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8560U -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8560U
CN209068560U CN201821611022.1U CN201821611022U CN209068560U CN 209068560 U CN209068560 U CN 209068560U CN 201821611022 U CN201821611022 U CN 201821611022U CN 209068560 U CN209068560 U CN 209068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ery
transmission lever
cookware
cooker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10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先锋
李桂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ng W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10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8560U/zh
Priority to DE202018106539.4U priority patent/DE202018106539U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8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8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包括:灶台平板、炉盘、锅具支架、燃气管、调整旋钮以及保护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上,锅具支架连同承载片向下移动至灶台平板阶梯部的底面上,如果锅具被拿离锅具支架,复位支撑杆可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承载片向上移动,承载片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可通过传递杆将向上的位移传递至离火调节阀,将离火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调小。实现在锅具离火后自动调小炉盘上的火焰大小,避免炉盘上的火焰点燃周围的物品,以及避免频繁进行手动调节,降低火灾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灶在使用时,锅具支架下方的燃烧头产生火焰,对锅具支架上的锅具进行加热。操作者根据烹饪过程,如炒制时,会经常将锅具拿离锅具支架,此时燃烧头上的火焰仍然持续燃烧,造成能源浪费。此外,燃烧头上的火焰会在烟机的作用下,持续增大,很容易对点燃燃气灶周围的物品,存在引起火灾的危险。
为了避免在锅具离火时,燃烧头上的火焰危险到周围物品。现有燃气灶在烹饪过程中,如果锅具离火,需手动旋转火焰,将燃烧头上的火焰调小;而在锅具再次放置在锅具支架上继续进行烹饪时,再手动将燃烧头上的火焰调大。很多情况下,一次烹饪需要多次操作锅具离火,也就需要多次手动调整,使得现有燃气灶,尤其是猛火灶,在烹饪过程中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以解决传统燃气灶存在火灾危险以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申请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包括灶台平板、炉盘、锅具支架、燃气管以及调整旋钮;所述炉盘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上的燃烧孔内,所述燃气管连通所述炉盘,以在所述炉盘上形成火焰,加热所述锅具支架承载的锅具;所述调整旋钮设置在所述燃气管上,用于调整所述燃气管内的燃气流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锅具支架的保护装置;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承载片、传递杆、离火调节阀以及复位支撑杆;所述承载片为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阶梯部位置内的环形片;所述承载片的顶部放置所述锅具支架,所述承载片的侧部通过所述传递杆连接所述离火调节阀;所述复位支撑杆连接所述传递杆,所述复位支撑杆为内置有弹簧的伸缩杆结构,所述复位支撑杆通过所述弹簧支撑起所述传递杆,以使所述承载片悬空;所述离火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调整旋钮与所述炉盘之间的所述燃气管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在实际使用时,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上以后,锅具支架连同承载片向下移动至灶台平板阶梯部的底面上,如果锅具被拿离锅具支架,复位支撑杆可通过弹力作用使承载片向上移动,承载片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可通过传递杆将向上的位移传递至离火调节阀,将离火调节阀的阀门开度调小。实现在锅具离火后自动调小炉盘上的火焰大小,避免炉盘上的火焰点燃炉灶周围的物品,从而避免频繁进行手动调节,降低火灾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检控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保护装置一个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复位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的局部剖视图。由图1、图2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包括灶台平板1、炉盘2、锅具支架3、燃气管5以及调整旋钮6。其中,灶台平板1用于支撑起整个燃气灶。作为燃气灶的外壳,灶台平板1可以是由具有美观度和光洁度的钢化玻璃或金属材料制成。灶台平板1上可以设置用于提供燃气进行燃烧的场所,即在灶台平板1上开设燃烧孔11,燃烧孔11的数量决定燃气灶上同时进行烹饪的工位数量,例如,常见的家用燃气灶设有两个烹饪位置,即在灶台平板1上设置两个燃烧孔11。
炉盘2设置在灶台平板1上的燃烧孔11内,燃气管5连通炉盘2,以在炉盘2上形成火焰,加热锅具支架3承载的锅具。根据所述炉盘2形状的不同,燃烧孔11需要设置为相适配的形状。通常,炉盘2为圆柱形结构,因此燃烧孔11也为圆柱形沉孔结构。为了便于描述,所述燃烧孔11包括位于灶台平板1上方的上端面和位于炉盘2下方的下端面,以及在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侧壁。显然,为了对锅具支架3上的锅具进行加热,锅具支架3应该设置在燃烧孔11的上端面位置,而炉盘2固定在燃烧孔11的下端面,并且在燃烧孔1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通过燃气管5的孔。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燃气灶上的调整旋钮6具有两个功能,其一为点火,即通过按压并旋转调整旋钮6,使炉盘2位置产生电火花,点燃炉盘2释放的燃气;其二为调整火焰大小,即调整旋钮6设置在燃气管5上,通过内置的调节阀,在烹饪过程中可以手动调节燃气管5内进入炉盘2的燃气流量。
为了实现锅具离火时的自动保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燃气灶还包括连接锅具支架3的保护装置4。具体地,保护装置4包括承载片41、传递杆42、离火调节阀43以及复位支撑杆44。其中,承载片41为设置在灶台平板1阶梯部12位置内的环形片,承载片41的上方放置锅具支架3。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燃烧孔11的上端面位置上设有阶梯部12,阶梯部12包括平行于灶台平板1的底面,和垂直于灶台平板1的侧面。阶梯部12可用于放置承载片41和锅具支架3,以保持锅具放置后的稳定性以及所述燃气灶整体的美观度。阶梯部12还用于提供承载片4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空间。承载片41为环形片,内径大于或等于燃烧孔11的孔径,以避免承载片41干扰炉盘2上的火焰燃烧。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燃烧孔11、阶梯部12以及灶台平板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金属或耐高温钢化玻璃材料,以便在保证整体美观度的前提下,具有稳定的支撑强度。
承载片41的侧部通过传递杆42连接离火调节阀43。传递杆42可以是贯穿所述灶台平板1的阶梯部12侧面的杆状结构,以便在锅具支架3上放置了锅具以后,由于锅具的重力作用,压迫锅具支架3以及承载片41向下移动到最终接触所述阶梯部12的底面,受阶梯部12的底面支撑。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承载片4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可以使传递杆42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将移动的位移传递给离火调节阀43,以控制离火调节阀43,而离火调节阀43设置在调整旋钮6与炉盘2之间的燃气管5上,能够控制燃气管5中的燃气流量。为了使传递杆4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阶梯部12的侧面还应设有容纳所述传递杆42的条孔。
复位支撑杆44连接传递杆42,复位支撑杆44为内置有弹簧45的伸缩杆结构,复位支撑杆44通过弹簧45支撑起传递杆42,以使承载片41悬空;实际使用中,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3上的过程中,传递杆42向下移动,带动所述离火调节阀43逆时针旋转直到最大开度。此时离火调节阀43不会对燃气的流量形成限制,即炉盘2上的火焰大小直接与调整旋钮6指定的大小相对应。而当锅具被从所述锅具支架3上取走以后,传递杆42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离火调节阀43顺时针转动,直至开度到达最小。此时,炉盘2上的火焰因通入燃气的流量减小而减小,从而在锅具离火后自动减小炉盘2上的火焰,降低火焰将周围物品点燃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动作效果,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传递杆42的一端连接承载片41的侧边,另一端设有齿条结构;离火调节阀43的调节部为齿轮结构,传递杆42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传动,改变离火调节阀43的阀门开度。如图所示,传递杆42上具有的齿条结构,能够通过与离火调节阀43上的齿轮啮合传动,将传递杆42的移动转化为齿轮的转动,从而改变离火调节阀43的阀门开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中,所述传递杆42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公开的齿轮齿条结构,任何将移动转化为转动的传动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本申请的传递杆42与离火调节阀43上,例如:曲柄滑块机构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等,只要满足传递杆42的移动能够带动离火调节阀43上调节部的转动即可。
显然,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45应满足以下条件:即弹簧45所能够提供的弹力大于锅具支架3、承载片41以及传递杆42三者的重力之和,以便在锅具支架上未放置锅具时,能够将传递杆42顶起。使锅具支架3、承载片41以及传递杆42处于悬空的状态。弹簧45提供的弹力要小于锅具支架3、承载片41、传递杆42以及锅具四者的重力之和,以便在锅具支架3上放置了锅具以后,可将弹簧45压缩。使承载片41接触所述阶梯部12底面,对锅具形成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地,为了使承载片41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水平的状态,以便在锅具支架3上放置锅具,所述保护装置4中可以包含多个复位支撑杆44,多个复位支撑杆44相对于燃烧孔11的中心位置呈均匀、对称分布,以便从各个方向上都能够支撑起所述承载片41。同时,设置多个复位支撑杆44还能够增加弹簧45的数量,从而减缓每个弹簧45承受的压力,进而增大弹簧45的抗疲劳强度,延长弹簧45的使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使用中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锅具放置状态,所述承载片41连通所述锅具支架3的上下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因此,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传递杆42铰接在灶台平板1的阶梯部12上,铰接位置靠近传递杆42与承载片41的连接位置。可见,如果传递杆42的铰接位置更靠近所述承载片41的连接位置时,整个传递杆42可以形成一个杠杆结构。从而将承载片41的移动距离进行放大,实现在承载片41具有较小移动距离时,也能够形成满足离火调节阀43的动作控制量,增加锅具放置的稳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传递杆42铰接在灶台平板1的阶梯部12上,还有利于将传递杆42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制,使传递杆42仅能够传递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出现传递杆42在其他方向上的偏移而影响复位支撑杆44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火焰大小的控制效果,复位支撑杆44包括:外套筒441、活动杆442以及接触块443。其中,接触块443设置在活动杆442的顶端,能够在弹簧45的支撑下接触灶台平板1。接触块443可以是具有上底面积较大,下底面积较小的倒置梯形台结构,从而增大接触块443与灶台平板1的底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在通过弹簧45的弹力复位传递杆42的过程中,通过由于弹力作用而冲击灶台平板1的底面,避免灶台平板1受冲击变形,延长使用寿命。活动杆442设置在外套筒441内,可在外套筒441内滑动,活动杆442与外套筒441之间的滑动具有阻尼效果。
活动杆442与外套筒441之间的阻尼效果可以通过活动杆442与外套筒44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阻力的方式实现;或者在活动杆442的端部与外套筒441的底部之间设置一个弹力相对与所述弹簧45较小的拉伸弹簧,在弹簧45回弹传递杆42的过程中,拉伸弹簧可以对活动杆442进行一定程度的牵引,从而减缓活动杆442的上升速度。本实施例中,通过阻尼效果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小接触块443对灶台平板1的底面进行冲击,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可以在锅具被取离锅具支架3后,锅具支架3、承载片41以及传递杆42不会立刻回弹至接触灶台平板1的位置上,从而不会突然减小燃气管5中的燃气流量,使炉盘2上的火焰缓慢的变小,避免火焰熄灭。同时,阻尼效果也避免在将锅具短时间拿离锅具支架3时,由于突然调整的离火调节阀43而使燃气管5内的气压出现异常波动,从而保持火焰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燃气灶还包括连接并控制燃气管5的检控系统7。检控系统7用于自动检测燃气灶上的烹饪操作是否完成,以便在判断烹饪操作完成后,自动关闭燃气灶,以节约能源和降低火灾风险。具体地,所述检控系统7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71、控制器72以及安全电磁阀73。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设置在传递杆42正上方的灶台平板1上,以检测传递杆42是否接触到灶台平板1;安全电磁阀73设置在燃气管5上;控制器72分别连接第一接触传感器71和安全电磁阀73,以在传递杆42接触灶台平板1达到预设时间后,控制安全电磁阀73关闭。
实际使用中,第一接触传感器71可以实时检测传递杆42是否接触到灶台平板1的底面,如果检测到所述传递杆42接触了所述灶台平板1,控制器72开始计时,并通过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检测传递杆42是否离开了所述灶台平板1。如果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检测到了传递杆42已离开灶台平板1,即传递杆42未处于最高点位置,则判断当前烹饪操作还在继续,控制器72清空已累积的时间;如果在累积的时间到达预设时间值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未检测到传递杆42离开所述灶台平板1,即传递杆42一直处于最高点位置,则判断当前烹饪操作已结束,控制器72向安全电磁阀73发送关闭指令,使安全电磁阀73关闭,即切断燃气管5中的燃气供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可以是基于红外线发射原理的接近开关,或者简单的电阻接触开关,即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为包括两个金属触点,而传递杆42上的接触块443由导体制成,当传递杆42接触到灶台平板1的底面时,所述接触块443将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71上的两个金属触点导通,从而检测到传递杆42是否接触到灶台平板1。本实施例中,只要能检测出传递杆42是否接触到灶台平板1即可满足检测要求。
进一步地,检控系统7还包括第二接触传感器74,第二接触传感器74设置在灶台平板1阶梯部12的底面位置,以检测传递杆42是否接触到阶梯部12的底面;第二接触传感器74连接控制器72,以在传递杆42接触阶梯部12的底面达到预设时间后,调用安全电磁阀73的控制策略。本实施例中,第二接触传感器74可以检测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3上的时间,从而辅助判断烹饪类型。例如,锅具长时间放置在锅具支架3上,则判断用户可能正在进行炖煮操作,此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适用于炖煮的火焰控制策略,以便节约能源,以及使烹饪操作更加智能。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74还可以设有称重模块,以便获取锅具以及锅具中食材的重量,从而更加食材量制定更加精准的控制策略。
另外,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检控系统7还包括连接控制器72的人体感应器75和报警器76,人体感应器75设置在灶台平板1的侧壁上,报警器76设置在灶台平板1的边缘,以在传递杆42接触灶台平板1达到预设时间后,发出报警信号。在实际使用中,人体感应器75可以是设置在灶台平板1侧壁上的红外线接近开关,以检测燃气灶周围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则向报警器76发送报警指令,是报警器76发出例如鸣笛、闪光等报警信号,提示附近的人关闭燃气供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在实际使用时,锅具放置在锅具支架3上以后,锅具支架3连同承载片41向下移动至灶台平板1阶梯部12的底面上,如果锅具被拿离锅具支架3,复位支撑杆44可通过弹力作用使承载片41向上移动,承载片41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可通过传递杆42将向上的位移传递至离火调节阀43,将离火调节阀43的阀门开度调小。实现在锅具离火后自动调小炉盘2上的火焰大小,避免炉盘2上的火焰点燃炉灶周围的物品,从而避免频繁地进行手动调节,降低火灾风险。

Claims (7)

1.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包括灶台平板、炉盘、锅具支架、燃气管以及调整旋钮;所述炉盘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上的燃烧孔内,所述燃气管连通所述炉盘,以在所述炉盘上形成火焰,加热所述锅具支架上承载的锅具;所述调整旋钮设置在所述燃气管上,用于调整所述燃气管内的燃气流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锅具支架的保护装置;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承载片、传递杆、离火调节阀以及复位支撑杆;所述承载片为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阶梯部上的环形片;所述承载片的顶部放置所述锅具支架,所述承载片的侧部通过所述传递杆连接所述离火调节阀;所述复位支撑杆连接所述传递杆,所述复位支撑杆为内置有弹簧的伸缩杆结构,所述复位支撑杆通过所述弹簧支撑起所述传递杆,以使所述承载片悬空;所述离火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调整旋钮与所述炉盘之间的所述燃气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连接并控制所述燃气管的检控系统;
所述检控系统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安全电磁阀;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传递杆正上方的所述灶台平板上,以检测所述传递杆是否接触到所述灶台平板;所述安全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燃气管上;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和所述安全电磁阀,以在所述传递杆接触所述灶台平板达到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安全电磁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阶梯部的底面上,以检测所述传递杆是否接触到所述阶梯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以在所述传递杆接触所述阶梯部的底面达到预设时间后,调用所述安全电磁阀的控制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控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人体感应器和报警器,所述人体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的侧壁上,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灶台平板的边缘,以在所述传递杆接触所述灶台平板达到预设时间后,发出报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载片的侧边,另一端设有齿条结构;所述离火调节阀的调节部为齿轮结构,所述传递杆通过齿条与齿轮的啮合传动,改变所述离火调节阀的阀门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杆铰接在所述灶台平板的阶梯部上,铰接位置靠近所述传递杆与所述承载片的连接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支撑杆包括:外套筒、活动杆以及接触块;所述活动杆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可在所述外套筒内滑动;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外套筒之间的滑动具有阻尼效果;所述接触块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在所述弹簧的支撑下接触所述灶台平板。
CN201821611022.1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Active CN209068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022.1U CN20906856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DE202018106539.4U DE202018106539U1 (de) 2018-09-30 2018-11-19 Automatischer Feuerschutzgasher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1022.1U CN20906856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8560U true CN209068560U (zh) 2019-07-05

Family

ID=6495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1022.1U Active CN209068560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8560U (zh)
DE (1) DE202018106539U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174A (zh) * 2019-12-06 2020-04-17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
CN113864826A (zh) * 2021-09-03 2021-12-31 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灶具和灶具的监控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626A (zh) * 2021-09-03 2021-12-28 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灶具和灶具的安装方法
CN117606052B (zh) * 2023-09-22 2024-05-28 北京百年盛隆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减排环保型商用炉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174A (zh) * 2019-12-06 2020-04-17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
CN113864826A (zh) * 2021-09-03 2021-12-31 Tcl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 灶具和灶具的监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8106539U1 (de)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68560U (zh)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CN109140533A (zh) 一种离火自动保护燃气灶
CN207035232U (zh) 一种烟灶联动控制系统
US20020175213A1 (en) Energy-saving automatic flame control at a gas cooktop
CN110207157A (zh) 离锅检测装置、灶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07660A (zh) 陶瓷烤炉
CN101021339B (zh) 燃气灶的自动温控装置
CN201014578Y (zh) 燃气灶的自动温控装置
CN205014437U (zh) 灶具及其煲汤控制装置
CN209386370U (zh) 一种带智能控油温系统的集成灶
CN20195461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具检知机构及燃气灶
CN207316993U (zh) 一种节能可调节受热高度商用炉灶
CN206496377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智能式控制的燃气炉
US20030159688A1 (en) Attachment for gas grill for automatic burner ignition and method
CN209147162U (zh) 离锅检测装置及其灶具
CN211372511U (zh) 一种智能控温灶具
CN201335425Y (zh) 一种节能燃气炉
CN111853864B (zh) 一种灶具的离锅工作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灶具
CN106839003B (zh) 一种灶体感控锅具系统及其作用方法
CN209147159U (zh) 一种光电式物件位置探测头及其灶具
CN206861617U (zh) 一种智能防干烧的煤气灶
CN211976939U (zh) 一种燃气灶节能装置
CN203586313U (zh) 燃气炒炉防空烧装置
CN205678670U (zh) 一种连体燃烧器以及燃烧炉
CN211119523U (zh) 一种燃气灶智能安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