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4434U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4434U
CN209104434U CN201822134410.1U CN201822134410U CN209104434U CN 209104434 U CN209104434 U CN 209104434U CN 201822134410 U CN201822134410 U CN 201822134410U CN 209104434 U CN209104434 U CN 209104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block
interior insulation
conductive terminal
terminal
snap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44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立
冯云
范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44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4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4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4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数个导电端子、锁扣件、绝缘本体、内绝缘块、外绝缘块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及插接槽,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插接槽内的接触部,锁扣件包括延伸入插接槽内的两个锁扣臂,锁扣件部分埋设于内绝缘块内,导电端子部分固定于内绝缘块上,且排布于内绝缘块的上下两侧;外绝缘块包覆成型于导电端子与内绝缘块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外绝缘块插入固定于容纳槽内。该连接器的锁扣件和导电端子均埋设于内绝缘块和外绝缘块内,而不是采用插接的形式,组装精度高,而且连接强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最新USB Type-C接口标准的发布,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逐渐采用USB Type-C接口,进行数据和电源的传输。
现有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插接于绝缘座体内的绝缘体和包覆于绝缘座体外侧的金属外壳。绝缘体内设置有上、下端子模组和位于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扣件。绝缘体包括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上端子模组插接于上绝缘体内,下端子模组插接于下绝缘体内,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相扣合,金属扣件被抵压于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这种上中下三层的多零件组装方式,由于组装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导致连接器的精度差,可能会与对接连接器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会使连接器发热,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再者这种组装方式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连接器,包括数个导电端子、锁扣件、绝缘本体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及插接槽,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位于所述插接槽内的接触部,所述锁扣件包括延伸入所述插接槽内的两个锁扣臂,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内绝缘块,所述锁扣件部分埋设于所述内绝缘块内,所述导电端子部分固定于所述内绝缘块上,且排布于所述内绝缘块的上下两侧;
外绝缘块,其包覆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内绝缘块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外绝缘块插入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优选地,所述外绝缘块采用注塑成型、超声波或组装的方式包覆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内绝缘块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块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槽,所述外绝缘块包覆于所述端子槽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锁扣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锁扣臂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所述内绝缘块包覆于所述连接片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金属外壳向后延伸有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尾部至少有一处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块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内绝缘块的上下表面的凹槽;
所述内绝缘块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或盲孔;所述外绝缘块包括固定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内绝缘块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通孔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厚度,所述外绝缘块上设置有伸入所述端子槽内,且抵压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抵压凸起。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内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位于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容纳槽之间,所述挡墙上设置有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孔;所述插接槽的上下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第一收容槽,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两个所述锁扣臂的第二收容槽。
技术方案二:一种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锁扣件外侧形成内绝缘块;
2)、在所述内绝缘块上安装导电端子;
3)、外绝缘块通过注塑成型、超声波或组装的方式包覆成型于所述内绝缘块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
4)、将所述外绝缘块、所述内绝缘块、所述锁扣件和所述导电端子插入至绝缘本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锁扣件的锁扣臂位于绝缘本体的插接槽内;
5)金属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
优选地,安装完所述导电端子之后,采用组装或热熔的方式将导电端子与所述内绝缘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连接器的锁扣件和导电端子均埋设于内绝缘块和外绝缘块内,而不是采用插接的形式,组装精度高,而且连接强度高。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和锁扣件相对于外绝缘块和内绝缘块不会发生位移,能够保证导电端子的前端和锁扣臂的前端的弹性强度。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再者,两次注塑成型较插接的方式省去了许多人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扣件和内绝缘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端子、锁扣件和内绝缘块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绝缘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绝缘块、导电端子、锁扣件和内绝缘块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绝缘块、导电端子、锁扣件和内绝缘块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沿B-B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金属外壳);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本体的前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A-A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电路板);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外壳;2、绝缘本体;21、插接槽;22、容纳槽;23、第一收容槽;24、第二收容槽;25、挡墙;251、端子孔;26、卡槽;
3、导电端子;4、锁扣件;41、锁扣臂;411、钩部;42、连接片;421、固定孔;
5、内绝缘块;51、凹槽;52、通孔;53、端子槽;
6、外绝缘块;61、固定板;611、卡接凸起;612、抵压凸起;62、第一连接块;63、第二连接块;
7、电路板;71、金属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为USB TYPE-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外壳1、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3、金属材质的锁扣件4、内绝缘块5、外绝缘块6和电路板7。
其中,如图1所示,锁扣件4包括两个锁扣臂41和连接两个锁扣臂41的连接片42。连接片42位于锁扣臂41的后端,连接片42上设置有固定孔421,固定孔421包括位于连接片42中间的一个圆形孔和位于圆形孔两侧方形孔。锁扣臂41的前端设置有钩部411,用于卡接插入插接槽内的对接连接器。
如图1和图3所示,内绝缘块5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连接片42,并向两侧延伸至锁扣臂41的外侧。即使锁扣件4部分埋设于内绝缘块5内。内绝缘块5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容纳导电端子3的端子槽53,端子槽53的深度大于导电端子3的厚度。导电端子3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固定部和接触部,固定部固定于端子槽内,接触部位于绝缘本体2的插接槽21内,焊接部固定于电路板7上。所有的导电端子3,其中一部分导电端子3排布于内绝缘块5的上侧,另一部分导电端子3排布于内绝缘块的下侧,锁扣件4的连接片42位于两排导电端子3之间。导电端子3安装于端子槽53之后,对内绝缘块5的端子槽53处进行热熔处理,使导电端子3的固定部粘接于内绝缘块5,以实现对导电端子3的初次固定。
内绝缘块5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内绝缘块5的上下表面的凹槽51,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凹槽51。内绝缘块5的中部还设置有贯穿内绝缘块5上下表面的多个通孔52,通孔52与连接片42上的固定孔421相对应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内绝缘块5上还可以设置多个盲孔,在外绝缘块6与之对应的成型有多个凸起。
如图4至图7所示,外绝缘块6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成型于内绝缘块5和导电端子3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并将导电端子3固定于内绝缘块5和外绝缘块6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外绝缘块6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或组装的方式包覆成型于内绝缘块5和导电端子3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
具体地,外绝缘块6包括固定板61、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3。其中,固定板6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内绝缘块5的上下两侧。第一连接块62位于凹槽51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1相连,第二连接块63位于通孔52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61相连。在固定板61的内侧设置有与端子槽53相配合的抵压凸起612,导电端子3安装于端子槽53之后,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导电端子3、锁扣件4和内绝缘块5的外侧形成外绝缘块6,同时形成抵压凸起612,抵压凸起612抵压于导电端子3上,以实现对导电端子3的再次固定。
如图8至图11所示,绝缘本体2上设置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接槽21,插接槽21的上下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容纳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的第一收容槽23,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两个锁扣臂41的第二收容槽24。绝缘本体2上还设置有供内绝缘块5和外绝缘块6插入的容纳槽22,容纳槽22位于与插接槽21相对的一端。绝缘本体2内设置有挡墙25,挡墙25位于插接槽21与容纳槽22之间,挡墙25上设置有收容导电端子3的端子孔251。
在外绝缘块6注塑成型,并冷却之后,将外绝缘块6带着内绝缘块5、导电端子3和锁扣件4一并插入到绝缘本体2内。外绝缘块6上下侧面均上设置有两个卡接凸起611,绝缘本体2上设置有与上述卡接凸起611相配合的卡槽26。在外绝缘块6插入至容纳槽22之后,外绝缘块6的前端抵于挡墙25上,后端靠卡接凸起611抵于卡槽26上,使外绝缘块6在不受人为的外力的情况下不会从容纳槽22中脱落。
如图12所示,金属外壳1包覆于绝缘本体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外壳1的材质为铁。在金属外壳1包覆于绝缘本体2的外侧之后,采用激光焊的方式将锁扣臂41的后端与金属外壳1焊接于一起,以实现锁扣件4与金属外壳1的电导通。
如图13所示,电路板7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端,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和锁扣件4的后端均焊接于电路板7上。
电路板7的两侧设置有金属片71金属片71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金属片71包覆于电路板7的一侧,金属片71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电路板7上下两个侧面。金属外壳1向后延伸有凸出于绝缘本体2的尾部,尾部至少一处焊接于电路板7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体的,金属外壳1尾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缺口,电路板7的两侧分别卡于两个缺口内。电路板7的上侧面、下侧面或上下两个侧面与金属外壳1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采用激光焊进行焊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金属片71位于电路板7上下两个侧面的部分均与金属外壳1焊接固定。
该连接器的锁扣件4和导电端子3均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埋设于内绝缘块5和外绝缘块6内,而不是采用插接的形式,组装精度高,而且连接强度高。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3和锁扣件4相对于外绝缘块6和内绝缘块5不会发生位移,能够保证导电端子3的前端和锁扣臂41的前端的弹性强度。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配合时能够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再者,两次注塑成型较插接的方式省去了许多人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该连接器为以上所述的连接器。
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锁扣件4的外侧形成内绝缘块5;
2、在内绝缘块5上安装导电端子3,采用组装或热熔的方式,将导电端子3的固定部固定于内绝缘块5的端子槽53内,以实现对导电端子3的初次固定;
3、外绝缘块6通过注塑成型、超声波或组装的方式包覆成型于所述内绝缘块5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以实现对导电端子3的再次固定。
4、将外绝缘块6、内绝缘块5、锁扣件4和导电端子3插入至绝缘本体2内,以使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与锁扣件4的锁扣臂位于绝缘本体2的插接槽21内;
5、金属外壳1包覆于绝缘本体2的外侧;
6、将锁扣件4和导电端子3焊接于电路板7上,并焊接固定电路板和金属外壳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包括数个导电端子(3)、锁扣件(4)、绝缘本体(2)和包覆于绝缘本体(2)外侧的金属外壳(1),所述绝缘本体(2)上设置有容纳槽(22)及插接槽(21),所述导电端子(3)具有位于所述插接槽(21)内的接触部,所述锁扣件(4)包括延伸入所述插接槽(21)内的两个锁扣臂(4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
内绝缘块(5),所述锁扣件(4)部分埋设于所述内绝缘块(5)内,所述导电端子(3)固定于所述内绝缘块(5)上,且排布于所述内绝缘块(5)的上下两侧;
外绝缘块(6),其包覆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3)与所述内绝缘块(5)的外侧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外绝缘块(6)插入固定于所述容纳槽(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块(6)采用注塑成型、超声波或组装的方式包覆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3)与所述内绝缘块(5)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块(5)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所述导电端子(3)的端子槽(53),所述外绝缘块(6)包覆于所述端子槽(5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4)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锁扣臂(41)的连接片(42),所述连接片(42)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3)之间,所述内绝缘块(5)包覆于所述连接片(42)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金属外壳(1)向后延伸有凸出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尾部,所述尾部至少有一处焊接于所述电路板(7)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块(5)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内绝缘块(5)的上下表面的凹槽(51);
所述内绝缘块(5)设置有多个通孔(52)或盲孔;
所述外绝缘块(6)包括固定板(61)、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3);
所述固定板(6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内绝缘块(5)的上下两侧;
所述第一连接块(62)位于所述凹槽(51)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61)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块(63)位于所述通孔(52)内,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6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53)的深度大于所述导电端子(3)的厚度,所述外绝缘块(6)上设置有伸入所述端子槽(53)内,且抵压于所述导电端子(3)的抵压凸起(6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2)内设置有挡墙(25),所述挡墙(25)位于所述插接槽(21)与所述容纳槽(22)之间,所述挡墙(25)上设置有收容所述导电端子(3)的端子孔(251);
所述插接槽(21)的上下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容纳所述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的第一收容槽(23),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容纳两个所述锁扣臂(41)的第二收容槽(24)。
CN201822134410.1U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209104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4410.1U CN209104434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4410.1U CN209104434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4434U true CN209104434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4410.1U Active CN209104434U (zh) 2018-12-18 2018-12-18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44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3810A (zh) * 2018-12-18 2019-03-15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73810B (zh) * 2018-12-18 2024-06-07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3810A (zh) * 2018-12-18 2019-03-15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73810B (zh) * 2018-12-18 2024-06-07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98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conductor formed on glass surface
CN102544924A (zh) 屏蔽罩、具有屏蔽罩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091044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9473810A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39561A (zh) 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CN21431363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594606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211507947U (zh) 下料端子类型的btb连接器
CN210692840U (zh) 一种可限位结构的电池插座
CN2098602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473810B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20569922U (zh) 沉板式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806062U (zh) 可正反向沉板的usb插座
US11837811B2 (en)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CN215266740U (zh) 一种新型陶瓷线路板用免焊接连接器
CN214477988U (zh) 贴片插座
CN220086542U (zh) 卧式防松usb插座
CN221041581U (zh) 电连接器
CN201303087Y (zh) 电连接器
CN218415066U (zh) 压接连接器及无线充电线圈模组
CN21605530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43029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1817048B (zh) 板对板插座
CN20223123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518104 2nd floor, building a, Sanyang new industrial zone, HO-1 West,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7, kuiqing Road, Qinghuang Industrial Zone, Qinghua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5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