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5839U -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5839U
CN209145839U CN201821880812.XU CN201821880812U CN209145839U CN 209145839 U CN209145839 U CN 209145839U CN 201821880812 U CN201821880812 U CN 201821880812U CN 209145839 U CN209145839 U CN 209145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e
ducted body
hole
plunger pump
ope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08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幸源
郭树元
陈勇辉
童小明
石蕾
方昌辉
答帮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OUFIN AUTOMOBIL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808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5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5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5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属于汽车机技术领域,包括管道和阀门机构,所述管道设置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第一中空体;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体、基座、第一球体、第一弹性部件,阀体设置有限位壳和第二中空体,限位壳设置有输液孔和开口面;基座设置有输送通道和支撑体,基座通过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开口面过盈配合连接,基座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中空体相通;第一球体和所述输送通道相接触;第一弹性部件设置有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限位壳连接,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球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减小柱塞泵的体积,增强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领域,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柱塞泵是汽车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
目前,对现有的用于柱塞泵的技术而言,柱塞泵通常主要由堵头、泵体、柱塞头、柱塞杆,以及分别设置在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单向阀组成,使得柱塞泵的集成化程度高。对于微小型ABS/ESC产品则需体积较小的柱塞泵,但是,由于柱塞泵具有两个单向阀,使得柱塞泵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继而无法将柱塞泵应用在微小型的ABS/ESC产品中。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用于柱塞泵的技术中,存在着柱塞泵的体积较大,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存在着柱塞泵的体积较大,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设置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第一中空体,所述第一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限位壳和第二中空体,所述限位壳设置有输液孔和开口面,所述第二中空体位于所述输液孔和所述开口面之间,所述输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所述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且所述第二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输液孔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输送通道和支撑体,所述基座通过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开口面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基座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中空体相通,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输液孔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且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输送通道相接触,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和所述输液孔之间,且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有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限位壳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球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球体之间,所述第一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所述第二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空体呈圆柱体,所述第一中空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直径;所述第二中空体呈圆柱体,所述第二中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中空体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通道设置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所述第一球体呈第一球体形状,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紧固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且所述顶部开口朝向底部开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是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设置有第一腔体;泵体,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腔体,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通,且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一通孔相接触,且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腔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腔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球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柱塞杆;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柱塞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管道相通,且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所述蓄能器和所述第一中空体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通过阀门机构中基座的支撑体和阀体中限位壳的开口面过盈配合连接,基座的输送通道和阀体的第二中空体相互连通,输液孔位于第一开口端和第二中空体之间,输液孔和管道的第一开口端相互连通,以使得制动液能够在基座的输送通道至第一开口端间流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一紧固端和阀门机构中阀体的限位壳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第二紧固端和第一球体相互固定连接,使第一球体和基座的输送通道相互接触。同时使限位壳、第二中空体、输送通道、支撑体都位于管道中第一中空体的内部,以及第一球体位于阀体中第二中空体的内部,以通过第一球体和输送通道的间距,来控制制动液是否在第二开口端和第一开口端之间流动。这样便将阀门机构单独设置在进油口的管道内,当第一球体顶住基座的输送通道时,制动液无法从管道的第二开口端途径第一中空体达到第一开口端;当第一球体远离基座的输送通道时,制动液便能够从管道的第二开口端途径第一中空体达到第一开口端,继而达到单向阀的功能的效果,以此实现了在柱塞泵中可以去除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简化了柱塞泵的结构,减小了柱塞泵的体积。从而达到减小柱塞泵的体积,增强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阀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通过阀门机构200中基座220的支撑体222和阀体210中限位壳211的开口面213过盈配合连接,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和阀体210的第二中空体214相互连通,输液孔212位于第一开口端110和第二中空体214之间,输液孔212和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相互连通,以使得制动液能够在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至第一开口端110间流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第一紧固端241和阀门机构200中阀体210的限位壳211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第二紧固端242和第一球体230相互固定连接,使第一球体230和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相互接触。同时使限位壳211、第二中空体214、输送通道221、支撑体222都位于管道100中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以及第一球体230位于阀体210中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以通过第一球体230和输送通道221的间距,来控制制动液是否在第二开口端120和第一开口端110之间流动。这样便将阀门机构200单独设置在进油口1000的管道100内,当第一球体230顶住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无法从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途径第一中空体130达到第一开口端110;当第一球体230远离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便能够从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途径第一中空体130达到第一开口端110,继而达到单向阀的功能的效果,以此实现了在柱塞泵中可以去除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简化了柱塞泵的结构,减小了柱塞泵的体积。从而达到减小柱塞泵的体积,增强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阀门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包括管道100和阀门机构200,现分别对管道100和阀门机构200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对于管道100而言:
管道100设置有第一开口端110、第二开口端120和第一中空体130,所述第一中空体13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0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20之间;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呈现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第一中空体130的直径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0的直径。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管道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开口端110和第二开口端120可以是管道100的两端,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可以和下述泵体400的第三通孔430相互连通,以通过第一开口端110向泵体400的内部输送制动液;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可以和下述蓄能器900相互连通,以通过第二开口端120向管道100中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输送制动。管道100可以是指管路。第一中空体130可以具有容纳下述阀体210、基座220、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空间,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可以呈现为圆柱体形状,使得下述阀体210的外壁和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壁紧贴在一起,基座220的的外壁也和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壁紧贴在一起,这样从第二开口端120输送至第一开口端110的制动液必须途径下述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和阀体210的第二中空体214。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一开口端110的内径,并且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径大于第二开口端120的内径,使得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具有较大的空间,也避免了由于制动液的冲击力,使得下述阀体210、基座220、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在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朝向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方向移动,或者阀体210、基座220、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在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朝向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方向移动。从而达到了便于将下述阀体210、基座220、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都能够固定设置在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的技术效果,
对于阀门机构200而言:
阀门机构200可以包括阀体210、基座220、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
阀体210设置有限位壳211和第二中空体214,所述限位壳211设置有输液孔212和开口面213,所述第二中空体214位于所述输液孔212和所述开口面213之间,所述输液孔212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10和所述第二中空体214之间,所述开口面213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120和所述第二中空体214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中空体214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内,所述输液孔212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内,所述开口面213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内;所述第二中空体214呈现为圆柱体,所述第二中空体2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的直径。
基座220设置有输送通道221和支撑体222,所述基座220通过所述支撑体222和所述开口面213过盈配合连接(过盈配合可以是指依靠轴与孔的过盈值,装配后使零件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所述基座220通过所述输送通道221和所述第二中空体214相通,所述输送通道221位于所述开口面213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20之间,所述支撑体222位于所述输液孔212和所述第二开口端120之间,并且所述输送通道221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内,所述支撑体222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130内;所述输送通道221设置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中空体214之间;所述顶部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并且所述顶部开口朝向底部开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第一球体230和所述输送通道221相接触,所述第一球体230位于所述输送通道221和所述输液孔212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球体230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214内;所述第一球体230呈现为第一球体230形状,所述第一球体230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并且所述第一球体230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紧固端242之间。
第一弹性部件240设置有第一紧固端241和第二紧固端242,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40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241和所述限位壳211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40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242和所述第一球体230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紧固端242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241和所述第一球体230之间,所述第一紧固端241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214内,所述第二紧固端242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214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40是弹簧。
请参见图1。阀门机构200可以是指单向阀。阀体210可以是指单向阀阀座,阀体210的内部可以具有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即是第二中空体214,第二中空体214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球体230和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空间。限位壳211可以呈现为与上述管道100的第一中空体130相匹配的圆柱体形状,第二中空体214也可以呈现为与上述管道100的第一中空体130相匹配的圆柱体形状。第二中空体214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一中空体130的直径,即位于第二中空体214的外壁和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大小可以与夹在第二中空体214的外壁和第一中空体130的内壁之间的限位壳211厚度相等。输液孔212和开口面213可以对立的设置在第二中空体214的上、下两侧,输液孔212可以位于第一中空体130的中心位置。
同时,基座220可以是指单向阀阀体210。输送通道221的顶部开口的直径可以大于输送通道221的底部开口的直径,使得顶部开口在朝向底部开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即输送通道221可以呈现为锥面形状的通孔,这样使得输送通道221可以和上述第一球体230相匹配,当第一球体230紧贴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无法从输送通道221的底部开口流向输送通道221的顶部开口;当第一球体230远离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将能够从输送通道221的底部开口流向输送通道221的顶部开口,继而进入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通过将支撑体222和开口面213过盈配合连接,从而达到将阀体210和基座220密封在一起,避免制动液从阀体210和基座220之间的空闲流通的技术效果。
并且,第一球体230可以是指单向阀钢球。第一球体230可以呈现为球体形状,第一球体230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并且使得第一球体230的直径大于输送通道221中底部开口的直径,当由于第一球体230处内外压强差推动第一球体230靠近输送通道221时,第一球体230的外壁可以和输送通道221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即输送通道221处于关闭状态,制动液将无法从输送通道221流入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继而从输液孔212流入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当由于第一球体230处内外压强差拉动第一球体230远离输送通道221时,第一球体230的外壁可以和输送通道221相互分离,即输送通道221处于开启状态,制动液将能够从输送通道221流入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继而从输液孔212流入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
另外,第一弹性部件240可以是指单向阀弹簧。第一弹性部件240可以位于阀体210的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第一弹性部件240可以是指弹簧,弹簧可以和阀体210的限位壳211相互垂直,第一弹性部件240的两端分别连接阀体210中限位壳211的内部,以及第一球体230。当第一球体230远离输送通道221时,第一弹性部件24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若第一球体230处没有压强差,在第一弹性部件24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球体230将会移动到与输送通道221相互紧密贴合的状态,即使得输送通道221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当第一球体230靠近输送通道221时,第一弹性部件24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若第一球体230处没有压强差,在第一弹性部件24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球体230将会移动到与输送通道221相互分离的状态,即使得输送通道221处于开启状态。这样便能够将进油口1000的单向进油功能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单向阀”,单向阀可以设置在蓄能器900端的进油通道中,从而达到各零件布置自由度大,能够最大程度节省空间,使ABS/ESC产品结构更加紧凑的技术效果。
为了简化柱塞泵的结构,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堵头300、泵体400、第二球体500、第二弹性部件600、柱塞杆700、第三弹性部件800和蓄能器900。
堵头300可以设置有第一腔体310;所述泵体400设置有第一通孔410、第二通孔420、第三通孔430和第二腔体440,所述泵体4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10和所述第一腔体310相通,所述泵体40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430和所述第一开口端110相通,并且所述第二腔体440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0和所述第二通孔420之间,所述第三通孔430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0和所述第二通孔420之间。
第二球体500和所述第一通孔410相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球体500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0和所述第一腔体310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部件600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腔体310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60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球体500连接。第三弹性部件80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腔体440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800的另一端和所述柱塞杆700连接。蓄能器90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120和所述管道100相通,并且所述第二开口端120位于所述蓄能器900和所述第一中空体130之间。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的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堵头300可以是指可以把管道100中不需要的口堵起来,能够起到封闭作用。堵头300可以设置有第一腔体310,第一腔体310可以内具有容纳第二弹性部件600和第二球体500的空间,第一腔体310的内部可以呈现为圆柱体形状,第一腔体310的开口的方向可以朝向泵体400;第一腔体3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堵头300可以和泵体400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可以是指依靠轴与孔的过盈值,装配后使零件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将堵头300和泵体400可以安装在ABS液压执行单元的本体内部,继而使得堵头300的第一腔体310和泵体400的第二腔体440相互连通。
可以由泵体400的内部形成第二腔体440,第一通孔410可以是指与第一球体230相接触的制动液进出口,制动液可以是指气体或液体,例如液体油的进出口。第二通孔420可以是与柱塞杆700相接触的通孔,柱塞杆700可以在第二通孔420朝向第一通孔410的方向来回移动。第三通孔430可以位于第一通孔410和第二通孔420之间,使得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中的制动液可以从第三通孔430处进入泵体400的第二腔体440的内部。
第二球体500可以是指出油口钢球,出油口1100钢球可以呈现为圆球形状,有利于第一球体230的移动。当第一球体230靠近第一通孔410,即第一球体230卡住第一通孔410时,第一通孔410被密封,第一通孔410处的内外侧制动液(液体或气体)无法流动;当第一球体230远离第一通孔410,即第一球体230和第一通孔410具有空隙时,第一通孔410被打开,第一通孔410处的内外侧制动液可以流动。
同时,第二弹性部件600可以是指出油口弹簧。第二弹性部件600可以位于堵头300的第一腔体310的内部。第二弹性部件600可以是指弹簧,弹簧的一端和第一腔体310相互固定连接,第二弹性部件600的另一端可以和第二球体500固定连接,当第二球体500远离第一通孔410时,第二弹性部件600被压缩;当第二球体500靠近第一通孔410时,第二弹性部件600恢复形变。第三弹性部件800可以是指回位弹簧。第三弹性部件800可以位于泵体400中第二腔体440的内部,第三弹性部件800可以是指弹簧,弹簧的一端可以和第二腔体440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柱塞杆700固定连接,柱塞杆700可以在第二腔体440的内部朝着堵头300的方向移动,或者柱塞杆700可以在第二腔体440的内部朝着背离堵头300的方向移动。
蓄能器900可以是指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蓄能器900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蓄能器900则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蓄能器900可以和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相互连通,使得制动液依次通过第二开口端120、第二中空体214、第一开口端110进入泵体400的内部;或者使得制动液依次通过第一开口端110、第二中空体214、第二开口端120排出泵体400的内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电机偏心轴的转动,来推动柱塞杆700来回往复运动,以排出柱塞泵内的制动液。单向阀可以包括单向阀阀座,单向阀阀体210,单向阀弹簧和单向阀钢球,其中,单向阀阀座和单向阀阀体210可以过盈配合,以达到密封效果;单向阀阀体210的内部可以安装单向阀弹簧,单向阀弹簧的一端和圆球形单向阀钢球连接,单向阀钢球处于压缩状态和单向阀阀座锥面可以形成密封线密封,以实现单向进油功能。单向阀可以通过铆压的方式安装在蓄能器900孔中,通过管路和回油泵的泵体400相互连接,泵体400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锥面和孔,单向阀吸入的油液可以进入到泵体400腔中,以使得锥面和孔形成通道作用。泵体400可以设置在堵头300的下方,泵体400可以和堵头300相互过盈配合连接,堵头300可以和泵体400采用挤压ABS本体变形的安装方式,来安装在ABS液压执行单元的本体内部。堵头300、泵体400和ABS液压执行单元本体相互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继而能够适应ABS液压执行单元小结构化的要求,并且能够达到较强的密封效果。
在堵头300的内部可以安装有出油口弹簧,出油口弹簧的一端和圆球形出油口钢球连接,出油口钢球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和泵体400的出油口1100锥面形成密封线密封,以实现单向出油功能。泵体400的内部可以放置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可以和泵体400相互接触,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柱塞杆700相互接触,回位弹簧可以具有较大的弹簧刚度,能够保证柱塞可以迅速回位。泵体400的下端可以依次安装有星型密封圈、挡圈和导向垫圈,并且都可以和泵体400的本体相互固定连接。柱塞杆700的一端可以和电机轴承相互接触,柱塞杆700的另一端可以和回位弹簧相互接触。
当电机主轴作偏心运动时,回位弹簧可以推动柱塞杆700前进,此时泵体400内部的制动液压力将会小于进出油口1100处的的压力,进油口1000制动液将推动单向阀钢球进入泵体400的内部,出油口1100制动液将顶住出油口钢球,这样使得出油口1100的制动液无法回流进入泵体400。当电机主轴作偏心运动,柱塞杆700后退回位弹簧被压缩时,此时泵体400内部的制动液压力将会大于进出油口1100的压力,泵体400内部的制动液将会顶住单向阀钢球,进油口1000内的制动液会被阻止进入泵体400的内部,同时泵体400内部的制动液会顶出出油口钢球,使得泵体400内部的制动液流出到出油口1100。按照上述过程往复循环进行,便能够使得制动液从进油口1000被排出到出油口1100,从而实现泵油功能、因此结构单一,加工工艺简单,可标准件采购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通过阀门机构200中基座220的支撑体222和阀体210中限位壳211的开口面213过盈配合连接,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和阀体210的第二中空体214相互连通,输液孔212位于第一开口端110和第二中空体214之间,输液孔212和管道100的第一开口端110相互连通,以使得制动液能够在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至第一开口端110间流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第一紧固端241和阀门机构200中阀体210的限位壳211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弹性部件240的第二紧固端242和第一球体230相互固定连接,使第一球体230和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相互接触。同时使限位壳211、第二中空体214、输送通道221、支撑体222都位于管道100中第一中空体130的内部,以及第一球体230位于阀体210中第二中空体214的内部,以通过第一球体230和输送通道221的间距,来控制制动液是否在第二开口端120和第一开口端110之间流动。这样便将阀门机构200单独设置在进油口1000的管道100内,当第一球体230顶住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无法从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途径第一中空体130达到第一开口端110;当第一球体230远离基座220的输送通道221时,制动液便能够从管道100的第二开口端120途径第一中空体130达到第一开口端110,继而达到单向阀的功能的效果,以此实现了在柱塞泵中可以去除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简化了柱塞泵的结构,减小了柱塞泵的体积。从而达到减小柱塞泵的体积,增强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包括:
管道,所述管道设置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和第一中空体,所述第一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
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限位壳和第二中空体,所述限位壳设置有输液孔和开口面,所述第二中空体位于所述输液孔和所述开口面之间,所述输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所述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且所述第二中空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输液孔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开口面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
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输送通道和支撑体,所述基座通过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开口面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基座通过所述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中空体相通,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输液孔和所述第二开口端之间,且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第一中空体内;
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和所述输送通道相接触,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和所述输液孔之间,且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
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有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限位壳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球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球体之间,所述第一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所述第二紧固端位于所述第二中空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空体呈圆柱体,所述第一中空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中空体呈圆柱体,所述第二中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中空体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通道设置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中空体之间;
所述第一球体呈第一球体形状,所述第一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紧固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底部开口的直径,且所述顶部开口朝向底部开口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是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
堵头,所述堵头设置有第一腔体;
泵体,所述泵体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腔体,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通,且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球体,所述第二球体和所述第一通孔相接触,且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腔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腔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球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
柱塞杆;
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和所述柱塞杆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柱塞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柱塞泵的装置还包括:
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管道相通,且所述第二开口端位于所述蓄能器和所述第一中空体之间。
CN201821880812.XU 2018-11-15 2018-11-15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Active CN209145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0812.XU CN209145839U (zh) 2018-11-15 2018-11-15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0812.XU CN209145839U (zh) 2018-11-15 2018-11-15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5839U true CN209145839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0812.XU Active CN209145839U (zh) 2018-11-15 2018-11-15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5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1716B (zh) 一种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
CN103373331A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压力阻尼装置
CN103661336A (zh) 汽车制动系统用柱塞泵
CN201102700Y (zh) 瓶罐的压头泵结构
CN209145839U (zh) 用于柱塞泵的装置
CN209354339U (zh) 用于回油泵的装置
CN101652280B (zh) 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活塞泵
CN108278186B (zh) 一种油水分离式空间凸轮传动的二维柱塞水压泵
CN201588837U (zh) 顶缸中心进油二级套筒油缸
CN201568292U (zh) 一种新型柱塞泵
CN108730143A (zh) 一种液体增压泵
CN208053993U (zh)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CN205937084U (zh) 一种汽车防抱死系统的柱塞泵的密封结构
CN102720676A (zh) 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
CN217632894U (zh) 一种矿用乳化液柱塞泵
CN204323311U (zh) 一种汽车制动系统用柱塞泵
CN213743899U (zh) 一种工艺压缩机用润滑装置
CN201380847Y (zh)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液压执行单元
CN108119422A (zh) 一种膜片式液压自增压油箱
US11002263B2 (en) Two-stage high-pressure pump with high sealing performance
CN108223673A (zh) 一种轻型机械分子弹簧隔振缓冲装置
CN109488552B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人力液压泵
CN207985641U (zh) 一种新型喷雾泵
CN203248326U (zh) 同轴同向运动气体增压机构
CN209569157U (zh) 一种用于油田注含砂介质的往复泵液力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73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uanfe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9, Guanggu Avenue, Donghu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14

Patentee before: WUHAN YOUFI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