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2087U - 一种按摩靠背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摩靠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2087U
CN209092087U CN201821071100.3U CN201821071100U CN209092087U CN 209092087 U CN209092087 U CN 209092087U CN 201821071100 U CN201821071100 U CN 201821071100U CN 209092087 U CN209092087 U CN 20909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member
shaft
coupler body
strikes
goal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11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祖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0711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按摩靠背。包括靠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壳体上设置有揉背部件和敲背部件,所述靠背壳体上形成有孔,孔内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揉背部件固定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靠背壳体上还形成有铰接座,铰接座内连接有铰接轴,所述敲背部件连接在铰接轴上,所述靠背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揉背部件和敲背部件同时工作的驱动装置;当所述揉背部件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时,所述敲背部件以铰接轴为轴心来回摆动。该按摩靠背具备同时对被按摩者进行揉背和敲背的功能,具有更加的按摩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按摩靠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按摩靠背。
背景技术
长时间处于紧张且忙碌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使人忘了应适度休息,然而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将使得身躯倍感疲惫且精神不济。因此,各式各样的按摩器也应运而生,如ZL201520014168.2所公开的一种按摩装置,其包括按摩部、带动按摩部旋转的电机。该按摩装置具备了可以对人体背部进行揉背的功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让使用者得到身心上的放松,但是其按摩的方式单一,不具备对人体肩部处进行敲打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同时具备揉背和敲背功能的按摩靠背,其揉背部件在工作的同时,敲背部件会对背部进行按摩,让按摩者得到更好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按摩靠背,包括靠背壳体,所述靠背壳体上设置有揉背部件和敲背部件,所述靠背壳体上形成有孔,孔内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揉背部件固定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靠背壳体上还形成有铰接座,铰接座内连接有铰接轴,所述敲背部件连接在铰接轴上,所述靠背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揉背部件和敲背部件同时工作的驱动装置;
当所述揉背部件以第一转轴为轴心转动时,所述敲背部件以铰接轴为轴心来回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下壳体内的双输出轴电机,双输出轴电机的两端连接有螺杆,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同轴齿轮,同轴齿轮与所述螺杆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下壳体内还固定有揉背齿轮,揉背齿轮与所述同轴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下壳体内第三转轴,所述双输出轴电机一侧的螺杆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第三转轴上设置有与主动轮相配合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并且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上还转动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与所述敲背部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所述内连接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套在所述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上,所述上壳体形成有开口,所述外连接部伸出所述开口连接至敲背部件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敲背部件与外连接部之间还设置有橡胶连接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还连接有轴承,轴承连接至靠背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揉背部件包括转动座,转动座上形成有揉背球柱。
进一步的,所述揉背球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球柱和副球柱,以及设置主球柱和副球柱之间的小球柱组。
进一步的,所述敲背部件包括呈“弓”型的摆动臂,摆动臂的两端形成有敲背球柱。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该按摩靠背同时具备了揉背和敲背的功能,并且在揉背部件工作的同时,敲背部件也会开始工作,能让被按摩者具备更佳的按摩体验。另外其也能起到更好的按摩效果,满足不同的按摩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按摩靠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按摩靠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靠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偏心轮和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揉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敲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靠背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2-揉背部件,21-转动座,221-主球柱,222-副球柱,223-小球柱组,3-敲背部件,31-摆动臂,32-敲背球柱,4-孔,5-第一转轴,6-铰接座,7-铰接轴,71-双输出轴电机,72-螺杆,73-第二转轴,74-同轴齿轮,75-揉背齿轮,76-第三转轴,77-主动轮,78-从动轮,79-皮带,80-第一偏心轮,81-第二偏心轮,82-轴承,83-连接套,831-内连接部,832-外连接部,8-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按摩靠背,包括靠背壳体1,所述靠背壳体1上设置有揉背部件2和敲背部件3,所述靠背壳体1上形成有孔4,孔4内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揉背部件2固定在第一转轴5上,所述靠背壳体1上还形成有铰接座6,铰接座6内连接有铰接轴7,所述敲背部件3连接在铰接轴7上,所述靠背壳体1内还设置有驱动揉背部件2和敲背部件3同时工作的驱动装置;当所述揉背部件2以第一转轴5为轴心转动时,所述敲背部件3以铰接轴7为轴心来回摆动。该按摩靠背兼备了揉背和敲背的功能,并且揉背部件2和敲背部件3均由驱动装置同时带动,被按摩者可以具有更佳的按摩体验。
如图3和4所示,所述靠背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下壳体12内的双输出轴电机71,双输出轴电机71的两端连接有螺杆72,所述下壳体12内还设置有第二转轴73,第二转轴73上固定有同轴齿轮74,同轴齿轮74与所述螺杆72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5上位于下壳体12内还固定有揉背齿轮75,揉背齿轮75与所述同轴齿轮74相啮合。双输出轴电机71开始带动两侧的螺杆72转动以后,螺杆72会带动安装于第二转轴73上的同轴齿轮74开始转动,与同轴齿轮74相啮合的揉背齿轮75同时也被带动转动,第一转轴5在揉背齿轮75转动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将揉背部件2进行转动,对被按摩者的背部进行揉捏。
如图3和4所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下壳体12内第三转轴76,所述双输出轴电机71一侧的螺杆72上设置有主动轮77,所述第三转轴76上设置有与主动轮77相配合的从动轮78,所述主动轮77和从动轮78通过皮带79相连,所述第三转轴7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并且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上还转动设置有连接套83,连接套83与所述敲背部件3相连。双输出轴电机71一侧的螺杆72上设置有主动轮77,当该螺杆72转动时,主动轮77也同时转动,通过皮带79与主动轮77相连的从动轮78也同时转动,从动轮78的转动带动第三转轴76进行转动,第三转轴76上设置的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的方向相反,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又通过连接套83连接在敲背部件3的下端,这样就可以实现当第一偏心轮80上的连接套83处于最高位置时,第二偏心轮81上的连接套83处于最低位置,敲背部件3就可以以铰接轴7为轴心进行来回摆动。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套83包括内连接部831和外连接部832,所述内连接部831以可转动的方式套在所述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上,所述上壳体11形成有开口8,所述外连接部832伸出所述开口8连接至敲背部件3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敲背部件3与外连接部832之间还设置有橡胶连接套,由于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的原因,其上的连接套83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也存在前后微小幅度的摆动,通过软性的橡胶连接套将两者进行连接,就可以将上述前后微小摆动对于敲背部件3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转轴76的两端还连接有轴承82,轴承82连接至靠背壳体1内。轴承82可以使第三转轴76在靠背壳体1内的转动更加顺畅。
如图6所示,所述揉背部件2包括转动座21,转动座21上形成有揉背球柱。所述揉背球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以及设置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之间的小球柱组223。相互错开设置的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能使揉背部件2的揉背效果更加,并且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的高度是不同的,主球柱221的高度要高于副球柱222,而小球柱组2223的高度则介于两者之间,小球柱组223能使揉背部件2的揉背效果更加,避免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之间存在空挡,使被按摩者体验变差。
如图7所示,所述敲背部件3包括呈“弓”型的摆动臂31,摆动臂31的两端形成有敲背球柱32。“弓”型的摆动臂31使被按摩者的头颈部有一个可以倚靠的空间,不会显得过于僵硬。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按摩靠背,包括靠背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壳体(1)上设置有揉背部件(2)和敲背部件(3),所述靠背壳体(1)上形成有孔(4),孔(4)内连接有第一转轴(5),所述揉背部件(2)固定在第一转轴(5)上,所述靠背壳体(1)上还形成有铰接座(6),铰接座(6)内连接有铰接轴(7),所述敲背部件(3)连接在铰接轴(7)上,所述靠背壳体(1)内还设置有驱动揉背部件(2)和敲背部件(3)同时工作的驱动装置;
当所述揉背部件(2)以第一转轴(5)为轴心转动时,所述敲背部件(3)以铰接轴(7)为轴心来回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下壳体(12)内的双输出轴电机(71),双输出轴电机(71)的两端连接有螺杆(72),所述下壳体(12)内还设置有第二转轴(73),第二转轴(73)上固定有同轴齿轮(74),同轴齿轮(74)与所述螺杆(72)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5)上位于下壳体(12)内还固定有揉背齿轮(75),揉背齿轮(75)与所述同轴齿轮(7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下壳体(12)内第三转轴(76),所述双输出轴电机(71)一侧的螺杆(72)上设置有主动轮(77),所述第三转轴(76)上设置有与主动轮(77)相配合的从动轮(78),所述主动轮(77)和从动轮(78)通过皮带(79)相连,所述第三转轴(7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并且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上还转动设置有连接套(83),连接套(83)与所述敲背部件(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83)包括内连接部(831)和外连接部(832),所述内连接部(831)以可转动的方式套在所述第一偏心轮(80)和第二偏心轮(81)上,所述上壳体(11)形成有开口(8),所述外连接部(832)伸出所述开口(8)连接至敲背部件(3)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敲背部件(3)与外连接部(832)之间还设置有橡胶连接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76)的两端还连接有轴承(82),轴承(82)连接至靠背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揉背部件(2)包括转动座(21),转动座(21)上形成有揉背球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揉背球柱包括相对设置的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以及设置主球柱(221)和副球柱(222)之间的小球柱组(2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敲背部件(3)包括呈“弓”型的摆动臂(31),摆动臂(31)的两端形成有敲背球柱(32)。
CN201821071100.3U 2018-07-07 2018-07-07 一种按摩靠背 Active CN20909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1100.3U CN209092087U (zh) 2018-07-07 2018-07-07 一种按摩靠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1100.3U CN209092087U (zh) 2018-07-07 2018-07-07 一种按摩靠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2087U true CN209092087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4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1100.3U Active CN209092087U (zh) 2018-07-07 2018-07-07 一种按摩靠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20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54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福建荣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脚底按摩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54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福建荣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脚底按摩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92639U (zh) 捶打搓揉按摩机
CN208448086U (zh) 一种可实现夹肩按摩动作的按摩机芯
CN207605126U (zh) 按摩装置
CN206852773U (zh) 一种低成本下肢按摩器和按摩椅
CN209092087U (zh) 一种按摩靠背
CN206120668U (zh) 一种按摩椅
WO2017067080A1 (zh) 一种按摩靠垫颈部摇摆夹揉按摩结构
CN206198241U (zh) 一种具有伸缩振动按摩功能的按摩器
CN106109160A (zh) 一种按摩椅
CN206198269U (zh) 一种拉筋式下肢按摩器
CN208864780U (zh) 一种按摩机芯、按摩椅、及按摩器具
CN206151788U (zh) 一种按摩椅
CN2638709Y (zh) 一种小腿按摩机构
CN206761906U (zh) 按摩靠垫
CN109907960B (zh) 一种按摩机芯
CN117064710A (zh) 可调宽度的揉捏驱动机构
CN209220877U (zh) 一种可深度按摩的按摩椅用按摩机芯
CN201988111U (zh) 摇摆扭腰机
CN208448088U (zh) 按摩机芯
CN107595588A (zh) 多功能按摩捶背搓澡仪
CN209751576U (zh) 多功能按摩机芯
CN210812292U (zh) 一种自适应按摩装置
CN210096286U (zh) 一种按摩机芯
CN102764192B (zh) 靠背垫的按摩机构
CN208626175U (zh) 一种敲击按摩机构、按摩机芯及连排共享按摩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