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1070U -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 Google Patents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1070U
CN209111070U CN201821528684.2U CN201821528684U CN209111070U CN 209111070 U CN209111070 U CN 209111070U CN 201821528684 U CN201821528684 U CN 201821528684U CN 209111070 U CN209111070 U CN 209111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late
threaded rod
slide bar
ipsi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86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UCH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UCH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UCH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UCH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86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1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1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1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侧壁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滑杆,另一个所述立板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两个第一滑杆,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滑杆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本装置通过各个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对夹取装置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任意的调节,增加了装置的夹取范围,此外通过同时控制三个夹板移动,从而可对外形复杂的夹取物进行稳定的夹取,降低夹取物掉落的可能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背景技术
夹钳作为一种可对夹取物进行夹持,紧固,或吊装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运输、铁路、港口、等行业。
现有设备中的夹钳,在进行夹取作业时,不便于对夹钳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调节,夹取操作存在死角,同时在对外形复杂的夹取物进行夹取时缺乏稳定性,使得夹取物容易掉落,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钳位置和高度不便于调节,夹取操作存在死角,缺乏稳定性的缺点,而提出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侧壁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立板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滑杆,另一个所述立板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两个第一滑杆,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一滑杆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二滑杆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下侧设有夹取装置。
优选地,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设有太阳锥齿轮,所述太阳锥齿轮的外侧对称设有三个行星锥齿轮,三个所述行星锥齿轮均与太阳锥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地,每个所述行星锥齿轮远离太阳锥齿轮的一侧均设有第三螺纹杆和第三滑杆,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螺纹杆和第三滑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安装在安装板的底壁上,每个所述第三螺纹杆靠近同侧的行星锥齿轮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板的侧壁并安装有与行星锥齿轮相互啮合的卫星锥齿轮,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螺纹杆和第三滑杆的侧壁上均设有夹板。
优选地,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与第一移动板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下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底板的顶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靠近第一螺纹杆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靠近第一螺纹杆一侧的所述第一移动板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的侧壁上,靠近第一螺纹杆一侧的所述第一移动板滑动连接在靠近第一螺纹杆一侧的第一滑杆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移动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一移动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移动板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移动板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杆的侧壁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夹板均螺纹连接在同侧的第三螺纹杆的侧壁上,每个所述夹板均滑动连接在同侧的第三滑杆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太阳锥齿轮和三个行星锥齿轮的顶壁上均安装有转轴,位于太阳锥齿轮顶壁上的所述转轴贯穿安装板的底壁并安装在第三电机的驱动端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驱动可对夹取装置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增大了夹取装置的操作范围。
2、通过第三电机驱动行星锥齿轮转动,并且在行星锥齿轮与卫星锥齿轮的啮合下,可使每个第三螺纹杆上的夹板相互靠近,从而可对外形复杂的夹取物进行夹取,然后再次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作用,可对夹取物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各个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对夹取装置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任意的调节,增加了装置的夹取范围,此外通过同时控制三个夹板移动,从而可对外形复杂的夹取物进行稳定的夹取,降低夹取物掉落的可能性,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的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的太阳锥齿轮与行星锥齿轮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1立板、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三电机、5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6第一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8第三螺纹杆、9第一滑杆、10第二滑杆、11第三滑杆、12第一移动板、13第二移动板、14夹板、15安装板、16太阳锥齿轮、17行星锥齿轮、18卫星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包括底板,底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立板1,两个立板1的侧壁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5,其中一个立板1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滑杆9,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第一螺纹杆6的下侧设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安装在底板的顶壁上,第一电机2的驱动端与第一螺纹杆6的一端相连接,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第一滑杆9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与同侧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连接处均安装有限位板,第一螺纹杆6通过限位板转动连接在同侧的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
另一个立板1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两个第一滑杆9,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滑杆9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位于同侧的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12,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第一移动板1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6的侧壁上,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第一移动板12滑动连接在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12,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滑杆9与第一移动板12之间滑动连接,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螺纹杆6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移动板12之间螺纹连接,因此第一螺纹杆6转动时可带动第一移动板12在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进行上下滑动。
两个第一移动板1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滑杆10,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移动板12的侧壁上,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与两个第一移动板12的连接处同样均安装有限位板,第二螺纹杆7通过限位板转动连接在同侧的第一移动板12的侧壁上。
第一螺纹杆6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3,第二电机3安装在第一移动板12的侧壁上,第二电机3的驱动端与第二螺纹杆7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滑杆1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移动板13,第二移动板13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7的侧壁上,第二移动板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第二移动板13的下侧设有夹取装置,第二电机3带动第二螺纹杆7转动,由于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移动板13之间螺纹连接,因此第二螺纹杆7转动时可带动第二移动板13在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
通过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驱动操作可对夹取装置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
夹取装置包括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顶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4,安装板15的底壁上设有太阳锥齿轮16,太阳锥齿轮16的外侧对称设有三个行星锥齿轮17,三个行星锥齿轮17均与太阳锥齿轮16相互啮合,太阳锥齿轮16和三个行星锥齿轮17的顶壁上均安装有转轴,位于太阳锥齿轮16顶壁上的转轴贯穿安装板15的底壁并安装在第三电机4的驱动端上,第三电机4驱动太阳锥齿轮16转动,同时行星锥齿轮17可伴随太阳锥齿轮16转动。
每个行星锥齿轮17远离太阳锥齿轮16的一侧均设有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位于同侧的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51,每个第二支撑板51均安装在安装板15的底壁上,每个第三螺纹杆8靠近同侧的行星锥齿轮17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板51的侧壁并安装有与行星锥齿轮17相互啮合的卫星锥齿轮18,行星锥齿轮17转动时,通过与同侧的卫星锥齿轮18相互啮合,进而带动第三螺纹杆8转动。
位于同侧的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的侧壁上均设有夹板14,每个夹板14均螺纹连接在同侧的第三螺纹杆8的侧壁上,每个夹板14均滑动连接在同侧的第三滑杆11的侧壁上,第三螺纹杆8转动时,由于夹板14和第三螺纹杆8之间螺纹连接,因此夹板14可在第三滑杆11上移动,此时三个夹板14的相互靠近可对夹取物进行夹取。
将夹取物夹取后,只需再次通过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驱动操作,即可对夹取物进行移动或者提升。
本实用新型中,夹取作业时,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螺纹杆6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移动板12之间螺纹连接,因此第一螺纹杆6转动时可带动第一移动板12在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进行上下滑动,然后第二电机3带动第二螺纹杆7转动,由于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移动板13之间螺纹连接,因此第二螺纹杆7转动时可带动第二移动板13在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进行左右滑动,通过上述操作可对夹取装置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
第三电机4驱动太阳锥齿轮16转动,同时行星锥齿轮17可伴随太阳锥齿轮16转动,行星锥齿轮17与第三螺纹杆8上的卫星锥齿轮18啮合进而带动第三螺纹杆8转动,由于夹板14和第三螺纹杆8之间螺纹连接,因此夹板14可在第三滑杆11上移动,通过三个夹板14的相互靠近可实现对夹取物的夹取,然后再次通过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作用,可对夹取物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立板(1),两个所述立板(1)的侧壁上均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板(5),其中一个所述立板(1)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滑杆(9),另一个所述立板(1)侧壁上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两个第一滑杆(9),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12),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同样共同设有第一移动板(12),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1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滑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7)和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共同设有第二移动板(13),所述第二移动板(13)的下侧设有夹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安装板(15),所述安装板(15)的顶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4),所述安装板(15)的底壁上设有太阳锥齿轮(16),所述太阳锥齿轮(16)的外侧对称设有三个行星锥齿轮(17),三个所述行星锥齿轮(17)均与太阳锥齿轮(16)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行星锥齿轮(17)远离太阳锥齿轮(16)的一侧均设有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板(51),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板(51)均安装在安装板(15)的底壁上,每个所述第三螺纹杆(8)靠近同侧的行星锥齿轮(17)的一端均贯穿第二支撑板(51)的侧壁并安装有与行星锥齿轮(17)相互啮合的卫星锥齿轮(18),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三螺纹杆(8)和第三滑杆(11)的侧壁上均设有夹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9)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杆(9)与第一移动板(12)之间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下侧设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安装在底板的顶壁上,所述第一电机(2)的驱动端与第一螺纹杆(6)的一端相连接,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杆(9)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所述第一移动板(12)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6)的侧壁上,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所述第一移动板(12)滑动连接在靠近第一螺纹杆(6)一侧的第一滑杆(9)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两个第一移动板(1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一侧设有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3)安装在第一移动板(1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电机(3)的驱动端与第二螺纹杆(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0)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板(5)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移动板(13)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7)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移动板(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杆(10)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板(14)均螺纹连接在同侧的第三螺纹杆(8)的侧壁上,每个所述夹板(14)均滑动连接在同侧的第三滑杆(11)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轮机械手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锥齿轮(16)和三个行星锥齿轮(17)的顶壁上均安装有转轴,位于太阳锥齿轮(16)顶壁上的所述转轴贯穿安装板(15)的底壁并安装在第三电机(4)的驱动端上。
CN201821528684.2U 2018-09-19 2018-09-19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Active CN209111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8684.2U CN209111070U (zh) 2018-09-19 2018-09-19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8684.2U CN209111070U (zh) 2018-09-19 2018-09-19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1070U true CN209111070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198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8684.2U Active CN209111070U (zh) 2018-09-19 2018-09-19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107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146A (zh) * 2019-08-08 2019-11-15 四川同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破袋设备用抓袋机械手
CN110919645A (zh) * 2019-10-24 2020-03-27 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建筑机器人
CN111570707A (zh) * 2020-06-09 2020-08-25 时泽柱 一种锻造操作机的夹钳装置
CN112278887A (zh) * 2020-10-16 2021-01-29 苏州龙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物品进行码垛的工业机器人夹取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146A (zh) * 2019-08-08 2019-11-15 四川同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破袋设备用抓袋机械手
CN110919645A (zh) * 2019-10-24 2020-03-27 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建筑机器人
CN111570707A (zh) * 2020-06-09 2020-08-25 时泽柱 一种锻造操作机的夹钳装置
CN111570707B (zh) * 2020-06-09 2022-01-11 泰安市华伟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锻造操作机的夹钳装置
CN112278887A (zh) * 2020-10-16 2021-01-29 苏州龙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对物品进行码垛的工业机器人夹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1070U (zh) 行星轮机械手夹钳
CN207027531U (zh) 一种压缩机夹持提升翻转机构
CN209240276U (zh) 一种单晶硅棒生产用硅棒夹持固定装置
CN208992558U (zh) 一种五金件生产夹具
CN108747109A (zh)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零部件自动化焊接装置
CN207807290U (zh) 一种阀门管件外壁打磨装置
CN108856845A (zh) 一种方便调节高度的钢材切割机
CN209380585U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生产夹具
CN209648135U (zh) 一种卧式机械加工工作台
CN109382447A (zh) 一种自动化汽车模具定位装置
CN208984995U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焊接设备
CN208322692U (zh) 一种数控铣床
CN208483528U (zh)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夹紧固定装置
CN208800608U (zh) 一种3d调扭装置
CN209363450U (zh) 一种汽车模具的快速定位装置
CN209157497U (zh) 钢组立对中定位装置
CN208757864U (zh) 一种移动式悬挂吊装工位器具
CN208795593U (zh) 一种无损检测设备
CN214888752U (zh) 水果分拣用减速机
CN209364489U (zh) 电气工程定位安装装置
CN208773920U (zh) 一种可调节支架高度的聚氨酯高压浇注机
CN207172055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工业机械手臂
CN208788026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夹持固定加工装置
CN208304482U (zh) 一种高效的上下料夹紧装置
CN207717632U (zh) 一种金属铸件的机器视觉检测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