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2554U -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2554U
CN209162554U CN201821834300.XU CN201821834300U CN209162554U CN 209162554 U CN209162554 U CN 209162554U CN 201821834300 U CN201821834300 U CN 201821834300U CN 209162554 U CN209162554 U CN 20916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e
east
western
road
inside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43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天华
史爱超
王璇
柴俊虎
祁俊卿
高建
纪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43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包括环岛;环岛以东的道路包括东部第一内车道、东部第一中车道和东部第一外车道以及东部第二内车道、东部第二中车道和东部第二外车道;环岛以西的道路包括西部第一内车道、西部第一中车道和西部第一外车道以及西部第二内车道、西部第二中车道和西部第二外车道;环岛以南的道路包括南部第一内车道和南部第一外车道以及第二内车道和第二外车道;环岛以北的道路包括北部第一内车道和北部第一外车道以及北部第二内车道和北部第二外车道;东部和西部的内车道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还包括地下走廊。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系统解决了十字路口拥堵、通行效率低、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保有量逐年提升,道路变得越来越拥堵。另一方面,道路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目前应对交通拥堵的措施主要以路面拓宽和车辆限行等方法为主,但事实证明现有的方式仍解决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
对交通拥堵产生较大影响的一般是十字路口的设计,十字路口是车辆、行人汇集的地方,如果设计不合理,则导致车流与人流交叉,不仅容易导致拥堵情况的发生,而且容易出现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现有条件下,一般依靠在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来管理、疏导车流和人流,但是红绿灯的设置直接导致了通行效率的低下,由于人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通常易于出现闯红灯、不按线行走等问题),因此即使设置了红绿灯等疏导设施,也同样容易出现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事故。根据统计发现,在十字路口发生的车祸数量较大,这也直接说明了十字路口分流的重要性,也间接说明了十字路口分流的难度较大,并不是通过引入基础设施就能完全实现的。为了对车流和人流进行进一步疏导,现有技术中还逐渐引入了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机制,甚至引入了人脸识别等尖端技术,由原来的只处罚机动车,到现在的机动车与行人都纳入违章处罚和管理的范围,提升了道路通行的公平性,也对十字路口的车流和人流疏导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然而,上述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方式的引入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十字路口处的通行现状,对十字路口本身结构的设计和规划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十字路口拥堵、通行效率低、易发生事故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包括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在两道路交汇的中心处设有环岛;环岛以东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东部第一内车道、东部第一中车道和东部第一外车道以及由西向东的东部第二内车道、东部第二中车道和东部第二外车道,在东部第一内车道与东部第一中车道之间以及东部第二内车道与东部第二中车道之间均设有防护围墙,在东部第一内车道与东部第二内车道之间设有隔离墙;环岛以西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西部第一内车道、西部第一中车道和西部第一外车道以及由西向东的西部第二内车道、西部第二中车道和西部第二外车道,在西部第一内车道与西部第一中车道之间以及西部第二内车道与西部第二中车道之间均设有防护围墙,在西部第一内车道与西部第二内车道之间设有隔离墙;环岛以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南部第一内车道和南部第一外车道以及由北向南的第二内车道和第二外车道,在第一内车道与第二内车道之间设有南部绿化带;环岛以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北部第一内车道和北部第一外车道以及由北向南的北部第二内车道和北部第二外车道,在北部第一内车道与北部第二内车道之间设有北部绿化带;东部第一内车道与西部第一内车道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东部第二内车道与西部第二内车道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还包括由分别横跨东部道路和西部道路的两个第一地下走廊以及分别横跨南部道路和北部道路的两个第二地下走廊构成的矩形布局的地下走廊,该地下走廊的四角处设有走廊出入口,四个走廊出入口位于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交汇位置的四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与现有的十字路口分流系统设计方案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一个方向(如东西方向)的道路内侧为直行快车道,并让直行快车道在地下层穿行,与另一方向(如南北方向)的道路错层分流,提升了直行车辆的通行效率。通过在中部设置环岛,令两个方向上的车流在环岛处进行左转(也可以直行),通过设置专用的右转车道,将右转车辆提前从车流中分离出来,提升了通行的效率。通过设置地下走廊,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分流至该地下走廊,因此车流与人流分开,解决了十字路口拥堵、通行效率低、易发生事故等诸多问题。
优选地:环岛的直径等于东部第一内车道与东部第二内车道的宽度之和等于西部第一内车道与西部第二内车道的宽度之和。
优选地:在环岛的东部、东部第一内车道与东部第二内车道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东部绿化池,在环岛的西部、西部第一内车道与西部第二内车道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西部绿化池。
优选地:在东部绿化池与西部绿化池内均设有采光天窗。
优选地:两个第一地下走廊为钢结构走廊形式,中部位于开设在隔离墙上的缺口内并由隔离墙进行支撑;两个第二地下走廊为实体走廊形式,通过在地下挖掘廊道并加固得到。
优选地:走廊出入口为斜坡状,在中部设有台阶供行走,在两侧边缘设有斜面供自行车推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地下走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地下走廊部分透视显示。
图中:1、西部第一内车道;2、隔离墙;3、西部第二内车道;4、防护围墙;5、西部第一外车道;6、西部第一中车道;7、采光天窗;8、西部第二外车道;9、西部第二中车道;10、西部绿化池;11、北部第二外车道;12、北部第二内车道;13、北部绿化带;14、北部第一内车道;15、北部第一外车道;16、走廊出入口;17、东部第一中车道;18、东部第一外车道;19、东部第一内车道;20、东部第二内车道;21、东部第二外车道;22、东部第二中车道;23、东部绿化池;24、南部第一外车道;25、南部第一内车道;26、南部绿化带;27、环岛;28、南部第二外车道;29、南部第二内车道;30、第二地下走廊;31、第一地下走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包括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在两道路交汇的中心处设有环岛27。在本专利申请的文本中,以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设定以图1中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常规习惯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位的设定是为了更好地对本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实际上,上述“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实际中并不是绝对的,相互交叉形成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可以根据所在地点的走向来进行调整。
环岛27以东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东部第一中车道17和东部第一外车道18以及由西向东的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东部第二中车道22和东部第二外车道21,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一中车道之间17以及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与东部第二中车道之间22均设有防护围墙4,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之间设有隔离墙2。防护围墙4用于将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一中车道之间17、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与东部第二中车道22之间隔离开,隔离墙2用于将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之间隔离开。
环岛27以西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西部第一内车道1、西部第一中车道6和西部第一外车道5以及由西向东的西部第二内车道3、西部第二中车道9和西部第二外车道8,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一中车道6之间以及西部第二内车道3与西部第二中车道9之间均设有防护围墙4,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之间设有隔离墙2。防护围墙4用于将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一中车道6、西部第二内车道3与西部第二中车道9之间隔离开,隔离墙2用于将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之间隔离开。
环岛27以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南部第一内车道25和南部第一外车道24以及由北向南的第二内车道29和第二外车道28,在第一内车道25与第二内车道29之间设有南部绿化带26。
环岛27以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北部第一内车道14和北部第一外车道15以及由北向南的北部第二内车道12和北部第二外车道11,在北部第一内车道14与北部第二内车12道之间设有北部绿化带13。
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西部第一内车道1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构成由东向西的直行快车道,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构成由西向东的直行快车道。相应地,东部的隔离墙2与西部的隔离墙2在地下层内也对接构成连续的隔离墙2,保持内车道之间的独立性,隔离墙2兼作为上方土层、混凝土层等的支撑墙。
防护围墙4和隔离墙2两者的起点位于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开始下沉的位置。
还包括由分别横跨东部道路和西部道路的两个第一地下走廊31以及分别横跨南部道路和北部道路的两个第二地下走廊30构成的矩形布局的地下走廊,该地下走廊的四角处设有走廊出入口16,四个走廊出入口16位于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交汇位置的四角处。请参见图1和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走廊出入口16分别位于东部第一外车道18与北部第一外车道15之间转角处的外侧、北部第二外车道11与西部第一外车道5之间转角处的外侧、西部第二外车道8与南部第二外车道28之间转角处的外侧、南部第一外车道24与东部第二外车道21之间转角处的外侧。
两个第一地下走廊31为钢结构走廊形式,中部位于开设在隔离墙2上的缺口内并由隔离墙2进行支撑,两个直行快车道内的车辆在第一地下走廊31下方穿行;两个第二地下走廊30为实体走廊形式,通过在地下挖掘廊道并加固得到。
进一步地,走廊出入口16为斜坡状,在中部设有台阶供行走,在两侧边缘设有斜面供自行车推行,这样行人与自行车都能够通过地下走廊通行至任意想去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环岛27的直径等于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的宽度之和等于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的宽度之和,也就是说环岛27是一个小型环岛,东部第一中车道17、西部第一中车道6两者、东部第二中车道22、西部第二中车道9、南部第一内车道25、南部第二内车道29、北部第一内车道14、北部第二内车道12都是沿环岛27的切线方向布置的,在各中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进入环岛27后可以环形再左转,也可以直接直行,由于环岛27处绕行车辆会较多,因此选择中车道直行通行的车辆其通过速度会慢于两条直行快车道上的通过速度。
在各中车道即将进入环岛27的位置应设置明显的地标,提示此车道上的司机进入环岛27左转或直行,不能右转。相邻接的外车道作为右转专用通道,此处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环岛27的东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东部绿化池23,在环岛27的西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西部绿化池10。东部绿化池23与西部绿化池10用于与环岛27配合划分车道,也具有十字路口绿化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在东部绿化池23与西部绿化池10内均设有采光天窗7,采光天窗7用于为地下层提供一定的采光,应该注意到的是,采光天窗7的采光不能完全替代主动的照明效果,为了提升通行的安全性,地下层的顶部需要设置照明灯以及通风风机等装置。

Claims (6)

1.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在两道路交汇的中心处设有环岛(27);
环岛(27)以东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东部第一中车道(17)和东部第一外车道(18)以及由西向东的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东部第二中车道(22)和东部第二外车道(21),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一中车道(17)之间以及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与东部第二中车道(22)之间均设有防护围墙(4),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之间设有隔离墙(2);环岛(27)以西的道路包括由东向西的西部第一内车道(1)、西部第一中车道(6)和西部第一外车道(5)以及由西向东的西部第二内车道(3)、西部第二中车道(9)和西部第二外车道(8),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一中车道(6)之间以及西部第二内车道(3)与西部第二中车道(9)之间均设有防护围墙(4),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之间设有隔离墙(2);环岛(27)以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南部第一内车道(25)和南部第一外车道(24)以及由北向南的第二内车道(29)和第二外车道(28),在第一内车道(25)与第二内车道(29)之间设有南部绿化带(26);环岛(27)以北的道路包括由南向北的北部第一内车道(14)和北部第一外车道(15)以及由北向南的北部第二内车道(12)和北部第二外车道(11),在北部第一内车道(14)与北部第二内车道(12)之间设有北部绿化带(13);
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西部第一内车道(1)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两者均延伸进入地下层并对接连接;还包括由分别横跨东部道路和西部道路的两个第一地下走廊(31)以及分别横跨南部道路和北部道路的两个第二地下走廊(30)构成的矩形布局的地下走廊,该地下走廊的四角处设有走廊出入口(16),四个走廊出入口(16)位于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交汇位置的四角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环岛(27)的直径等于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的宽度之和等于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的宽度之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在环岛(27)的东部、东部第一内车道(19)与东部第二内车道(20)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东部绿化池(23),在环岛(27)的西部、西部第一内车道(1)与西部第二内车道(3)两者进入地下层的入口上方设有西部绿化池(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在东部绿化池(23)与西部绿化池(10)内均设有采光天窗(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两个第一地下走廊(31)为钢结构走廊形式,中部位于开设在隔离墙(2)上的缺口内并由隔离墙(2)进行支撑;两个第二地下走廊(30)为实体走廊形式,通过在地下挖掘廊道并加固得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其特征是:走廊出入口(16)为斜坡状,在中部设有台阶供行走,在两侧边缘设有斜面供自行车推行。
CN201821834300.XU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Active CN20916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4300.XU CN20916255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4300.XU CN20916255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2554U true CN20916255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4300.XU Active CN20916255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2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8837A (zh) * 2018-11-08 2019-02-15 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8837A (zh) * 2018-11-08 2019-02-15 北京场道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302C (zh) 一种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CN2797426Y (zh) 环形叠合式立体钢结构互通立交桥
CN102268852A (zh)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两相位实施方法
CN100351468C (zh)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
CN209162554U (zh)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CN110158510A (zh) 一种行人安全过街设施及控制方法
CN100383340C (zh) 单向式立体交叉立交桥
CN201099829Y (zh) 体现社会和谐的交道口人车分行设施
CN1534138A (zh) 设置第二停止线的路面行车管理方法
CN109338837A (zh)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CN105350416A (zh) 一种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
CN107217561A (zh)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CN101792994A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3782508U (zh) 预浇注式道路交叉口结构系统
CN201395755Y (zh) 交叉路畅通型道路结构及其交通路线
CN101487214A (zh) 城市十字路口人性化多功能立交桥
CN104762854A (zh) 一种永不相交的十字路口分流道路系统
CN102041758A (zh) 左转立交桥
CN102900000B (zh) 全方位全直通直接左转右行立交桥
CN205934626U (zh) 一种微型隧道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CN1065014C (zh) 微型立体交叉系统
CN202194042U (zh) 应用变道方式的交通路口
CN105178123A (zh) 一种十字立交桥
CN207987647U (zh) 一种模块拼装型多层立交路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