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6423U -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6423U
CN209066423U CN201821707288.6U CN201821707288U CN209066423U CN 209066423 U CN209066423 U CN 209066423U CN 201821707288 U CN201821707288 U CN 201821707288U CN 209066423 U CN209066423 U CN 209066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section stake
stake
lower secti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072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荣山
徐毅
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072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6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6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6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焊接质量受工人水平、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裂纹、咬边等焊接缺陷,使得焊缝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导致焊缝断裂,上、下桩体分离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上节桩的底面连接有圆形的端板一,下节桩的顶面连接有与端板一焊接的圆形的端板二,端板一的半径大于上节桩的半径,端板二的半径大于下节桩的半径,端板一的顶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紧箍端板一与端板二的紧固装置。通过定位柱卡嵌住限位柱,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达到了使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进行地下室建筑工程时,当建筑物上部结构荷重不能平衡地下水浮力的时候,整体结构就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抗浮设计,其中抗拔桩应用广泛。在抗拔桩施工过程中,若桩基较深,就需要对多个抗拔桩进行对接。
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236395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拔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上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下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其中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接触,第二端板的至少两角焊接第一连接板,第三端板与第二端板相应的位置焊接第二连接板,相应位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至少有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也焊接,第一连接板与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二连接板与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场施工时,焊接质量受工人水平、施工方法、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裂纹、咬边等焊接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焊缝强度。焊缝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易导致焊缝断裂,上、下桩体分离,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具有连接牢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圆柱状的上节桩和下节桩,所述上节桩的底面连接有圆形的端板一,所述下节桩的顶面连接有与端板一焊接的圆形的端板二,所述端板一的半径大于上节桩的半径,所述端板二的半径大于下节桩的半径,所述端板一的顶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紧箍端板一与端板二的紧固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下节桩放至指定位置,再将上节桩吊装至下节桩上。通过将端板一与端板二焊接起来,实现上节桩与下节桩的初步连接。再通过紧固装置,进一步紧箍住端板一与端板二,从而使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在端板一顶面上的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安装座上的销柱,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供销柱穿孔的通孔,所述紧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节桩圆周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所述销柱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两个与定位柱抵靠配合的限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时,销柱有随上节桩上升的趋势。由于定位柱卡嵌住限位柱,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圆周侧面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第一限位槽,当上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后,限位柱紧密地卡嵌在第一限位槽中,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柱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配合,使得定位柱与限位柱之间连接更紧密。当上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后,限位柱与定位柱紧密卡嵌,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柱的底端设置有尖锥部,所述销柱的侧面上设置有螺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锥部能够使销柱更方便地插入土壤,同时也能减小销柱插入土壤时土壤的松动程度,使得土壤与销柱贴合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土壤对销柱的约束也越牢固。螺旋片插入土壤后,螺旋片上方的土壤阻挡螺旋片向上移动,使销柱不易向上拔出,从而约束上节桩与下节桩,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节桩远离端板二的一端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若干抗浮柱,所述抗浮柱的纵向截面为扇形且弧形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抗拔桩下沉施工时,截面呈扇形的抗浮柱在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下节桩产生周向旋转,弧形面避开土体破坏区,使下沉施工更加容易和省力;抗拔桩下沉到位后,当下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的上表面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浮柱为五面柱体,所述抗浮柱的纵向截面均为大小相等的扇形,所述抗浮柱的内端面与下节桩固定连接,所述抗浮柱的外端面为扇形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上表面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浮柱为四面锥体,所述抗浮柱的内端面与下节桩固定连接,所述抗浮柱的外端面为四面锥体顶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节桩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上表面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稳定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紧固装置的设置,定位柱卡嵌住限位柱,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2.通过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配合,使得定位柱与限位柱之间连接更紧密,限制销柱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的上升,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为牢固;
3.通过尖锥部与螺旋片的设置,尖锥部能够使销柱更方便地插入土壤,同时也能减小销柱插入土壤时土壤的松动程度,使得土壤与销柱贴合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土壤对销柱的约束也越牢固;螺旋片插入土壤后,螺旋片上方的土壤阻挡螺旋片向上移动,使销柱不易向上拔出,从而约束上节桩与下节桩,使得上节桩与下节桩连接更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节桩;11、端板一;2、下节桩;21、端板二;3、安装座;4、销柱;41、尖锥部;42、螺旋片;5、定位柱;51、第一限位槽;6、限位柱;61、第二限位槽;7、抗浮柱;71、上表面;72、第一侧面;73、第二侧面;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上节桩1和下节桩2。抗拔桩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混凝土桩,本实施例中的抗拔桩呈圆柱状。在抗拔桩施工过程中,若桩基较深,就需要对多个抗拔桩进行对接,将上节桩1和下节桩2接起来。施工时先将下节桩2打入土壤,露出一部分在土壤外供连接。上节桩1的底面连接有端板一11,下节桩2的顶面连接有端板二21,端板一11和端板二21均呈圆形且大小一样,端板一11的半径大于上节桩1的半径。将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焊接起来,实现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初步连接。
参照图1,下节桩2的下半部的圆周侧面上沿下节桩2的径向焊接有抗浮柱7,抗浮柱7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四个。抗拔桩下沉到位后,当下节桩2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7的上表面71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2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为了方便下沉施工,抗浮柱7的纵向截面为扇形。本实施例中抗浮柱7为五面柱体,材质为薄壁钢板。抗浮柱7的上表面71为水平面,垂直于上表面71的第一侧面72也为平面。抗浮柱7的纵截面为大小相等的扇形面,抗浮柱7的内端面与下节桩2焊接,外端面为扇形端面,第二侧面73为弧形面并且其法线方向倾斜向下。当抗拔桩下沉施工时,截面呈扇形的抗浮柱7在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下节桩2产生周向旋转,弧形面避开土体破坏区,使下沉施工更加容易和省力。
参照图1与图2,为了使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连接更为紧密,端板一11上还设有紧固装置。本实施例中,紧固装置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两个。一个紧固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座3和一根销柱4,安装座3底面焊接于端板一11顶面,侧面螺栓固定于上节桩1的圆周侧面上。安装座3上开设有通孔8供销柱4穿过。下节桩2侧面上焊接有两个定位柱5,两个定位柱5间的距离正好供销柱4通过。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焊接完成后,将销柱4插入安装座3并依次穿过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在销柱4的圆周侧面上焊接两根限位柱6,限位柱6对称设置在销柱4的两侧且正好抵靠定位柱5的下方。通过液压装置将上节桩1与下节桩2一起压进土壤。此过程中,销柱4受到土壤竖直向上的阻力,使得限位柱6卡嵌住定位柱5。当上节桩1受到向上的浮力时,销柱4有随上节桩1上升的趋势。由于定位柱5卡嵌住限位柱6,限制销柱4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1的上升,使得上节桩1与下节桩2连接更为牢固。
参照图1与图2,为了使限位柱6和定位柱5卡嵌地更紧密,定位柱5的圆周侧面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限位槽51,限位柱6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51配合的第二限位槽61,通过第一限位槽51与第二限位槽61的配合,使得定位柱5与限位柱6之间连接更紧密。
参照图1与图2,为了方便销柱4插入土壤,在销柱4的底端设置有尖锥部41。尖锥部41也能减小销柱4插入土壤时土壤的松动程度,使得土壤与销柱4贴合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土壤对销柱4的约束也越牢固。销柱4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螺旋片42,螺旋片42插入土壤后,螺旋片42上方的土壤阻挡螺旋片42向上移动,使销柱4不易向上拔出,从而约束上节桩1与下节桩2,使得上节桩1与下节桩2连接更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静压装置,先将下节桩2一部分压入地下土壤,顶端一部分露出土壤供后续接桩。当下节桩2下沉施工时,截面呈扇形的抗浮柱7在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下节桩2产生周向旋转,弧形面避开土体破坏区,使下沉施工更加容易和省力。下节桩2下沉到位后,当下节桩2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7的上表面71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2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
再将上节桩1吊装至下节桩2的正上方然后放下,将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焊接起来,实现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初步连接。在端板一11上固定安装座3,将销柱4插入安装座3并依次穿过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在销柱4的圆周侧面上对称焊接两根限位柱6且位于定位柱5的下方。通过液压装置将上节桩1与下节桩2一起压进土壤,销柱4受到土壤竖直向上的阻力,使得限位柱6卡嵌住定位柱5。当上节桩1受到向上的浮力时,销柱4有随上节桩1上升的趋势。由于定位柱5卡嵌住限位柱6,限制销柱4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1的上升,使得上节桩1与下节桩2连接更为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实施例二: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参照图3,以实施例一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抗浮柱7为四面锥体,抗浮柱7的上表面71为平面,垂直于上表面71的第一侧面72也为平面。抗浮柱7的纵截面为大小不等的扇形面,抗浮柱7的内端面与下节桩2焊接,外端面为锥体顶点,第二侧面73为弧形面并且其法线方向倾斜向下。当抗拔桩下沉施工时,截面呈扇形的抗浮柱7在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下节桩2产生周向旋转,弧形面避开土体破坏区,使下沉施工更加容易和省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静压装置,先将下节桩2一部分压入地下土壤,顶端一部分露出土壤供后续接桩。当下节桩2下沉施工时,截面呈扇形的抗浮柱7在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带动下节桩2产生周向旋转,弧形面避开土体破坏区,使下沉施工更加容易和省力。下节桩2下沉到位后,当下节桩2受到向上的浮力时,土壤对抗浮柱7的上表面71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阻止下节桩2上浮,增大桩体的抗拔力。
再将上节桩1吊装至下节桩2的正上方然后放下,将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焊接起来,实现上节桩1与下节桩2的初步连接。在端板一11上固定安装座3,将销柱4插入安装座3并依次穿过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在销柱4的圆周侧面上对称焊接两根限位柱6且位于定位柱5的下方。通过液压装置将上节桩1与下节桩2一起压进土壤,销柱4受到土壤竖直向上的阻力,使得限位柱6卡嵌住定位柱5。当上节桩1受到向上的浮力时,销柱4有随上节桩1上升的趋势。由于定位柱5卡嵌住限位柱6,限制销柱4的上升,从而限制上节桩1的上升,使得上节桩1与下节桩2连接更为牢固,提高连接节点处的抗拔性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包括圆柱状的上节桩(1)和下节桩(2),所述上节桩(1)的底面连接有圆形的端板一(11),所述下节桩(2)的顶面连接有与端板一(11)焊接的圆形的端板二(2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一(11)的半径大于上节桩(1)的半径,所述端板二(21)的半径大于下节桩(2)的半径,所述端板一(11)的顶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紧箍端板一(11)与端板二(21)的紧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固定在端板一(11)顶面上的安装座(3)以及安装在安装座(3)上的销柱(4),所述安装座(3)上开设有供销柱(4)穿过的通孔(8),所述紧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节桩(2)圆周侧面上的两个定位柱(5),所述销柱(4)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两个与定位柱(5)抵靠配合的限位柱(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5)的圆周侧面上周向设置有一个环形的第一限位槽(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51)配合的第二限位槽(6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柱(4)的底端设置有尖锥部(41),所述销柱(4)的侧面上设置有螺旋片(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节桩(2)远离端板二(21)的一端的圆周侧面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若干抗浮柱(7),所述抗浮柱(7)的纵向截面为扇形且弧形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向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柱(7)为五面柱体,所述抗浮柱(7)的纵向截面均为大小相等的扇形,所述抗浮柱(7)的内端面与下节桩(2)固定连接,所述抗浮柱(7)的外端面为扇形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柱(7)为四面锥体,所述抗浮柱(7)的内端面与下节桩(2)固定连接,所述抗浮柱(7)的外端面为四面锥体顶点。
CN201821707288.6U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Active CN209066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7288.6U CN209066423U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7288.6U CN209066423U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6423U true CN209066423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07288.6U Active CN209066423U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64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0247U (zh) 一种预钻孔囊袋注浆锚杆结构
CN107893425B (zh) 一种钢管复合桩与承台的锚固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882869A (zh)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15329U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CN209066423U (zh)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CN207525758U (zh) 一种加强型基坑排桩支护结构
CN203768914U (zh)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斜向支撑桩结构
CN107964975B (zh) 钢管复合桩与承台的pbl剪力键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1605572U (zh) 锥柱形夯锤
CN208899473U (zh) 一种抗拔桩接桩连接节点
CN203924362U (zh) 外加强环式钢梁柱节点结构
CN208201865U (zh) 柱锤及夯扩桩设备
CN106088087B (zh) 一种嵌岩单桩双筒施工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73700U (zh) 一种用于软基处理的预制桩
CN210946798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
CN209323519U (zh) 一种采用锥状钢筋笼的异型预制复合桩的定位装置
CN203546716U (zh) 一种双圆台形桩靴
CN201713807U (zh) 预制混凝土管桩可向外平移扩张钢节点
CN110280963A (zh) 一种环缝不锈钢钢管结构
CN206448270U (zh) 一种碳酸盐岩地区抗拔锚杆注浆排水装置
CN204530693U (zh) 灌注桩的桩尖防卡沉管
CN205712162U (zh) 海上风电场浅覆盖层地基两级嵌岩桩风机基础
CN110144894A (zh) 一种桩端注浆微型钢管静压桩
CN217053444U (zh) 装配钢制塔吊桩基础施工结构
CN209603117U (zh) 一种桩基成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