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0854U -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0854U
CN209100854U CN201821734903.2U CN201821734903U CN209100854U CN 209100854 U CN209100854 U CN 209100854U CN 201821734903 U CN201821734903 U CN 201821734903U CN 209100854 U CN209100854 U CN 209100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testing
pipe fitting
retainer ring
hollow cavit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49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聪
李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49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0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0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0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试压管接头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主体、安装在主体上端的卡圈;主体的下部设管件连接螺纹;卡圈下端开槽形成若干卡爪,卡爪形成向外凸的限位凸起;卡圈下端插装在中空腔体内,中空腔体内设与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凸台,卡圈上端外径大于中空腔体上端开口内径。本实用新型只需将连接软管插装穿过卡圈即可实现连接软管和试压管接头的连接,从而构成试压管组件,然后再通过直接转动主体即可将试压管接头连接到冷、热水管道上实现冷热水管道的连通;因此,与采用对丝方式相比,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连接操作也更加简便,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装速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背景技术
管道系统(包括自来水给水系统、供暖系统等)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在安装管道系统后,试压检测是关键的必须的验收环节,关系到管道系统的安装质量、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给管道系统试压时,需要通过试压连接管组件将冷水管道与热水管道连通。目前试压连接管组件由两个对丝加一条编织软管组成,并且编织软管两端还需设置连接螺母和密封垫等。给管道系统试压时,需要先在对丝上缠绕生料带,再用扳手将两个对丝分别安装到冷、热水管的连接口,最后再用扳手将编织软管连接到对丝上。这种试压连接管组件安装连接时,操作费力、速度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省力、安装速度快、效率高的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一种试压管接头,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主体、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端的卡圈;所述主体的下部设置有管件连接螺纹;所述卡圈下端开槽形成若干卡爪,所述卡爪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限位凸起;所述卡圈下端插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凸台,所述卡圈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上端开口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爪内侧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夹紧凸筋。
进一步,所述卡圈上端形成有外突的唇边,所述唇边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上端开口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体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结构,所述喇叭口结构位于所述限位凸台下方,且所述唇边下表面到所述限位凸起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下表面到所述中空腔体口部上端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卡圈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管件连接螺纹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管件连接螺纹为外螺纹,所述主体下部设置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外螺纹下方。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上部外侧形成有蝶形手柄。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上端形成有正多边形凸台,所述中空腔体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正多边形凸台的中心。
进一步,一种试压管组件,包括有连接软管和所述试压管接头,所述试压管接头共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软管的两端,所述连接软管穿过所述卡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只需将连接软管插装穿过卡圈即可实现连接软管和试压管接头的连接,从而构成试压管组件,然后再通过直接转动主体即可将试压管接头连接到冷、热水管道上实现冷热水管道的连通;因此,与采用对丝和编织软管实现冷、热水管道之间连通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在主体和连接软管的连接端设置螺纹和螺母,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连接软管和试压管接头之间的连接操作也更加简便,有利于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试压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试压管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试压管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至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试压管接头包括具有中空腔体11的主体1、安装在所述主体1上端的卡圈2;所述主体1的下部设置有管件连接螺纹12;所述卡圈2下端开槽形成若干卡爪21,所述卡爪21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限位凸起22;所述卡圈2下端插装在所述中空腔体11内,所述中空腔体11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2匹配的限位凸台13,通过所述限位凸台13和限位凸起22实现卡圈2的上限位;所述卡圈2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11上端开口的内径,通过卡圈2上端与所述中空腔体11的上端开口的配合实现对卡圈2的下限位;在将卡圈2安装在主体1上时,卡爪21接触到限位凸台13时将向内收缩变形以通过所述限位凸台13的位置。当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试压管接头连接需要进行测试的冷水管道和热水管道时,首先通过连接软管6连接两个所述试压管接头,并使所述连接软管6的两端均从卡圈2的上端穿过所述卡圈2并进入到中空腔体11中,从而使连接软管6和两个试压管接头之间先构成试压管组件;然后,再通过两个试压管接头上的两处管件连接螺纹12分别连接冷水管道和热水管道即可使得冷水管道和热水管道之间连通,从而方便对管道进行试压测试。
参照图3,为了使卡圈2能够更好的固定连接软管6,避免所述连接软管6从试压管接头上脱落,具体地,所述卡爪21内侧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夹紧凸筋23;当连接软管6穿过卡圈2时,连接软管6将推动夹紧凸筋23向外侧移动,从而使卡爪21外张变形,并对连接软管6产生一个夹紧反作用力,从而实现连接软管6的夹紧;并且,为了便于软管穿过卡圈2,优选地,夹紧凸筋23内侧向下倾斜设置,以使其具有导向作用。
参照图2、图3,并且为了使卡圈2的上端能够与主体1上端面贴合,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卡圈2上端形成有外突的唇边24,所述唇边24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11上端开口的内径。并且,具体地,所述中空腔体11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结构14,所述喇叭口结构14位于所述限位凸台13下方,且所述唇边24下表面到所述限位凸起22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13下表面到所述中空腔体11口部上端的高度;通过设置上述高度上的区别,可以使得卡圈2能够在所述中空腔体11内实现小范围的上下移动,并且通过喇叭口结构14的设置,可以使得限位凸起22贴合限位凸台13时,卡爪21无法向外扩张,而当卡爪21下移至限位凸起22位于喇叭口结构14的下方时,卡爪21能够正常向外扩张变形;因此,当将连接软管6穿过卡圈2时,连接软管6将先带动卡圈2下移,并使限位凸起22来到喇叭口结构14的下方,此时卡爪21向外扩张以允许连接软管6穿过;而当连接软管6穿过卡圈2后,突然受到拉扯外力时,卡圈2也将先跟随连接软管6上移,并使限位凸起22贴合限位凸台13从而限制卡圈2脱出主体,并且由于此时卡爪21不能向外扩张,因此卡圈2也将紧紧夹紧连接软管6,避免连接软管6从卡圈2内扯出。在需要人为将连接软管6从试压管接头上取下时,通过手动将卡圈2下压,使限位凸起22移动至喇叭口结构14的下方处,再拉动连接软管6即可将连接软管6取下。
参照图2,为了实现连接软管6与主体1之间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中空腔体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所述第一密封件3位于所述卡圈2的下方。并且,具体地,所述主体1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件4,所述第二密封件4位于所述管件连接螺纹12的上方,以实现待连接冷、热水管路其连接管口端面与主体1之间的密封。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管件连接螺纹12为外螺纹,所述主体1下部设置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件5,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外螺纹下方,以实现待连接冷、热水管路其连接管口内部止口与主体1下部之间的密封。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所述管件连接螺纹12除了可以采用外螺纹之外,也可以选择采用设置在中空腔体11底部的内螺纹结构。
参照图1,为了方便将试压管接头旋接到需要进行试压测试的管路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主体1的上部外侧形成有蝶形手柄15。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可以采用上述结构之外,还可以采用在所述主体1的上端形成正多边形凸台,并使所述中空腔体11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正多边形凸台的中心的方式,以便于利用扳手等工具。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空腔体(11)的主体(1)、安装在所述主体(1)上端的卡圈(2);所述主体(1)的下部设置有管件连接螺纹(12);所述卡圈(2)下端开槽形成若干卡爪(21),所述卡爪(21)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限位凸起(22);所述卡圈(2)下端插装在所述中空腔体(11)内,所述中空腔体(11)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22)匹配的限位凸台(13),所述卡圈(2)上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11)上端开口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1)内侧形成有向内凸起的夹紧凸筋(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2)上端形成有外突的唇边(24),所述唇边(24)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腔体(11)上端开口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1)设置有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结构(14),所述喇叭口结构(14)位于所述限位凸台(13)下方,且所述唇边(24)下表面到所述限位凸起(22)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凸台(13)下表面到所述中空腔体(11)口部上端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体(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所述第一密封件(3)位于所述卡圈(2)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件(4),所述第二密封件(4)位于所述管件连接螺纹(1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连接螺纹(12)为外螺纹,所述主体(1)下部设置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件(5),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外螺纹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部外侧形成有蝶形手柄(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形成有正多边形凸台,所述中空腔体(11)的上端开口位于所述正多边形凸台的中心。
10.一种试压管组件,包括有连接软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试压管接头,所述试压管接头共有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软管(6)的两端,所述连接软管(6)穿过所述卡圈(2)。
CN201821734903.2U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Active CN209100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4903.2U CN209100854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4903.2U CN209100854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0854U true CN209100854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4903.2U Active CN209100854U (zh) 2018-10-24 2018-10-24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0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00854U (zh)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CN109253335A (zh) 一种试压管接头及试压管组件
CN218267792U (zh) 供暖管道防漏装置
CN208651750U (zh) 带有防脱接头的蝶阀
CN203907054U (zh) 一种冷热系统中冷热剂循环管道用连接头
CN20847473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对接结构
CN202176858U (zh) 外螺纹加箍紧式三通接头
CN209229200U (zh) 试压仪管接头连接结构及其管接头及管接头组件
CN207906670U (zh) 新型管路接口连接结构
CN212319050U (zh) 管连接用接头组件
CN209100832U (zh) 防脱弯管接头
CN210014109U (zh) 一种解决软管遇高温芯子与软管脱开的新型接头
CN2937742Y (zh) 一种管件接头
CN209841284U (zh) 检漏装置
CN209100823U (zh) 一种可伸缩管道接头
CN206016923U (zh) 一种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机台架试验连接结构
CN206419598U (zh) 一种夹式管路快速接头
CN219282645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不锈钢管件
CN211371573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油管接头
CN203907056U (zh) 一种冷热系统中冷热剂循环管道用连接组件
CN220931351U (zh) 一种排水接头和排水设备
CN214662818U (zh) 消防用的三通接头
CN207538932U (zh) 一种缸盖出水管
CN211083217U (zh) 一种弹性自对中管道连接器
CN217540026U (zh) 一种扩口管快速密封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