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8175U -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8175U
CN209178175U CN201821331126.7U CN201821331126U CN209178175U CN 209178175 U CN209178175 U CN 209178175U CN 201821331126 U CN201821331126 U CN 201821331126U CN 209178175 U CN209178175 U CN 209178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n
precipitation
waste water
treating stations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11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MOR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MOR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MOR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MOR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311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8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8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8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和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两部分,所述就地污水处理站采用反硝化滤池生物脱氮一体化系统。反硝化池内填充生物复合填料。其中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可设计为车载装置,该技术方案占地小、处理废水效率高,可实现就地处理;退锡废水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且使排放废水达到有关环保标准,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Description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锡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退锡废水回收处理一体化移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涌现了大量PCB加工厂,中国是全球PCB 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年消耗5×l05m3退锡液,我国年消耗退锡液6×104m3, 且以15%-18%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退锡水量如果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必然会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但由于退锡废水成分复杂,具有强腐蚀性,导致处理困难,成本高,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及资金缺乏的发展中的PCB 中小企业,退锡废水的处理更是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退锡水废液在依照“属地经营、分散运输、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时,处理工艺主要采取简单的中和沉淀方法回收锡泥的中间产品,有可能造成:
1、运输过程的损失,或造成危险废物的外泄;
2、提取的副产品锡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
3、需花费大量的成本处理退锡后废水中的氨氮等其他成分。
在PCB制造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化工药水和化学原料,从而产生的废水种类较复杂,主要有退锡水废液、沉铜废液、微蚀废液、碱性高COD 废液、蚀刻废液等。相比于其他废水,退锡液废水具有酸性最强、重金属含量最高、成分最复杂、产生量最大以及可回收资源高等特点。现在国内PCB行业多选用硝酸—烷基磺酸型退锡水,经退锡工序后COD以及氨氮含量变化较小,浓度仍然较高,故如何在处理高浓度COD、氨氮退锡水废液的同时还能进行有价资源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国内PCB企业所面临的难点。现有的退锡废液的处理工艺,重点主要放在锡、铜等金属的回收和退锡液的循环回收利用,如何在回收利用的同时,高效、经济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一个很多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退锡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同时含有较高的难降解有机物使得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较大,如不能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路线将使得处理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针对的退锡废液的分析,原水水质存在以下特点:
1)原水的pH较低,重金属种类复杂;
2)COD、氨氮含量较高;
3)废水中锡含量较高,且锡的溶度积较小,对应沉淀的pH皆较低;
4)废水中有机物种类复杂,多为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等,生化性较差。
中和沉淀法是脱除重金属的传统方法,其工艺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向退锡废液中加过量碱,与残留硝酸中和后,使重金属离子大部分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下来,形成沉淀污泥,之后进行有价金属的回收。将废水通过沉淀的方式去除大部分重金属,同时伴随沉降作用,废水中的部分氨氮和COD被除去,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并不能完全去除,生化性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采用生化脱氮处理之前需采用物化氧化的方式对废水生化性进行改善。本实用新型采用UV协同高级氧化方法。反硝化滤池是现在污水处理工业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具有高效脱氮、无污染、成本相对较低、占地小等优势。生物滤池是指由特定填料填充的生物反应构筑物,其中填料可起到为微生物提供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生存空间,污水可通过与富集在填料表面微生物接触,利用生物生理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滤池包括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硝化生物滤池及反硝化生物滤池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原理是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该工艺的优点如下:
(1)省地:占地仅为传统方法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并取消了二沉池。将传统的“初沉、生化及二沉”三个步骤合为一个步骤;
(2)省时:比传统方法快一倍,只需2~6小时;
(3)无须污泥回流或循环反冲洗;污泥产量极少;
(4)操作简单: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易于操作和控制;
(5)不会堵塞:载体生物(Biomass)在紊流中不断脱落,避免堵塞;
(6)稳定的生物膜系统,生物易恢复活力:生物在改变温度和pH值,超负荷或受毒害作用下也能很快恢复活力,使处理效果稳定。
(7)配置灵活:生化池的设计弹性大,可根据处理要求和空间大小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
(8)已建污水系统的改造、升级及扩充十分方便;
(9)投资费用及运行成本更低;
(10)水质更稳定,不受系统中水质波动的影响;出水更洁净,产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以直接回用。
现有的退锡废液的工业处理,主要是集中在锡、铜金属的回收和退锡液的循环再生,本实用新型针对如何高效、经济的处理退锡废液,设计制造一种在回收利用的同时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的废液处理装置,该装置是一种就地处理、占地小的一体化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的退锡废液就地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
以及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其中:
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包括:
一第一调节池10,用于容纳待处理的废水并进行中和沉淀反应;
一第一沉淀分离池20,与所述第一调节池10连接,用于过滤在所述第一调节池10中反应后的废水,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底部设置卸料口21,用于回收沉淀反应后获得的锡泥2;
一UV/Fenton反应池30,与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连接,经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过滤后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反应池30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反应池30连接有第一加药装置31、第二加药装置32、第三加药装置33,分别用于添加氧化剂、酸和催化剂;
一循环泵35,连接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和第二调节池40,氧化反应处理后的废水可通过循环泵35回到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再次反应或进入第二调节池40;
一第二调节池40,通过循环泵31与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连接,用于接收经所述UV/Fenton氧化反应池30处理后的废水;
一连接泵41,连接第二调节池40和第二沉淀分离池50,所述连接泵41和第二沉淀分离池50之间的连接管道和加药装置34相连,用于添加碱;
一第二沉淀分离池50,与第二调节池40通过连接泵41连接,用于进行沉淀絮凝反应并过滤反应后的液体,所述第二沉淀分离池50底部设置用于收集固体废料的卸料口51,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配水池60;
所述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采用反硝化滤池生物脱氮一体化系统,包括:
一配水池60,用于接收经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并稀释;
一与配水池连接的提升泵61;
一反硝化滤池70,所述提升泵61将所述配水池中稀释后的废水输送至反硝化滤池70并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反硝化滤池70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原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锡废水处理装置,具有占地小、污水处理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可实现污水的就地处理。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可设计为车载装置,方便灵活,适合工业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退锡废水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图2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设备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对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限制。
1、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
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布置图如图2所示:
处理水量:7m3/d。
通过对退锡废水中锡金属回收、UV协同氧化设备布局和集成化设计,形成了车载式移动处理站,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满足废水生化处理要求。
工艺流程:原水(待处理废水)1进入第一调节池10,调节pH沉淀反应后,进入第一沉淀池20进行过滤,将沉淀的锡泥2通过底部卸料口21回收;过滤后的上清液输送至UV/Fenton反应池30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将氧化处理后的废水通过循环泵35输送至第二调节池40;
UV/Fenton反应池30连接有第一加药装置31、第二加药装置32、第三加药装置33,分别用于添加氧化剂、酸和催化剂;反应池30中反应后的废液通过循环泵35返回反应池30再次反应或排入第二调节池40;
第二调节池40中的废液经过循环氧化处理后,通过连接泵41排向第二沉淀分离池50,连接泵41与第二沉淀分离池50之间的连接管道与加药装置34相连,向其中添加碱进行沉淀絮凝,废液排入第二沉淀池50后,固体废料3经过第二沉淀分离池的底部卸料口51回收;
所得澄清滤液进入就地污水处理装置配水池60,向所述配水池中注入稀释水,稀释后通过提升泵61将稀释后的废水输送到反硝化滤池70,生化脱氮处理后将废水4输送至原污水处理装置。
2、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自控设计
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包括UV反应器控制系统、过滤沉淀控制系统、加药控制系统和集成控制柜。
4、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
处理水量:50m3/天
就地污水处理站采用反硝化滤池主体工艺,其流程为:通过车载装置处理后废水排入配水池60,同时配水池60注入稀释水,稀释到一定比例后通过提升泵将废水输送到反硝化滤池70,处理后废水输送至原污水处理装置。
1)、配水池
为了使设备进水水质均匀、水量相对稳定而设置。
调节池设计参数:
数量:1座
平面尺寸:4000×2500×200mm(L×B×H)
结构形式:钢筋砼池体
设计流量:Q=50m3/d
设计停留时间:T=9h
A、提升泵
数量:2台(1用1备)
设备类型:潜水泵
流量:4.2m3/h
扬程:10m
功率:0.75Kw
B、搅拌机
数量:1台
设备类型:潜水式
叶轮直径:φ260mm
功率:0.37Kw
C、液位计
数量:1台
测量范围:0~8m
2)、反硝化滤池一体化设备
设备参数:
数量:1套
外形尺寸:2m×5m(直径×高)
结构形式:罐体结构,内附环氧树脂,外涂面漆
主体材料:碳质钢材
填料:复合生物填料
曝气组件:射流旋流器
3)、设备基础
尺寸:(直径×高)=2×5m;
数量:1
结构形式:钢砼结构,地上式;
5、电气设计
本工程电气系统包括:工程供货范围内的设备供配电及控制,系统内各电控柜的制造和供货。本用电设备均按三级负荷供电,采用市政电和发电机配电,市政电由附近低压配电柜内引入380/220V低压电缆到低压配电柜上做为电源一,选用一台1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电源二,对各类负荷均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配电柜和控制柜柜安装在配电室或一体式设备内,其余电控柜(箱)放置于现场或就地。

Claims (5)

1.一种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
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以及
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其中:
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包括:
一第一调节池(10),用于容纳待处理的废水并进行中和沉淀反应;
一第一沉淀分离池(20),与所述第一调节池(10)连接,用于过滤在所述第一调节池(10)中反应后的废水,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底部设置卸料口(21),用于回收沉淀反应后获得的锡泥2;
一UV/Fenton反应池(30),与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连接,经所述第一沉淀分离池(20)过滤后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反应池(30)进行氧化处理,所述反应池(30)连接有第一加药装置(31)、第二加药装置(32)、第三加药装置(33),分别用于添加氧化剂、酸和催化剂;
一循环泵(35),连接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和第二调节池(40),氧化反应处理后的废水可通过循环泵(35)回到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再次反应或进入第二调节池(40);
一第二调节池(40),通过循环泵(35)与所述UV/Fenton反应池(30)连接,用于接收经所述UV/Fenton氧化反应池(30)处理后的废水;
一连接泵(41),连接第二调节池(40)和第二沉淀分离池(50),所述连接泵(41)和第二沉淀分离池(50)之间的连接管道和加药装置(34)相连,用于添加碱;
一第二沉淀分离池(50),与第二调节池(40)通过连接泵(41)连接,用于进行沉淀絮凝反应并过滤反应后的液体,所述第二沉淀分离池(50)底部设置用于收集固体废料的卸料口(51),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配水池(60);
所述就地生化污水处理站采用反硝化滤池生物脱氮一体化系统,包括:
一配水池(60),用于接收经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并稀释;
一与配水池连接的提升泵(61);
一反硝化滤池(70),所述提升泵(61)将所述配水池中稀释后的废水输送至反硝化滤池(70)并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反硝化滤池(70)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原污水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可设计为车载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锡金属回收及UV协同氧化处理站的自控系统,包括UV反应器控制系统、过滤沉淀控制系统、加药控制系统和集成控制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滤池一体化设备内部填料为复合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滤池一体化设备包含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为射流旋流器。
CN201821331126.7U 2018-08-17 2018-08-17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09178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1126.7U CN209178175U (zh) 2018-08-17 2018-08-17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1126.7U CN209178175U (zh) 2018-08-17 2018-08-17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8175U true CN209178175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5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1126.7U Active CN209178175U (zh) 2018-08-17 2018-08-17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81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1421A (zh) * 2018-08-17 2018-11-30 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退锡废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1421A (zh) * 2018-08-17 2018-11-30 深圳市东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退锡废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0788B (zh) 一种废水深度脱氮工艺
CN103113003A (zh) 一种煤焦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CN101381156B (zh) 膜生物反应器与磷回收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3212430U (zh) 一种煤焦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CN103435233B (zh) 一种化纤连续纺废水再利用的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6746181A (zh) 一种汽车厂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应用
CN106242185B (zh) 香蕉浆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645633A (zh) 一种高浓硝基苯类废水预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2295389B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CN209178175U (zh) 退锡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5473189U (zh) 一种黄磷生产企业污水处理系统
CN108911421A (zh) 退锡废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6396245A (zh) 一种含磷废水处理工艺
CN109704516A (zh) 一种苯胺类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2038950U (zh) 酚醛树脂生产工艺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2923856A (zh) 一种1,4-丁二醇化工废水的厌氧反应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3238141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膜过滤系统
CN102557351A (zh) 一种强化污水中脱氮除磷及污泥过程减量耦合的方法
CN207046919U (zh) 化工工业废水磁化处理装置
CN102101740A (zh) 一种电子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4588937U (zh) 一种含内分泌干扰物酸洗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2881063U (zh) 生物制药污水净化系统
CN201962167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105461163A (zh) 湿纺腈纶生产聚合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