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84811B - 一种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84811B CN109984811B CN201711498301.1A CN201711498301A CN109984811B CN 109984811 B CN109984811 B CN 109984811B CN 201711498301 A CN201711498301 A CN 201711498301A CN 109984811 B CN109984811 B CN 1099848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ncture
- assembly
- knob
- suture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A61B2017/06009—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for releasably clamping the suture to the needle, e.g. actuating rod slideable within the nee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旋钮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一部件活动连接,所述旋钮可相对所述把手转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运动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旋钮上还设有锁止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静止,从而固定所述容置空间。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防止非预期的移动,以便于在狭小的穿刺孔内实现穿刺孔的缝合,且能在穿刺时使穿刺端与穿刺芯杆之间无间隙,在穿刺后形成缝合空间,不会在穿刺时刮伤患者的伤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已经得到广泛接受,相对于传统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损伤减少、愈合更快、感染风险降低。在腹腔检查、腹腔手术及其他微创或外科手术中,穿刺器是必不可少的手术器械。穿刺器可以在人体的腹壁中建立进入通道,以便供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如内窥镜、剪刀、导丝、导管、滤器、支架等)进入腹腔内,并提供气体进出的通道,以控制手术所需的气腹,以便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穿刺器是一种腹腔镜手术中用于建立进入体腔的人工通道的手术器械,通常由密封套管组件和穿刺芯组件组成。其临床的一般使用方式为: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穿刺器进入体腔后,穿刺芯组件即可被取走,留下密封套管组件作为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现有的穿刺芯组件只起到穿刺的作用,在引导密封套管组件自人体腹部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后,即被丢弃。
将病灶去除后,取出密封套管组件组件,手术结束。穿刺的伤口一般并不缝合,仅靠患者自动愈合;因微创手术的穿刺孔小而深,尤其是肥胖患者的腹壁较厚,缝合的视野小,只在术后将患者表面的皮肤缝合,难以将腹壁内侧的腹膜缝合。这样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当必须对患者的穿刺孔缝合时,尤其是肥胖患者的穿刺孔,只能使用专门缝合穿刺孔的缝合器,但是这样需要额外增加手术器械,缝合成本较高,且手术器械繁多、操作不便;并且,专门缝合穿刺孔的缝合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防止非预期的移动,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旋钮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第一部件活动连接,所述旋钮可相对所述把手转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运动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旋钮上还设有锁止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静止,从而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旋钮包括限位槽,所述把手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可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呈直线型,所述第二段为曲线型,所述限位槽整体大致呈“S”形。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所述锁止构件。
优选地,所述锁止构件包括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所述第一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一段内,所述第二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三段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段内时,为初始位置,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未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三段内时,为终点位置,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为圆柱形,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厚度,所述限位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件的近端设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把手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环型孔壁环绕所述第一部件的近端、且所述环型孔壁可绕所述第一部件的近端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滑纹。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防止非预期的移动,以便于在狭小的穿刺孔内实现穿刺孔的缝合,从而避免因微创手术穿刺孔造成的穿刺孔疝,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能在穿刺时使穿刺端与穿刺芯杆之间无间隙,在穿刺后形成缝合空间,不会在穿刺时刮伤患者的伤口,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内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内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内杆组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缝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拆卸针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块的俯视图;
图10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块的沿缝合通道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形成缝合空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的缝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组织被缝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100包括穿刺端组件1、穿刺杆组件2和缝合按键31。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靠近临床医生的一端为“近端”或“上方”,而将远离临床医生的一端即靠近患者身体的一端为“远端”或“下方”。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将靠近缝合按键31的一端视为“近端”或“上方”,将靠近穿刺端1的一端视为“远端”或“下方”;将穿刺芯组件100的轴向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将穿刺芯组件100的径向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朝向穿刺芯组件100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内侧”、将远离穿刺芯组件100中心轴线的方向视为“外侧”。
如图1所示,穿刺芯组件100包括穿刺杆组件2、设置在穿刺杆组件2远端的穿刺端组件1、设置在穿刺杆组件2近端的旋钮5和缝合按键31,穿刺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内杆组件3和第二内杆组件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100的剖视图,其描绘了穿刺芯组件100的组成和装配关系。穿刺芯组件100从内至外依次为第二内杆组件4、第一内杆组件3和穿刺杆组件2。第二内杆组件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内杆组件3内,第一内杆组件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穿刺杆组件2内;且第二内杆本体40的中心轴线、第一内杆本体30的中心轴线和穿刺杆本体20的中心轴线均重合。第二内杆组件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内杆组件3内,是指两者的位置关系,并非第二内杆组件4的组成部分均位于第一内杆组件3内。
参考图3,穿刺杆组件2包括穿刺杆本体20,穿刺杆本体20为细长的圆柱体,其内部包括上下贯通的缝合通道23,第一内杆本体30位于缝合通道23内,且可以相对于缝合通道23上下运动。穿刺杆本体20的近端设有沿其径向延伸形成的阻挡环26,阻挡环26上方设有把手24,把手24为空心圆柱体,阻挡环26的直径大于把手24的直径,把手24的直径大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把手24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凸起25。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对称设有针收纳槽22,用于容置缝合针7和可拆卸针尖8。针收纳槽22延伸至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针收纳槽22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缝合针7的长度,针收纳槽22的远端还设有隔挡部21,用于限制缝合针7和可拆卸针尖8在针收纳槽22内轴向运动。这样针收纳槽22限制了第一内杆本体30只能在穿刺杆组件2内上下运动、而无法周向转动。此外,隔挡部21处的穿刺杆本体20的内壁处的凸起(未图示),与第一弹性元件35的远端抵接。
参考图4或图2,第一内杆组件3包括第一内杆本体30、与第一内杆本体30近端固定连接的缝合按键31。第一内杆本体30的远端还设有第一弹性元件35,可选地,第一弹性元件35为弹簧,第一内杆本体30的远端与第一弹性元件35固定连接。第一内杆本体30的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腔(未图示),第二内杆本体40位于所述腔内,且可在腔内上下运动。第一内杆本体30近端还对称设有第一腰型孔34,第一内杆本体30的远端对称设有与缝合针7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装部33,第一腰型孔34与第一安装部33在同一直线上。将第一内杆组件3伸入穿刺杆组件100的远端后,调整第一内杆组件3使其第一安装部33对准穿刺杆本体20的针收纳槽22,以便于将缝合针7从针收纳槽22处与第一安装部33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两个缝合针7与第一内杆本体30固定连接后,分别被收纳于穿刺杆本体20远端的针收纳槽22内。可拆卸针尖8可分离地连接在缝合针7的远端,为了清楚显示位置关系,图4中省略了缝合线9。
如图5a至图5b所示,第二内杆组件4包括第二内杆本体40、与第二内杆本体40远端固定连接的穿刺端组件1、与第二内杆本体40近端固定连接的连接件41。第二内杆本体40位于第一内杆本体30及第一弹性元件35内。穿刺端组件1近端的最大直径大致等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其远端为穿刺尖端。穿刺端组件1大体呈圆锥形,大体呈圆锥形是指穿刺端1呈圆锥形或类似圆锥形,即穿刺端组件1的母线可以呈直线,也可以呈外凸曲线或者呈内凹的曲线。第二内杆本体40由近到远依次包括第一杆体44、第二杆体45和第三杆体46,第三杆体46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杆体45的横截面积,第二杆体45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杆体44的横截面积。如图5a所示,第一杆体44、第二杆体45和第三杆体46的外周尺寸也依次减小。第三杆体46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其横截面积小于穿刺杆本体20的横截面积,以在穿刺端1与穿刺杆本体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当其为圆柱体时,其直径小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当其为长方体时,其宽度和长度均小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在满足所需强度的前提下,第三杆体46的横截面积越小越好,这样,穿刺端1的近端与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较大。进一步地,第二内杆本体40的中心轴线与穿刺杆本体20的中心轴线重合。穿刺端组件1可相对于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运动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患者皮下组织的厚度。
参考图5b,连接件41包括转轴411、台阶412和通孔413。第一内杆本体30的近端位于通孔413内,第二内杆本体40位于第一内杆本体30内。第一内杆本体30的中心轴线、第二内杆本体40的中心轴线和连接件41的中心轴线均重合。第二内杆本体40的近端还对称设有第二腰型孔43,销轴(未图示)贯穿第一腰型孔34、第二腰型孔43后,与连接件41固定连接。第一腰型孔34的槽长大于第二腰型孔43的槽长,第二腰型孔43的槽长大于销轴的直径;第一腰型孔34的槽宽与第二腰型孔43的槽宽相等,均略大于所述销轴的直径,这样销轴限制了第二内杆本体40只能在第一内杆本体30内上下运动、而无法周向转动。
参考图6,旋钮5为空心的圆柱壳体,其侧壁上设有限位槽51。穿刺杆组件2的限位凸起25可在限位槽51内运动,与两个限位凸起25对应地,旋钮5的侧壁上设有两个限位槽51。每个限位槽51包括第一段51a、第二段51b、第三段51c,其中第一段51a和第三段51c呈直线型,中间的第二段51b为曲线型,限位槽51的三段依次顺滑连接,整体大致呈“S”形。限位槽51的第一段51a为初始位置,其槽内侧设有第一定位键511,第二段51b为调节行程位置,第三段51c为终点位置,其槽内侧设有第二定位键512,当限位凸起25位于初始位置或终点位置时,第一定位键511或第二定位键512分别用于将限位凸起25固定,防止非预期的移动,第一定位键511和第二定位键512为高度较小的凸起。为了方便转动旋钮5,其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滑纹52,以增大摩擦力、进而起到防滑的作用。参考图5b和图6,旋钮5还设有环型孔壁53,环型孔壁53包绕连接件41的转轴411、且环型孔壁53的下表面与连接件41的台阶412的上表面抵接。
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7和可拆卸针尖8,如图7所示,缝合针7和可拆卸针尖8可脱离地相连接,连接后的缝合针7和可拆卸针尖8通过移动将缝合线9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组织。缝合针7包括第二安装部71和第一连接部72,缝合针7通过第二安装部71与第一内杆本体30的第一安装部33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实现固定连接,两个缝合针7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参考图8,可拆卸针尖8设有开口向上的盲孔,所述盲孔为第二连接部82,缝合针7远端的第一连接部72伸入第二连接部82,第一连接部72与第二连接部82的连接方式为间隙配合;可拆卸针尖8的还包括针尖83和绕线槽81,绕线槽81位于第二连接部82的侧壁或下方,缝合线9的线尾91缠绕在绕线槽81上并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各与一个可拆卸针尖8配合,缝合线9的近端92沿穿刺杆本体20的外壁向上延伸。
如图9所示,穿刺端组件1包括穿刺端本体10和固定块6,穿刺端本体10的近端设有对称设置的容置槽11,用于缝合后容纳可拆卸针尖8及缝合线9的远端;容置槽11设置成与可拆卸针尖8仿形适配的槽,可拆卸针尖8与容置槽11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穿刺端本体10的近端还设有安装孔13,对应地,固定块6的远端设有轴向延伸的安装柱66,安装柱66与安装孔13的数量一一对应,通过安装柱66与安装孔13的过盈配合实现固定块6与穿刺端本体10的固定连接。穿刺端组件1上设有与第二内杆组件4固定连接的孔,具体地,第二内杆组件4的远端穿过固定块6上的第二内杆安装孔65后,与穿刺端本体10上的第二内杆固定孔12固定连接。
参考图10a至图10c所示,固定块6的主体部分为扁平的圆柱体,扁平圆柱体上包括通槽61,作为优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块6包括两个通槽61,且两个通槽61的连线经过固定块6的圆心,每个通槽61的长度小于固定块6的半径,通槽61的宽度小于缝合针7的第一连接部72的直径,通槽61与容置槽11对应的位置向外扩张形成缝合针通孔62;每个通槽61的两侧各有一个形变片64、每个形变片64的另一侧设有让位槽63。缝合针通孔62包括为第一段孔62a和第二段孔62b,第一段孔62a的直径大于第二段孔62b的直径,第二段孔62b的直径大于缝合针7的第一连接部72的直径。如图10c所示,第一段孔62a与第二段孔62b内壁的剖面呈阶梯型、斜面或弧面。这样当缝合组件依次穿过缝合针通孔62时,缝合针通孔62两侧的形变片64被挤压朝向让位槽63变形,以允许可拆卸针尖8由近及远穿过缝合针通孔62进入容置槽11内,因第二段孔62b的直径大于缝合针7的第一连接部72的直径,且第二段孔62b的直径小于可拆卸针尖8近端的直径。缝合针7可通过缝合针通孔62进行缝合,缝合后也可以通过缝合针通孔62回退至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的针收纳槽22内。当可拆卸针尖8进入容置槽11后,缝合针通孔62第二段孔62b的直径小于可拆卸针尖8近端的直径,缝合针通孔62可以有效阻止可拆卸针尖8向上运动,避免了可拆卸针尖8从容置槽11内脱落的风险。可选地,缝合针通孔62还包括第三段孔62c,第三段孔62c与容置槽11的直径相同;第一段孔62a、第二段孔62b、第三段孔62c同轴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b所示,固定块6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成弧形面,以增大固定块6的上表面与穿刺杆组件2远端的距离,即增大缝合空间。如图9或图10c所示,固定块6的上表面还设有第二防滑纹67,可以增加与夹持的待缝合组织的摩擦力,防止缝合时,待缝合组织从所述空间滑脱。为了清楚显示固定块6的结构,图10b、图10a中均省略了第二防滑纹67。
缝合线9的线尾91缠绕在绕线槽81上并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各与一个可拆卸针尖8配合后,缝合针7的第一连接部72与可拆卸针尖8的第二连接部82连接后,缝合针7与可拆卸针尖8设置于针收纳槽22内,针收纳槽22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缝合针7的长度;且缝合针7与可拆卸针尖8的外表面不超出穿刺杆本体20的外表面,这样缝合针7在缝合时距离穿刺孔较远,两个缝合针7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穿刺杆本体20的直径,以保证在不扩大穿刺孔的前提下,提供最大的缝合范围。
手术时,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本发明穿刺器300的穿刺尖端14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300,直至套管组件200的远端穿过患者腹部皮层至合适位置;初始状态时,限位凸起25位于限位槽51的第一段51a内,受第一定位键511的约束,穿刺杆组件2的限位凸起25与旋钮5的限位槽51保持相对静止,穿刺端组件1的近端与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抵接,这样穿刺端1与穿刺杆本体20之间无间隙,穿刺时不会夹到患者的组织。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100,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即可通过穿刺套管组件200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内的手术结束后,将本发明实施例的穿刺芯组件100通过套管组件200再次插入患者体内,为了清楚显示穿刺芯组件100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关系,图11至图13中均省略了套管组件200。参考图11,限位凸起25位于限位槽51的第一段51a内,穿刺端组件1的近端与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抵接,这样穿刺端1与穿刺杆本体20之间无间隙。当穿刺芯组件100的穿刺尖端14达到目标位置之后,转动旋钮5,如图12所示,限位凸起25受外力作用,从第一段51a向第二段51b运动,旋钮5的环型孔壁53绕连接件41的转轴411旋转,因环型孔壁53的下表面与连接件41的台阶412的上表面抵接,台阶412受力向下运动,带动连接件41向下运动,通过第二内杆组件4的销轴将力传递给第二内杆组件4,因销轴(未图示)贯穿第一腰型孔34、第二腰型孔43后,与连接件41固定连接,受销轴及第一腰型孔34的限制,第二内杆本体40和穿刺端1向下运动,从而穿刺端组件1与穿刺杆本体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继续转动旋钮5,直至限位凸起25运动至第三段51c处,此时,旋钮5的远端与穿刺杆组件2的阻挡环26抵接,阻挡环26阻止旋钮5继续旋转。同时,受第二定位键512的约束,限位凸起25与限位槽51保持相对静止,从而穿刺杆组件2与旋钮5保持相对静止,第二内杆组件4不再向下运动,从而达到所需容置空间。此时,握住穿刺芯组件100的近端将穿刺芯组件100慢慢向上移动,直至穿刺端组件1的固定块6的远端的夹持面与目标组织的底层接触。由于人体组织的弹性,穿刺孔处的组织逐渐充满所述容置空间,即穿刺孔处的组织包裹住第二内杆组件4的第三杆体46,填满固定块6的近端与穿刺杆组件2的远端之间的容置空间。
接着,向下按缝合按键31,如图13所示,缝合按键31推动第一内杆本体30、缝合针7及可拆卸针尖8同时向下运动,弹性元件35受力被压缩,两根缝合针7各自的第一连接部72分别引导可拆卸针尖8同时带动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向下运动。图14示意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组织被缝合的过程。人体的皮肤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只要将患者穿刺孔处的最下层的皮下组织F处的筋膜层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及真皮层自动愈合,即可有效防止穿刺孔疝的发生;优选地,在患者穿刺孔的真皮层E打结,这样,线结位于穿刺孔内,不露出患者的皮肤,以防止术后碰到线结,因患者的皮下组织已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或真皮层自动愈合。作为优选,缝合线9为人体可吸收的缝合线。两根缝合针7各自的第一连接部72分别引导可拆卸针尖8、进而带动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皮下组织F的A、B两点逐渐接触并刺透固定块6与穿刺杆组件2之间的容置空间内的组织,并引导可拆卸针尖8安装到穿刺端1上的容置槽11内,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D、C两点穿透皮下组织F处的筋膜层。由于人体组织具有弹性,穿刺孔处的组织包裹住第二内杆组件4的第三杆体46,因而缝合针7引导可拆卸针尖8可从A、B两点进入,从D、C两点穿出。当可拆卸针尖8已固定在穿刺端1上的容置槽11内时(即表明缝合针7已完全刺透患者的皮下组织),因缝合线9的线尾91预先在绕线槽81处形成线结,可拆卸针尖8将缝合线9的线尾91引入患者的皮下组织F下方。当缝合线9的两端线尾91分别从D、C两点穿透皮下组织F后,握住穿刺芯组件100的近端,继续将穿刺芯组件100向下运动一段行程,这样,穿刺端组件1带动容置槽11内的缝合线9的线尾91继续向腹腔内运动一段行程,所述行程的距离大于皮下组织F的厚度,可补偿皮下组织F甚至包括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厚度,继续运动的行程使得线尾91在被转向而向上运动时能够从皮下组织F被拉出甚至从腹腔壁内被拉出,同时使缝合线9的远端逐渐进入患者体内,便于将缝合线拉出。
接着,释放缝合按键31,第一弹性元件35得到释放而伸长,因第一弹性元件35的远端与隔挡部21处的穿刺杆本体20的内壁处的凸起(未图示)抵接,其近端与第一内杆本体30的远端抵接,第一弹性元件35的弹性恢复力推动第一内杆组件3向上运动,第一内杆本体30带动缝合针7向上运动,因可拆卸针尖8与穿刺端1的容置槽11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配合后可拆卸针尖8难以与容置槽11分开,而缝合针7与可拆卸针尖8间隙配合;所以释放缝合按键31后,第一内杆本体30带动缝合针7与可拆卸针尖8分离,缝合针7收回至穿刺杆本体20的远端的针收纳槽22内,可拆卸针尖8位于穿刺端1的容置槽11内。
再次参考图14,握住穿刺器300将穿刺器300向上移动,直至穿刺端组件1的穿刺尖端14与患者脱离,可拆卸针尖8与容置槽11固定连接,可拆卸针尖8与穿刺端组件1一起脱离患者的体内,因缝合线9的线尾91与可拆卸针尖8连接,缝合线9的线尾91位于患者皮下组织的下方,在穿刺端1离开患者体内的过程中,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从穿刺孔处向上移动,从而便于通过穿刺端组件1将线尾91拉出腹腔。穿刺端组件1脱离患者的体内后,拉紧缝合线9的两个线尾91并打结后,去除多余的缝合线9,即完成穿刺孔的缝合。只要将患者穿刺孔处的皮下组织缝合,即可有效防止穿刺孔疝的发生;优选地,在患者的真皮层打结,这样,线结位于穿刺孔内,不漏出患者的皮肤,以防止术后碰到线结,因患者的皮下组织处的筋膜层已缝合,穿刺孔便不会张开,易于表皮层或真皮层自动愈合。作为优选,缝合线9为人体可吸收的缝合线。
基于如上所述的穿刺芯组件10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刺器300,参考图15,穿刺器300还包括套管组件200,穿刺时,穿刺芯组件100插入穿刺套管组件200中,并引导套管组件200进入患者腹腔中,以供其他外科手术器械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操作,在切割缝合手术结束后,本发明的穿刺器300还可以将穿刺孔缝合。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防止非预期的移动,以便于在狭小的穿刺孔内实现穿刺孔的缝合,从而避免因微创手术穿刺孔造成的穿刺孔疝,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能在穿刺时使穿刺端与穿刺芯杆之间无间隙,在穿刺后形成缝合空间,不会在穿刺时刮伤患者的伤口,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穿刺器的穿刺端组件与穿刺杆组件之间容置空间的形成及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旋钮和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穿刺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穿刺端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旋钮可相对所述把手转动,从而控制所述穿刺端组件相对所述穿刺杆组件运动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组织;所述旋钮包括限位槽,所述把手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可在所述限位槽内运动;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的第一段内时,为初始位置,所述穿刺端组件与所述穿刺杆组件之间未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的第三段内时,为终点位置,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旋钮上还设有锁止构件,用于使所述穿刺端组件与所述穿刺杆组件相对静止,从而固定所述容置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依次顺滑连接的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呈直线型,所述第二段为曲线型,所述限位槽整体大致呈“S”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所述锁止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构件包括第一定位键和第二定位键,所述第一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一段内,所述第二定位键位于所述第三段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圆柱形,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厚度,所述限位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杆组件的近端设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把手的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还设有环型孔壁,所述环型孔壁环绕所述穿刺端组件的近端、且所述环型孔壁可绕所述穿刺端组件的近端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98301.1A CN109984811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498301.1A CN109984811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4811A CN109984811A (zh) | 2019-07-09 |
CN109984811B true CN109984811B (zh) | 2020-11-10 |
Family
ID=67111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98301.1A Active CN109984811B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8481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00237C (zh) * | 2001-12-28 | 2009-06-17 | 贝克顿迪肯森公司 | 医用针组件 |
US20040087978A1 (en) * | 2002-08-27 | 2004-05-06 | Velez Juan Manuel | Surgical fascia closure instrument, guide and method |
DE102004041936B3 (de) * | 2004-08-30 | 2005-10-06 | Medi-Globe Gmbh | Chirurgische Vorrichtung zum Hindurchführen wenigstens zweier Nähfäden durch den Randbereich einer Gewebeöffnung |
EP1683487B1 (de) * | 2005-01-24 | 2008-02-27 | AMI Agency for Medical Innovations GmbH | Einrichtung zum chirurgischen Verschluss eines Trokardurchstichs |
NL2007794C2 (en) * | 2011-11-16 | 2013-05-21 | Vereniging Voor Christelijk Hoger Onderwijs | Suture device. |
WO2015040617A1 (en) * | 2013-09-17 | 2015-03-26 | Gordian Surgical Ltd. | Trocar and wound closure device |
WO2017058729A1 (en) * | 2015-09-29 | 2017-04-06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Twist needle passer closure device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11498301.1A patent/CN10998481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84811A (zh) | 2019-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61227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 |
EP3222219B1 (en) | Laparoscopic port site closing apparatus | |
CN108652711B (zh) |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 |
EP3046481B1 (en) | Trocar and wound closure device | |
EP0768064B1 (en) | Trocar having an improved tip configuration | |
CA2116296C (en) | Trocar safety shield locking mechanism | |
US10779857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 to interior body regions | |
US20110082477A1 (en) | Wound 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direct-driven needle | |
CN109793557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 |
EP3607867B1 (en) | Needle reload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titch device | |
CN113520542B (zh) | 具有筋膜闭合功能的腹腔镜穿刺器 | |
EP2218413A2 (en) | Port fixation with filament actuating member | |
CN108261228B (zh) | 一种穿刺器 | |
CN109984810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 |
CN113081191A (zh) | 一种穿刺缝合器 | |
CN111374722A (zh) | 一种缝合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芯组件及穿刺器 | |
CN109984811B (zh) | 一种控制装置 | |
CN109984814B (zh) | 一种固定组件 | |
CN111374739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穿刺器 | |
CN109984783B (zh) | 一种缝合孔的缝合组件 | |
CN109674516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 |
CN109674517B (zh) | 一种高度调节装置 | |
CN108261229B (zh) |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 |
CN113520540B (zh) | 穿刺钩线机构及其装配方法与具有其的腹腔镜穿刺器 | |
CN109199546B (zh) |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