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11257U -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11257U
CN210811257U CN201921199587.8U CN201921199587U CN210811257U CN 210811257 U CN210811257 U CN 210811257U CN 201921199587 U CN201921199587 U CN 201921199587U CN 210811257 U CN210811257 U CN 210811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lamping block
suture
hole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95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素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1995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11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11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112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包括套筒、推杆、连接杆、夹持块、两根缝合针和一条缝合线;套筒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一槽;夹持块与第一槽的底部铰接,夹持块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推杆铰接;推杆套设在套筒内;夹持块用于固持缝合针;两根缝合针分别安装在两个夹持块上;缝合线两端分别与两根缝合针的尾部连接。本申请,一根缝合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缝合针连接,通过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将两根缝合针从戳卡工作通道送入腹腔内后将两根缝合针从戳孔两侧穿出腹腔,并将缝合针从夹持块上拔出,则缝合线主体滞留在腹腔内,拆除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和戳卡后采用对接缝合法缝合戳孔,操作简单,缝合效果好。

Description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操作必须通过戳卡(trocar)在腹壁上建立工作通道,细长的手术钳、电钩、超声刀等手术器械通过戳卡进入腔隙,以进行切除病灶的手术操作。目前戳卡规格为5mm-12mm,一般对大于5mm的腹壁戳孔,在手术完毕后,需要对这些操作孔进行缝合关闭,但因为戳孔直径较小,若想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内关闭腹腔各层组织,操作十分困难,戳孔缝合不当容易引起术后戳孔并发症,如:出血、戳孔疝、戳孔积液及严重感染等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公开号为CN105748121A中国发明专利2016年7月13日公开了一种“腔镜戳孔缝合器”。公告号为CN105640600B中国发明专利2018年3月27日公告了“腹腔镜术后戳卡孔缝合装置”。公开号为CN109620322A中国发明专利2019年4月16日公开了“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公开号为CN208659434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3月29日公开了“防损伤戳孔缝合器”。公开号为CN208659435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3月29日公开了“戳孔缝合器”。
上述装置都存在操作繁琐、临床应用体验不佳的缺点。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操作简单、缝合效果好的戳孔缝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解决了现有戳孔缝合装置操作繁琐、临床应用体验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包括套筒、推杆、连接杆、夹持块、两根缝合针和一条缝合线;所述套筒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一槽;所述夹持块与所述第一槽的底部铰接,所述夹持块靠近所述套筒轴心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推杆套设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推杆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套筒顶端的外部,所述推杆相对所述套筒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用于固持所述缝合针;两根所述缝合针的尾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套筒底部两侧的所述夹持块上;所述缝合线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缝合针的尾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持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夹持块的顶面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缝合针尾部的最大轮廓尺寸,所述缝合针的尾部嵌入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夹持块远离所述套筒轴心的一侧设有线槽,所述线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线槽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
可选地,所述套筒底面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位于所述第一槽的下方;所述套筒顶面开设两个第三槽,两个所述第三槽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均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
可选地,所述推杆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杆体底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可选地,所述套筒侧壁上设有第四槽,所述第四槽呈Z字形,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四槽内。
可选地,所述套筒顶部还设有两个凸出部,两个所述凸出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套筒顶部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套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位置对应以便于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抵接时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包括套筒、推杆、连接杆、夹持块、两根缝合针和一条缝合线;所述套筒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一槽;所述夹持块与所述第一槽的底部铰接,所述夹持块靠近所述套筒轴心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推杆套设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推杆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套筒顶端的外部,所述推杆相对所述套筒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用于固持所述缝合针;两根所述缝合针的尾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套筒底部两侧的所述夹持块上;所述缝合线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缝合针的尾部连接。本申请,一根缝合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缝合针连接,通过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将两根缝合针从戳卡工作通道送入腹腔内后将两根缝合针从戳孔两侧穿出腹腔,并将缝合针从夹持块上拔出,则缝合线主体滞留在腹腔内,拆除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和戳卡后采用对接缝合法缝合戳孔,操作简单,缝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缝合针处于收纳位的剖视图;
图5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缝合针处于操作位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杆与夹持块铰接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杆与夹持块铰接的俯视图;
图11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的工况模拟图;
图12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13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核心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E处的放大图;
图16为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套筒、2-推杆、3-连接杆、4-夹持块、5-缝合针、6-缝合线、7-戳卡、8-腹腔组织、9-戳孔;
11-第一槽、12-第二槽、13-第三槽、14-第四槽、15-凸出部、16-第一筒体、17-第二筒体、21-第一杆体、22-第二杆体、23-限位滑台、31-单耳、32-缺口槽、41-安装孔、42-线槽;
161-第一通孔、162-凸起、171-第二通孔、172-凹槽、2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底部”、“底端”、“底面”、“顶部”、“顶端”、“顶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包括套筒1、推杆2、连接杆3、夹持块4、两根缝合针5和一条缝合线6;所述套筒1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一槽11;所述夹持块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槽11的底部铰接,所述夹持块4靠近所述套筒1轴心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2的底端铰接;所述推杆2套设在所述套筒1内,且所述推杆2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套筒1顶端的外部,所述推杆2相对所述套筒1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夹持块4具体由弹性橡胶制成,所述夹持块4的顶端设有安装孔41,所述安装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缝合针5尾部的最大轮廓尺寸,所述安装孔41用于固持所述缝合针5,所述缝合针5受夹持块4的弹性力影响而难以从安装孔41内自然脱出或发生松动,即需医务人员手动拔出;两根所述缝合针5的尾部分别嵌入所述套筒1底部两侧的所述夹持块4的所述安装孔41内;所述缝合线6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缝合针5的尾部连接。具体地,所述推杆2用于驱动所述缝合针5相对所述套筒1包括收纳位(请参阅图6)和操作位(请参阅图7);当所述缝合针5位于所述收纳位时,所述缝合针5收容于所述套筒1内以便于所述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经所述戳卡7工作通道进入腹腔内,具体地,所述推杆2向上移动,所述夹持块4受连接杆3影响朝向靠近所述套筒1的方向转动(即向内转动);当所述缝合针5位于所述操作位时,所述缝合针5向所述套筒1两侧撑开以便于所述缝合针5从戳孔9两侧向体外穿出,具体地,所述推杆2向下移动,所述夹持块4受连接杆3影响朝向远离所述套筒1的方向转动(即向外转动)。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术前准备,将一根缝合线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缝合针5连接,具体是缝合线6穿过缝合针5尾部的针眼后打绳结,并将缝合针5插入夹持块4上的安装孔41内,并向上移动推杆2以使得缝合针5收容于套筒1,优选地,将缝合线6的其余部分通入套筒1内部以避免缝合线6受其他异物缠绕而影响手术;术中,将套筒1从戳卡7的工作通道送入腹腔内,向下移动推杆2以使得缝合针5向套筒1两侧撑开,之后向上拉扯套筒1以使得两根缝合针5从戳孔9两侧的腹腔组织8穿出腹腔,待缝合针5针尖透出腹腔组织8后即用镊子将缝合针5拔出体外,拔针时需按压套筒1以便于将缝合针5首先从夹持块4上拔出,则此时缝合线5主体滞留在腹腔内;最后,拆除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和戳卡7后采用对接缝合法缝合戳孔9,操作简单,缝合效果好。值得注意的是,术前准备工作中,应当优先检查夹持块4对缝合针5夹持的可靠性,不得出现夹持后缝合针5发生相对松动、易脱落等情况,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更换夹持块4以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其次,检查传动部件(推杆2、连接杆3和夹持块4)的运动稳定性,如发现缝合针4不能正常撑开或收纳,应及时检修甚至整套更换;最后,对整套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9,所述夹持块4远离所述套筒1轴心的一侧设有线槽42,所述线槽42与所述安装孔41连通,所述线槽42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6,与缝合针尾部针眼连接的缝合线可直接从线槽42处延伸出来,而不必与缝合针尾部一起受夹持块4的弹性挤压。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套筒1底面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二槽12,所述第二槽12位于所述第一槽11的下方;所述套筒1顶面开设两个第三槽13,两个所述第三槽13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槽12和所述第三槽13均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6。具体地,所述缝合线6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且所述缝合线6中部设置在所述套筒1顶端的外部,即缝合线6放置在第三槽13内。待缝合针5插入安装孔41后,将缝合线6先绕在第二槽12上,之后将缝合线6从套筒1底部经套筒1内部延伸至套筒1顶部后绕在第三槽13上,第二槽12和第三槽13有效地限制了缝合线6的活动空间。该设计规范了缝合线的摆放位置,将缝合线收纳于套筒内,避免了缝合线在术前和术中被异物缠绕而影响戳孔缝合。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8-10,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缺口槽32,且两个所述缺口槽3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两侧。一方面,当两根连接杆与推杆2底端铰接时,缺口槽32的设计避免了两根连接杆在转动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两端均设缺口槽32也是为了便于安装,即任一端均可与夹持块4铰接。一个实施例,在连接杆3的两端还设有单耳31,连接杆3通过单耳31与推杆2或夹持块4铰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杆3也可做成两根杆偏心设置的结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3-15,所述推杆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与所述第二杆体22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2底端与所述连接杆3铰接。优选地,所述套筒1侧壁上设有第四槽14,所述第四槽14呈Z字形,所述第一杆体21上设有限位块211,所述限位块211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四槽14内。通过第四槽14和限位块211的配合使用,限制推杆2的上下位移量,控制了缝合针5的撑开角度,提高了手术精度。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四槽14也可为一个竖槽,则推杆2为一根整杆,通过竖槽的上端和下端控制推杆2的上下位移量,从而控制了缝合针5的撑开角度,提高了手术精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1顶部还设有两个凸出部15,两个所述凸出部15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套筒1顶部的外壁,所述凸出部15用于限制所述套筒1进入戳卡7的深度。请参阅图11,当凸出部15的底面与戳卡7的顶面抵接时,套筒1不再继续深入腹腔,此时,戳卡7的底端正好让出第一槽11,以便于缝合针5向外撑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凸出部也可使得本设计得以实施,两对称设置的凸出部还用于设置螺栓连接孔以便于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的紧固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6和图17,所述套筒1包括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所述第一筒体16与所述第二筒体17抵接。具体是将套筒1沿第一槽11正中剖分成两部分以便于推杆2、连接杆3和夹持块4的安装、更换,同时还降低了套筒1的制造难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16上设有第一通孔161,所述第二筒体17上设有第二通孔171,所述第一通孔161与所述第二通孔171位置对应,具体是将通孔设置在凸出部15上,通过螺栓连接将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拼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16上设有凸起162,所述第二筒体17上设有凹槽172,所述凸起162和所述凹槽172的位置对应以便于当所述第一筒体16与所述第二筒体17抵接时所述凸起162嵌入所述凹槽172内,凸起162和凹槽172的成套使用以便于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拼接定位。优选地,所述凸起162为卡扣,所述凹槽172为卡槽,通过卡扣连接实现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的拼接定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8,所述推杆2的杆体圆周面均匀设置三个限位滑台23,所述限位滑台23沿所述推杆2的轴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滑台23与所述套筒1内壁抵接。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滑台23远离所述套筒1轴心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套筒1内壁相切。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滑台23远离所述套筒1轴心的端面为平面,所述平面沿所述套筒1轴向延伸的两棱边作圆角处理,两个所述圆角均分别与所述套筒1内壁相切,若不做圆角处理也可,但长期使用会对套筒内壁和限位滑台的棱边均产生较大磨损,而将棱边作圆角处理则有效降低了磨损,提高了推杆和套筒的使用寿命。推杆2通过三个限位滑台23与套筒1内壁构成三个支点,从而使得推杆2与套筒1发生相对移动时始终保持同轴,提高了推杆2与连接杆3、连接杆3与夹持块4之间传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任意两个限位滑台23之间的间隙留出了缝合线6穿过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限位滑台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壁上,均匀设置的三个限位滑台分别与所述推杆2的杆体表面相切,也可以保证推杆2与套筒1发生相对移动时始终保持同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推杆(2)、连接杆(3)、夹持块(4)、两根缝合针(5)和一条缝合线(6);所述套筒(1)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一槽(11);所述夹持块(4)与所述第一槽(11)的底部铰接,所述夹持块(4)靠近所述套筒(1)轴心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2)的底端铰接;所述推杆(2)套设在所述套筒(1)内,且所述推杆(2)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套筒(1)顶端的外部,所述推杆(2)相对所述套筒(1)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块(4)用于固持所述缝合针(5);两根所述缝合针(5)的尾部分别安装在所述套筒(1)底部两侧的所述夹持块(4)上;所述缝合线(6)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缝合针(5)的尾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夹持块(4)的顶面设有安装孔(41),所述安装孔(41)的直径小于所述缝合针(5)尾部的最大轮廓尺寸,所述缝合针(5)的尾部嵌入所述安装孔(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4)远离所述套筒(1)轴心的一侧设有线槽(42),所述线槽(42)与所述安装孔(41)连通,所述线槽(42)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底面对称地开设两个第二槽(12),所述第二槽(12)位于所述第一槽(11)的下方;所述套筒(1)顶面开设两个第三槽(13),两个所述第三槽(13)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槽(12)和所述第三槽(13)均用于放置所述缝合线(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所述第一杆体(21)与所述第二杆体(22)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2)底端与所述连接杆(3)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侧壁上设有第四槽(14),所述第四槽(14)呈Z字形,所述第一杆体(21)上设有限位块(211),所述限位块(211)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四槽(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顶部还设有两个凸出部(15),两个所述凸出部(15)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套筒(1)顶部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包括第一筒体(16)和第二筒体(17),所述第一筒体(16)与所述第二筒体(17)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6)上设有第一通孔(161),所述第二筒体(17)上设有第二通孔(171),所述第一通孔(161)与所述第二通孔(171)位置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6)上设有凸起(162),所述第二筒体(17)上设有凹槽(172),所述凸起(162)和所述凹槽(172)的位置对应以便于当所述第一筒体(16)与所述第二筒体(17)抵接时所述凸起(162)嵌入所述凹槽(172)内。
CN201921199587.8U 2019-07-29 2019-07-29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1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9587.8U CN21081125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9587.8U CN21081125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11257U true CN210811257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4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95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1125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1125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027A (zh) * 2019-07-29 2019-12-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腹壁穿刺戳孔缝合装置
CN11247216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单孔可调无创牵拉器
WO2023125333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缝合器的缝合线收纳结构及缝合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027A (zh) * 2019-07-29 2019-12-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腹壁穿刺戳孔缝合装置
CN11247216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单孔可调无创牵拉器
WO2023125333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缝合器的缝合线收纳结构及缝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9326B2 (en) Stitching device with long needle
CN210811257U (zh) 腹腔镜术后戳孔缝合器
AU2019202698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ture management
US10595856B2 (en) Stitching device with long needle delivery
CN202982106U (zh) 外科手术器械
EP2412317A1 (en) Wound 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mesh barrier
CN108261227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EP2800521B1 (en) Apparatus for tissue closure
CN103908313A (zh) 外科手术器械
JP2005514172A5 (zh)
CN108652711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CN110025365B (zh) 无芯穿刺器
CN110559027A (zh) 腹壁穿刺戳孔缝合装置
CN207590737U (zh) 带缝合功能的穿刺鞘
CN113081191A (zh) 一种穿刺缝合器
CN109984810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US20080275501A1 (en) Medical device loading and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199546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CN108261229B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104490438A (zh) 钉仓组件及应用该钉仓组件的医用吻合器
CN109984814B (zh) 一种固定组件
CN209269764U (zh) 钉仓组件及医用吻合器
CN214805221U (zh) 一种穿刺缝合器
CN109984783B (zh) 一种缝合孔的缝合组件
CN109984811B (zh) 一种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