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6726U -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6726U
CN209136726U CN201721305621.6U CN201721305621U CN209136726U CN 209136726 U CN209136726 U CN 209136726U CN 201721305621 U CN201721305621 U CN 201721305621U CN 209136726 U CN209136726 U CN 209136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stitching unstrument
connecting rod
push rod
sta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56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大林
史惠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NGHU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3056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6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本缝合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位于手柄本体后端的推杆;其中所述手柄本体包括驱动部和手持部;所述驱动部内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设有复位弹簧;与缝合机构联动的连接杆的末端位于所述引导孔内,且穿过复位弹簧;当推杆与手持部配合以推动连接杆动作后,松开手持部,使复位弹簧推动推杆复位,以使缝合器完成一次缝合动作。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手柄通过推杆带动缝合机构逐针缝合待缝合组织,既保证了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的准确性,又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表皮缝合是外科医生的常用治疗方法,其用途如创口的表皮缝合,多为手术后的创口缝合,而外科医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缝合器械缝合身体组织,例如肺、食道、胃、十二指肠和/或肠道中的其它器官。在多种情况下使用适当的缝合器械可用更短的时间将手术做得更出色,并简化此前困难的外科手术。
传统的缝合器手柄多为钳式手柄,缝合待缝合组织时不利于操作,同时靠腕力对待缝合组织进行缝合,在缝合过程中存在缝合力不够,过程不稳定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待缝合组织缝合的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传统缝合器对待缝合组织的缝合方式均为连续缝合,当缝合线的一端松开时,整个待缝合组织的缝合线会松动,容易引起待缝合组织崩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通过安装于手柄处的推杆带动缝合机构逐针缝合待缝合组织,既保证了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的准确性,又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合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位于手柄本体后端的推杆;其中所述手柄本体包括驱动部和手持部;所述驱动部内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设有复位弹簧;与缝合机构联动的连接杆的末端位于所述引导孔内,且穿过复位弹簧;当推杆与手持部配合以推动连接杆动作后,松开手持部,使复位弹簧推动推杆复位,以使缝合器完成一次缝合动作。
进一步,所述推杆的尾部设有弧形的按压部,推杆的首部与连接杆卡接。
进一步,所述引导孔为一变径通孔,其小径端适于引导连接杆连接缝合机构,其大径端适于引导推杆移动;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引导孔的大径端,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引导孔的变径处,另一端抵于推杆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手持部的手指接触面设有波浪纹。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装如前所述缝合器手柄的缝合器,包括:与所述连接杆相连的缝合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杆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通过第一铰链铰接缝合钩针;所述推杆适于带动连接杆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所述连接杆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以及所述连接杆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复位,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二铰链;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二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后,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
进一步,所述缝合钩针为弧形结构,倒钩位于其外侧弧面;且所述倒钩的深度不大于缝合线的直径,以使倒钩在勾住缝合线时,缝合线填充倒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通过推杆将连接杆顶出或拉回,从而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缝合过程中缝合力大,过程稳定,有效提高了缝合的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顶出时,带动穿刺钩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并利用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所述连接杆拉回时,穿刺钩回转,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并手动将缝合线剪线、结扎,从而实现一次缝合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不仅适合外缝合,而且能够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和缝合部位等各项缝合要求,尤其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同时,穿过缝合组织中的缝合线是双线,当其中一根缝合线松开时,不会引起其余缝合线松动,有效避免了因缝合线造成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结构图;
图2a和2b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钩的运动轨迹图;
图3a、3b和3c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盆腔)的示意图;
图4a、4b和4c是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示意图;
图中:手柄本体1,驱动部11,手持部12,引导孔13,推杆2,按压部21,连接杆3,复位弹簧4,缝合机构5,缝合钩针51,倒钩511,第一铰链512,第二铰链513,卡线槽52,保护套53,待缝合组织6,缝合线7,空心管8。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缝合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1,位于手柄本体后端的推杆2;其中所述手柄本体包括驱动部11和手持部12;所述驱动部11内设有引导孔13,所述引导孔13内设有复位弹簧4;与缝合机构5联动的连接杆3的末端位于所述引导孔13内,且穿过复位弹簧4。具体的,当推杆2与手持部12配合以推动连接杆3动作后,松开手持部12,使复位弹簧4推动推杆2复位,以使缝合器完成一次缝合动作。
本实施例的缝合器手柄采用机械动力缝合,缝合过程稳定、缝合穿力大,有效提高了缝合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准确将连接杆移动需要位置,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缝合机构没有达到所需位置引起的缝合不彻底问题。
优选的,所述手持部12的手指接触面设有波浪纹,以增加使用过程中的摩擦力,增强操作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推杆2的尾部设有弧形的按压部21,推杆2的首部与连接杆 3卡接,有效增加了推杆的受力面积,增强操作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引导孔13为一变径通孔,其小径端适于引导连接杆3连接缝合机构,其大径端适于引导推杆2移动;所述复位弹簧4安装于引导孔13的大径端,且所述复位弹簧4的一端抵于引导孔13的变径处,另一端抵于推杆2的底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的缝合器手柄的缝合器,包括:与所述连接杆3相连的缝合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杆3 适于带动缝合机构5缝合待缝合组织6,具有缝合过程中缝合力大,过程稳定的特点,有效提高了缝合的效率和质量。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5包括:带有倒钩511的缝合钩针51和卡线槽52;所述连接杆3的活动端通过第一铰链512铰接缝合钩针51;所述推杆2适于带动连接杆3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所述连接杆3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51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6,所述倒钩511从卡线槽512处勾住缝合线7,以及所述连接杆3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51回转复位,同时带动缝合线 7穿过待缝合组织6。具体的,当推杆2驱动缝合钩针51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6 后,所述倒钩511从卡线槽52处勾住缝合线7;缝合钩针51回转(回程),同时带动缝合线7穿过待缝合组织6,以及在带动缝合线7再次穿过待缝合组织6 后,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人工手段对缝合线进行结扎,以完成一次缝合过程。本缝合机构适于对待缝合组织进行逐针缝合,即每次操作仅缝合一针,再进行独立结扎,以保证待缝合组织缝合后不容易崩开。
优选的,所述缝合钩针51例如但不限于为弧形的尖状结构,所述倒钩511 位于其外侧弧面,优选为该倒钩511的外侧与缝合钩针51的外侧弧面持平,且倒钩511的沟深不大于缝合线7的直径,以使倒钩511在勾住缝合线7时,缝合线7填充倒钩511,从而避免缝合钩针51回转时再次刮伤待缝合组织6。
作为缝合机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图。
在图2中,所述缝合机构5还包括:保护套53,所述保护套53套于缝合机构5;所述保护套53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51转动的第二铰链513;所述保护套5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52;所述缝合线7适于跨越两卡线槽52,等待倒钩511从两卡线槽52之间勾住缝合线 7。具体的,以图2方向为例,当缝合待缝合组织6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6的表面,联动机构2带动缝合钩针51围绕第二铰链513转动,即作逆时针转动(如图2a中方向F1所示),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6;缝合线7的卡线位置例如但不限于位于所述卡线槽52的槽底;当所述倒钩511从卡线槽52的槽底勾住缝合线7时,此时联动机构2带动缝合钩针51回转,即作顺时针转动(如图2b中方向F2所示),同时带动缝合线7从卡线槽52的槽底处沿缝合钩针51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6,以实现对待缝合组织6缝合一针。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53顶部设有窥视孔,既能保护伤口不被污染,又可以在缝合待缝合组织6时通过窥视孔观察缝合钩针51的运动状态,以方便操作和精确缝合位置。
优选的,所述卡线槽52的宽度小于缝合线7的直径0.02mm,以卡紧缝合线 7,同时张紧跨越卡线槽52之间的缝合线7;所述卡线槽52的底部沿槽口方向延伸一定距离,该延伸距离优选为1mm,既方便安装缝合线,又使倒钩511在回转(回程)时缝合线7在进入待缝合组织6时,保持勾住状态。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3为细长杆,既可以减轻缝合器的重量,又可以在进行内部缝合时,增加操作深度、节省操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3外套一空心管8,所述空心管8的一端抵于保护套 53,以避免进行缝合时,所述连接杆3执行顶出或拉回动作造成的二次伤害。
本实施例的对称缺口和卡线槽可以设置于保护套的任一侧壁(后侧壁除外) 或出现不同形状,以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部位等缝合要求,其中,所述对称缺口的宽度、深度分别由设定的缝合针距、缝合深度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盆腔)的示意图。
在图3中,所述对称缺口设于保护套的正前部,以方便操作盆筋膜腱弓缝合;所述对称缺口的宽度和深度根据盆筋膜腱弓的形状、缝合针距、缝合深度设定,既可以保证对称缺口贴合于盆筋膜腱弓的表面,又可以保证缝合质量。具体的,当缝合钩针51逆时针转动(如图3a中F1方向所示)时,所述缝合钩针51适于在对称缺口处穿过盆筋膜腱弓(待缝合组织6),在倒勾111抵达卡线槽52处勾住缝合线时,所述缝合钩针51回转(如图3b中F2方向所示),带动缝合线7沿缝合钩针51的运动轨迹(如图3c中F3方向所示)穿过盆筋膜腱弓 (待缝合组织6),然后移开缝合器,将所述缝合线剪断、结扎,完成一次缝合 (如图3c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4是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示意图。
在图4中,所述对称缺口设于保护套的左前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参见本实施例中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的相关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安装所述对称缺口和卡线槽,所述缝合钩针均可以实现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并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后回程,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的效果,因此,只要出现使用本对称缺口和卡线槽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缝合器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本体,位于手柄本体后端的推杆;其中
所述手柄本体包括驱动部和手持部;
所述驱动部内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设有复位弹簧;
与缝合机构联动的连接杆的末端位于所述引导孔内,且穿过复位弹簧;
当推杆与手持部配合以推动连接杆动作后,松开手持部,使复位弹簧推动推杆复位,以使缝合器完成一次缝合动作;
所述引导孔为一变径通孔,其小径端适于引导连接杆连接缝合机构,其大径端适于引导推杆移动;
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引导孔的大径端,且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引导孔的变径处,另一端抵于推杆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尾部设有弧形的按压部,推杆的首部与连接杆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手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部的手指接触面设有波浪纹。
4.一种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缝合器手柄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连接杆相连的缝合机构;其中
所述连接杆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
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通过第一铰链铰接缝合钩针;
所述推杆适于带动连接杆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
所述连接杆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以及
所述连接杆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复位,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
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二铰链;
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
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
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二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后,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钩针为弧形结构,倒钩位于其外侧弧面;且
所述倒钩的深度不大于缝合线的直径,以使倒钩在勾住缝合线时,缝合线填充倒钩。
CN201721305621.6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Active CN209136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621.6U CN20913672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621.6U CN20913672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6726U true CN209136726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5621.6U Active CN209136726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67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8984A (zh) * 2020-05-27 2020-08-28 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及其植入体
CN113995455A (zh) * 2021-12-30 2022-02-01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缝合器及缝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8984A (zh) * 2020-05-27 2020-08-28 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及其植入体
CN113995455A (zh) * 2021-12-30 2022-02-01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缝合器及缝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4478B2 (ja) 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と当該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を使用する医療用ステープラー
CN202313537U (zh) 直线型缝切器的钉仓组件
CN106999174B (zh) 用于心瓣修复的医疗设备及方法
JP6166662B2 (ja) 回転針を用いた皮膚縫合装置
CN100569190C (zh) 外科缝合器械
US7131978B2 (en) Surgical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US7037315B2 (en) Surgical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of use
AU2010215109B2 (en) Side-loaded medical implement particularly useful in arthroscopic surgery
US2019002966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ture placement
MX2013012439A (es) Pasante para el avance de suturas.
WO2005018467A2 (en) Suturing device
CN102824200B (zh) 一种可自动打荷包的圆形荷包钳
EP3998025B1 (en) Suturing device for use in deep channel
CN209136726U (zh)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CN107280722A (zh) 一种腹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用一次性钉匣
CN209136725U (zh) 一种缝合器
KR101796685B1 (ko) 봉합용 매듭 및 봉합장치
CA2696576A1 (en) Device to open and close a bodily wall
CN105433999B (zh) 外科手术器械的保险装置及外科手术器械
CN104434252B (zh) 末端执行器、外科手术器械和荷包钳
CN103494624A (zh) 自动荷包钳
CN110559027A (zh) 腹壁穿刺戳孔缝合装置
CN102813537B (zh) 一种可自动打荷包的圆形荷包钳
CN207462111U (zh) 一种腹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用一次性钉匣
CN105411640B (zh) 钉仓组件及使用该钉仓组件的医用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1

Address after: 213000 No.28, changfan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Yonghua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5, Shijia village, bamboo garden village, Niu 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Ding Dalin

Patentee before: Shi Huiz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