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7614U -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7614U
CN209067614U CN201821902512.7U CN201821902512U CN209067614U CN 209067614 U CN209067614 U CN 209067614U CN 201821902512 U CN201821902512 U CN 201821902512U CN 209067614 U CN209067614 U CN 209067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installed
motor
vibrating disk
rotating disc
outside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025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军
袁启
李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nyo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nyo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nyo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nyo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025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7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7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7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柜、转动盘、直线送料器和电机,所述工作柜的一侧固定在振动盘放置架,所述振动盘放置架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工装夹具,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的上侧外表面,所述皮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盘驱动轴的一侧。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分别处理判断工件的状态,并且在结构上采用电机带动转盘从而进一步控制转盘上侧固定安装的夹具的位置,以便于将工件通过圆形路径的旋转将工件运送到相应的工位,打破了传统的流水线操作,进一步在结构上节省了制作的成本,并且在整个结构上充分利用了空间。整体实用强,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组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在零部件组装方面大多抛弃了人工组装,大多采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组装,其优点多在于,工作效率高,并且工作时间长,成品率高等特点,在小型的部件组装中通过人工组装较为不便,并且根据产品的大小,以及组装的工艺上,人工相对机器组装来说差距很大。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大多的组装机采用的组装原理,在工艺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够将标准件的工艺做到最佳,并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料的情况,导致装备的零部件出现损坏,并且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成品率,并且减少卡料的情况成为现有技术中的主要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实用性更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S1自动组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柜、转动盘、直线送料器和电机,所述工作柜的一侧固定在振动盘放置架,所述振动盘放置架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工装夹具,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的上侧外表面,所述电机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盘驱动轴的一侧,所述转动盘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指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点胶枪,所述点胶枪的一侧设置有光纤探测结构,所述光纤探测结构固定安装在探测支架的一端,所述光纤探测结构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探测头,所述探测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点胶枪的一侧设置有胶盖组装结构,所述胶盖组装结构的下侧端固定连接有胶盖组装夹具,所述胶盖组装夹具通过滑块活动连接在导杆上。
优选的,所述工作柜的周围设置有三组直线送料器,分别为端座送料器、弹簧送料器和胶盖送料器。
优选的,所述直线送料器的一端与振动盘的出料槽位置处相连。
优选的,所述工装夹具设置有八组,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盘的边缘位置处,且每组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点胶枪的一侧设置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滑块与导杆相互配合且设置有三组,且滑块的一端均与气缸的一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分别通过各工位处理判断工件的有无,并且在结构上采用电机带动转盘从而进一步控制转盘上侧固定安装的夹具的位置,以便于将工件通过圆形路径的旋转将工件运送到相应的工位,打破了传统的流水线操作,进一步在结构上节省了制作的成本,并且在整个结构上充分利用了空间,使整个操作步骤围绕转盘的大小进行工作,在产品制作的时间方面充分减少了制作的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小了空行程概念,并且通过转盘旋转操作,能够使每个工位同时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光纤传感器判断工件的状态,并且通过传感器的信号传递从而控制整个工作的流程,以便于及时停止装置的整个操作流程,从而降低了出现卡料以导致装置零部件出现损害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整个流程操作的安全性,提高整体的实用性。装置整体实用性强,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RS1自动组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RS1自动组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RS1自动组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RS1自动组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柜;2、转动盘;3、直线送料器;4、电机;5、振动盘放置架;6、振动盘;7、工装夹具;8、电机固定座;9、转轴;10、皮带;11、转动盘驱动轴;12、旋转气缸;13、连接板;14、手指气缸;15、点胶枪;16、光纤探测结构;17、探测支架;18、探测头;19、导轨;20、胶盖组装结构;21、胶盖组装夹具;22、滑块;23、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柜1、转动盘2、直线送料器3和电机4,所述工作柜1的一侧固定在振动盘放置架5,所述振动盘放置架5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盘6,所述转动盘2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工装夹具7,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8的上侧外表面,所述电机4的一侧通过转轴9活动连接有皮带10,所述皮带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盘驱动轴11的一侧,所述转动盘2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12,所述旋转气缸12的一侧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3的一侧,所述连接板1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指气缸14,所述旋转气缸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点胶枪15,所述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光纤探测结构16,所述光纤探测结构16固定安装在探测支架17的一端,所述光纤探测结构1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探测头18,所述探测支架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轨19,所述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胶盖组装结构20,所述胶盖组装结构20的下侧端固定连接有胶盖组装夹具21,所述胶盖组装夹具21通过滑块22活动连接在导杆23上。
工作柜1的周围设置有三组直线送料器3,分别为端座送料器、弹簧送料器和胶盖送料器。使用直线送料器3进行送料,使送料的整个过程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能够减少卡料的情况。
直线送料器3的一端与振动盘6的出料槽位置处相连。提高送料的效率。
工装夹具7设置有八组,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盘2的边缘位置处,且每组的间距相等。提高整个流水线工作的效率,并且能够使各个工作同时进行工作,提高生产的效率。
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滑块22与导杆23相互配合且设置有三组,且滑块22的一端均与气缸的一端相连接。提高装置内部部件之间的配合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如图1-4所示,图中在使用前,将相应的产品零部件放在振动盘6中,并将振动盘6放置在振动盘放置架5的上侧外表面,然后将振动盘6的出料口位置对准直线送料器3的一端,然后打开相应的控制器开关,并确定好相应气缸的动作是否正确,在使用时,由振动盘将产品的端座通过振动输送到光纤探测结构16一侧的端座位置上,然后在内部电路的控制下通过控制电机4的转动带动转轴9的转动,从而通过皮带10带动转动盘驱动轴11带动转动盘2转动,然后固定安装在转动盘2外围的工装夹具7转动到端座放料夹具的下侧位置处,并通过夹具将产品的端座夹起放入到工装夹具7中,然后转动盘2转动45度,将端座旋转至光纤探测结构16的位置处,进行检测,此时,若有端座即判定可行,然后点胶枪15对端座进行点胶涂油作业,如果没有端座,就判定不可行,此时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内部控制端,从而控制整个作业的流程,点胶完毕后,转动盘2逆时针旋转45度,进行下一步BLD工装作业,再通过传感器进行判定BLD有无,若没有则进行报警提示,BLD组装完毕后,转动盘2逆时针旋转45度到弹簧组装作业流程,弹簧通过直线送料器3送入到相应的夹具位置处,然后再由弹簧旋转气缸12旋转90度通过弹簧夹将弹簧夹起并放入到端座内部,然后胶盖通过直线送料器3送入导轨19中,通过内部气缸控制机构对胶盖的正反进行分选,弹簧作业完毕后,转动盘2逆时针旋转45度,到胶盖组装结构20的下侧端,胶盖组装夹具21对分选好的胶盖进行胶盖组装,组装完毕之后,转动盘2再次进行逆时针旋转,将成品输送到成品区,通过一个圆形流水结构的不停运转,直到完成所需数量的产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柜(1)、转动盘(2)、直线送料器(3)和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1)的一侧固定在振动盘放置架(5),所述振动盘放置架(5)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振动盘(6),所述转动盘(2)的上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工装夹具(7),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座(8)的上侧外表面,所述电机(4)的一侧通过转轴(9)活动连接有皮带(10),所述皮带(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转动盘驱动轴(11)的一侧,所述转动盘(2)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旋转气缸(12),所述旋转气缸(12)的一侧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3)的一侧,所述连接板(1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指气缸(14),所述旋转气缸(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点胶枪(15),所述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光纤探测结构(16),所述光纤探测结构(16)固定安装在探测支架(17)的一端,所述光纤探测结构(1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探测头(18),所述探测支架(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轨(19),所述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胶盖组装结构(20),所述胶盖组装结构(20)的下侧端固定连接有胶盖组装夹具(21),所述胶盖组装夹具(21)通过滑块(22)活动连接在导杆(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1)的周围设置有三组直线送料器(3),分别为端座送料器、弹簧送料器和胶盖送料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送料器(3)的一端与振动盘(6)的出料槽位置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夹具(7)设置有八组,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动盘(2)的边缘位置处,且每组的间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S1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枪(15)的一侧设置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滑块(22)与导杆(23)相互配合且设置有三组,且滑块(22)的一端均与气缸的一端相连接。
CN201821902512.7U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Active CN209067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2512.7U CN209067614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2512.7U CN209067614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7614U true CN209067614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02512.7U Active CN209067614U (zh) 2018-11-19 2018-11-19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76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008A (zh) * 2021-07-07 2021-11-12 苏州海斯恩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感器组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5008A (zh) * 2021-07-07 2021-11-12 苏州海斯恩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感器组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2620B (zh) 铆接机装置
CN208197539U (zh) 一种瓶胚检测剔除流水线
CN208810609U (zh) 平面推力轴承保持架成品质量自动检测分选装置
CN102873034B (zh) 一种滑片自动分选装置
CN205042769U (zh) 自动螺母检测分选装置
CN207788223U (zh) 一种喷头泵芯组装转盘机
CN105571965B (zh) 布氏硬度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3992225U (zh) 铆接机装置
CN101614528A (zh) 管对管视觉检测装置
CN105414056A (zh) 一种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及分拣方法
CN110227939A (zh) 一种缸盖堵盖钢球压装机
CN107185853B (zh) 细纱机纲领表面尺寸及精度全自动检测装置
CN209067614U (zh) 一种rs1自动组装机
CN108453485B (zh) 一种用于抓取和装配霍尔元件磁环磁片的机构
CN206824559U (zh) 一种led元件自动折弯机
CN201575797U (zh) 管对管视觉检测装置
CN204638571U (zh) 包含机械手的衔铁盘光学尺寸检测设备
CN105691784A (zh) 容器瓶的定位贴标装置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CN205056483U (zh) 用于检测分选机的物料上料机构及检测分选机
CN202449248U (zh) 一种能自动快速检测瓶子灌装量的装置
CN209215247U (zh) 一种玻璃绝缘子质检装置
CN204689107U (zh) 螺纹自动检测装置取件装置
CN208932497U (zh) 一种智能化检测取盖装置
CN204638581U (zh) 衔铁盘自动分选设备
CN105387827A (zh) 一种能够在线自动拾取送检的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Dejun

Inventor after: Yuan Qi

Inventor after: Li Bing

Inventor before: Li Dejun

Inventor before: Yuan Qi

Inventor before: Li B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