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5140U - 一种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吹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5140U
CN209235140U CN201821979754.6U CN201821979754U CN209235140U CN 209235140 U CN209235140 U CN 209235140U CN 201821979754 U CN201821979754 U CN 201821979754U CN 209235140 U CN209235140 U CN 209235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air dryer
component
frame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797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和俊
余卫涛
李丐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lyc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lyc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lyc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lyc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797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5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5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5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吹风,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该电吹风包括固定连接的机身组件和手柄组件,机身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手柄组件远离机身组件的一端具有进风口,手柄组件和机身组件均具有气流腔,进风口、气流腔以及出风口形成气流通道。该电吹风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手柄组件的尾部,可以有效的防止头发、碎屑等杂物的吸入,提升使用安全性,采用无刷电机有效降低噪音,且出风口内壁沿气流出方向呈圆锥状收拢,使得出风气流更加的集中,热量更加聚集,同时节约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电吹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吹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一种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电器,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整形,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美工等行业。
传统的电吹风主要由发热组件、电机风叶组件组成,电吹风工作时,气流通过进风口,流经发热组件加热,再由出风口输出热风。
然而,在电吹风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头发、碎屑或丝状异物容易被吸入到进风口中的情况,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电吹风,头发、碎屑及丝状异物不易被吸入进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包括固定连接的机身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手柄组件远离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具有进风口,所述手柄组件和所述机身组件均具有气流腔,所述进风口、所述气流腔以及所述出风口形成气流通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驱动件以及过滤网,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过滤网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驱动件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无刷电机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和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手柄壳体、尾盖、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
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围合成具有腔体的内壳体,所述驱动件嵌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内壳体嵌设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尾盖与所述手柄壳体远离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护线套,所述护线套穿设于所述过滤网,且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组件包括第二本体、控制组件以及后盖调节组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且将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封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线路板、控制件以及传动件,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控制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传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件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所述后盖调节组件包括具有传动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扣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所述传动部和所述传动件啮合,用于对所述控制件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机身壳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所述后盖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加热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控制组件靠近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隔热筒、支架本体以及发热丝,所述隔热筒嵌设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内腔,所述发热丝缠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嵌设于所述隔热筒,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且包括风嘴、磁铁件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出风口端,所述风嘴与所述磁铁件固定连接,所述磁铁件与所述连接件相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巧妙,将电吹风的进风口设计在手柄组件远离机身组件的一端,用户在使用时,气流从手柄组件端部的进风口进入,然后经过气流腔,最后从机身组件的出风口吹出,由于用户手持手柄组件,进风口相对远离头发或待吹物体,使得头发、碎屑或丝状异物不易被吸入进风口中,提供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吹风的剖视图;
图3为电吹风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手柄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机身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中控制组件的分解图;
图7为图3中后盖调节组件的分解图;
图8为图3中出风组件的分解图。
图标:100-电吹风;10-机身组件;105-出风口;11-第二本体;112- 机身壳体;113-隔热筒;114-云母支架;115-云母片;12-控制组件;123- 线路板;124-控制件;125-传动件;126-线路盖板;13-后盖调节组件;134- 调节件;135-盖板;136-后盖;137-罩体;15-出风组件;151-风嘴外壳; 153-风嘴内壳;155-磁铁件;156-钣金件;157-钣金固定架;158-透明罩; 20-手柄组件;205-进风口;21-外接电源线;22-第一本体;221-手柄壳体; 222-第一内壳;223-第二内壳;224-尾盖;23-驱动件;232-无刷电机;235- 缓冲件;24-过滤网;25-护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吹风100 的剖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100包括固定连接的机身组件10和手柄组件20,机身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105,手柄组件20远离机身组件10的一端具有进风口205,出风口105位于机身组件10的前端,进风口205位于手柄组件20的底部,手柄组件20和机身组件10均具有气流腔,气流从手柄组件20底部的进风口205进入,经过手柄组件20的气流腔进入到机身组件10的气流腔,最后从机身组件10前端的出风口105流出,从而形成气流通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100通过将进风口205设置在手柄组件20的底部,改变了气流的入口方向和流通路径,同时,相应的将手柄组件20内部和机身组件10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调整,在电吹风100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障头发等丝状异物不易被吸入进风口205,减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其中,驱动件23设置在手柄组件20的内腔中,用于为电吹风100提供气流循环的动力,从而带动气流对机身组件10内的控制组件12进行散热,且机身组件10靠近出风口105的位置设置有加热组件,气流经过加热组件时,将热量带出以形成热风。外接电源线21设置在手柄组件20底部的进风口205处,外接电源线21从进风口205引入,向内连接至驱动件23、控制组件12以及加热组件。
下面对该电吹风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电吹风100的爆炸图,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
手柄组件20包括第一本体22、驱动件23、过滤网24以及护线套25,第一本体22作为手柄的外壳体,驱动件23和过滤网24均嵌设于第一本体 22内,驱动件23为机身组件10提供动力驱动,过滤网24设置于驱动件 23的靠近进风口205的一端,用于将碎屑、头发或丝状异物等杂质过滤掉,避免其从进风口205处被吸入,护线套25设置于进风口205处且用于套设在外接电源线21外侧,对外接电源线21进行保护。
机身组件10包括第二本体11、控制组件12、后盖调节组件13以及出风组件15,其中,第二本体11作为机身的外壳体,控制组件12嵌设于第二本体11的内部,后盖调节组件13和出风组件15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11 的两端,控制组件12和驱动件23电连接,后盖调节组件13与控制组件12 配合,用于调节电吹风100的开启、关闭、风速以及冷热风等,下面对手柄组件20和机身组件10进行详细介绍。
图4为电吹风100中手柄组件20的爆炸图,请参照图4所示。
手柄组件20包括第一本体22、驱动件23、过滤网24以及护线套25,驱动件23嵌设于第一本体22靠近机身组件10的一端,过滤网24设置于第一本体22靠近进风口205的一端,护线套25穿设于过滤网24且凸出于第一本体22的进风口205端。
具体的,第一本体22包括手柄壳体221、内壳体以及尾盖224,手柄壳体221为相对两端贯通的圆柱状结构,手柄壳体221的一端和机身组件 10固定连接,另一端作为进风口205,内壳体是由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配合而成且具有腔体,其用于嵌设固定驱动件23,然后和驱动件23 作为整体嵌设于手柄壳体221内,驱动件23位于一端,尾盖224扣合设置于手柄壳体221的进风口205处。
可选的,内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均为薄壁半圆柱型结构,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 223的开口端相互扣合,从而围合成具有腔体的内壳体,通过密封圈套设于内壳体的外表面,将其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通过螺丝紧固扣合在一起,作为内壳体整体设置在手柄壳体221的内部,护线套25设置在手柄壳体221的进风口205处,并与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形成的内壳体配合连接;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密封圈A和密封圈B,密封圈套设在第一内壳222与第二内壳223扣合后的内壳体外侧,且第一内壳222和第二内壳223上开设有与密封圈A和密封圈B配合的凹槽,密封圈嵌设在凹槽内,起密封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内壳体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两个内壳扣合方式,只要其具有容纳驱动件23的腔体,且能够固定设置驱动件23 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驱动件23嵌设于内壳体的腔体内,为了减小电吹风100运行时的噪音,驱动件23包括无刷电机232和缓冲件235,缓冲件235套设于无刷电机232的外表面,为无刷电机232工作时的振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无刷电机232和缓冲件235配合后,作为整体安装于内壳体的腔体内,且无刷电机232同时和外接电源线21、机身组件10内的控制组件1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无刷电机232为内置叶轮式结构,缓冲件235为电机软胶,包覆在无刷电机232的外层,用于缓冲无刷电机232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该无刷电机232的结构类似于航空发动机,区别于传统的电机加外置风叶的组合方式,有效的降低电机和风叶本身由机械振动产生的噪音。
该无刷电机232转速可在1至20万转之间进行自由调节,高转速可以使得该无刷电机232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频率高于20KHz,人耳可听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KHz之间,因此该无刷电机232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人耳几乎感受不到,从而达到低噪音的效果。该无刷电机232的转速可在1-20 万转之间进行调节,工作时无刷电机232所产生的噪音的频率在20KHz以上,超出人耳所能听见的正常声音频率,使得工作时噪音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05设置在手柄壳体221的尾部,手柄壳体221 内置有过滤网24,通过将进风口205设置在手柄壳体221的尾部,同时配合过滤网24,可以有效的防止在电吹风100工作时防止头发、细丝,碎屑等异物的吸入,使得电吹风100工作时更加的安全。
可选的,内壳体嵌设于手柄壳体221内,尾盖224与手柄壳体221的远离机身组件10的一端扣合连接,护线套25穿设于过滤网24和尾盖224,且从进风口205处穿出,保护外接电源线21,具体的,尾盖224扣合设置于手柄壳体221的进风口205处,尾盖224上开设有相应的进风孔,以便气流流入。
可选的,过滤网24设置在尾盖224的内侧,过滤网24开设有若干的通孔,起到过滤异物的作用。装配时,手柄壳体221的一端与机身壳体112 的连接开口固定,使手柄壳体221和机身壳体112内部形成密闭流道,气流由手柄壳体221底部的进风口205进入流经过滤网24、驱动件23后,进入到机身组件10的内部,依次经过控制组件12和加热组件,再由机身壳体112的环状出风口105流出,这样使得电吹风100在工作时防止异物吸入的效果更好,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心。
图5为电吹风100中机身组件10的爆炸图,请参照图5所示。
机身组件10包括第二本体11、控制组件12、后盖调节组件13以及出风组件15,出风组件15设置于第二本体11的一端,控制组件12设置于第二本体11的另一端,后盖调节组件13设置于控制组件12远离出风组件15 的一端,控制组件12和手柄组件20中的驱动件23电连接,后盖调节组件 13调节控制组件12,从而控制电吹风100的开启或闭合等。
具体的,第二本体11中包括机身壳体112和加热组件,机身壳体112 也为相对两端贯通的圆柱状结构,出风口105位于机身壳体112的一端,且为环状出风口105,加热组件装配后嵌设于机身壳体112的内腔,且位于靠近出风口105的一侧,机身壳体112的侧壁还开设有与手柄壳体221固定连接的连接口。
请继续参照图5所示,加热组件包括隔热筒113、支架本体以及发热丝,支架本体包括云母支架114和云母片115,云母支架114具有锥形段和柱状段,锥形段的大端靠近于柱状段,柱状段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槽,云母片1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云母片115一一对应的卡设在固定槽内,云母片115的一端与锥形段配合,云母片115的另一端通过云母片固定架与云母支架114固定连接,每个云母片115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锯齿,且当云母片115与云母支架114装配固定后,锯齿位于外周,发热丝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缠绕在云母片115的锯齿上,装配完成后的支架本体嵌设于隔热筒113的空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云母片115的数量为6片,且均匀的分布嵌入在云母支架114的固定槽上,发热丝由单根或者多根组合的波纹状发热丝或者弹簧发热丝,并且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其中,隔热筒113起到隔热作用,发热丝绕设于支架本体后,整体嵌设于隔热筒113内,然后和隔热筒113作为整体嵌设于机身壳体112的内腔中。控制组件12固定设置于支架本体远离出风口105的一侧,且控制组件12和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具体的,图6为控制组件12的分解图,请参照图6所示。
控制组件12包括线路板123、控制件124以及传动件125,线路板 123设置于加热组件的尾端,控制件124固定设置于线路板123背离出风口105的一侧,传动件125固定设置于控制件124背离线路板123的一侧,线路板123和控制件124电连接,且线路板123背离控制件124的一侧还设置有线路盖板126,线路板123通过线路盖板126与加热组件固定连接,控制件124设置于隔热筒113的远离出风口105的一端,用于封闭隔热筒 113。
具体的,线路板123上靠近控制件124的一侧设置有电位器或者编码器,用于对无刷电机232进行无级调速,传动件125为齿轮,传动件125 固定设置在电位器或者编码器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125为外齿轮,传动件125与后盖调节组件13啮合传动,从而控制线路板123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与控制组件12连接,设置在机身壳体112内,加热组件位于机身壳体112内部且靠近环状出风口105的一端,控制组件 12位于机身壳体112内部且靠近尾部的一端,气流进入机身壳体112后,依次经过控制组件12和加热组件,通过控制组件12来调节气流的冷热风、风速等。
具体的,图7为后盖调节组件13的分解图,请参照图7所示。
后盖调节组件13包括调节件134、盖板135以及后盖136,调节件134 上设置有与控制组件12的传动件125配合的传动部,调节件134扣合设置于机身壳体112的另一端,且传动部和传动件125啮合,用于对控制件124 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为内齿轮,调节件134套接在机身壳体112的尾部,并与控制组件12上的外齿轮啮合传动,盖板135盖合在调节件134 的上面,并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与设在控制组件12中的控制件124上的螺丝柱配合,后盖136通过套接的方式固定在盖板135的背面,从而将机身组件10的尾部封堵。
可选的,后盖调节组件13还包括罩体137,罩体137通过过盈的方式与后盖136上的通孔配合,冷热风按钮设置在后盖136上,通过按压冷热风按钮来调节电吹风100吹出的风温度。
具体的,图8为出风组件15的分解图,请参照图8所示。
出风组件15设置于第二本体11的出风口105处,且出风组件15包括风嘴、磁铁件155以及连接件,连接件固定设置于第二本体11的出风口105 端,风嘴与磁铁件155固定连接,磁铁件155与连接件相吸,通过磁铁相吸的方式将风嘴与机身壳体112连接固定。
具体的,风嘴包括风嘴外壳151和风嘴内壳153,磁铁件155嵌装在风嘴内壳153的凹槽面,且形成组合体,再将该组合体套入风嘴外壳151中形成风嘴。
具体的,连接件包括钣金件156、钣金固定架157以及透明罩158,钣金件156插设于钣金固定架157上的凹槽中,透明罩158设置于钣金固定架157中间的通孔上且通过过盈方式配合,该连接件设置在加热组件的支架本体中间通孔处的前端,连接件中的钣金件156能够与磁铁件155相吸,从而实现风嘴与连接件通过磁吸的方式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风嘴设置在机身壳体112前端的环形出风口105处,风嘴为沿内壁气流方向呈圆锥状逐渐聚拢式,使得出风的气流更加的集中,热量更加聚集,从而有效节约能耗。
该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100,出风组件15设置于机身壳体112的出风口105处,后盖调节组件13设置于机身壳体112的远离出风口105的位置,控制组件12设置于机身壳体112靠近后盖调节组件13的位置,且控制组件12与后盖调节组件13连接,通过调节后盖调节组件13来控制电吹风100 的开启、关闭、风速大小以及冷热风的调节,另外,后盖调节组件13将机身壳体112远离出风口105的一端封堵。
该电吹风100还包括外接电源线21,外接电源线21从手柄组件20进风口205处接入,为电吹风100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吹风100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进风口205设置在手柄组件20的尾部,结合过滤网24可以有效的防止头发、碎屑等杂物的吸入,提升使用安全性;采用无刷电机232 有效的降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且转速调节范围广;通过将机身前端的出风口105设置为环状出风口105,并且环状出风口105内壁沿气流出方向呈圆锥状收拢,使得出风气流更加的集中,热量更加聚集,同时节约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的机身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手柄组件远离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具有进风口,所述手柄组件和所述机身组件均具有气流腔,所述进风口、所述气流腔以及所述出风口形成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驱动件以及过滤网,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过滤网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驱动件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无刷电机和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和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手柄壳体、尾盖、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内壳和第二内壳;
所述第一内壳和所述第二内壳围合成具有腔体的内壳体,所述驱动件嵌设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内壳体嵌设于所述手柄壳体内,所述尾盖与所述手柄壳体远离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护线套,所述护线套穿设于所述过滤网,且凸出于所述第一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第二本体、控制组件以及后盖调节组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且将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线路板、控制件以及传动件,所述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控制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线路板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传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件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所述后盖调节组件包括具有传动部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扣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所述传动部和所述传动件啮合,用于对所述控制件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包括机身壳体和加热组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一端,所述后盖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加热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内腔,且位于所述控制组件靠近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隔热筒、支架本体以及发热丝,所述隔热筒嵌设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内腔,所述发热丝缠设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嵌设于所述隔热筒,所述控制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还包括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且包括风嘴、磁铁件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出风口端,所述风嘴与所述磁铁件固定连接,所述磁铁件与所述连接件相吸。
CN201821979754.6U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电吹风 Active CN209235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79754.6U CN20923514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电吹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79754.6U CN20923514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电吹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5140U true CN209235140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79754.6U Active CN20923514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电吹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5140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103A (zh) * 2019-09-12 2019-11-19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及其手持部
CN11047757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10934405A (zh) * 2020-01-03 2020-03-31 永康市和邦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吹风机
CN110934406A (zh) * 2020-01-03 2020-03-31 永康市和邦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家用吹风机
CN110973801A (zh) * 2019-12-24 2020-04-10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吹风设备
CN11215530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12315167A (zh) * 2020-11-24 2021-02-05 蚁人自动化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
CN113116042A (zh) * 2021-04-18 2021-07-16 湖南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吹风无极调速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103A (zh) * 2019-09-12 2019-11-19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及其手持部
CN110477572A (zh) * 2019-09-12 2019-11-22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10973801A (zh) * 2019-12-24 2020-04-10 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吹风设备
CN110934405A (zh) * 2020-01-03 2020-03-31 永康市和邦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吹风机
CN110934406A (zh) * 2020-01-03 2020-03-31 永康市和邦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式家用吹风机
CN112155302A (zh) * 2020-09-29 2021-01-01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12315167A (zh) * 2020-11-24 2021-02-05 蚁人自动化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
CN113116042A (zh) * 2021-04-18 2021-07-16 湖南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吹风无极调速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35140U (zh) 一种电吹风
US8893400B2 (en) Hair dryer having a passive silencer system
US10184490B2 (en) Noise reduction diffuser for an electric blower
CN104481932B (zh) 风扇
JP5801335B2 (ja) ダブルファン式ヘアドライヤー
CN108757581B (zh) 风扇及其用于风扇的叶轮罩
CN109707651A (zh) 风扇
CN111557539A (zh) 一种吹风机
CN208587996U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气流扇
CN210184822U (zh) 电吹风
JP7190708B2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
CN111418987A (zh) 电吹风外壳组件及电吹风
CN111927802A (zh)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08386371A (zh) 一种带螺旋风道的多功能厨房吹风扇
CN111412520A (zh) 暖风机取暖器
CN209622985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21012306U (zh)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电吹风机
KR102076968B1 (ko) 헤어드라이어
CN210035676U (zh) 暖风机取暖器
CN215899071U (zh) 干燥设备
CN218978246U (zh) 一种可悬挂的新型电吹风
CN207975057U (zh) 一种多功能风机
CN221129104U (zh) 一种手持式吹风机
CN209763243U (zh) 暖风机取暖器
CN212165176U (zh) 电吹风外壳组件及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