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7947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7947U
CN209167947U CN201821606949.6U CN201821606949U CN209167947U CN 209167947 U CN209167947 U CN 209167947U CN 201821606949 U CN201821606949 U CN 201821606949U CN 209167947 U CN209167947 U CN 209167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spension display
magnetic suspens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magnetic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69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69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7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7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7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采用磁悬浮技术设计得到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通过在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的相对表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磁体,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产生的磁力,通过调整磁力大小,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或下降。可见,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磁悬浮底座与磁悬浮显示器之间不需要物理链接,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提升了对电子设备外观造型设计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电脑、笔记本计算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成的一部分,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兼具了信息展示、指令获取等多种功能,其承担与人交互的重要角色。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用户以各种姿态观看显示器输出的显示信息,电子设备通常会设置与显示器物理连接的底座,如设计较细的支撑颈,实现显示器与底座的物理链接,通过支撑颈上的转轴来调整显示器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及高度,但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且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稳固性,限制了电子设备外观造型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利用磁悬浮技术设计电子设备,利用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中设置的磁体产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或下降,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无需设置物理支架,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极大提升了电子设备外观设计自由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
在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和所述磁悬浮底座的相对表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磁体,以使得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和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通过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控制所述磁悬浮显示器悬浮在距离所述磁悬浮底座预设高度处。
可选的,所述磁悬浮底座朝向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放置处于固定工作模式的磁悬浮显示器。
可选的,所述磁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与所述多个磁体连接,调整所述多个磁体形成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的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检测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的检测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存储有至少一个磁力变化曲线的存储器,所述磁力变化曲线用于指示对应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变化,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采集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执行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报警指令,输出报警信息的报警器,所述报警指令是基于所述周围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不满足悬浮要求或下方空间不满足降落要求时生成的。
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磁悬浮底座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为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供电的无线充电器;
当所述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所述磁悬浮底座中,与所述磁悬浮显示器电连接的充电端口。
可选的,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包括:
蓄电池;
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充电部件,以使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充电部件,由所述无线充电器或外部电源充电。
可选的,所述卡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角度调节部件。
可选的,所述检测器包括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
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磁悬浮技术设计得到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通过在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的相对表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磁体,使得这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产生的磁力,通过调整磁力大小,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或下降。可见,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磁悬浮底座与磁悬浮显示器之间不需要物理链接,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提升了对电子设备外观造型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悬浮工作模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于固定工作模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于悬浮工作模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磁悬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磁悬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磁悬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的又一种控制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悬浮状态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悬浮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a和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电脑、电视等设备,如图1a所示,从整体结构框架来看,其可以包括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且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的相对表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磁体13(如图1a中虚线框,但并不局限于图1a所示的磁体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基于上述磁体结构,能够使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如图1c所示的磁力调整区域,该磁力调整区域可以指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相对表面上设置的磁体的磁力作用区域,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中相互作用的任一对磁体之间的磁力作用区域,图1a并未示出。
本实施例可以将磁悬浮显示器11和磁悬浮底座12之间的区域划分成多个区域,可以根据各磁体的安装位置,以及实际应用中需要磁悬浮显示器调整偏移角度的各种情况确定,本实施例可以将划分成的多个区域记为磁力调整区域,此时,电子设备将存在多个磁力调整区域。
需要说明,为了保证在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磁力作用下,磁悬浮能够上升,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中设置的磁体磁性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当电子设备通电进入工作状态后,可以通过调整上述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悬浮11在距离磁悬浮底座12预设高度处,即控制磁悬浮显示器11悬浮在磁悬浮底座12上方,使得磁悬浮显示器悬浮11处于悬浮状态下工作。或者控制磁悬浮显示器11切换到固定工作模式后,减小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悬浮11降落在磁悬浮底座12中。
需要说明,电子设备通过进入工作状态后,不一定使磁悬浮显示器悬浮 11处于悬浮状态下工作,也可以如图1b所示的状态,即放置在磁悬浮底座 12进行工作,此时,该磁悬浮底座12中可以设置卡槽14,如图2所示的磁悬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该卡槽14可以用来放置磁悬浮显示器悬浮11,本实施例对该卡槽14的结构不做限定。其中,电子设备未通电或待机状态下,磁悬浮显示器悬浮11也可以放置在磁悬浮底座12。
参照图3所示的场景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可以接收到触发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并控制磁悬浮显示器11处于悬浮工作模式,之后,增大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悬浮高度达到预设高度。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将触发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的指令记为第一控制指令。可选的,该第一控制指令可以基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开机按钮(或任意触控按钮)的按压操作生成,也可以基于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开机语音指令生成,或者是按照预设时间触发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的触发指令等等,本实施例对该第一控制指令的生成方式及其包含的内容不做限定。
在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响应该第一控制指令,将控制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即电子设备的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都会通电进入工作状态。
并且,基于预先对该磁悬浮显示器的工作状态的设定,如电子设备开机工作后,自动进入悬浮工作模式,即悬浮在磁悬浮底座上方进行工作,本实施例的磁悬浮显示器响应该第一控制指令还会控制将其工作模式处于悬浮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磁悬浮显示器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悬浮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如上文对电子设备结构的描述,该悬浮工作模式可以指磁悬浮显示器悬浮在磁悬浮底座上方进行工作,固定工作模式可以指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磁悬浮底座上进行工作、待机或关机的模式。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对如何实现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的方法不做限定,如通过控制是否为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中的磁体通电的方式,来控制这两个部件之间的磁力大小,进而实现对磁悬浮显示器的不同工作模式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实现电子设备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控制方式。
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可以是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中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磁体,形成的调整磁力大小的区域,具体可以指对称设置的每一对磁体之间磁力作用区域,也可以指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中,每一磁体产生的磁力作用的区域。
可见,磁力调整区域的具体位置及面积,可以基于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中设置的磁体数量及其位置、还有为磁体通电电流等参数(即影响磁力大小的参数)大小确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在确定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且磁悬浮显示器处于悬浮工作模式后,可以准备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上升。由于上述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与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上升高度正相关,且磁力大小的调整速度,与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上升速度正相关,所以,为了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上升到预设高度,可以增大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本实施例对如何增大该磁力大小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
其中,预设高度可以是根据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中设置的磁体产生磁力的性能,确定的磁悬浮显示器能够维持在磁悬浮底座上方相对稳定,且适合大部分用户观看的高度,该预设高速小于受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之间产生的最大磁力作用,而使得磁悬浮显示器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本实施例对该预设高度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对于不同结构(尤其是磁体结构不同)的电子设备,其预设高度的数值可以不同,生产商可以经过试验确定。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经过反复试验,确定出一个受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之间产生的最大磁力作用,而使得磁悬浮显示器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该高度磁悬浮显示器会相对稳定地处于悬浮状态),本实施例可以将该最大高度记为最大悬浮高度,作为电子设备一个配置参数记录,供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观看。
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调整上述预设高度的数值大小,但要求调整后的预设高度不大于上述最大悬浮高度,以保证处于渲染状态的磁悬浮显示器能够稳定悬浮,避免磁悬浮显示器因晃而影响用户观看舒适度。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不再使用电子设备,控制电子设备关机或待机时,为了降低功耗,磁悬浮显示器通常不会再维持在悬浮状态,可以直接放置在磁悬浮底座中。具体的实现过程如下:
接收到触发电子设备结束工作的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从悬浮工作模式切换到固定工作模式,减小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从当前悬浮高度降落到所述磁悬浮底座中。
其中,第二控制指令与上述第一控制指令的产生方式类似,可以是基于用户使用输入设备进行关机/待机(如休眠、睡眠等)操作产生的指令,或者基于用户输出的关机/待机语音信息生成的,或者是基于预先设定的控制电子设备关机或待机的时间,在达到该时间将会自动触发电子设备结束工作,此时,第二控制指令可以是基于预设的该时间产生的触发指令等等。
若磁悬浮显示器下降之前具有一定偏移角度,本实施例可以先通过调整对应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即磁悬浮显示器下表面正对磁悬浮底座上表面,由此状态开始下降至磁悬浮底座上,磁悬浮显示器能够稳定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中,不需要再进行放置角度的调整。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下降的过程中,调整其偏移角度,保证其能够可靠放置到磁悬浮底座中。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磁悬浮底座的卡槽中设置至少一个可伸缩角度调节部件,当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该卡槽中,可以调整至少一个角度调节部件的伸缩程度,实现对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的调整。本实施例对该角度调节部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2和图4所示的磁悬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当磁悬浮底座和磁悬浮显示器中的磁体数量都是多个,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15,该控制装置15可以包括:
与多个磁体连接,调整多个磁体形成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的处理器151;
与处理器连接,检测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的检测器152。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151实现对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的调整方法,可以参照上文描述的磁悬浮显示器上升/下降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要调整的磁力调整区域的位置,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偏移角度。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增大磁力的磁力调整区域的位置及数量不同,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的同时,还可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即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俯仰角,满足不同位置的用户的观看需求,以及在不同场景需求,提高了电子设备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及多样化。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设置磁力遮挡板,用来遮挡部分磁体,以改变磁体产生的磁力大小,即改变了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面积大小,以及能够参与工作的磁力调整区域的数量等。可见,本实施例可以利用磁力遮挡板隔离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中对称的磁体,实现对上述预设高度的调整。
可选的,该检测器152具体可以是距离传感器、图像采集器、障碍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等,本实施例对该检测器152的结构不做限定。
以距离传感器为例,该距离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磁悬浮底座和/或磁悬浮显示器上,用来检测磁悬浮底座与磁悬浮显示器之间的距离,即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所述磁悬浮底座的悬浮高度,并将检测到的距离值发送至处理器,以使处理器能够实时将其与预设高度进行比较,以便在达到预设高度时,能够及时停止增大磁力,并维持住该磁力,保证磁悬浮显示器能够停留在距离磁悬浮底座预设高度的位置。
在上述维持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高度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磁力大小对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作用力会不稳定,导致相同的磁力大小,该磁悬浮显示器也可能会在磁悬浮底座上方晃动,无法稳定悬浮。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距离值,来不断调整上述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大小,保证磁悬浮显示器悬浮的稳定性。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基于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实现磁力的调整,具体可以由图像采集器采集对面物体(如磁悬浮显示器)的图像信息,由此计算出对面物体与本物体(如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
此外,基于控制装置的上述结构,处理器对磁体的磁力进行调整,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下降的过程可以包括:
如图5所示的场景流程示意图,处理器确定磁悬浮显示器处于悬浮工作模式后,可以同步增大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悬浮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响应第一调整指令,调整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以改变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偏移角度。
具体的,由于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不同,使得作用于磁悬浮显示器上,并使其上升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将会导致磁悬浮显示器各位置的结构上升速度不一致,进而导致该悬浮显示器在上升过程偏斜,甚至会掉落。
因此,为了保证磁悬浮显示器稳定上升,本实施例可以同步控制所有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增大,即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增大速度相同,从而使磁悬浮显示器以在磁悬浮底座中的放置姿态上升。当然,若磁悬浮显示器不同位置的重量不同,可以通过调整相应磁力调整区域的初始磁力,来保证磁悬浮显示器能够与水平线平行。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确定磁悬浮显示器上升至预设高度,生成第一调整指令;也可以是用户看到磁悬浮显示器稳定停留在磁悬浮底座上方预设高度,对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器角度调整按钮进行操作,生成第一调整指令,或者输出调整显示器偏移角度的语音控制指令,或者是在摄像头采集到的用户面部区域的图像信息后,基于对该图像信息的分析,生成第一调整指令等等。之后,响应该第一调整指令,先确定需要调整磁力大小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再增大或减小该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以使得磁悬浮显示器下表面各磁力调整区域对应的位置受力不均,从而产生偏斜,方便当前用户观看磁悬浮显示器输出的信息内容。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先确定各磁力调整区域磁力大小,对磁悬浮显示器悬浮姿态的影响结果,如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朝向哪个角度偏移,以及任意两个或多个磁力调整区域组合后各种磁力调整方式,对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姿态的影响结果,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使得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产生各种偏移角度的情况下,对应的产生磁力变化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及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
这样,在响应第一调整指令时,可以先确定需要磁悬浮显示器的目标偏移角度,之后,获取与该目标偏移角度对应的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以及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目标磁力,从而按照获取的内容,调整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直至相应的目标磁力大小。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也可以在确定特定磁力调整区域后,在调整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的同时,用户观察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是否合适,如果合适了,可以触发该磁力调整操作停止。
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以使磁悬浮显示器输出调整显示器角度的配置界面,用户可以从中选择需要进一步调整磁力的磁力调整区域为特定磁力调整区域,之后,点击确认按钮,生成第一调整指令,并执行该第一调整指令,实现对该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调整。
其中,在用户选择特定磁力调整区域时,还可以进一步设定各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调整方向、调整变化量等参数,以便在响应第一调整指令时,按照设置的这些参数,实现对特定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调整。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的磁悬浮底座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
与处理器151连接,存储有至少一个磁力变化曲线的存储器153。
其中,存储器153可以设置在控制装置15中,且该磁力变化曲线可以用于指示对应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变化,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
关于处理器151利用存储器153存储的磁力变化曲线,实现磁悬浮显示器上升/下降的控制过程如下:
参照图5和图7所示的场景流程示意图,处理器在确定磁悬浮显示器进入悬浮工作模式后,按照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第一磁力变化直线,增大相应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以使磁悬浮显示器上升至距离磁悬浮底座的预设高度;当接收到触发电子设备结束工作的第二控制指令,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从悬浮工作模式切换到固定工作模式,并按照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第二磁力变化直线,减小相应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直至磁悬浮显示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中。
其中,第一磁力变化直线可以是存储器存储的磁力变化曲线的一种特例,本实施例对其斜率大小不做限定,该斜率绝对值可以表示调整磁力的变化速度。
需要说明,对于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进行调整时,所依据的第一磁力变化直线的斜率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也就是说各磁力调整区域对应的第一磁力变化直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说明本实施例对各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调整程度相同,可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同步上升;反之,说明对各磁力调整区域对应的磁悬浮显示器的位置的作用力不同,这样,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的同时,也能够调整该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
且,对于各磁力调整区域对应的第一磁力变化直线的设定,可以由用户选择确定,也可以由系统安装时默认设置厂商对磁悬浮显示器上升方式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同一磁力调整区域的第一磁力变化直线与第二磁力变化直线的斜率绝对值可以相同,且两者获取方式及与各磁力调整区域的关系也是类似的,从而使得磁悬浮显示器上升控制方式与下降控制方式类似,本实施例对下降控制方式并未详细说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处理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下降的情况下,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整体同步下降,磁悬浮显示器具有一定偏移角度,通常是在某一个更靠近磁悬浮底座的位置与磁悬浮底座接触,可以停止下降,其他位置会继续下降,直至整个磁悬浮显示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中。或者,本实施例也可以先调整磁悬浮偏移角度,当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再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整体下降,直至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中。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磁悬浮显示器下降示意图,处理器还可以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整体下降的同时,不断纠正其偏移角度,使其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之前,就已经恢复初始状态。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
与处理器连接,采集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器16;
与处理器连接,执行处理器发送的报警指令,输出报警信息的报警器17,该报警指令可以是基于所述周围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不满足悬浮要求或下方空间不满足降落要求时生成的。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上文控制装置的处理器,也可以是磁悬浮显示器中的处理器,本实施例仅以前者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该图像采集器16和报警器17可以设置在磁悬浮显示器中。根据实际需要,该图像采集器16可以是摄像头,且该摄像头的镜头可以伸缩旋转,具体结构不做详述。
可选的,报警器17可以是指示灯、蜂鸣器或语音播报模块等,不同结构的报警器输出报警信息的输出方式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处理器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下降之前,还可以利用图像采集器16采集到的周围环境信息,来判断磁悬浮显示器周围空间是否足够,以避免磁悬浮显示器上升过程或下降过程中,与其他物体碰撞而损坏。处理器具体可以按照图9所示的控制方法,控制磁悬浮显示器安全上升,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A1,接收到触发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控制指令,控制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
步骤A2,检测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磁悬浮显示器上的图像采集器来获取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尤其是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的环境信息。因此,该图像采集器可以设置在磁悬浮显示器上表面,或者是其采集视角能够转向磁悬浮显示器上方,本实施例对该图像采集器的安装位置及结构不做限定。如按照在磁悬浮显示器顶端的镜头可以伸缩并旋转的摄像头等。
步骤A3,基于该周围环境信息,确定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是否满足悬浮要求,如果是,执行步骤A4;如果否,进入步骤A8;
通过对采集到的周围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中,允许磁悬浮显示器上升的高度是否大于预设高度(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需要磁悬浮显示器悬浮的高度),来判断该空间是否满足悬浮要求。可见,该悬浮要求可以根据预设的需要磁悬浮显示器悬浮的高度确定,且还需要考虑磁悬浮显示器对上表面的投影面积,以保证磁悬浮显示器在上升过程中,不会与其他物体碰撞。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对如何通过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得到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的高度、宽度等参数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定。
可选的,关于对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的检测,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图像分析方式,也可以利用障碍物传感器所感应的参数计算得到,或者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下降过程中,实时监测该障碍物传感器所感应到的参数,以便在确定磁悬浮显示器运动方向上有障碍物,可以及时停止对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磁力调整,并输出提示信息,通知当前电子设备使用者清理障碍物,从而保证磁悬浮显示器在上升/下降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A4,控制磁悬浮显示器处于悬浮工作模式,并增大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悬浮高度达到预设高度;
关于步骤A4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的实现方法,可以参照上升各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且,在该阶段,本实施例还可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步骤A5,监测磁悬浮显示器输出的显示信息,当显示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触发指令;
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满足用户要求后,可以使用电子设备,并由磁悬浮显示器输出用户要观看的内容。当监测到显示画面在不断晃动,或视角出现偏斜等情况,本实施例根据显示画像的场景需要,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晃动或偏斜,提高磁悬浮显示器显示信息的乐趣,丰富了磁悬浮显示器的使用方式。
基于此,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发生改变的条件,该悬浮状态可以包括悬浮高度的不断变化,或偏移角度的变化,或悬浮高度与偏移角度都发生变化等等,该第一预设条件的内容可以根据磁悬浮显示器的显示信息内容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如,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玩游戏,磁悬浮显示器输出游戏的打斗场景,本实施例可以基于打斗画面的变化,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晃动,来配合当前打斗场景,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受。
其中,第一触发指令可以是触发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的指令,本实施例对其包含的内容不作限定,本实施例描述的第一触发指令是基于显示信息内容自动生成,无法用户操作,更具有主动性。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针对磁悬浮显示器输出的显示信息的操作,生成第一触发指令,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手动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相对于上文描述的根据显示信息内容的调整,更具有可控性。本实施例对第一触发指令的生成方式不做限定。
步骤A6,响应第一触发指令,获取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各磁力调整区域一一对应的第一磁力波形;
可选的,该第一磁力波形可以是磁力变化直线、磁力变化折线、磁力变化波浪线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当前显示信息的内容确定,对于不同类型的磁力波形,将会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产生不同效果的变化,参照图10a 和图10b所示,磁悬浮显示器可以频繁上下波动、突然上升或下降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提前设定不同场景下,需要磁悬浮显示器改变悬浮状态配合,要使用的磁力波形,并根据该场景确定触发磁力调整的预设条件,之后,可以生成各预设条件与不同磁力波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确定当前显示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响应第一触发指令时,可以直接查找与该第一预设条件对应的磁力波形为第一磁力波形。需要说明,步骤S46获取第一磁力波形的实现方法并不局限于上段描述的方式。
步骤A7,按照各磁力调整区域一一对应的第一磁力波形,调整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相应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以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悬浮高度和/或偏移角度相应改变;
由于磁力波形实际上就是磁力变化波形,因此,在确定第一磁力波形后,可以直接按照该第一磁力波形中,磁力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来控制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的变化。
可选的,对于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多个磁力调整区域,可以按照同一个第一磁力波形进行磁力大小调整;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第一磁力波形进行磁力大小进行调整,这样会使磁悬浮显示器形成不同的变化轨迹,呈现不同的变化效果,从而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
步骤A8,控制磁悬浮显示器进入固定工作模式,并触发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
本实施例中,若磁悬浮显示器上方没有足够空间,供上升的磁悬浮显示器使用,不会再控制磁悬浮显示器进入悬浮工作状态,而是进入固定工作模式,即放置在磁悬浮底座上工作。
在电子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后,磁悬浮显示器无论处于哪个工作模式,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如采用无线充电方式或无线充电方式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此时,磁悬浮底座中可以包含电源装置,具体由该电源装置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或者,磁悬浮底座中设置有无线充电器,由过无线充电器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或者是由外部设备中的无线充电器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等等,本实施例对磁悬浮底座如何为磁悬浮供电的实现方法不作限定。
其中,磁悬浮显示器中可以设置蓄电池,这样,在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的同时,可以为该蓄电池充电,这样,在磁悬浮底座不连接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磁悬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中的蓄电池,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磁悬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之间的磁力,使得磁悬浮显示器能够维持悬浮状态。
由此可见,本申请在控制磁悬浮显示器进入悬浮工作模式后,也可以触发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采用无线充电方式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
可选的,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表征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状态的指示灯,当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充电时,磁悬浮底座上的充电指示灯可以处于常亮状态。
步骤A9,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相对于磁悬浮底座的偏移角度。
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磁悬浮底座上设置卡槽,用来放置磁悬浮显示器,且该卡槽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角度调整部件,可以手动或基于控制指令自动调整这些角度调整部件裸露在卡槽中的面积大小,来调整位于该卡槽中的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但并不局限于这一种实现方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上升到磁悬浮底座上方悬浮后,可以根据当前显示信息内容的需要,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状态,如小幅度晃动、大升大降等,丰富了电子设备的控制方式,给使用电子设备更多的体验。且,本实施例的磁悬浮底座能够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提高了磁悬浮显示器的悬浮可靠性。
结合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核心构思,处理器可以按照图11所示控制方法,实现对磁悬浮显示器的安全下降,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B1,接收到触发电子设备结束工作的第二控制指令,检测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
关于周围环境信息的检测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42相应部分的描述,与其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重点是对磁悬浮显示器下方空间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以分析磁悬浮显示器下方是否有足够空间,保证磁悬浮显示器不碰触其他物体,顺利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上。
步骤B2,基于该周围环境信息,确定磁悬浮显示器下方空间是否满足降落要求,如果是,执行步骤B4;如果否,进入步骤B3;
其中,降落要求可以基于磁悬浮显示器的长、宽、高等参数确定,本实施例对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在该过程中,还可以考虑磁悬浮显示器对下表面的投影面积,以保证磁悬浮显示器在下降过程中,不会与其他物体碰撞。
步骤B3,控制磁悬浮显示器继续处于悬浮工作模式工作;
按照上述方式确定磁悬浮显示器下方没有足够空间,供该磁悬浮显示器安全下降,可以使该磁悬浮显示器继续维持在悬浮状态,即继续处于悬浮工作模式进行工作。
步骤B4,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从悬浮工作模式切换到固定工作模式,并减小磁悬浮显示器与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从当前悬浮高度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上;
关于控制磁悬浮显示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上的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步骤B5,检测磁悬浮底座中的无线充电器是否仍工作,如果否,进入步骤B6;如果是,执行步骤B7;
关于无线充电器的工作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如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
步骤B6,关闭磁悬浮显示器;
可见,磁悬浮底座中的无线充电器不再工作,可息屏,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
步骤B7,控制该无线充电器为预设范围内其他设备供电。
本实施例中,确定磁悬浮底座中的无线充电器仍工作,也可以直接息屏,但这并不会影响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此时,该无线充电器可以为用户携带的手机充电,或其他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设备供电。
其中,预设范围可以是无线充电器能够为设备供电的最大距离范围,本可以根据无线充电器的性能确定,本实施例对其数值不作限定。
综上,本实施例控制磁悬浮显示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之前,会先检测周围环境,空间允许磁悬浮显示器下降,才会进入固定工作模式,开始控制磁悬浮显示器下降,保证了下降过程中磁悬浮显示器的安全性。
可选的,结合上文对磁悬浮显示器下降过程的控制过程说明,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15还可以包括:
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的无线充电器154;
当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磁悬浮底座中,与磁悬浮显示器电连接的充电端口155。
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如上文描述,无线充电器154可以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充电端口可以连接外部电源,如市电,为磁悬浮底座供电,进而通过磁悬浮底座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磁悬浮显示器11还可以包括:
蓄电池18;
与蓄电池18连接的充电部件19,以使蓄电池18通过充电部件19,由无线充电器154或外部电源充电。
可见,在本实施例实际应用中,磁悬浮显示器可以有自己的电源,这样,发生突发事件,如外部电源断电,可以由蓄电池继续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保证其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磁悬浮底座的无线充电器也可以为自身供电,以使得磁悬浮底座不连接外部电源也能够工作。
基于上文对控制方法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以电子设备为电脑为例进行说明,电脑处于关机/待机状态时,将会如图1b所示的状态,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磁悬浮底座上,当用户开机,使电脑进入工作状态,电脑可以发出提示信息,来提醒用户磁悬浮显示器即将上升,注意周围环境,若周围空间不足,将保持图1b所示的状态,此时用户仍可以使用电脑;若周围空间足够,可以使悬浮显示器上升至预设高度,此时,磁悬浮底座的无线充电功能可以自动启动,由其包含的无线充电器为磁悬浮显示器供电。
且,在磁悬浮显示器达到预设高度悬浮后,若用户感觉观看视角不方便,可以对磁悬浮显示器的俯仰角进行手动微调,当然,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式,调整磁悬浮显示器的偏移角度。之后,用户就可以使用该电脑工作。
可见,在电脑的整个工作期间,磁悬浮显示器都呈现悬浮状态,相对于传统电脑物理支架,更加有趣,且由于无需要物理支架连接,减少了对空间占用,更加方便技术人员对低功耗显示屏或充电式显示屏的设计,提升了电脑设计自由度。
当用户需用电脑后,可以关机或待机,此时,也可以先提醒用户磁悬浮显示器即将下降,注意周围环境,若下降空间充足,控制磁悬浮显示器降落到磁悬浮底座中,整个使用过程非常方便。
且,当用户使用电脑玩游戏,当出现比较激烈打斗场景,需要画面抖动配合,增强画面感,本申请可以控制磁悬浮显示晃动,使得这种结构的电脑的控制方式更加丰富且有趣,提高了电脑的市场竞争力。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磁悬浮显示器和磁悬浮底座;
在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和所述磁悬浮底座的相对表面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磁体,以使得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和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通过调整所述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控制所述磁悬浮显示器悬浮在距离所述磁悬浮底座预设高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底座朝向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放置处于固定工作模式的磁悬浮显示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与所述多个磁体连接,调整所述多个磁体形成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大小的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检测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的检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存储有至少一个磁力变化曲线的存储器,所述磁力变化曲线用于指示对应的至少一个磁力调整区域的磁力变化,以调整磁悬浮显示器与所述磁悬浮底座之间的距离和/或偏移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采集磁悬浮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执行所述处理器发送的报警指令,输出报警信息的报警器,所述报警指令是基于所述周围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上方空间不满足悬浮要求或下方空间不满足降落要求时生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磁悬浮底座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为所述磁悬浮显示器供电的无线充电器;
当所述磁悬浮显示器放置在所述磁悬浮底座中,与所述磁悬浮显示器电连接的充电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显示器包括:
蓄电池;
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充电部件,以使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充电部件,由所述无线充电器或外部电源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伸缩的角度调节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
CN201821606949.6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167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949.6U CN209167947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949.6U CN209167947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7947U true CN209167947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6949.6U Active CN209167947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79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366A (zh) * 2018-09-30 2019-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5574A (zh) * 2021-03-26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126658A (zh) * 2021-03-26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366A (zh) * 2018-09-30 2019-02-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55574A (zh) * 2021-03-26 2021-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126658A (zh) * 2021-03-26 2021-07-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系统
CN113126658B (zh) * 2021-03-26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系统
CN113055574B (zh) * 2021-03-26 2023-01-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6794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347366A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397081B2 (ja) 携帯端末
CN105518543B (zh) 智能手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37028B (zh) 控制被显示图像的旋转的设备和方法
CN104903952B (zh)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表的显示方法
CN10544649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36634B (zh) 点滴速度测量器
JPWO201212079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向切替方法
CN105824439A (zh) 待机状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020842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206039809U (zh) 一种坐姿监测设备及照明设备
CN108111729B (zh) 一种摄像模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76584A (zh) 电源管理系统和电源管理方法
CN105988556A (zh) 电子设备及应用于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调节方法
CN103795865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1465116A (zh) 一种显示设备控制方法及一种显示设备
CN105282409B (zh) 相机装置及相机装置控制方法
CN108104483A (zh) 建筑构件的自动安装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5612A (zh)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50477A (zh) 防破坏的智能家居用影像显示屏
CN107895460A (zh) 一种利用静态图像人体行为识别技术纠正儿童坐姿的装置
CN109681745A (zh) 一种3d虚拟艺术馆用可角度调节的摄像头
CN108167602B (zh) 支架
CN107560123B (zh) 一种室内健康监测及小气候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