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8447U -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8447U
CN209228447U CN201822023619.0U CN201822023619U CN209228447U CN 209228447 U CN209228447 U CN 209228447U CN 201822023619 U CN201822023619 U CN 201822023619U CN 209228447 U CN209228447 U CN 209228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tank
type semiconductor
metallic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36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小平
孙晶晶
黄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nka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36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8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8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8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包括散热箱、安装机构、第一绝缘陶瓷片、第一金属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所述散热箱一侧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散热箱一端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箱一端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箱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隔板,所述进风口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一侧顶部设置有降温槽,降温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绝缘陶瓷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将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隔开安装,避免二者间热量传递,同时对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震动通过安装机构有效地吸收缓解降低对后处理装置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现在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尾气,均需要安装后处理装置进行配套使用,降低缓解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污染。
现有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直接安装在一起,二者工作时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相互影响,同时发动机在工作时温度过高会使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以致发生变形和损坏,各机件间的正常间隙将因零件受热膨胀而被破坏,使零件不能正常工作,使机油粘度变稀甚至氧化变质,降低润滑作用,加剧零件的磨损,气缸的充气量减少,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汽油机工作时,还会发生爆燃;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极大震动会直接影响后处理装置正常工作,长时间会造成后处理装置内部零件毁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该隔热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将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隔开安装,避免二者间热量传递,同时对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震动通过安装机构有效地吸收缓解降低对后处理装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包括散热箱、安装机构、进风口、出风口、风机、降温槽、隔板、第一绝缘陶瓷片、第一金属导体、空穴型半导体、电子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所述散热箱一侧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散热箱一端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箱一端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箱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隔板,所述进风口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一侧顶部设置有降温槽,降温槽内部安装有第一绝缘陶瓷片,所述第一绝缘陶瓷片内侧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所述第一金属导体内侧安装有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且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间隔安装,所述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内侧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所述第二金属导体内侧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底座、安装座、安装槽、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弹簧、滑筒、滑块、滑柱、限位柱和第二弹簧,所述底座内部对称开设有8个所述安装槽,所述底座一侧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四周分别连接有8个所述第一连接杆,8个所述滑筒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滑筒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滑筒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滑柱一侧,所述滑柱顶部和底部中心处均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金属导体两端通过导线与发动机控制面板连接,所述风机和发动机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柱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所述滑块穿过安装槽一侧与第二连接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箱另一侧安装在发动机表侧,所述散热箱和风机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安装座底侧设置有橡胶垫。
该隔热保护装置的使用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散热箱一侧安装在国六发动机一侧,且散热箱另一侧安装有后处理装置;
步骤二: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风机开始工作,同时降温槽内的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形成电偶对,热量从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传递至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一绝缘陶瓷片端,对进风口处空气进行降温,风机将凉爽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散热箱内,通过隔板对空气导流,通过冷空气不断循环带走散热箱内部的热量,完成隔热和散热处理,热风从出风口排出;
步骤三: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由于安装机构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震动对后处理装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分别安装在散热箱的两侧,二者工作时会产生高温,热量会被散热箱内的空气吸收,通过进风口的风机开始工作,同时降温槽内的空穴型半导体和电子型半导体形成电偶对,热量从第二金属导体和第二绝缘陶瓷片传递至第一金属导体和第一绝缘陶瓷片端,对进风口处空气进行降温,风机将凉爽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散热箱内,通过隔板对空气导流,通过冷空气不断循环带走散热箱内部的热量,完成隔热和散热处理,热风从出风口排出,这样有效的避免二者间热量传递,同时对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具有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震动通过安装机构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滑筒内不断的来回压缩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水平方向的震动,同时通过滑柱在安装槽内不断的压缩第二弹簧,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竖直方向的震动,二者共同配合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很好的吸收。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温槽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散热箱;2、安装机构;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风机;104、降温槽;105、隔板;106、第一绝缘陶瓷片;107、第一金属导体;108、空穴型半导体;109、电子型半导体;110、第二金属导体;111、第二绝缘陶瓷片;201、底座;202、安装座;203、安装槽;204、第一连接杆;205、第二连接杆;206、第一弹簧;207、滑筒;208、滑块;209、滑柱;210、限位柱;21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包括散热箱1、安装机构2、进风口101、出风口102、风机103、降温槽104、隔板105、第一绝缘陶瓷片106、第一金属导体107、空穴型半导体108、电子型半导体109、第二金属导体110和第二绝缘陶瓷片111,散热箱1一侧安装有安装机构2,散热箱1为中孔结构,且散热箱1安装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的两侧为金属材料构成,而散热箱1外轮廓四周由绝热材料构成,散热箱1一端顶部开设有进风口101,散热箱1一端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01,散热箱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隔板105,有效的引导冷风的流向,进风口101安装有风机103,风机103一侧顶部设置有降温槽104,降温槽104内部安装有第一绝缘陶瓷片106,所述第一绝缘陶瓷片106内侧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107,第一金属导体107内侧安装有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且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间隔安装,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内侧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110,第二金属导体110内侧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111,便于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对进风口101空气降温,提高了散热效果;
安装机构2包括底座201、安装座202、安装槽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二连接杆205、第一弹簧206、滑筒207、滑块208、滑柱209、限位柱210和第二弹簧211,底座201内部对称开设有8个安装槽203,底座201一侧安装有安装座202,安装座202底部四周分别连接有8个第一连接杆204,8个滑筒207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弹簧206,滑筒207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06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04一端连接,滑筒207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0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05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205另一端设置有滑块208,滑块208安装在滑柱209一侧,滑柱209顶部和底部中心处均安装有限位柱210,起到对第二弹簧211限位作用,限位柱210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211,便于通过底座201和安装座202间设置的减震系统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有效的缓解。
第一金属导体107两端通过导线与发动机控制面板连接,风机103和发动机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发动机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便于各组件在控制面板的控制下有序的正常的完成所有工作。
滑柱209安装在安装槽203内部,滑块208穿过安装槽203一侧与第二连接杆205连接,便于滑柱209内通过第二弹簧211的形变在安装槽203内上下移动,同时对滑柱209起到限位作用。
散热箱1另一侧安装在发动机表侧,便于对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进行分开安装,散热箱1和风机103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连接。
安装座202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便于对后处理器的各个组件进行安装固定,安装座202底侧设置有橡胶垫,便于吸收竖直方向的震动时,保护安装座202底部,避免安装座202与底座201直接发生碰撞。
该隔热保护装置的使用操作步骤为:
步骤一:散热箱1一侧安装在国六发动机一侧,且散热箱1另一侧安装有后处理装置;
步骤二: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风机103开始工作,同时降温槽104内的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形成电偶对,热量从第二金属导体110和第二绝缘陶瓷片111传递至第一金属导体107和第一绝缘陶瓷片106端,对进风口101处空气进行降温,风机103将凉爽的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箱1内,通过隔板105对空气导流,通过冷空气不断循环带走散热箱1内部的热量,完成隔热和散热处理,热风从出风口102排出;
步骤三: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由于安装机构2内的第一弹簧206和第二弹簧211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的震动对后处理装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分别安装在散热箱1的两侧,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发动机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及强烈的震动,尾气经过后处理装置处理后,后处理装置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二者均安装在内部呈空隙的散热箱1外部,热量会被散热箱1内的空气吸收,通过进风口101的风机103开始工作,同时降温槽104内的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形成电偶对,热量从第二金属导体110和第二绝缘陶瓷片111传递至第一金属导体107和第一绝缘陶瓷片106端,对进风口101处空气进行降温,风机103将凉爽的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箱1内,通过隔板105对空气导流,通过冷空气不断循环带走散热箱1内部的热量,热风从出风口102排出,这样有效的避免二者间热量传递,同时对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震动通过安装机构2时,第一连接杆204和第二连接杆205在滑筒207内不断的来回压缩第一弹簧206,通过第一弹簧206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水平方向的震动,同时通过滑柱209在安装槽203内不断的压缩第二弹簧211,通过第二弹簧211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竖直方向的震动,二者配合极大程度的缓解的发动机震动对后处理装置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发动机和后处理装置分别安装在散热箱1的两侧,二者工作时会产生高温,热量会被散热箱1内的空气吸收,通过进风口101的风机103开始工作,同时降温槽104内的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形成电偶对,热量从第二金属导体110和第二绝缘陶瓷片111传递至第一金属导体107和第一绝缘陶瓷片106端,对进风口101处空气进行降温,风机103将凉爽的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散热箱1内,通过隔板105对空气导流,通过冷空气不断循环带走散热箱1内部的热量,完成隔热和散热处理,热风从出风口102排出,这样有效的避免二者间热量传递,同时对发动机与后处理装置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出,具有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发动机工作产生的震动通过安装机构2时,第一连接杆204和第二连接杆205在滑筒207内不断的来回压缩第一弹簧206,通过第一弹簧206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水平方向的震动,同时通过滑柱209在安装槽203内不断的压缩第二弹簧211,通过第二弹簧211的弹性形变吸收缓解竖直方向的震动,二者共同配合对发动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很好的吸收。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箱(1)、安装机构(2)、进风口(101)、出风口(102)、风机(103)、降温槽(104)、隔板(105)、第一绝缘陶瓷片(106)、第一金属导体(107)、空穴型半导体(108)、电子型半导体(109)、第二金属导体(110)和第二绝缘陶瓷片(111),所述散热箱(1)一侧安装有安装机构(2),所述散热箱(1)一端顶部开设有进风口(101),所述散热箱(1)一端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01),所述散热箱(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隔板(105),所述进风口(101)安装有风机(103),所述风机(103)一侧顶部设置有降温槽(104),降温槽(104)内部安装有第一绝缘陶瓷片(106),所述第一绝缘陶瓷片(106)内侧安装有第一金属导体(107),所述第一金属导体(107)内侧安装有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且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间隔安装,所述空穴型半导体(108)和电子型半导体(109)内侧安装有第二金属导体(110),所述第二金属导体(110)内侧安装有第二绝缘陶瓷片(111);
所述安装机构(2)包括底座(201)、安装座(202)、安装槽(203)、第一连接杆(204)、第二连接杆(205)、第一弹簧(206)、滑筒(207)、滑块(208)、滑柱(209)、限位柱(210)和第二弹簧(211),所述底座(201)内部对称开设有8个所述安装槽(203),所述底座(201)一侧安装有安装座(202),所述安装座(202)底部四周分别连接有8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04),8个所述滑筒(207)内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弹簧(206),所述滑筒(207)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06)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04)一端连接,所述滑筒(207)内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0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05)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05)另一端设置有滑块(208),所述滑块(208)安装在滑柱(209)一侧,所述滑柱(209)顶部和底部中心处均安装有限位柱(210),所述限位柱(210)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导体(107)两端通过导线与发动机控制面板连接,所述风机(103)和发动机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209)安装在安装槽(203)内部,所述滑块(208)穿过安装槽(203)一侧与第二连接杆(20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1)另一侧安装在发动机表侧,所述散热箱(1)和风机(103)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02)一侧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安装座(202)底侧设置有橡胶垫。
CN201822023619.0U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Active CN209228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3619.0U CN2092284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3619.0U CN2092284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8447U true CN209228447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6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3619.0U Active CN2092284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8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3113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尘功能的开关柜
TW363301B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motor
CN209228447U (zh)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CN109339928A (zh) 一种用于国六发动机的隔热保护装置
CN207559367U (zh) 一种水冷配电箱
CN208996810U (zh) 一种柴油机发动机辅助降温装置
CN209489044U (zh) 充电装置
CN206195418U (zh) 一种充电器
CN205753112U (zh) 一种散热型开关柜
CN206650983U (zh) 一种隔热散热系统
CN214429027U (zh) 一种散热式配电箱
CN208673264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5864550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监控摄像机防护罩
CN209718552U (zh) 一种塑料注塑机冷却装置
CN209637869U (zh) 一种智能电控化电子节温器
CN107630742B (zh) 一种多水箱高低温冷却系统
CN211350720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散热电池结构
CN209419084U (zh) 一种多重散热的箱式变电站
CN111176404B (zh) 一种高效散热性能的电脑主板用散热装置
CN204371607U (zh) 压缩机外壳
CN209621574U (zh) 一种履带吊起重机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散热装置
CN209776192U (zh) 一种抗震车载充电机
CN2498641Y (zh) 压缩机制冷电脑机箱
CN109624692B (zh) 汽车冷却装置
CN218275745U (zh) 一种循环散热型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