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4608U -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 Google Patents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24608U CN209124608U CN201920300821.5U CN201920300821U CN209124608U CN 209124608 U CN209124608 U CN 209124608U CN 201920300821 U CN201920300821 U CN 201920300821U CN 209124608 U CN209124608 U CN 2091246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cher
- connecting rod
- gib head
- head connecting
- mandr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5/00—Drives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hydraulic drives
- B21B35/14—Couplings, driving spindles, or spindle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specially arranged in,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5/141—Rigid spindle couplings, e.g. coupling boxes placed on roll ne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5/00—Drives for metal-rolling mills, e.g. hydraulic drives
- B21B35/14—Couplings, driving spindles, or spindle c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specially arranged in,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5/147—Lubrication of spindl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属于轧钢设备领域,所述第一中间辊接手包括钩头连接杆、芯轴和接手套;所述钩头连接杆的底端与接手套的顶端连接,所述芯轴的上部设置于接手套内;所述钩头连接杆的顶部内陷,所述内陷处的中心设有油嘴,所述钩头连接杆的中心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钩头连接杆;所述芯轴的顶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油嘴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通道的开口端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可通过油嘴注油,提高芯轴与接手套内的润滑度,相较于传统钩头连接杆,无需拆分即可完成注油,避免了中途拆卸停机造成的能源与油源的浪费,增加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背景技术
精轧二十辊是指主体由内、外牌坊,辊系,各种轧机系统和配管组成的二十辊轧机,其辊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在轧机上使用时,通常使用不到8小时就需要更换新的接手,加注油脂困难,每天频繁更换导致精轧过程中无产量,同时由于接手的工作环境恶劣,接手使用空间非常窄小,轴承一直被水溶型轧制油冲洗,轴承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轴承使用周期短,使得轴承装配维护成本消耗严重超标。多次的停机更换不但导致第一中间辊接手报废率提高浪费原材,还使得能源消耗量增大,油脂使用浪费量加增,不符合现代工业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使用寿命长的、便于加注油脂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包括钩头连接杆、芯轴和接手套;所述钩头连接杆的底端与接手套的顶端连接,所述芯轴的上部设置于接手套内;
所述钩头连接杆的顶部内陷,所述内陷处的中心设有油嘴,所述钩头连接杆的中心轴上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钩头连接杆设置,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与油嘴连接;
所述芯轴的上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朝向第一通道的底端设置。
其中,还包括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芯轴的上部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接手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推力轴承设置于接手套内且套设在接手套内的芯轴上。
其中,还包括压盖装置和两个O型圈,所述压盖装置设置于接手套的底端,所述O型圈设置于接手套内,且沿接手套的内壁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O型圈分别设置于接手套与钩头连接杆的连接处和接手套与压盖装置的连接处。
其中,所述O型圈的尺寸为63x3.1mm。
其中,所述钩头连接杆与接手套通过骑缝螺丝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钩头连接杆的内陷处的中心设置油嘴,配合贯穿钩头连接杆的第一通道和芯轴的第二通道,使得可通过油嘴注油,提高芯轴与接手套内的润滑度,相较于传统钩头连接杆,无需再将整个第一中间辊接手拆分即可完成注油,避免了中途拆卸停机第一中间辊接手注油,造成的能源与油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油嘴设置在内陷处,可避免油嘴磨损,增加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钩头连接杆;2、芯轴;3、接手套;4、油嘴;5、第一通道; 6、第二通道;7、推力轴承;8、深沟球轴承;9、油封;10、O型圈;11、骑缝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对第一中间辊接手的构造进行改进优化,改变注油的方式,设计能够注油的钩头连接杆和芯轴,提升第一中间辊接手整体密封性。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包括钩头连接杆1、芯轴2和接手套3;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底端与接手套3的顶端连接,所述芯轴2的上部设置于接手套3内;
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顶部内陷,所述内陷处的中心设有油嘴4,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中心轴上设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一通道5贯穿钩头连接杆1设置,所述第一通道5的顶端与油嘴4连接;
所述芯轴2上设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通道6的开口端朝向第一通道5的底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第一中间辊接手装配好后,将芯轴2未设置在接手套3内的部分与哈夫套连接,再将哈夫套与第一中间辊连接,然后再将上述组合件装于二十辊轧机内,安装完毕后从钩头连接杆1的油嘴4内注入油脂,油脂流入第一通道5再流入第二通道6,起润滑作用;待其他辊转配完毕后即可打开二十辊轧机进行加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钩头连接杆1的内陷处的中心设置油嘴,配合贯穿钩头连接杆的第一通道和芯轴的第二通道,使得可通过油嘴注油,提高芯轴与接手套内的润滑度,相较于传统钩头连接杆(无油嘴、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无需再将整个第一中间辊接手拆分即可完成注油,避免了中途拆卸停机第一中间辊接手注油,造成的能源与油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油嘴设置在内陷处,可避免油嘴磨损,增加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推力轴承7和深沟球轴承8;所述芯轴2的上部通过深沟球轴承8与接手套3的内壁连接,所述推力轴承7设置于接手套3内且套设在接手套3内的芯轴2上。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可为芯轴提供推力和支撑点,推力轴承吸收芯轴运动过程中的轴向冲击力,进而保护芯轴和接手套,提高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盖装置和两个O型圈10,所述压盖装置设置于接手套 3的底端,所述O型圈10设置于接手套3内,且沿接手套3的内壁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O型圈10分别设置于接手套3与钩头连接杆1的连接处和接手套3与压盖装置的连接处。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压盖装置和O型圈,能够有效避免轧制油进入接手套的内部,避免接手套内部的部件受轧制油污染侵蚀,进而提高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O型圈10的尺寸为63x3.1mm。
从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尺寸的O型圈能够有最大限度的与接手套的两端的连接处配合,起到完全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钩头连接杆1与接手套3通过骑缝螺丝11紧固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骑缝螺丝能够有效避免轧制油从钩头连接杆和接手套的连接处进入接手套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装置未与接手套3连接的一侧设有油封9。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油封能够有效避免轧制油从压盖装置与芯轴的连接处进入接手套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包括钩头连接杆1、芯轴2和接手套3;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底端与接手套3的顶端连接,所述芯轴2的上部设置于接手套3内;
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顶部内陷,所述内陷处的中心设有油嘴4,所述钩头连接杆1的中心轴上设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一通道5贯穿钩头连接杆1设置,所述第一通道5的顶端与油嘴4连接;
所述芯轴2上设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通道6单侧开口,且其开口端位于芯轴的顶端,所述第二通道6的开口端朝向第一通道5的底端设置;
所述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还包括推力轴承7、深沟球轴承8、压盖装置和两个O型圈10;所述芯轴2的上部通过深沟球轴承8与接手套3的内壁连接,所述推力轴承7设置于接手套3内且套设在接手套3内的芯轴2上;所述压盖装置设置于接手套3的底端,所述O型圈10设置于接手套3内,且沿接手套3的内壁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O型圈10分别设置于接手套3与钩头连接杆1的连接处和接手套3与压盖装置的连接处;所述O型圈10的尺寸为63x3.1mm;
所述钩头连接杆1与接手套3通过骑缝螺丝11紧固连接,所述芯轴2设置于接手套3内的端部设有轴承紧锁螺母,所述压盖装置未与接手套3连接的一侧设有油封9。
上述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可以满足轧机正常使用达到48小时再更换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在钩头连接杆的内陷处的中心设置油嘴,配合贯穿钩头连接杆的第一通道和芯轴的第二通道,使得可通过油嘴注油,提高芯轴与接手套内的润滑度,相较于传统钩头连接杆,无需再将整个第一中间辊接手拆分即可完成注油,避免了中途拆卸停机第一中间辊接手注油,造成的能源与油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油嘴设置在内陷处,可避免油嘴磨损,增加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可为芯轴提供推力和支撑点,吸收芯轴运动过程中的轴向冲击力,进而保护芯轴和接手套,提高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O型圈、骑缝螺丝和油封,能够有效避免轧制油从连接处进入接手套的内部,使接手套内形成一个完全密封的环境,增加了第一中间辊接手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拆卸过程中能源与油源的浪费,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头连接杆、芯轴和接手套;所述钩头连接杆的底端与接手套的顶端连接,所述芯轴的上部设置于接手套内;
所述钩头连接杆的顶部内陷,所述内陷处的中心设有油嘴,所述钩头连接杆的中心轴上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钩头连接杆设置,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与油嘴连接;
所述芯轴上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朝向第一通道的底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芯轴的上部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接手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推力轴承设置于接手套内且套设在接手套内的芯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装置和两个O型圈,所述压盖装置设置于接手套的底端,所述O型圈设置于接手套内,且沿接手套的内壁的周向设置,两个所述O型圈分别设置于接手套与钩头连接杆的连接处和接手套与压盖装置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的尺寸为63x3.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连接杆与接手套通过骑缝螺丝紧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00821.5U CN209124608U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
KR2020190001827U KR20200002053U (ko) | 2019-03-11 | 2019-05-03 | 피니싱 20롤 그룹의 제1 중간롤 커플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00821.5U CN209124608U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24608U true CN209124608U (zh) | 2019-07-19 |
Family
ID=6725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00821.5U Active CN209124608U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00002053U (zh) |
CN (1) | CN209124608U (zh) |
-
2019
- 2019-03-11 CN CN201920300821.5U patent/CN209124608U/zh active Active
- 2019-05-03 KR KR2020190001827U patent/KR20200002053U/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00002053U (ko) | 2020-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07712U (zh) |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两分节辊的冷却水结构 | |
CN209124608U (zh) | 精轧二十辊的第一中间辊接手 | |
CN201632478U (zh) | 一种可移动芯棒的冷却润滑装置 | |
CN205673372U (zh) | 一种高速线材精轧机减定径轧机辊箱 | |
CN212442585U (zh) | 一种用于线材轧线生产用的导向装置 | |
CN108405638B (zh) | 一种线材轧件导槽及防止线材轧件划伤的方法 | |
CN204052384U (zh) | 一种能够避免划伤线材的组合导卫装置 | |
CN203030642U (zh) | 一辊出口滚动导卫总成 | |
CN204769878U (zh) | 高速线材精轧辊箱 | |
CN209146157U (zh) | 防漏油型端盖轴承装置 | |
CN203356209U (zh) | 一种精轧弯辊缸缸头压盖 | |
CN202387748U (zh) | 夹送辊出口水冷滚动导卫 | |
CN204234692U (zh) | 一种能够保证轴承润滑和冷却的连铸切前辊道 | |
CN203209432U (zh) | 一种轧辊轴承润滑自动连接模块 | |
CN201579268U (zh) | 一种回转机架整体更换式三辊轧管机的压下平衡机构 | |
CN203292182U (zh) | 热轧粗轧机立辊辊身润滑装置 | |
CN207288387U (zh) | 一种控轧控冷系统中新型冷却装置 | |
CN203210104U (zh) | 一种机床主轴润滑机构 | |
CN202074035U (zh) | 一种延伸机用减速机密封装置 | |
CN101811139B (zh) | 球形辊轧模装置 | |
CN1766354A (zh) | 一种具有调心和轴向移动双重功能的大型重载滚动轴承 | |
CN204533050U (zh) | 轧机弯辊缸缸盖 | |
CN203678914U (zh) | 冷轧开卷机卷筒上支撑辊 | |
CN201049356Y (zh) | 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轧辊压下装置 | |
CN202921644U (zh) | 冷轧管机防划芯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