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6725U - 一种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6725U
CN209136725U CN201721305570.7U CN201721305570U CN209136725U CN 209136725 U CN209136725 U CN 209136725U CN 201721305570 U CN201721305570 U CN 201721305570U CN 209136725 U CN209136725 U CN 209136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stapled
crochet hook
tissue
cab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55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大林
史惠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onghua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史惠忠
丁大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史惠忠, 丁大林 filed Critical 史惠忠
Priority to CN2017213055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6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其中本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适于驱动缝合钩针按指定的轨迹运动转动,并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由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在回转的过程中,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再经剪线打结实现逐针缝合;尤其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采用机械动力保证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缝合器。
背景技术
临床手术中的缝合是手术当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稳定性好、操作简单、缝合质量高等优点,使用器械缝合代替手工缝合已经成为临床手术缝合的一种趋势。
但目前临床手术当中缝合器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缝合内部组织,尤其是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由于待缝合组织型腔狭窄,缝合操作空间小,传统缝合器已经不能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位置等各项缝合要求。而且,目前使用的内缝合器对伤口的缝合方式为:先将缝合线随针刺穿组织,再用一个钩子将线勾出来后,再把针抽回。因为盲缝的特殊性,所以不仅穿针不易准确,而且再用钩子勾住线孔也很难一次找准、勾住, 往外拉线也容易脱钩,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感觉和经验。
因此,在医疗器械行业,急需一种新的缝合器,不仅满足外缝合,还要满足对特殊部位缝合效果好、时间短,降低手术风险,以填补目前临床手术中此类缝合器械的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器,以在缝合时能够准确对准待缝合部位并且实现穿针勾线一次完成;具有操作简单、位置准确、时间短和风险低的缝合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缺口;待缝合组织适于卡入所述缺口中等待缝合。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当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回转,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一铰链;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一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
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顶出机构和把持机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缝合钩针,其另一端通过把持机构驱动;所述把持机构适于带动连接杆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所述连接杆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以及所述连接杆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复位。
进一步,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钳身和一活动端,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复位机构;所述活动端通过第三铰链与钳身相连;在活动端受力向钳身方向动作时,所述活动端的顶部适于将连接杆顶出;以及当活动端和钳身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复位机构适于复位活动端以将连接杆拉回。
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活动端和钳身内侧的雌、雄弹片;所述雌弹片上设有若干卡孔,所述雄弹片上设有一卡头,且该卡头适于插入相应卡孔中以调节回弹力大小。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夹线松紧装置;所述夹线松紧装置适于将缝合线的两端紧固,以使处于两卡线槽之间的缝合线处于拉直状态。
进一步,所述夹线松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端顶部的两侧;当活动端的顶部将连接杆拉回时,所述夹线松紧装置与缝合线相背运动。
进一步,所述缝合钩针为弧形结构,倒钩位于其外侧弧面;且所述倒钩的深度不大于缝合线的直径,以使倒钩在勾住缝合线时,缝合线填充倒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通过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按指定的轨迹运动转动,并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由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在回转的过程中,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再经剪线打结实现逐针缝合;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不仅适合外缝合,而且能够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和缝合部位等各项缝合要求,尤其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盆腔内缝合)。
同时,穿过缝合组织中的缝合线是双线,当其中一根缝合线松开时,不会引起其余缝合线松动,有效避免了因缝合线造成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结构图;
图2a和2b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图;
图3a、3b和3c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盆腔)的示意图;
图4a、4b和4c是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弹片复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把持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缝合机构1,缝合钩针11,倒钩111,卡线槽12,保护套13,第一铰链131,夹线松紧装置14,垫片141,螺钉142,联动机构2,连接杆21,第二铰链211,待缝合组织3,缝合线4,钳身51、61,活动端52,雄弹片511,卡头512,雌弹片521,卡孔522,第三铰链53,推杆62,复位弹簧6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1和联动机构2;其中所述联动机构2适于带动缝合机构1缝合待缝合组织3。
其中联动机构带动缝合机构进行圆弧形轨迹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从而保证针距、深度、准确位置;由于具备操作简单、灵活、范围小等优点,故除了适合外缝合的同时,特别适合路径狭窄或因型腔狭窄而进行腔内补片或缝合等盲缝手术(例如妇科的髋底盆腔)的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缝合器,包括:缝合机构,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缺口;待缝合组织适于卡入所述缺口中等待缝合。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基础上,本缝合器中缝合机构1包括:带有倒钩111 的缝合钩针11和卡线槽12。具体的,当联动机构2驱动缝合钩针11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3后,所述倒钩111从卡线槽12处勾住缝合线4;缝合钩针11回转 (回程),同时带动缝合线4穿过待缝合组织3,以及在带动缝合线4再次穿过待缝合组织3后,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人工手段对缝合线进行结扎,以完成一次缝合过程。本缝合机构适于对待缝合组织进行逐针缝合,即每次操作仅缝合一针,再进行独立结扎,以保证待缝合组织缝合后不容易崩开。
优选的,所述缝合钩针11例如但不限于为弧形的尖状结构,所述倒钩111 位于其外侧弧面,优选为该倒钩111的外侧与缝合钩针11的外侧弧面持平,且倒钩111的沟深不大于缝合线4的直径,以使倒钩111在勾住缝合线4时,缝合线4填充倒钩111,从而避免缝合钩针11回转时再次刮伤待缝合组织3。
作为缝合机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图。
在图2中,所述缝合机构1还包括:保护套13,所述保护套13套于缝合机构1;所述保护套13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11转动的第一铰链131;所述保护套13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即为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的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12;所述缝合线4适于跨越两卡线槽12,等待倒钩111从两卡线槽12之间勾住缝合线4。具体的,以图2方向为例,当缝合待缝合组织3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3的表面,联动机构2带动缝合钩针11围绕第一铰链131转动,即作逆时针转动(如图2a中方向F1所示),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3;缝合线4的卡线位置例如但不限于位于所述卡线槽12的槽底;当所述倒钩111从卡线槽12的槽底勾住缝合线4时,此时联动机构2带动缝合钩针11回转,即作顺时针转动(如图2b中方向F2所示),同时带动缝合线4从卡线槽12的槽底处沿缝合钩针11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3,以实现对待缝合组织3缝合一针。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13顶部设有窥视孔,既能保护伤口不被污染,又可以在缝合待缝合组织3时通过窥视孔观察缝合钩针11的运动状态,以方便操作和精确缝合位置。
优选的,所述卡线槽12的宽度小于缝合线4的直径0.02mm,以卡紧缝合线 4,同时张紧跨越卡线槽12之间的缝合线4;所述卡线槽12的底部沿槽口方向延伸一定距离,该延伸距离优选为1mm,既方便安装缝合线,又使倒钩111在回转(回程)时缝合线4在进入待缝合组织3时,保持勾住状态。
本实施例的对称缺口和卡线槽可以设置于保护套的任一侧壁(后侧壁除外) 或出现不同形状,以满足缝合针距、缝合深度、缝合部位等缝合要求,其中,所述对称缺口的宽度、深度分别由设定的缝合针距、缝合深度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盆腔)的示意图。
在图3中,所述对称缺口设于保护套的正前部,以方便操作盆筋膜腱弓缝合;所述对称缺口的宽度和深度根据盆筋膜腱弓的形状、缝合针距、缝合深度设定,既可以保证对称缺口贴合于盆筋膜腱弓的表面,又可以保证缝合质量。具体的,当缝合钩针11逆时针转动(如图3a中F1方向所示)时,所述缝合钩针11适于在对称缺口处穿过盆筋膜腱弓(待缝合组织3),在倒勾111抵达卡线槽12处勾住缝合线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如图3b中F2方向所示),带动缝合线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如图3c中F3方向所示)穿过盆筋膜腱弓(待缝合组织3),然后移开缝合器,将所述缝合线剪断、结扎,完成一次缝合(如图 3c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4是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缝合骶棘韧带的示意图。
在图4中,所述对称缺口设于保护套的左前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参见本实施例中缝合器缝合盆筋膜腱弓的相关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安装所述对称缺口和卡线槽,所述缝合钩针均可以实现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并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后回程,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的效果,因此,只要出现使用本对称缺口和卡线槽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2包括:顶出机构和把持机构;其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211铰接缝合钩针11,其另一端通过把持机构驱动;所述把持机构适于带动连接杆21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所述连接杆21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11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3,以及所述连接杆21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11回转复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21为细长杆,既可以减轻缝合器的重量,又可以在进行内部缝合时,增加操作深度、节省操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21外套一空心管22,所述空心管22的一端抵于保护套13,以避免进行缝合时,所述连接杆21执行顶出或拉回动作造成的二次伤害。
作为把持机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结构图。
见图1,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钳身51和一活动端5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复位机构;所述活动端52通过第三铰链53与钳身51相连;所述钳身51抵于空心管22的底部。具体的,在活动端52受力向钳身51方向动作时,所述活动端52的顶部适于将连接杆21顶出;以及当活动端52和钳身51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复位机构适于复位活动端52以将连接杆21拉回。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弹片复位机构的结构图。
见图5,可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活动端52和钳身51内侧的雌、雄弹片;所述雌弹片521上设有若干卡孔522,所述雄弹片511上设有一卡头512,且该卡头512适于插入相应卡孔522中以调节回弹力大小,具有结构简单、回弹快速快、机械性能可靠等优点。
作为把持机构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式把持机构的结构图。
在图6中,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钳身61,穿过钳身61与连接杆21相连的推杆62,以及位于推杆62底部的复位弹簧63;所述复位弹簧适于63穿过连接杆21,并抵于推杆62底部。
本把持机构通过推杆带动连接杆顶出,并通过复位弹簧将连接杆拉回复位,操作方便,并且可以准确将连接杆移动到所需位置,从而避免缝合钩针没有达到所需位置引起的缝合不彻底问题。
进一步,所述缝合机构1还包括:夹线松紧装置14;所述夹线松紧装置14 适于将缝合线4的两端紧固,以使处于两卡线槽12之间的缝合线4处于拉直状态。
优选的,所述夹线松紧装置14安装于所述活动端52顶部的两侧。
作为张紧装置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贴于活动端52两侧的垫片,且两垫片分别通过相应的螺钉固定;当活动端52的顶部将连接杆21拉回时,所述夹线松紧装置14与缝合线4相背运动。具体的,所述垫片适于在螺钉拧紧时卡紧缝合线4的两端,以使缝合线4张紧;当缝合钩针11转动时,所述活动端52带动缝合线4的两端运动,使卡线槽12与夹线松紧装置14之间的缝合线4处于松弛状态,当缝合钩针11回转时,带动缝合线4穿过待缝合组织3,夹线松紧装置14 与缝合线4相背运动,以使缝合钩针11完成回转后,该缝合线4处于张紧状态,便于医务工作者从卡紧装置14取下缝合线4的两端进行结扎,有效提高了缝合质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出现张紧装置以对缝合线起到张紧作用,即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缝合机构和联动机构;其中
所述联动机构适于带动缝合机构缝合待缝合组织;
所述缝合机构包括:带有倒钩的缝合钩针和卡线槽;
当联动机构驱动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后,所述倒钩从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缝合钩针回转,同时带动缝合线穿过待缝合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于缝合机构;
所述保护套内设有适于使缝合钩针转动的第一铰链;
所述保护套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对称缺口,即为所述缝合机构的前端设有的缺口,且在该对称缺口底部设有所述卡线槽;
所述缝合线适于跨越两卡线槽,等待倒钩从两卡线槽之间勾住缝合线;
当缝合待缝合组织时,所述对称缺口适于贴合待缝合组织的表面,所述缝合钩针适于围绕第一铰链转动,即呈圆弧形运动轨迹,并在对称缺口处刺穿待缝合组织,在卡线槽处勾住缝合线,然后进行回转运动,以使缝合线从卡线槽处沿缝合钩针的运动轨迹穿过待缝合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顶出机构和把持机构;其中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铰接缝合钩针,其另一端通过把持机构驱动;
所述把持机构适于带动连接杆作顶出或拉回动作;即
所述连接杆实现顶出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转动刺穿待缝合组织,以及
所述连接杆实现拉回动作时,所述缝合钩针回转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钳身和一活动端,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复位机构;
所述活动端通过第三铰链与钳身相连;
在活动端受力向钳身方向动作时,所述活动端的顶部适于将连接杆顶出;以及
当活动端和钳身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复位机构适于复位活动端以将连接杆拉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活动端和钳身内侧的雌、雄弹片;
所述雌弹片上设有若干卡孔,
所述雄弹片上设有一卡头,且该卡头适于插入相应卡孔中以调节回弹力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项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合机构还包括:夹线松紧装置;
所述夹线松紧装置适于将缝合线的两端紧固,以使处于两卡线槽之间的缝合线处于拉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线松紧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端顶部的两侧;
当活动端的顶部将连接杆拉回时,所述夹线松紧装置与缝合线相背运动;
所述缝合钩针为弧形结构,倒钩位于其外侧弧面;且
所述倒钩的深度不大于缝合线的直径,以使倒钩在勾住缝合线时,缝合线填充倒钩。
CN201721305570.7U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 Active CN209136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570.7U CN209136725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5570.7U CN209136725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6725U true CN209136725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5570.7U Active CN209136725U (zh) 2017-10-10 2017-10-10 一种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67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117A (zh) * 2017-10-10 2018-01-16 史惠忠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638497A (zh) * 2019-09-29 2020-01-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组织缝合器
CN113995455A (zh) * 2021-12-30 2022-02-01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缝合器及缝合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2117A (zh) * 2017-10-10 2018-01-16 史惠忠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0638497A (zh) * 2019-09-29 2020-01-0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组织缝合器
CN110638497B (zh) * 2019-09-29 2024-05-10 李坚 一种组织缝合器
CN113995455A (zh) * 2021-12-30 2022-02-01 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缝合器及缝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6725U (zh) 一种缝合器
US5562685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placing suture or fasteners
AU2018205091B2 (en) Medical fastening device
US10383621B2 (en) Suture passer
JP3622970B2 (ja) 縫合糸調節手段を有する縫合器具
US7320693B2 (en)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closing laparoscopic trocar puncture wounds
CN106974706B (zh) 带缝合功能的穿刺鞘
US20240000447A1 (en) Repair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anchors
US20090082787A1 (en) Suturing Device
DE602004005331D1 (de) Fernladbare nahtvorrichtung
JP2018527097A5 (zh)
US10660636B2 (en) Suture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JP2017517376A (ja) 組織を縫合する器具および方法
CN107582117A (zh) 一种缝合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8573778U (zh) 一种腹腔镜穿刺切口内打结装置
EP3998025A1 (en) Suturing device for use in deep channel
CN210811257U (zh)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CN209136726U (zh) 一种缝合器手柄及缝合器
KR101796685B1 (ko) 봉합용 매듭 및 봉합장치
CN207590737U (zh) 带缝合功能的穿刺鞘
KR101176324B1 (ko) 복강경 수술용 봉합장치
KR101255625B1 (ko) 복강경 수술기구
CN110559027A (zh) 腹壁穿刺戳孔缝合装置
US20100324592A1 (en) Suture-tying forceps
CN104287800A (zh) 全自动免打结腹腔镜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3

Address after: 213000 No.28, changfan Road, Wuj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Yonghua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5, Shijia village, bamboo garden village, Niu 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Ding Dalin

Patentee before: Shi Huiz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