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2542U -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22542U
CN209122542U CN201721909768.6U CN201721909768U CN209122542U CN 209122542 U CN209122542 U CN 209122542U CN 201721909768 U CN201721909768 U CN 201721909768U CN 209122542 U CN209122542 U CN 209122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minimally invasive
emerging system
resets
support eme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97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Priority to CN2017219097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22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22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22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所述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安装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所述支撑系统包括便于手术的支撑体、用于撑开寰枢侧块关节的撑开器、便于关节间植入假体的假体试模结构;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活动夹持于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夹持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体设有第一尖端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设有若干便于新骨头渗入生长的微孔结构;所述撑开器设有第二尖端结构,所述假体模结构为第一平滑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使得能够将寰枢椎前方的瘢痕组织彻底松解,快速有效的将枢椎拉出枕骨大孔并推向后方进行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背景技术
颅底凹陷症是发生在颅颈交界区的一种少见病和疑难病,其特征是颅底及颈椎上端结构发育畸形,导致颅底附近结构上移,陷入枕骨大孔,压迫脑干和延髓,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瘫痪等临床症状的综合症。这类疾病可以有多种临床类型,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在颅颈交界骨骼畸形的基础上,合并有寰枢椎脱位。陷入枕骨大孔的枢椎齿状突是引起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颅底凹陷症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经口咽的齿状突切除减压术等。该手术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随着现代外科的进展,目前主流的手术技术是通过牵引或松解,将陷入枕骨大孔的枢椎下拉复位,同时进行后路或前路固定。
这种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无需切除枢椎齿状突,没有损伤硬膜导致脑脊液瘘的风险。手术通过下拉复位实现减压,不仅可以获得理想的复位效果,还可恢复颅颈椎正常的脊柱排列,手术后患者的颈椎可以恢复的更加接近生理状态。手术治疗风险较低,疗效好。但是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手术是现今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通过设置使得能够将寰枢椎前方的瘢痕组织彻底松解,并将寰枢椎侧块间隙撑开,从而快速有效的将枢椎拉出枕骨大孔并推向后方进行复位。并且通过支撑体的设置,使得手术过程中保证了寰枢椎的下拉复位效果,通过支撑体周围的松质骨植骨,最终获得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的几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所述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安装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所述支撑系统包括便于手术的支撑体、便于关节间植入假体的假体试模结构;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活动夹持于支撑体上,所述支撑体上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夹持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体设有第一尖端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设有若干便于新骨头渗入生长的微孔结构;所述撑开器设有第二尖端结构,所述假体模结构为第一平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通过设置使得能够将寰枢椎前方的瘢痕组织彻底松解,并将寰枢椎侧块间隙撑开,从而快速有效的将枢椎拉出枕骨大孔并推向后方进行复位。并且通过支撑体的设置,使得手术过程中保证了枢椎的下拉复位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的几率。
优选地,所述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包括便于刮除关节面软骨的刮刀结构,所述刮刀设有锋利的第三尖端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刮除关节面软骨,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优选地刮刀结构呈方槽状,头部边缘锋利。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凹槽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凹槽分别设于支撑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第一槽底和设有第一槽底两侧的侧壁,所述第一槽底与侧壁一体成型。这样设置是为了夹持器可靠夹紧支撑体,从而便于有效的安装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的两侧,便于后续手术的有效可靠的进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底为第二平滑结构,所述侧壁的顶部设有弧形的收口结构;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结构与收口结构的表面紧紧贴合。这样设置是为了夹持器紧紧的夹紧支撑体,避免出现中途滑落,伤害到病者,或者出现晃动,不利于有效的放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微孔结构均匀分布于支撑体的各个侧面上。这样设置是便于诱导新骨长入其中,发挥骨融合作用。同时各个侧面上均设有,是为了均有的融入。
优选地,所述第二尖端结构为设有倾角的平滑尖端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将作用力作用于点上,从而在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狭窄的时候伸入侧块间隙,发挥有效的撬剥和撑开松解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撑开器设有第一手持结构,所述夹持器设有第二手持结构,所述刮刀结构设有第三手持结构;所述第一手持结构、第二手持结构、第三手持结构均设有防滑结构。这样设置是便于医疗工作者使用,避免出现打滑不稳。
优选地,所述假体试模结构设有可拆卸的若干测量头,所述若干测量头的横向宽度的尺寸值不同。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手术操作时,可在一侧关节间隙插入试模,维持椎间隙撑开状态,方便对侧假体的植入。优选地,假体试模结构形状和支撑体假体类似,但表面光滑,具有不同尺寸,可以测试间隙大小,获得植入物尺寸,从而更方便对侧假体的植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通过设置使得能够将枢椎前方的瘢痕组织彻底松解,并将寰枢椎侧块间隙撑开,从而快速有效的将椎拉出枕骨大孔并推向后方进行复位。并且通过支撑体的设置,使得手术过程中保证了寰枢椎的下拉复位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的支撑体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假体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刮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6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的实施例,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安装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支撑系统包括便于手术的支撑体1、用于撑开颅底关节的撑开器2、便于关节间植入假体的假体试模结构3;支撑系统还包括夹持器4,夹持器4活动夹持于支撑体1上,支撑体1上设有第一安装凹槽,夹持器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凸起结构;支撑体1设有第一尖端结构,支撑体1上设有若干便于新骨头渗入生长的微孔结构;撑开器2设有第二尖端结构,假体模结构3为第一平滑结构,支撑体1包括两个并分别对称设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
其中,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包括便于刮除关节面软骨的刮刀结构5,刮刀设有锋利的第三尖端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刮除关节面软骨,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优选地刮刀结构呈方槽状,头部边缘锋利。
另外,第一安装凹槽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凹槽分别设于支撑体1的两侧,第一安装凹槽包括第一槽底和设有第一槽底两侧的侧壁,第一槽底与侧壁一体成型。这样设置是为了夹持器可靠夹紧支撑体,从而便于有效的安装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的两侧,便于后续手术的有效可靠的进行。
其中,第一槽底为第二平滑结构,侧壁的顶部设有弧形的收口结构;第一卡接凸起结构与收口结构的表面紧紧贴合。这样设置是为了夹持器紧紧的夹紧支撑体,避免出现中途滑落,伤害到病者,或者出现晃动,不利于有效的放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的两侧。
另外,微孔结构均匀分布于支撑体1的每个侧面上。这样设置是便于诱导新骨长入其中,发挥骨融合作用。同时各个侧面上均设有,是为了均有的融入。
其中,第二尖端结构为设有倾角的平滑尖端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将作用力作用于点上,从而在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狭窄的时候伸入侧块间隙,发挥有效的撬剥和撑开松解的作用。
另外,撑开器2设有第一手持结构,夹持器4设有第二手持结构,刮刀结构设有第三手持结构;第一手持结构、第二手持结构、第三手持结构均设有防滑结构。这样设置是便于医疗工作者使用,避免出现打滑不稳。
其中,假体试模结构3设有可拆卸的若干测量头31,若干测量头31的横向宽度的尺寸值不同。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手术操作时,可在一侧关节间隙插入试模,维持椎间隙撑开状态,方便对侧假体的植入。优选地,假体试模结构形状和支撑体假体类似,但表面光滑,具有不同尺寸,可以测试间隙大小,获得植入物尺寸,从而更方便对侧假体的植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所述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安装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融合系统包括便于手术的支撑体(1)、用于撑开寰枢侧块关节的撑开器(2)、便于关节间植入假体的假体试模结构(3);所述支撑融合系统还包括夹持器(4),所述夹持器(4)活动夹持于支撑体(1)上,所述支撑体(1)上设有第一安装凹槽,所述夹持器(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接凸起结构;所述支撑体(1)设有第一尖端结构,所述支撑体(1)上设有若干便于新骨头渗入生长的微孔结构;所述撑开器(2)设有第二尖端结构,所述假体试模结构(3)为第一平滑结构,所述支撑体(1)包括两个并分别对称设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包括便于刮除关节面软骨的刮刀结构(5),所述刮刀设有锋利的第三尖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凹槽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凹槽分别设于支撑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凹槽包括第一槽底和设有第一槽底两侧的侧壁,所述第一槽底与侧壁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底为第二平滑结构,所述侧壁的顶部设有弧形的收口结构;所述第一卡接凸起结构与收口结构的表面紧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结构均匀分布于支撑体(1)的各个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尖端结构为设有倾角的平滑尖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2)设有第一手持结构,所述夹持器(4)设有第二手持结构,所述刮刀结构设有第三手持结构;所述第一手持结构、第二手持结构、第三手持结构均设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试模结构(3)设有可拆卸的若干测量头(31),所述若干测量头(31)的横向宽度的尺寸值不同。
CN201721909768.6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Active CN209122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9768.6U CN2091225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9768.6U CN2091225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2542U true CN209122542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26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9768.6U Active CN209122542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22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1924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xing Acetabular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Anterior/Posterior Column and Quadrilateral Plate
WO2016124045A1 (zh) 记忆合金自动撑开锁定式椎间融合器及使用方法
CN105520774B (zh) 一种股骨颈内侧支撑结构以及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CN107411855A (zh) 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
CN100581489C (zh) 一套用于胸腰椎前路手术的器械
CN209122542U (zh)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的微创支撑融合系统
CN201119907Y (zh) 寰枢椎前路内固定钩状钛板
CN106175905B (zh) 一种用于复杂髋臼骨折的解剖锁定导向钢板
CN207101345U (zh) 寰枢椎侧块关节加压撑开器
CN200939166Y (zh) 一种形状记忆椎管成形固定器
CN102415912B (zh) 颈椎脱位前路复位器
CN216021331U (zh) 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RU2517574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атлант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сегмента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CN1879571A (zh) 一种形状记忆椎管成形固定器
CN108403265A (zh) 一种上颈椎人工椎体支撑装置
CN202397574U (zh) 颈椎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行前路立体复位器械
CN201492544U (zh) 夹式防滑动椎间融合器
CN210019811U (zh) 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复位融合器系统
CN208573808U (zh) 一种用于椎板成形术的钛板
CN204655085U (zh) 一种具有加压撑开功能的颈椎前路钢板及固定系统
CN113786234A (zh) 一种acaf术使用的颈椎前路钢板、提拉器及内固定系统
CN210903304U (zh) 改良的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
CN208640981U (zh) 一种上颈椎人工椎体支撑装置
CN103040509A (zh) Y型前路骨板
CN202554090U (zh) 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复位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