下外墙板2。如此设置,底托19对模板本体13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模板本体13紧贴下外墙板2,从而使得模板底部更加贴合预制件,能防止由于重力的作用以及浇筑过程中震动导致模板本体13偏位,保障浇筑面的平整性。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加固件包括设置在第一侧边21的楔块槽25和与所述楔块槽25配合使用的楔块24。如此设置,通过楔块槽25配合楔块24的使用将模板本体13下部的垫块紧贴模板本体13,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支撑件设有加强件26,所述加强件26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边2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侧边22。如此设置,可有效将第一侧边21承受的水平预制件的压力通过加强件26传递给第二侧边22,进一步传向竖向构件,即极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
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第二侧边22开设有安装孔。如此设置,通过安装孔利用自攻螺钉配合膨胀管即可将支撑装置稳固的安装在模板下部的下外墙板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楼板以及上下设置的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的内侧设有缺口,所述预制楼板搭接在所述下外墙板上,所述上外墙板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搭接在下外墙板和预制楼板上,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分别沿其底面和顶面设有一排环形箍筋,所述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围合构成浇筑腔,所述环形箍筋部分锚固在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内,部分伸出至所述浇筑腔内,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上的环形箍筋错位并列设置,所述浇筑腔内设有多根纵向筋,所述纵向筋与所述环形箍筋相连并构成钢筋笼,所述预制楼板的拼接侧设有伸出筋,所述伸出筋延伸至所述浇筑腔内,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设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连通所述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的侧壁和浇筑腔,所述预制楼板的拼接侧的顶部设有若干溢浆缺口,所述溢浆缺口将浇筑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浇筑腔内自浇筑孔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钢筋笼、伸出筋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底部的环形箍筋顶住所述下外墙板的顶面,所述下外墙板顶部的环形箍筋顶住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面,所述纵向筋设置在所述环形箍筋的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的拼接部以及预制楼板与下外墙板的拼接部设有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弹性材料制备,所述密封件上涂覆有胶黏剂或设有双面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为空心孔或预埋的空心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墙板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面和下外墙板的顶面为粗糙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拼接缝的外侧设有防水胶条。
CN201821606129.7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Active CN209243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129.7U CN209243964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129.7U CN209243964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3964U true CN209243964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6129.7U Active CN209243964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3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742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CN105569224A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206616862U (zh) 模板根部加固装置
CN106088326A (zh)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柱结构
CN109441151A (zh) 预制卫生间及其建造和安装方法
CN209243965U (zh)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装配节点
CN208792737U (zh) 用于悬挂外挂平台钢梁的可拆卸式连接件
CN103556819A (zh) 一种在梁板上预留构造柱孔洞的施工方法
CN108755972A (zh) 预制件用垫脚及其使用方法
CN208844417U (zh) 一种用于桥墩柱的外预制结构及其外预制内现浇桥墩柱
CN209243964U (zh) 一种外墙板与楼板的连接节点
CN105951987B (zh) 次框架外置永久性铝板外模后浇节点及施工方法
CN109895239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楼梯缓台梁板及其建造方法
CN106499180B (zh) 一种新型外模板加固及外脚手架拉结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67492U (zh) 一种预制叠合墙板和预制楼梯侧向连接结构
CN206205144U (zh) 次框架外置永久性铝板外模后浇节点
CN113235798B (zh) 装配式叠合板安装方法
CN204876210U (zh) 叠合装饰层和保温层的结构墙板
CN211873413U (zh) 一种基于石膏空心砌块的免抹灰墙体
CN209456908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装置
CN107345438A (zh) 一种基于eps保温板实现结构翻檐的预制装配式雨棚的施工方法
CN207846677U (zh) 首层竖向构件与地下室顶板的延性连接构造
CN112252467A (zh) 一种装配式钢骨混凝土叠合主梁与次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16239270U (zh) 装配式矩形洞口构件及其与叠合梁板的连接节点
CN109930712A (zh) 一种现浇双网片免抹灰隔墙施工专用构架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7

Address after: 542800 Tianhe Avenue, Hezhou Eco-Industrial Park, He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patentee after: Gener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Hezhou Tong Assembly Building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Guangxi Hezhou Urb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42899 No. 5 Tianhe Avenue, Hezhou High-tech Zone, He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Hezhou Tong Assembly Build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